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对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价值。方法对LASIK术前1260只眼扩瞳后行眼底检查并作详细记录,对明显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15只眼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15只眼光凝3~4周,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无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对拟行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详细眼底检查,并对周边视网膜变性严重和视网膜裂孔者实施预防性光凝治疗可大大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LASIK术前视网膜裂孔的预防性光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估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裂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0-04/2004-04,共对1 233例近视患者1 845眼在LASIK术前用间接眼底镜行全面的眼底检查.根据是否存在视网膜裂孔分为组Ⅰ(有裂孔者)和组Ⅱ(无裂孔者),并于LASIK术前对所有有裂孔眼包括无症状者进行预防性的激光光凝术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年龄为18~43(25.3±5.7)岁,平均术前等量球镜近视(PSER)度数为(-7.44±2.13)D(-1.50~-14.50)D.组Ⅰ 32例37眼(2.05%)确诊有视网膜变性裂孔并进行了光凝治疗;组Ⅱ1 201例1 808眼没有发现视网膜裂孔.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Ⅰ的平均PSER为(-9.41±4.15)D,组Ⅱ为(-7.52±3.71)D,两组间平均PSER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平均随诊14mo,没有出现视网膜脱离病例.结论预防性激光光凝手术治疗干性视网膜裂孔是有效和安全的;近视眼LASIK手术前应进行全面的视网膜检查并对裂孔行视网膜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532nm激光治疗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或裂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LASIK术前检查发现周边视网膜变性或者干性裂孔患者27例(35眼)行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封闭变性带和干性裂孔治疗.一个月后行LASIK术.结果 患者激光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t捡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术后6个月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 LASIK术前的视网膜光凝治疗周边部视网膜变性、裂孔对患者视力无影响,能有效降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及裂孔预防性光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LASIK术前对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的疗效。方法:LASIK术前散瞳三面镜检查,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86例116眼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视网膜光凝后,视网膜变性及裂孔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LASIK术后经6~12mo随访,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LASIK术前对有明确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进行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可以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干孔激光光凝术后LASIK治疗的早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近视患者视网膜干孔激光光凝术后行LASIK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在2005年1月 -2005年6月术前检查发现有视网膜干孔的近视患者17例(19只眼),行视网膜干孔激光光凝治疗,待色素膜反应平稳后行LASIK手术,观察视力及眼底情况。结果随访6月后,所有激光光凝术后患者行LASIK手术后矫正视力良好,未发现有视网膜脱离、继发新生血管及新干孔形成等病变。结论LASIK手术不会增加近视眼底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LASIK术前的眼底检查及预防性光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对周边视网膜变性和裂孔进行预防性激光光凝的疗效。方法:LASIK术前对中高度近视患者常规行直接眼底镜、三面镜和间接眼底镜检查,对明确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42眼进行532nm激光光凝治疗。结果:患者激光光凝术后,周边视网膜变性及干性裂孔区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LASIK术后6mo随访,未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LASIK术前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高度近视患者预防性532nm激光光凝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对周边视网膜变性干预性激光光凝的方法和疗效。方法LASIK术前对近视眼常规行直接检眼镜、三面镜和间接检眼镜检查,对合并有明届的周边视网膜变性的近视眼行532nm激光干预性光凝渝疗。在变性区外光凝2~3排,光斑直径200~300μm,时间0.15~0.20s,光斑间距1.0~1.5个光斑,出现三级光斑为准。结果197例(231眼)视网膜变性,其中格子样变性163眼(70.56%),霜样变性64眼(27.71%),囊样变性4眼(1.73%)。激光光凝术后,视网膜变性及干性裂孔区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LASIK术后随访6~18个月,无发生视网膜脱离者。结论LASIK术前对周边部视网膜变性进行干预性光凝,是预防LASIK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LASIK术前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光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光凝对于LASIK手术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拟行LASIK手术的38例(44眼)近视眼合并周边视网膜变性的患者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年龄19~42岁,术前屈光状态:等效球镜-2.00~-12.75D.结果 38例眼底光凝治疗后3-4周,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对拟行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并对周边视网膜变性严重者实施预防性光凝治疗可大大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地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检查明确有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的近视患者行预防性倍频Nd:YAG激光光凝,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LASIK术前行散瞳后详细的眼底检查,对有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变性和(或)伴有裂孔者72例(86眼)行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激光波长532nm,光斑大小50~300μm,曝光时间0.2~0.25s,功率100~300mW。激光光凝后1个月,检查眼底周边激光光斑反应情况,并行常规LASIK手术。术后随访9~12个月,复查眼底、视力等情况。结果行倍频Nd:YAG激光光凝1个月后,病变区周围激光光斑反应良好,无中心视力下降。LASIK术后1年,未发现视网膜变性加重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年后裸眼视力4.6~4.8者4眼,4.9~5.0者82眼。结论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及干孔的近视患者行预防性倍频Nd:YAG激光光凝是一种安全的方法,可有效地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准分子屈光手术患者术前周边视网膜变性情况,以及进行预防性激光光凝的疗效。方法:对所有患者术前扩瞳后以78D前置镜、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周边视网膜情况并记录,对严重的视网膜病变等予以532nm激光光凝治疗,经随访稳定有效后再择期手术。结果:近视度数越高周边部眼底病变的发生率越高,周边部视网膜变性在颞侧的发生率最高。结论:近视屈光术前进行仔细的周边眼底检查很重要,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近视患者应预防性532nm激光光凝疗。  相似文献   

11.
