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清前白蛋白(PA)是由肝细胞合成的甲状腺素和视黄醇的结合蛋白,T1/2仅1.9 d,能迅速反映营养摄入处于正平衡或负平衡.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转运甲状腺素和维生素A.随着其在临床的大量应用,逐渐地受到了重视,主要的应用方面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清前白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中前白蛋白 (Prealbumin ,PA)系由肝细胞制造的快速转运蛋白之一 ,每日全身代谢池 ,分解率为 33.1%~39.5 % ,其半衰期仅为 1.9天。肝损害时制造减少 ,故能真实敏感的反映肝脏功能 ,现已日益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Hutchinson发现[1] ,PA检测对肝脏具有特异性 ,是药物中毒引起肝损害的敏感指标 ;龟田的实验证明[2 ] ,动态观察PA对急性肝炎预后的早期鉴别有重要价值 ;李刚认为[4] ,PA测定的特异性与敏感性高于其它常用肝功试验。近年来我们作了些观察 ,报道如下。1 检测对象正常成人 5 4例 ,男性 35例 ,女型 19例 ,年龄 2 5~ 5 0岁。…  相似文献   

3.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是白蛋白合成的场所,当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便会下降,目前临床上常选择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的测定来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但白蛋白的半衰期长(21天),多在病情较重时才发生变化。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快速转运蛋白之一,  相似文献   

4.
前白蛋白(Prealbumin 简称 PA)是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为60,000,半寿期1.9天,在 pH8.6时电泳速度较白蛋白为快,故命名为前白蛋白。它类似于白蛋白,为甲状腺素结合蛋白,并能与维生素 A  相似文献   

5.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荣刚 《重庆医学》2004,33(2):237-237
前白蛋白(PA)是肝脏细胞合成的一种血清蛋白质,电泳时迁移在白蛋白之前,分子量为54 980,是运输甲状腺素和维生素A的蛋白质,半衰期短,仅1.9d[1].目前,关于肝脏疾患时血清PA的变化,已有许多报道[2],但对于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A的变化报道较少.为探讨良、恶性肿瘤患血清PA变化,我们对18例恶性肿瘤和15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清PA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彭晨  王子安 《实用全科医学》2014,(1):122-123,156
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又称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是一种由4个相同亚基组成的四聚体,每个亚基包括127个氨基酸.TTR的相对分子量为55×103,主要作用是作为转运蛋白参与甲状腺素及视黄醇的转运.TTR可以准确的反映机体内在蛋白的合成情况[1].体内蛋白丢失、热量不足和急性应激状态下,TTR会迅速下降.而在相反的情况下,其在体内的浓度会迅速上升.此外作为甲状腺素与视黄醇的转运蛋白,TTR可敏感地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及某些病理改变,在疾病的预测及其预后的判断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血清前白蛋白(PA)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半衰期短。当肝脏损害时制造减少,血清浓度降低。因此,血清前白蛋白是反映肝脏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为探讨血清PA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我们对111例正常人和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124例检测了血清PA。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8.
鲁然 《当代医学》2009,15(25):90-91
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n,PA)是由肝脏细胞合成的一种血清蛋白,因其在PA8.2~8.6缓冲液中电泳移速比白蛋白快而得名,分子量约为5.5,沉淀系数3.9。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甲状腺素和维生素A,并具有胸腺激素活性,可通过促进淋巴细胞的成熟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在血浆中含量少,半衰期短(1.9d),能迅速反映营养摄入处于正平衡和负平衡。因此该指标可反映肝脏合成和分解代谢的轻微改变,且其血清浓度降低的幅度与肝实质损害的程度有密切的相关。PA是一种非常宿主防御物质,所以在急性感染时,PA血清中浓度可迅速降低,尤以细菌感染时更为明显。在营养状态检测方面也是一项很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夏瑞雪  黄正涛  杨萱 《河北医学》2007,13(12):1224-1225
目的:通过测定血浆清蛋白(A lb)、胆碱酯酶(Che)、及前白蛋白(PA)的水平变化,用于了解各种肝病的性质、转归和判断预后。方法:血浆清蛋白(A lb)为终点法、胆碱酯酶(Che)为酶动力学法、及前白蛋白(PA)免疫投射比浊法。结果:急性病毒性肝炎中A lb降低并不明显,而Che、PA降低明显,在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中A lb、Che、PA浓度均明显减低,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三者呈正相关。结论:血浆Che、PA比白蛋白能更早更敏感的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损伤、恢复程度,三者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分型鉴别、预后、用药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总蛋白(TP)是血液中多种蛋白的总和,按结构分为两大类,即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白蛋白全部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相对分子量约65000,半衰期约为20d;球蛋白合成的组织很多,组成成分复杂,它们的代谢规律和途径不同,在血清中的变化规律也不同,有时在白蛋白降低时球蛋白反而上升。所以单纯测定总蛋白的临床意义不够确切,应进行白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测定。  相似文献   

