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武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8(3)
目的 总结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55例6岁以下小儿脑瘫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为1疗程,平均3.5个月.结果 显效29.0%,有效65.4%,总有效率达94.5%.结论 加强对有高危因素的病儿监护,定期保健,管理,及时发现,早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活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1994年10月~2002年10月采用脑活素天柱穴注射治疗小儿脑瘫,对围生期有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史的患儿,做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得分<35者早期干预治疗。结果: 患儿在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及智能方面得到改善,总有效率81.3%以上。结论: 脑活素穴位注射可输通经络,平衡阴阳,改善脑部微循环,脑功能得以代偿,方法简单,治疗愈早效果愈好,可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近3年来我院用高压氧治疗60例婴幼儿脑瘫的疗效,探讨高压氧治疗婴幼儿脑瘫的疗效。方法 60例脑瘫患儿分别给予6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高压氧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高压氧治疗后总有效率96.66%,显效率为75.33%。结论 高压氧治疗婴幼儿脑瘫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是导致儿童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不早发现、早治疗,可致患儿终身残疾和寿命缩短.单纯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康复运动疗法等,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治疗中的针灸、推拿、中药等疗法辨证施治调整人体气血功能,以求达到阴阳平衡,弥补了西医康复训练的不足.近几年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脑瘫取得显著疗效,可大大提高脑瘫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P患儿按年龄、临床表现和诊断分型进行近似配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4个月后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GMFM-88总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儿GMFM-88改善值和反映坐位、站立的能区(B区、D区)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疗效高于单纯运动疗法,尤其在改善患儿坐和站能力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对35例脑性瘫痪(脑瘫)的病因及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治疗及康复方法。方法:用引导式教育、运动疗法、电疗、配戴矫形器等综合康复疗法进行康复。结果:显效3例,进步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结论:脑瘫病因复杂,合并症多,康复治疗时应综合应用多种有效方法,早期诊断、早期康复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上田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瘫患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包括Bobath法和Vojta诱导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上田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MFM-66评分和肌张力(Hotel评价表)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GMFM-66量表评分为(48.86±6.7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38±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张力正常率为65.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基础上,采用上田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能够促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改善患儿肌张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脑性瘫痪是一种上运动神经元病损的疾病,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生的由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特征的综合征。常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方法我院1983年~1995年10月共做小儿脑瘫60例,对资料较完整的40例作一初步分析。采用日本光电公司4217型脑电图仪检查,按国际标准导联10~20系统安置电极,时间常数0.3,高频滤波30Hz。做单双极4种导联组合描记,清醒合作者采用坐位闭目下描记,不合作者,我们均采用自然睡眠下描记,可避免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结果40例中正常范围脑电图6例(15%),轻度异常19例(47.5%),中度异常9例(22.5%),重度异常6例(15%),总阳性率为85%。结论从脑电图结果及病因来看,小儿脑瘫的脑电图异常率与疾病的病型,病情及智能障碍有明显的关系,说明病情越重,脑电图异常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2.
刘金凤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8):18-19
目的观察益脑康按摩液对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患儿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和病情等方面基本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采用常规疗法高压氧、营养脑细胞药物、针灸、功能训练、Bobat h法及推拿按摩等,治疗组采用益脑康按摩液结合特定穴位按摩。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9%。治疗组治愈时间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脑康按摩液对脑性瘫痪患儿有显著的影响,明显缩短疗程,减轻患儿的痛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系统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用654—2于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科针灸协定处方治疗小儿脑瘫(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CP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我科针灸协定处方针刺治疗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六个疗程,对照组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我科针灸协定处方结合运动疗法治疗CP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丹参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136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临床上运用丹参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1993年卫生部《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大便性状改变,呈水样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每天超过七次,病程在三天以内。大便镜检:水样便,或见粘液便。发病季节均在秋季。用丹参针治疗,单用西药组对照观察。1.1丹参组:136例患者,男性76例,女性60例,年龄最大4岁,最小15个月。病情分类以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中型(烦躁、眼窝下陷、口渴、皮肤弹性差)为主。1.2对照组:共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 相似文献
17.
18.
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丽双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3,(6):79-80
目的:观察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高压氧治疗。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AD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较单纯高压氧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院方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3):259-260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我院1998~2003年共收治脑瘫患儿398例,院内外误诊为其他疾病126例,误诊率31.66%。 相似文献
20.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头针配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和弥可保注射液穴位注射及体针透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56例,经1~4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86%。临床观察表明,年龄越小,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