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PCI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方法经桡动脉PCI280例、经肱动脉PCI208例、经股动脉PCI180例.观察三组手术穿刺成功率、术后卧床时间及血肿的发生等. 结果 桡动脉组和肱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与股动脉组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桡动脉组和肱动脉组血肿的发生率较股动脉组减少(P<0.05);三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经桡动脉、肱动脉行PCI安全、经济,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20例,对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85例患者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命名为观察组,有35例患者为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命名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血运重建成功率分别为97.6%、97.8%;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血运重建成功率分别为94.2%、97.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15.6%,P0.05;观察组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5±1.5)h、(3.0±1.5)d,对照组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0.0±5.0)h、(5.0±1.5)d,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116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58例与经股动脉组58例,对比观察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的平均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86±4.50)min与98.27%,经股动脉组为(4.73±4.20)min与1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50±1.20)d,少于经股动脉组的住院天数(5.02±3.09)d,(P〈0.01);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31.04±13.08)min与(25.01±8.26)min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10.34%,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经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地方法。具有止血快,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天数少的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方法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5例,分为两组,A组(桡动脉入路组)37例,F组(股动脉入路组)108例,观察两组临床基本资料、穿刺情况、病变类型、PCI术情况、手术成功率、术后及半年内并发症。结果两组临床基本资料相似,A组穿刺成功率95%,F组穿刺成功率1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穿刺时间(7±8.4)min,F组穿刺时间(3±4.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梗死相关部位及病变类型无明显差异,术后平均卧床时间A组显著低于F组[(3.4±1.2)hvs(12.9±3.6)h,P<0.05]。A组术后与穿刺有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1)。随访PCI术后半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尤其对高龄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减少卧床时间,减少不适症状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冠心病患者190例,按照介入途径的不同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观察组130例)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对照组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行介入术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心功能、术后卧床时间、穿刺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CI术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卧床时间、穿刺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桡动脉组优于经股动脉组.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的治疗效果相当,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且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MA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123例在12 h内发病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常规股动脉组.另选在12 h内发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STEMI患者126例为选择性桡动脉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结果 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3% vs 97.56%,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第一次球囊扩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降低(1 vs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直接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点。方法 选择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观察组则选择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术后观察两者之间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卧床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及一次性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在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方面比较P〈0.05,术后卧床时间P〈0.001;两组术后发生尿潴留P〈0.05,一次性动脉穿刺成功率P〉0.05。结论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发生率、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途径治疗冠心病复杂病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0例分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n=150例,其中男96例,女54例);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n=150例,其中男100例,女50例).分别记录PCI时间,PCI成功率,住院时间及与穿刺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50例患者桡动脉均穿刺成功,PCI时间为(48±3.6)分钟,PCI成功率为98.7%,住院时间为(3.2±1.6)天;股动脉组PCI时间为(45±10.2)分钟,PCI成功率为99.9%,住院时间为(5.4±1.8)天.两组相比较,PCI时间、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穿刺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01). 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复杂病变PC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途径.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 209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7例有相似病变特征的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7%,与股动脉组(98.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 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2002年8月至2008年5月对213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20例,股动脉途径93例.结果 血管穿刺时间桡动脉组为(3.8±3.5) min,股动脉组为(3.6±3.1) min(P>0.05).导管室内再灌注时间桡动脉组为(22±16) min,股动脉组为(20±11) min(P>0.05).桡动脉组有3例因血管扭曲严重,指引导管不易到位改行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成功率桡动脉组为91%,股动脉组为90%.桡动脉组无严重局部出血性并发症,股动脉组有6例(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桡动脉组有8例(7%)术侧桡动脉搏动消失,但无上肢缺血.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 桡动脉途径是可以选择的AMI急诊PCI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23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同意接受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桡动脉介入组(TRA组)和股动脉介入组(TFA组),每组各11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TR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3.8±1.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2.0±9.5)min,手术成功率为95.65%;TF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14.8±5.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3.0±8.9)min,手术成功率为97.39%,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2%)明显低TFA组(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2.