11.
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简称PA)是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半衰期仅为1.9天,明显短于血清白蛋白,肝脏发生病变时,PA值降低,对反映肝损害有其一定价值。资料和方法 1.对照组:58例,年龄14~56岁,男性32例,女性26例,HBV指标、肝功均正常。  相似文献   

12.
边疆 《大家健康》2010,(9):63-63
血清前白蛋白(PA)是一种主要由肝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它比血清白蛋白敏感,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情况。一旦肝脏有炎症,肝细胞受损,PA的合成能力就会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羟乙基淀粉行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后围术期血浆蛋白浓度的变化。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ANIH组(A组)和对照组(B组),检测患者在麻醉诱导前、ANIH后30min、术毕、术后1d和术后3d血清中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浓度的变化;B组在相应时点监测同一指标。结果血液稀释后A组患者的TP、ALB、PA均显著下降,与麻醉诱导前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在回输自体血后TP、ALB开始回升;术后1d,两组的PA逐渐回升,CRP显著上升;术后3d,两组的TP、ALB都有较大程度的升高,且A组的上升程度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RP、PA都有明显恢复,但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6%的羟乙基淀粉(万汶)行ANIH能安全地用于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减少了患者围术期血浆蛋白的丢失,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同时,羟乙基淀粉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创伤引起的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肝功能指标有:(1)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2)反映肝细胞有无受损及受损严重程度的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氯基转移酶(AST)、腺苷脱氯酶(ADA)、胆碱脂酶(ChE)、乳酸脱氢酶(LDH)等。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增多。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这些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与血浆D-二聚体(D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烧伤面积≥30%的患者93例为烧伤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CRP、PA和血浆DD水平。结果:烧伤组血清CRP、血浆DD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血清P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血清CRP、PA与血浆DD对烧伤并发症的辅助诊断、了解病情发展及疗效观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血清前白蛋白(PA)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分子量55000~61000,其电泳速率比白蛋白快25%,用不连续电泳法可在白蛋白前见到一明显区带。由于它在体内的半寿期仅1.9天,故肝病时前白蛋白变化较为敏感。为研究前白蛋白与各型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17.
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是血液中视黄醇(维生素A)的转运蛋白,它是由肝脏分泌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血液中RBP主要以视黄醇、前白蛋白结合的复合物形式存在,当复合物中视黄醇与靶细胞结合后,RBP便与前白蛋白分离,自肾小球滤出,由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降解。近年来研究表明RBP含量改变能够敏感地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肝功能损害程度,是反映肾脏、肝脏及营养性疾病发展、转归的敏感指标[1-4]。本文就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做一综述。1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功能RBP分子由一条多肽链及小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腹膜转运类型的CAPD患者腹膜炎发生前微炎症、容量及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腹膜转运类型、腹膜炎以及微炎症状态的相关关系。方法:CAPD患者行腹膜透析置管术1个月后至3个月内行腹膜平衡实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明确转运类型,并依结果分成甲组(非快速转运)及乙组(快速转运),入选患者从腹透第3个月开始监测实验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白细胞介素6(IL-6)、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等,此后每2~4个月监测1次,共完成4次监测,观察终止事件为发生腹膜炎,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乙组较甲组的微炎症指标、平均BP及pro-BNP水平高,且随腹透时间的延长,此动态演变在发生腹膜炎的患者中体现的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ALB、PA体现为乙组低于甲组,有腹膜炎患者低于无腹膜炎患者,腹透早期随着时间的延长,两者在观察乙组中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腹膜转运患者的IL-6、hs-CRP与PA、ALB呈负相关,与pro-BNP及腹膜炎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腹膜快速转运患者较非快速转运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微炎症状态,炎症因子与超容量负荷以及营养不良状态密切相关,三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促进了腹膜快速转运患者腹膜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1973~1983年间,有117例婴儿接受中心静脉高营养疗法(NPC),其中5名于6~16天内发生脑积水。通过血浆维生素A及其复合物(A、结合蛋白、锌、前白蛋白)的测定,2例证实由维生素A中毒所致,其剂量分别为1500μg/日及3000μg/日。1例因多次静脉穿刺插管,导致双侧颈静脉血栓形成。另2例因蛋白热量不足,在迅速补充营养的过程中发生。维生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肺炎是造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前白蛋白(PA)是肝脏合成的负性急性时相蛋白,半衰期短,能准确地反映肝脏损害的程度,但在评价患者预后及严重性方面还存在有争议[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