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医学史上,吴门医派是具有特色的地方医学流派之一。从吴门医派的诞生、形成、发展和传承等四个方面,探讨具有吴中地区特色的吴门医派发展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吴门医派是江苏苏州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起源于元代、发展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其学术相传至今未衰。这一学术流派的兴盛与其苏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医家自身素养、经济文化背景、医派自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在漫长的中医发展历史中,涌现了众多的地域性医学流派,其中较为著名并流传至今的有孟河医派、新安医派、岭南医派以及吴门医派等,其中吴门医派便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性中医流派[1]。吴门医派起源于元末明初,发展于明代,在清代达到鼎盛,以苏州地区为核心,历史上涌现了包括吴有性、叶天士、薛生白、尤在泾在内大量的著名医家,不但对经典学术进行了传承和发扬,也提出了很多至今仍为临床受用的学术思想体系,除  相似文献   

4.
吴门医派是中医学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具有"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等显著特征,有"吴中医学甲天下"之说,在中医学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温病学说是吴门医派的核心内涵,治疗热性病具有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尤其在诊治急性传染病、危重感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同时吴门医派对杂病等方面的诊治亦颇具特点,运用"久病入络"、"胃阴学说"等学说指导临床,大大提高了临床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依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现存吴门医派病案文献,对其《江苏特色医学流派专题资源数据库》中收录的存世吴门医派医论医案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对历代吴门医家诊治老年便秘的方药频次进行统计,总结出常用药物并对其选方用药规律予以分析并概括为消补兼施、用药不避毒、食疗润下三大特点。本文旨在挖掘吴门医派诊治便秘方药特色、传承吴门医派治疗特色及优势及今日临床治疗老年虚体便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明清吴门医派伤寒用药经验进行研究,传承吴门医派学术思想,为临床伤寒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明清时期吴门医派治疗伤寒的100首经典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吴门名医用药特点。结果:明清吴门医派在治疗伤寒主要以活血、补益、化痰、清热、解表药为主。结论:吴门医派治疗伤寒的用药方法颇具特色,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探索和传承吴门医派的学术思想,而且对现今临床伤寒用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门医派是元末明初起源于苏州地区的一大医学流派,名医辈出,著述丰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梳理和总结吴门医家现存古籍医案中有关噎膈的内容,认为吴门医派以气、痰、瘀交阻,津气耗伤,胃失通降为噎膈的基本病机,论治以通畅食道、胃脘和调整胃阴胃阳为要,善用降肺化痰、逐瘀通络、滋补胃阴、通补胃阳等治法,同时注重饮食和情志在噎膈调养中的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噎膈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地域命名的江苏地区中医流派:吴门医派、孟河医派和山阳医派在学术思想上相互渗透,各有创新。其中吴门医派以温病学术思想为著,而其对其他流派的学术影响亦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9.
颇具江苏地方特色的吴门医派和孟河医派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影响很大。通过探讨吴门医派、孟河医派的学术继承特点及中医皮肤科的学术渊源,归纳两个学术流派的诊疗思想在皮肤病治疗中具体体现为卫气营血辨证施治,辨证细腻、治法灵活,用药轻灵、醇正和缓,注重养阴、顾护脾胃。总结吴门医派、孟河医派皮肤科相关临证经验,可更好地发挥学术流派的优势与特色,从而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吴门医派作为地域性医学流派,亟待培养能传承地方特色、满足新形势需求下的现代临床中医师。文章从胜任力的概念出发,分析临床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维度,从岗位胜任力视角,以实证研究探索"五位一体"的新时期吴门医派中医师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