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的焦虑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采用HAMA焦虑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各变量对焦虑的影响程度。结果147例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AMA总分为(13.1±9.5)分;焦虑发生率为47.6%(70/147)。单因素分析显示,睡眠状况、血压水平、业余活动、病情监测、运动锻炼、社会支持、文化程度与焦虑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睡眠状况差、无业余活动、血压控制差(P〈0.05),其中睡眠状况差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OR=6.724,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睡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医院、家庭及社会应重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水平和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月入选200例高血压病患者,年龄35—80岁,每1个月随访1次,随访2年。结果2年随访结束时,60例患者发生脑卒中,死亡11例。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5岁、糖尿病、收缩压、平均血压和脉压是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收缩压、平均血压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压是发生脑卒中(0R=2.13,95%可信区间1.26~3.47,P〈0.01)和死亡(OR=1.25,95%可信区间1.06~2.35,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脉压是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度脑白质病变(WML)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Fazekas量表对WML严重程度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分为重度组和非重度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以重度WML为应变量,将单因素筛选的可能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重度WML106例,发生率为42.74%;单因素分析发现,重度组年龄显著高于非重度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4.116,95%CI:1.816~6.454,P=0.000)、高血压(OR=1.462,95%CI:0.842~1.946,P=0.026)和糖尿病(OR=1.157,95%CI:0.698~1.673,P=0.038)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重度WM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度WML发生率较高,临床要对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重度WML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5年312例罹患过第一次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经过12个月随防,结果51例罹患第二次缺血性脑卒中,第1年复发率8.6%。本文对7种危险因素(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血症)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第二次缺血性脑卒中,仅有高血压(P〈0.05)及高血压十心律失常(P〈0.01)与第1次脑卒中比较有显著差异。结果还表明,心电图证实房颤(P〈0.01)及心力衰竭(P〈0.01)也是明显增加第二次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无房颤和高血压患者相比,伴有房颤和高血压患者的复发率是前者的3倍。因此,控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卒中复发机会,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缺血性进展性卒中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65例脑梗死进行对照。结果:进展性卒中58例中,高血压史42例(72.41%),糖尿病史28例(48.27%),卒中家族史7例(12.07%),治疗中感染25例(43.10%),高血压38例(65.51%),高血糖37例(63.79%),电解质紊乱9例(15.51%),死亡17例(29.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死亡率高,糖尿疯、高血压和脑血管狭窄是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且高血压病与脑血管狭窄同时存在更易形成进展性脑卒中。治疗时积极抗感染,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平衡,保持必要的脑灌注压,血压不宜降得太快、太低。  相似文献   

6.
沈辉 《重庆医学》2014,(26):3515-35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控制水平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2例,分为干预1组、干预2组和对照组,干预1组患者急性期血压控制120/80mmHg,干预2组控制140/90mmHg,对照组不进行降压治疗,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7、14d干预1组、干预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组和干预2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90.2%和61.9%,干预1组、干预2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组和干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控制和入院NIHSS评分是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87、1.132,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进行合理降压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海华 《广西医学》2011,33(10):1334-1336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58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既往病史、家族史、吸烟、饮酒史以及血常规、血糖、血脂、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49例(84.5%)有明确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24例(49.O%),心源性脑栓塞8例(16.3%),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病11例(22.4%),凝血机制异常4例(8.2%),偏头痛性脑梗死2例(4.1%);未能明确其病因9例(15.5%)。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大多有明确的病因,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和控制,以延缓或降低脑卒中的发病以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午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住入院的8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卒中病人中,男性高于女性(1.33:1),有多种危险因素的25例(29.76%),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42.86%)。吸烟、酗酒(22.63%),高脂血症(15.47%),糖尿病(8.33%),其他(10.71%)。结论:青年脑卒中发病与性别、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密切相关,应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 n=30)和非复发组( n=70),探究其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收缩压≥140mmHg、脑血管狭窄≥90%、斑块性质不稳定、积极降压治疗、无扩容治疗、无植入支架的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脑血管狭窄≥90%( OR=5.960,95%CI=1.985~12.896)、斑块性质不稳定( OR=4.614,95%CI=1.415~11.043)、积极降压治疗( OR=3.377,95%CI=1.303~8.754)是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脑血管狭窄≥90%、斑块性质不稳定、积极降压治疗是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80例,以是否伴有缺血性脑卒中(IS)包括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EH +IS,n=106)和单纯高血压组(EH,n=74),超声检查两组颈动脉斑块有无、斑块部位、斑块性质、数量及颈动脉内膜中层(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有无增厚,并进行比较;同时,以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和是否发生脑卒中作为因变量,选择性别、年龄、尿酸、总胆固醇、血糖、HDL-C、CRP、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收缩压、舒张压作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EH+ IS组与EH组比较,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72.6%比43.2%,P=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发生的部位、形态、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68,OR=1.071,95% CI=1.030 ~1.113,P=0.001);颈动脉斑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OR=5.225,95% CI =2.293 ~11.907,P=0.001).结论: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无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炎症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牡丹江医学院两个附属医院的2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年龄相差≤5岁、性别相同匹配212例的健康者作为对照,开展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的ClIP、TNF-α水平,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质指数(BMI)、高血压、脑卒中家庭史、吸烟、家庭压力、CRP、TNF-α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660、3.745、2.168、2.022、1.511、2.618和1.554,而居住条件和体育锻炼是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334(0.200—0.556)和0.402(0.207—0.781)。结论: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防制高血压仍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措施;CRP、TNF-α也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27%的人患有高血压,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1%。