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洪霞 《河北中医》2004,26(5):387-387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因素体血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或风、寒、湿、热、燥之毒邪侵袭肌肤而诱发。临证中根据皮损特点及舌苔脉象将其分为血热风燥型和血虚风燥型。现就其辨证施护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灿东教授善用消风散化裁治疗皮肤病,现列举李灿东教授运用消风散治疗皮肤病验案3则,并总结其运用消风散经验。消风散具有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之效,临床皮肤病见风、湿、热三邪夹杂致病者,李师常以消风散作为基础方,再据风、湿、热三邪之偏盛及兼证进行化裁,以求祛邪安正。李师用消风散,谨守病机,遵守“祛风散邪”的治疗原则,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现代医案探讨消风散治疗皮肤病的证治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KNI)近40年的消风散医案165例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65例消风散治疗皮肤病医案,发现消风散常治疗瘾疹病、湿疮、风热疮、风瘙痒、面游风等皮肤病;应用指征为瘙痒、丘疹、风团、大便干结、鳞屑等;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常用加味药物为白鲜皮、赤芍、紫草、地肤子、金银花等。结论:现代运用消风散治疗皮肤病与《外科正宗》消风散病因病机相似,但略有不同,药用剂量偏大,治疗也并非原文所述仅疥疮、瘾疹,现应用广泛,临床随症加减,运用更灵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应用自拟消风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5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予以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2)、观察组(n=53)。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消风散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0.6%,复发率是22.6%,同对照组的75.0%、50.0%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应用自拟消风散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介绍杨志波教授运用中医内外联合疗法治疗斑秃的经验。杨教授认为斑秃多由血热风燥、肝郁血瘀、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引起,其在临床中注重整体观念,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灵活用药,将斑秃分为血热风燥、肝郁血瘀、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证四种证型,分别采用凉血消风散加减、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七宝美髯丹加减、人参养荣汤加减,并配合中医特色外治法,采用自创外用方结合梅花针、红灵酊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介绍杨志波教授运用消风散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经验。杨教授认为瘙痒性皮肤病以"风邪致病"为核心病机,常伴有血虚、肝郁、血热、湿盛等。其治疗应以消风散祛风邪为要,辨证施治,注重内外兼治,强调饮食与精神调护,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王思琦 《吉林中医药》2012,32(5):482-483
目的:观察消疕汤治疗静止期血热风燥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寻常型静止期银屑病血热风燥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消疕汤(生地黄、牡丹皮、白芍、白鲜皮、玄参、白花蛇舌草、丹参、蚤休等),对照组30例口服消银胶囊.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总的有效率分别为93%和8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疕汤可明显改善静止期血热风燥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郭聿祺 《河南中医》1995,15(4):246-247
消风散在皮肤科的应用郭聿祺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255300)主题词%消风散/治疗应用,皮肤病/中医药疗法消风散为《医宗金鉴》之方,其主要功能疏风情热、除湿消肿。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以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病,只要辨证准确,每获佳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9.
目的梳理《外科正宗》中消风散治疗皮肤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明确消风散用于治疗各类皮肤病的疗效,以及其现代作用机制,探索出消风散适用的病症。方法通过现代文献研究探讨消风散运用于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与所治病症的内在联系。结果现代对于消风散的临床研究显示,其对荨麻疹、湿疹、玫瑰糠疹、激素依赖性皮炎、痤疮等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形式可采用汤剂或配合多种外治法如擦剂、熏洗、针灸、紫外线照射、西药等;实验研究表明,消风散及其主要单味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等作用;并且在治疗其它领域疾病方面也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结论消风散对于各类具有风、湿、热性质的皮肤病均适用,且可推广至其它领域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陈西平 《中医药学刊》2005,23(7):1316-1316
《方剂学》教材中的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热或风湿所致的皮肤病。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和剂局方》消风散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疗效颇佳,例举两案说明,今后应从实验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和剂局方》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银屑病的中医证治规律,认为本病可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分为风热证、风寒证、湿热证、风湿痹阻证、血热证、血虚风燥证、湿热化毒证、毒热伤营证等,分别采用消风散、桂枝汤合土茯苓汤、温清饮、独活寄生汤、凉血地黄汤、养血润肤饮、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等加减治疗.作者认为,凉血解毒化瘀法应贯穿于本病治疗之始终.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治疗四法临床应用哈尔滨市东方中医皮肤病防治研究所赵秀琴,赵秀兰,赵学森笔者临床应用清热凉血,清利肝胆湿热,养血润肤,活血化瘀四法治疗银屑病,收效满意,简述以供同道参考。1清热凉血法本法适用于血热型患者,病因为血热生风,风盛则燥,肌热汗出当风,风...  相似文献   

13.
认为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与血热、血瘀及血虚相关,临床辨证可分为血热风盛、血瘀热结、血虚风燥三型,分别治以清热消银汤、化瘀消银汤、养血润燥汤,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消风散治验2例成都理工学院校医院(610059)刘淑蓉关键词消风散,皮肤病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采用消风散加减配合外用洗药治疗各种急性皮肤病,颇能得心应手。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消风散组成:银花、连翘、荆芥、防风、蝉衣各10g,刺蒺藜20g,紫草...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从瘀论治古田县水口卫生院(352200)余家诒银屑病多从血热、血虚、风燥等论治,而就其临床观察,血热、血虚、风燥不能完全反映银屑病发生发展之病机。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银屑病之发生,虚是其本质,邪即为风热毒乘虚侵袭,蓄结体内,毒热蕴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自拟消风散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就医的76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2012年5月—2015年12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76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38例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3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自拟消风散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白三烯水平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38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32%,显著低于实验组(94.74%),P0.05;治疗后,两组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白三烯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发现,对照组38例患者的复发率为50.00%,显著高于实验组(15.79%),P0.05。结论对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取自拟消风散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白三烯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辨证治疗银屑病2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80例银屑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0例,辨证分为血热风燥型、血虚风燥型、血瘀风燥型,分别采用消银汤Ⅰ、Ⅱ、Ⅲ号方治疗;对照组80例,口服乙双吗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9%、87.5%与35%、62.5%,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以血热风燥型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8.
<方剂学>教材中的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热或风湿所致的皮肤病.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和剂局方>消风散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疗效颇佳,例举两案说明,今后应从实验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和剂局方>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消风散是治疗肝热生风证的常用方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皮肤病的治疗,以下是笔者在瘾疹的治疗中应用消风散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配合四物消风散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自血穴位注射配合四物消风散治疗,对照组用地氯雷他定配合四物消风散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复发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各症状体征及总积分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比较,治疗组(17.2%)低于对照组(53.6%)(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配合四物消风散与口服地氯雷他定配合四物消风散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在控制复发方面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