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伟强  何建行 《广东医学》1997,18(5):301-302
自1994年6月一1996年8月,我科用电视胸腔镜行纵隔肿物手术门例。探查或大块组织活检7例、囊肿切除5例、神经纤维瘤切除3例、脂肪瘤1例、略胎瘤1例,手术效果满意。l资料与方法1.l临床资料:17例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6例;年龄13-75岁,平均40·5岁;右侧胸腔手术10例、左晚7例。7例为巨大纵隔肿瘤或术前胸片、LT检查怀疑恶性肿瘤,行活俭术,2例心包囊肿、3例支气管囊肿、神经纤维瘤3例、脂肪瘤1例、纵隔畸脑瘤1例。手术时间对一120分钟,术后胸液流量100-300Inl,除1例右上纵隔脂肪瘤术后短时间内胸液引流量多达800Inl,再次探查止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7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例髓性脂肪瘤术前均有明确定位、定性诊断,且3例均发生在右侧,CT表现为边界光滑的包块,瘤内大多数为脂肪密度影,夹杂少量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结论CT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可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瘤内成分及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归纳总结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提高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MSCT表现,其中女6例,男2例;年龄34~63岁,平均46.3岁。术前8例均行cT平扫及MPR重建,同时5例行增强CT检查,8例患者也进行了B超检查。结果CT发现肿瘤位于右侧肾上腺者7例,左侧肾上腺者1例,均为边界清晰类圆形肿块,部分有分叶,其最大径2.5—7.5cm,平均约5.4cm,其中5例以脂肪密度为主,其内夹杂少量片状及索条状软组织影,3例呈软组织和脂肪密度的混合性肿块。8例中7例术前CT定位定性均准确,仅1例术前误诊为肾上腺腺瘤。结论cT扫描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目前该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心包积液是心脏病中常见的重要疾病之一。大量心包积液病人常以典型的心包填塞症状急诊来院,而少量心包积液,往往临床症状不明显,故及早诊断显得尤其重要。二维超声的问世,仪器的日新月异,更以它的方便、直观、无创作为心脏检查的很重要的手段。本文就我院自1987年以来,经超声检查少量心包积液的漏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1 临床资料与方法1987~1998年我院经B超诊断心包积液的128例,经临床演变及B超跟踪复查,误诊7例,漏诊3例。误诊7例中,其中原为胸腔积液3例、心包脂肪垫3例、心包小囊肿1例;漏诊3例…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肾囊肿同时合并心包囊肿者少见,现报告1例。患者女,56岁,因体检胸透发现右膈上一团块状影9天于1991年7月7日入院作进一步检查。其1971年体检时曾摄全胸片谓“正常”。1980年经 B 型超声波及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确诊为左肾囊肿,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 198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治疗纵隔肿瘤 10 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5例 ,女 31例 ,年龄 8~ 6 2岁 ,平均 38岁。肿瘤位于前上纵隔 6 6例 ,中纵隔 8例 ,后纵隔 32例。肿瘤类别 :畸胎样瘤 38例 ;神经源肿瘤 30例 ;胸腺类肿瘤及囊肿 18例 ;胸内甲状腺 8例 ;间叶组织肿瘤 7例 ,其中脂肪瘤 2例、纤维瘤 1例、纤维肉瘤 1例、淋巴肉瘤 2例、血管瘤 1例 ;其他类肿瘤及囊肿 5例 ,包括气管囊肿 2例、心包囊肿 2例、单纯囊肿 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咳嗽、气短、重症肌无力 ,Horner氏式上腔静脉综合征等。手术治疗 1…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摘要例1,男,30岁.因发现左胸内块影2月余入院,无任何不适感.体检无异常.胸部X线片提示左胸内块影,近左心膈角处,约4×4cm大小.CT提示心旁良性肿块.B超检查在心尖外侧第5~6肋间心尖四腔心及心尖长轴观均可见一个4.0×4.5cm囊性暗区.临床诊断为心包囊肿.手术中在近心尖区见一6.0×6.0×8.0cm囊性肿物,壁薄,囊液澄清,与周围疏松粘连,有蒂与心包相连.囊肿带蒂作完全切除.病理诊断为心前区心包囊肿. 例2,男,46岁.因发现左胸内块影但无不适感1年半入院.曾在外院行抗痨治疗达一年之久,未愈.体检无异常.