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普遍接种的长期免疫效果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观察新生儿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普遍接种预防儿童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长期免疫效果和对儿童乙肝发病的影响。 方法 1986年起在乙肝高发区隆安县实施不筛检母亲HBsAg、新生儿普遍接种常规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方案。采用出生队列定群随访、横断面调查和监测乙肝发病情况的方法对血源乙肝疫苗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1~1 3年HBsAg阳性率为0.7%~2.9%,平均1.7%,保护率为83.5%~96.6%,HBV感染率为1.1%~5.1%,平均2.4%,保护率为93.5%~98.4%。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1.8%~2.4%,平均2.0%,保护率为78.4%-85.2%。免疫实施14年后, 1~14岁人群乙肝发病率为1.5/10万,比历史对照同龄者减少了91.8%;未免疫儿童发病率为14.4/1 0万,与历史对照差异无显著性,免疫儿童中无乙肝病例发生,保护率为100%。 结论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13年内不必加强免疫,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与血源性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相似,乙肝疫苗预防作用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玉林市妇幼保健院活产新生儿未接种乙肝疫苗原因,为提高乙肝疫苗举措提供资料。方法统计2009年在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状况及未接种原因分析。结果 2009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活产新生儿共3907名,未接种乙肝疫苗352名,占9.01%,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原因早产居第1位,占未接种乙肝疫苗的48.10%,其依次为吸入性肺炎62名,占17.61%,羊水III度浊或胎粪样45名,占12.78%,窒息31名,占8.81%;足月低体质量18名,占5.11%,其他27名,占7.67%。结论早产是造成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主因,应加强围生保健工作,提高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3.
郝凤  李书胜  崔伟红  李波 《山东医药》2012,52(31):60-6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分析烟台市乙肝病毒感染及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状况,探讨烟台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 烟台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实施20a来,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时率保持在97%以上.接种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儿童乙肝发病率大幅下降,五年降低了78.99%.结论 烟台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显著,应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工作,提高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4.
接种乙肝疫苗和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对于HBV感染防控有重要意义。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 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加强育龄期女性HBV筛查,对高病毒载量慢性HBV携带孕妇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及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采取乙肝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免疫接种等措施,大大降低HBV的母婴传 播。近30年,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防控已取得了显著性成就。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将HBs 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124例分为双阳组60例和单阳组64例。双阳组按家长的意愿分为双阳大剂量组30例和双阳小剂量组30例,单阳组亦分为单阳大剂量组和单阳小剂量组各32例。新生儿出生后6 h内,大剂量组予肌注HBIG 200 U,小剂量组予肌注HBIG 100 U;同时联合应用乙肝疫苗。一周岁时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五项)。结果在双阳组中大剂量和小剂量HBIG的乙肝母婴阻断率分别为93.3%和83.3%;在单阳组中大剂量和小剂量HBIG的乙肝母婴阻断率分别为100.0%和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HBs Ag阳性时,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注射HBIG,用量100 U或200 U均可。  相似文献   

6.
中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引言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坏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全球均有分布,但我国是HBV感染率较高的国家。我国自1992年起在全国实施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工作,并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1992年和2006年我国开展了两次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明显下降,预防效果显著。为加速控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的控制——上海地区乙肝疫苗远期效果考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与方法 1994年上海南市区新生儿与学龄前儿童普种乙肝疫苗后8年乙肝感染和免疫水平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与结论 与十年前相比,1~8岁儿童HBsAg平均携带率从既往9.21%下降为0.415,9~14岁儿童的携带率从12.8%下降到2%以下,而15岁以上HBsAg则与1984年本底调查结果一致,仍保持在10%以上,说明乙肝疫苗远期效果很好,实施新生儿普种,可在一代人期间使人群HBsAg携带率降到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研讨会会议纪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乙型肝炎(乙肝)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属乙肝高流行区。自1992年中国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起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以来,我国新生儿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在一般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仍较高,且近年来中青年的HBV感染率有上升趋势,我国仍属于乙肝高流行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家庭内传播现状及其健康教育。方法对260例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进行乙肝五项指标(HBV—M)和HBV—DNA检测,并针对HBV的感染途径结合家庭成员感染现状进行健康教育,采取乙肝疫苗(HBW)接种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作为预防或母婴阻断措施。2年后检测全部被观察者的血清HBV—M。结果50岁以上、40~50岁、40岁以下的HBV感染者配偶和子女的HBV感染率分别为24.14%、17.82%、9.89%和30.57%、25.66%、15.89%,呈现出病人的年龄越高,其配偶和子女的HBV感染率越高的现象,除40岁以下组的配偶外,其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我国当前10%左右的HBV感染率。96例提前正规接种HBVV的HBV感染者的配偶的感染率为2.08%,较之未接种者11.54%感染率有明显降低(P〈0.05)。18例同时注射HBIG者中没有检测到HBV新发感染者的存在。采用HBIG加HBVV母婴阻断后新生儿的HBV感染率仅为6.52%,明显低于单纯应用HBVV预防的新生儿20.59%感染率(P〈0.05)。结论夫妻间传播和垂直传播是极为常见的家庭内传播形式。及时接种HBVV和HBIG能有效地预防HBV在家庭内传播。  相似文献   

10.
HBV感染垂直传播阻断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献血管理的加强和乙肝疫苗的逐步推广,HBV感染水平传播的流行势头已经得到遏制,而垂直传播成为导致HBV慢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HBV感染垂直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以前者为主.传播的途径包括:宫前感染、宫内感染、产程感染、出生后感染.对新生儿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已成为阻断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但仍有部分病例未能获得有效保护.其中,HBV宫内感染的存在是导致阻断措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