夏和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227-422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PCI)中经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的应用效果和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56例,随机分为经股动脉组和经桡动脉组,每组78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患者PCI术前术后的心理变化,同时分析并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穿刺成功率、术后不良事件等应用效果.结果 股动脉组治疗成功率为79.49%,穿刺成功率80.77%,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11.54%;桡动脉组治疗成功率为94.87%,穿刺成功率96.15%,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56%,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SAS评分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中桡动脉穿刺的手术成功率、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有效,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患者的焦虑情绪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我院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分为两组:A组(桡动脉径路组)35例,B组(股动脉径路组)55例,比较两组临床基础资料、穿刺成功率、病变特征、PCI术成功率、术后及术后1年内并发症及事件主要心血管(MACE)。结果两组基础资料相似,A、B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7.1%vs 100%,穿刺时间为(3.0±1.5)min vs(2.5±1.1)min,手术成功率为94.2%VS98.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卧床时间A组(4.5±1.1)h明显短于B组(13.5±3.4)h,术后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TR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治疗成功率与经股动脉(TFA)途径相似,并发症少,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时间、X线曝光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成功率、穿刺相关血管并发症、迷走反射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穿刺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与对照组股动脉穿刺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在造影时间、穿刺相关血管并发症、迷走反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桡动脉组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安全可行,且易止血,术后无须卧床,并发症少,创伤小,可作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动脉介入诊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介入诊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桡动脉穿刺组(n=80,行桡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组(n=80,行股动脉穿刺);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卧床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等一般资料、术后出血、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桡动脉穿刺组介入成功率为90.0%低于股动脉穿刺组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动脉穿刺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平均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股动脉穿刺组有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比较,桡动脉穿刺组患者出血、拔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桡动脉穿刺组术后烦躁失眠、尿潴留、穿刺侧肢体疼痛、局部皮肤损伤、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创伤小、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PCI治疗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给予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记录两种介入途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以及住院时间,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2.5%,手术成功率为97.5%;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手术成功率达9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经股动脉途径,但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途径,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比较,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虽穿刺时间较长,手术难度略大,但手术效果类似,且术后并发症低,易于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代替经股动脉穿刺行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的的可行性。方法:将752例外周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观察其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股动脉组与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率(100%与95.5%,P>0.05)、股动脉组穿刺时间为2.18±1.35min,小于桡动脉组(5.36±1.71min,P<0.05),但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18.70±3.81h)大于桡动脉组(0.5±1.17h,P<0.01)。两组住院时间(8.2±3.6d与7.9±3.8d)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股动脉组穿刺口淤血发生率(20.5%)、血肿(包括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12.0%,高于桡动脉组穿刺口淤血发生率(7.5%)、血肿发生率(2.0%),而桡动脉组血管痉挛发生率(14.3%)高于股动脉组(3.6%)。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安全可靠,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较少,特别适合老年患者,可做为外周血管病介入诊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的时间、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行介入治疗的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经桡动脉介入(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组40例,经股动脉介入(transfemor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FI)组40例.随访30 d,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未成功率相似(95%及97.5%,P=0.55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分别为(61±16)min与(61±10)min,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999).但TRI组的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TFI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时间及成功率相似,但前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远端桡动脉腕背支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的患者6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远端桡动脉组(穿刺血管入路选取远端桡动脉腕背支)和常规桡动脉组(穿刺血管入路选取常规桡动脉)。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时间、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等穿刺情况,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完成手术类别、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远端桡动脉组相比常规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低(78.0%比99.3%),平均穿刺时间长[(128.9±201.5)s比(48.8±14.1)s],桡动脉痉挛发生率高(9.0%比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端桡动脉组与常规桡动脉组在冠状动脉造影完成率、腔内检查、植入支架及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手术类别方面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常规桡动脉组比较,远端桡动脉组术后疼痛评分低[(1.3±1.4)分比(2.6±2.1)分],右手及前臂肿胀发生少(2例比16例)、桡神经损伤少(0例比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迷走反射、穿刺点出血、右手及前臂张力性血肿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远端桡动脉腕背支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有效、安全,可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常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血管闭合装置Angio-SealTM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肝素联合强效抗血小板制剂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应用的情况下,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使用Angio-SealTM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本组161例患者接受肝素、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和常规PCI治疗,其中术后应用Angio-SealTM(A组)105例,Femostop(B组)56例.观察两组术后止血时间、早期行走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及电话随访出院后48h患者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ngio-SealTM应用成功率为98.1%.两组术后止血时间分别是(1.8±2.2)min和(129±51)min(P<O.0001);术后早期开始行走时间分别为(6.4±2.3)h和(15.2±4.8)h(P<0.0001).A组出现2例血肿,均保守治疗;B组分别有3例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和1例动静脉瘘,其中3例送外科手术;两组总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与10.7%(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8.2±10.4)h和(58.4±10.2)h(P<0.0001).出院后48h随访满意度两组分别为93.3%和60.7%(P<0.001).结论在需要强效抗凝的情况下,PCI术后应用Angio-SealTM在即刻止血、早期行走和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压迫方法,尤其是能显著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