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并且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收集了2008年3~5月份,我院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其中血压控制差者48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期使患者血压尽最大可能降至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高血压与缺血性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尚未有定论,但其对缺血性卒中各亚型复发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与缺血性卒中各亚型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注册的患者,最终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1114例。按照急性卒中Orgl 10172治疗试验(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TOAST)分型对其进行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elerosis, LAA)315例(28.3%)、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 CE)212例(19.0%)、小动脉闭塞型(small-artery occlusion, SAO)266例(23.9%)、不明原因及其他病因型(other determined and undetermined etiologies , Other)321例(28.8%)。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高血压对缺血性卒中各亚型复发风险的影响。结果入组患者平均随访(19.4±10.3)个月,158例(14.2%)患者在随访期内出现卒中复发。高血压患者卒中复发率高于非高血压患者(16.5%vs 10.5%,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22,95%CI:1.181~2.512,P=0.005)。 TOAST分型中,高血压可增加LAA亚型(HR=3.767,95%CI:1.866~7.585,P=0.001)和SAO亚型(HR=3.838,95%CI:1.156~12.740,P=0.028)卒中的复发风险,对CE亚型和Other亚型复发影响不显著(CE亚型:HR=0.773,95%CI:0.370~1.615,P=0.493;Other亚型:HR=1.498,95%CI:0.590~3.807,P=0.395)。结论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增加LAA亚型和SAO亚型卒中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危险事件的相关性分析,为中医辩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控制危险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50),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按照辩证分型的不同,给予患者口服中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达标情况。对患者随访2年,观察2组患者高血压危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从高血压控制情况上看,治疗组中显效44例,好转4例,无效2例,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38例,好转4例,无效8例,有效率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年的随访中,治疗组高血压肾病发生3例,高血压眼病1例、高血压脑病1例,急性脑卒中1例,发生率12%。对照组高血压肾病5例、高血压眼病3例、高血压脑病9例,急性脑卒中2例,发生率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防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危险事件相关性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无神经系统症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影响脑卒中发病率的相关因素及颅脑CT检查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体检中心体检数据库资料完整、符合诊断标准的无神经系统症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2例,按高血压水平分级,并按危险因素进行分层;颅脑CT检查用PHILIPS6排螺旋cT扫描;统计分析不同分级和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病率间的差异。结果CT检查脑发现脑卒中92例(15.81%);1级、2级、3级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15.26%、16.54%、17.07%,三者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发病率分别为0.55%、7.83%、20.16%、48.62%,四者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危险因素女〉55岁/男〉60岁、高血脂、CRP高、糖尿病、靶器官损伤、并发症存在与不存在者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58.55%和0.70%、30.7%和4.78%、51.16%和12.99%、63.24%和9.53%、50.58%和1.22%、70.27%和12.11%,两者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危险因素吸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存在与不存在者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11.29%和16.09%、25.81%和15.25%、17.87%和11.67%、19.44%和15.29%,两者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神经系统症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进行颅脑CT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发病率与高血压分级不存在相关性,与危险分层及各风险因素有明显关系,这对选择性进行颅脑CT检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更加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和心率控制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药物治疗的血压和心率的控制情况,探讨影响其血压、心率的临床因素。方法对8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和心率的临床因素。结果82例患者中,血压控制不良15例(18.3%),患者心率控制不良25例(30.5%);血压及心率控制不良患者中发生死亡及自动出院者明显多于血压控制良好者(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纤颤、情绪波动和发热是影响心率控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强调血压、心率控制达标;影响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心率控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心房纤颤、情绪波动和发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住院年龄≥60岁的74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IS)组37例与无脑卒中(non IS)组3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Gensini积分、hs-CRP、Hcy、TG、TC、LDL-C、HDL-C等指标。结果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高血压、hs-CRP、Hcy及LDL-C均明显高于无脑卒中组;HDL-C明显低于无脑卒中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高hs-CRP、高Hcy及高LDL-C水平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HDL-C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积极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压、降脂抗炎、干预高Hcy血症等综合治疗,对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军  桑文翔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140-141
目的分析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对98例脑卒中复发病例进行病史调查和临床检查,包括血压测量、血糖及尿糖测定、血脂检测、CT扫描、心肝肾功能检测等。结果因复发性脑血管病住院的患者中,65.3%为首次复发者;3年内复发者占74.5%;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2.4%。结论高血压是复发性脑血管病的独立的、最危险的因素,其次为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  相似文献   

19.
王元海  周琼 《中国医疗前沿》2012,(8):24+39-24,39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治疗标准进行分期,并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其中血压控制理想患者51例,血压控制不理想33例。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有高血压家族史、高盐饮食、吸烟及饮酒习惯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体重、体质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并积极接受治疗1年后,研究组中血压控制理想者79例,控制不理想者5例,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家族史、体重较重、体质指数较高、高甘油三脂、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较低等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以提高血压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3)基因与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及其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祖辈开始居住于辽宁阜新农村地区的汉族人群,入选高血压患者238例,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5例,采用pyrose-quencing ( PSQ)方法进行GPx-3单碱基多态位点rs3828599基因分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rs3828599与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进一步运用多因子降维法( MDR)分析在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中rs3828599与环境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1)在共显性、显性和隐性3种遗传模型下,rs3828599与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均无显著关联性。(2)高血压人群中GPx-3基因TC杂合子和CC纯合子携带者,饮酒者,男性,甘油三酯(TG)高于2.25mmol/L者,总胆固醇(TC)高于5.72 mmol/l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显著性增加。结论:GPx-3 C等位基因,男性、饮酒、TG及TC升高共同促进高血压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但是GPx-3基因可能不是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