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建华 《全科护理》2008,6(36):3353-3354
“治未病”这一中医学传统理念的重新提出,进一步凸现了当代医学发展的方向和对疾病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价值。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当今时代,医学模式和医学发展的趋势已由治病为目的。转向为预防疾病,维持和提高健康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健康医学时代的来临,传统中医"治未病"理论将日益凸显其睿智的光芒.而认真系统地总结分析"未病"治未病"逆针灸"等学术理论与实践意义深远,文章从针灸"治未病"的起源、发展、应用特点、与现代医学应激理论的关系、研究设想、发展方向等角度探讨了应用针灸方法治未病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伴随着现代科学新技术的发展,针灸"治未病"的研究将更具实质性的进展."逆针灸"将以其独特防治疾病的特色在预防保健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医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让人不生病",这与两千多年前中医学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层面的含义.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方面的预防,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力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转变.瘥后防复,是指疾病痊愈后继续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治未病"理论进行探析,指出"治未病"思想在中国古代就得到重视,并且"治未病"思想和亚健康联系紧密,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治疗亚健康状态,符合疾病医学到健康医学的模式转化,提出积极预防亚健康,才能最终达到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类生命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的日益强烈,以及对疾病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的认识到对于疾病消极被动的单纯治疗是对医学主体功能的削弱与颠倒。早在两千年前,祖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1]中提出了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论。只有"治未病"才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所谓"治未病",一是"未病先防",即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二是"既病防变",即要求对疾  相似文献   

6.
预防医学是研究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中医学中对疾病的预防问题早已有深刻的认识和措施,其内容丰富.《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对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难经·七十七难》曰:"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徐复肝之邪,故曰治未病也……"这里含两个意义:一是无病先防,二是有病防变.完全相同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未病”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健康医学时代的来临,传统中医“治未病”理论将日益凸显其睿智的光芒.而认真系统地总结分析“未病”“治未病”“逆针灸”等学术理论与实践意义深远,文章从针灸“治未病”的起源、发展、应用特点、与现代医学应激理论的关系、研究设想、发展方向等角度探讨了应用针灸方法治未病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伴随着现代科学新技术的发展,针灸“治未病”的研究将更具实质性的进展。“逆针灸”将以其独特防治疾病的特色在预防保健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最好的医学不是治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这是上个世纪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中医"治未病"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由于健康教育在预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引起人们对"治未病"理念在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的关注。笔者对"治未病"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治未病"健康教育理念"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皇帝内经》,《素问·四  相似文献   

9.
<正>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首次明确提出"治未病"这一概念并奠定了"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以来,历代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发展并实践了"治未病的理论,使得"治未病"理论的内涵更为丰富、外延不断扩大,其研究范畴涉及健康人群、亚健康状态人群及疾病人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既病防传、病瘥防复等,成为中医养生医学特色及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亚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而提出的新概念.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采取积极的治疗可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在亚健康的研究中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亚健康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正>WHO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人类要主动掌控健康状态,而非被动地接受疾病"。张伯礼院士[1]提出,医学发展经历了从救死扶伤到防病治病再到维护健康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维护健康为出发点和最高宗旨。"治未病"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早在《黄帝内经》就萌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后世历代医家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不断丰富内涵,涵盖"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  相似文献   

12.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具有明显的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积极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水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至关重要."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对疾病的防治及愈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糖尿病认知障碍的防治,未病先防,通过调畅情志、合理膳食、坚持适当运动、改善偏颇体质等增强机体正气,实现预防疾病的目的;既病防变,对于糖尿病伴认知障碍患者,稳定血糖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等方式积极治疗,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树芬 《全科护理》2010,(12):1088-1089
“医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让人不生病”,这与两千多年前中医学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层面的含义。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方面的预防,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力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转变。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剧,预防重于治疗的医学观念正日趋深入人心,而祖国医学所特有的“治未病”理论也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第二届国际中医药与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一致认为,新世纪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作为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治未病”理念必将在未来医学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结合近年来的临床情况,并通过计算机检索方式对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报道进行检索,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疗养院因其性质和工作目的 的特殊性,应用"治未病"理论有其特殊的优势.目前疗养院医疗工作人员应用"治未病"理论指导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以矿泉浴为主的疗养因子对增进健康、改善亚健康状态、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以及开展健康教育都有良好的效果.此外,以中医体质学说为主建立的"治未病"服务保障体系也已在部分疗养院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人禽流感是由禽A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97年中国香港首次报告了人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死亡病例,随着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暴发,逐步蔓延到中亚、欧洲、非洲及中东等10多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社会一度引起恐慌[1].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禽流感是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我国已经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我国中医"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2]"这种防重于治的学术思想,被国际社会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治未病,就是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其思想包括两大内容即"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3].要想降低人禽流感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必须将在这种防重于治的思想灌输到社会民众的思想中.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及其身体素质正不断延长和提高。健康管理作为维护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毫无疑问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现代西方医学的健康管理模式仍是主流,而且正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之中。我国拥有几千年的中医传统医学优势,尤其是中医学"未病"理念不仅类同于现代医学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而且和现代医学一样强调"治未病",与现代健康管理所主张的预防思想有异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是中医基础理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内经>中以预防为主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应用针灸"治未病"古来有之,即在无病或疾病发生之前,预先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抵御各种致病因子的能力,从而达到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疾病的损害和保健延年的目的.中风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它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因此,预防中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开展中风预防不仅能降低中风的发病、致残和致死人数,而且能降低与中风有关的医疗费用,减轻社会与家庭的经济负担.笔者仅从针灸"治未病"在预防中风中的作用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9.
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学术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作为多年的临床工作者,深感其重要性.近几年我们运用养阴血的法则,对产后病的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治未病理论的普及对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以贵州省兴义市供电局社区和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社区30%的居民为项目实施人群,通过自行设计"治未病"理论知识认知及需求、健康习惯、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前后各调查1次。了解本研究对象的治未病理论知识掌握前后的健康行为变化情况。研究设计为无对照的临床干预性研究。以《中医"治未病"科普宣传手册》为指导,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对285例干预对象进行的治未病理论知识、健康知识的宣传、培训。结果通过6个月的干预后,研究对象人群对治未病的理论知识、健康知识、养生技术,有意识改变生活方式、戒除不良嗜好行为等相关数据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把治未病知识、方法和技术推广到社区居民中,使社区居民的健康相关行为模式发生改变,以提高疾病预防,养生保健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健康状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