LASIK术前近视眼周边视网膜病变的观察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发生情况,以及氩离子激光预防性光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施行LASIK术的连续性病例550例(1100眼)的术前资料,在对所有患者术前扩瞳后以检眼镜、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周边视网膜情况并记录,对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如格变、囊样变、干性裂孔、视网膜浅脱离等予以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经随访稳定有效后再择期行LASIK手术。结果:在全部患眼的检查中,发现各类视网膜变性350眼(31.82%),其中,171眼发现格变(48.86%)、98眼发现囊变(28.00%)、144眼发现霜变(41.14%)、90眼发现不压白变(25.71%)、32眼发现铺路石样变(9.14%)、38眼发现干性裂孔(10.86%)、6眼则发现裂孔伴局限性浅脱离(1.71%)。其中191眼(54.57%)仅发现有一种视网膜变性,115眼(32.86%)发现有两种变性,44眼(12.57%)发现有3种或3种以上视网膜变性。视网膜周边各种退行性病变的分布位置,265眼(75.71%)中发现颞上象限病变,177眼(50.57%)中发现颞下象限病变,78眼(22·29%)中发现鼻上象限病变,59眼(16.86%)中发现鼻下象限病变。其中,207眼(59.14%)病变范围累及一个象限,92眼(26.29%)累及两个象限,51眼(14.57%)累及三个或四个象限。对出现较严重视网膜病变的43例患者(48眼)施行了眼底氩激光治疗。复诊时见激光斑反应明显、干性裂孔稳定,局限性浅脱离患者经2~4次激光光凝后视网膜完全平复。对眼底经光凝后行LASIK的患者,在3~6mo复诊中无1例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LASIK术前对全部患者进行常规三面镜详查眼底是十分有必要,对发现的周边视网膜严重变性及时予以激光光凝能够有效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中、高度近视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周边视网膜变性和裂孔进行预防性光凝的效果。方法近视1000例(2000眼),年龄18—50岁,屈光度-1.00~-13.00D,散光-0.50~-4.00D。术前按屈光度分组:组I,-1.00~-3.00D,350例(700眼);组Ⅱ,-3.25~-6.00D,360例(720眼);组Ⅲ,-6.25~-13.00D,290例(580眼)。LASIK术前常规散瞳行90D前置镜眼底检查。结果发现严重周边视网膜变性和裂孔100眼,其中组I20眼,组Ⅱ44眼,组Ⅲ36眼,多发生于颞侧。组Ⅱ和组Ⅲ发生率高于组I。对此100眼进行532nm激光预防性光凝。光凝术后1个月复查,变性和裂孔区激光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遂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6个月-1年随访,未发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LASIK术前眼底检查,对明确有严重视网膜变性或有裂孔者预防性激光光凝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减少或避免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保障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度近视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激光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进行预防性光凝的疗效。 方法 散瞳检查高度近视眼眼底,发现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206只眼,予以预防激光治疗。 结果 实行视网膜变性预防性光凝的患者,接受LASIK手术后,随访一年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矫正视力没有变化。 结论 视网膜变性激光预防性光凝对预防视网膜脱离至少在角膜屈光手术后近期观察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 135-136)  相似文献   

14.
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的临床特征和氩激光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的临床特征和氩激光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10例224只眼相应视网膜变性的氩激光治疗资料,并与同期尚无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氩激光治疗对照。 结果 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患者,小于60岁者89.7%,男性53.3%,女性46.7%,格子样变性65.6%,变性范围≤1个象限者87.5%,卵圆形裂孔60.7%,伴有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者23.7%。与尚无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患者相比,≥35岁、囊样变性、视网膜纵向小皱襞、有自觉症状的患眼构成比明显偏高,而氩激光视网膜脱离预防性治疗对已出现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变性患者疗效明显偏低(P<0.01)。 结论 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常见于青壮年,多数患者为1个象限内的格子样变性;裂孔多数为卵圆形,多不伴有视网膜脱离;裂孔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多数没有自觉症状。不伴有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单纯性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氩激光视网膜脱离预防性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39-4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氩激光光凝对近视性视网膜变性的疗效。方法 充分散瞳,用双目间接眼底镜Mainster镜及三面镜检查眼底,对发现的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进行氩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133例(165只眼),其中132只眼为高度近视,占80%。129只眼一次性治愈,其余患眼分别补激光l~2次后治愈,未有发生视网膜脱离者。结论 眼底激光光凝可以有效治疗近视性视网膜变性,能预防该类病人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LASIK术前近视眼中眼底双目间接检眼镜的特殊价值.方法 对994例(1976只眼)患者术前散瞳,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行眼底检查,并详细绘图记录.结果 1976只眼中视网膜病变372只眼(18.33%),在屈光度≥-6.00D的1399只眼中,视网膜病变313只眼,病变位于后极部7只眼,周边部365只眼.131只眼进行LASIK术前眼底光凝治疗,随访1年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双目间接检眼镜在近视眼手术前常规视网膜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