胸部X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含脂肪肾上腺良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19例含脂肪肾上腺良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均行CT平扫,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肾上腺髓脂瘤13例,脂肪瘤及成熟畸胎瘤各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脂肪瘤样节细胞神经瘤各1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楚含脂肪混杂密度影。13例髓脂瘤中,11例以脂肪密度为主,其余2例以骨髓组织为主。其中3例内见点状钙化影,6例增强扫描髓样组织均呈轻度强化。2例脂肪瘤均表现为边缘清楚均匀一致脂肪密度影。2例成熟畸胎瘤内含有多发钙化灶、软组织及脂肪密度影,其中软组织呈轻度强化;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部分实性成分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脂肪瘤样节细胞瘤以脂肪密度为主,实性部分较少,增强扫描具有渐进性强化特征。结论   含脂肪肾上腺良性肿瘤种类繁多,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心包囊肿临床少见.我科收治一例食管下段癌合并心包囊肿病人现报告如下并就心包囊肿作简要文献复习.患者,男,59岁,住院号96235.患者因进食不适感于84年2月门诊X线摄片时意外发现左下肺前内基底段-6×8cm团块状影及食管中下段病损,患者除有咳嗽外无其它症状.支气管镜检及三次痰检均阴性.于84年8月11日以食管癌、左下肺癌可疑收住入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12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本病。CT扫描为肾上腺区脂肪样低密度类圆形肿块,内见散在点状或索条状较高密度影,增强瘤体内较高密度区轻度强化。术后随访0.5~3年,未见肿瘤复发。2例高血压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结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无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是其诊断的主要手段,开放或腹腔镜下肿瘤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体积较小、无症状者可保守治疗,密切观察随访。该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特征,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64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其影像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5例中,病灶位于左肾8例,右肾7例,双肾多发2例;直径2~9 cm,平均3.8 cm.其中9例表现为圆形及类圆形肿块,呈现以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影,边界清晰,内见脂肪密度区,增强扫描无强化表现.肿瘤中乏脂肪成分病灶3例,肿瘤软组织成分表现为低密度区内出现形态不规则稍高密度影.肿瘤伴出血5例,平扫肿块内见片状高密度影及包膜下见弧形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肾周脂肪间隙周围模糊2例,肾周筋膜增厚3例,肿瘤与肾上腺分界不清楚1例.结论:多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诊断;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缺乏特征性,易与其他肾脏肿瘤性病变混淆.  相似文献   

12.
1997~1999年我院收治3例心脏细粒、泡状棘球蚴病,现将其寄生虫学分类及影像学检查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细粒棘球蚴病 例1 女性,25岁,例2 男性,36岁,均有心慌、气短、胸闷、心前区不适。包虫三项:卡松尼、间接血球凝集、包虫对流免疫试验阳性。心脏B超检查:例1,左室后侧方心包腔可见45mm×25mm囊肿,囊内见一细条带,诊断:心包囊肿(包虫?)。例2,心包腔内回声强弱不一的多发性肿块,集中在心尖部,并侵及心肌突入左心室腔内,诊断:心包包虫。X线检查:例1、例2心脏均中度增大,心脏两缘突出于心影之外的多发性肿块影致心脏轮廓变形,无钙化…  相似文献   

13.
安平  于春玲 《黑龙江医学》2002,26(7):503-503
纵隔肿瘤以良性肿瘤居多 ,绝大多数可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靠X线检查。常见的纵隔肿瘤分 :前纵隔有胸骨后甲状腺肿 ,皮样囊肿 ,畸胎瘤 ,胸腺瘤 ;中纵隔的恶性淋巴瘤 ,后纵隔的神经源性肿瘤。现收集我院近 30年来部分纵隔肿瘤 85例 ,其中 ,2 0例为纵隔少见肿瘤。 2 0例中 ,心包囊肿 3例 ,气管囊肿 4例 ,囊状水瘤 3例 ,脂肪瘤 3例 ,嗜酸细胞瘤 1例 ,血管内及细胞瘤 1例 ,纤维瘤 1例 ,动静脉瘤 1例 ,恶性组织细胞瘤 1例 ,前肠囊肿 1例 ,纵隔囊肿 1例。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5例 ,女 5例。年龄 1岁~ 5 6岁。临床症状有胸痛、胸闷、呼吸…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颅内脂肪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检查发现的16例颅内脂肪瘤的CT表现。结果:16例颅内脂肪瘤中,CT主要表现为颅内中线部位或者中线附近的条状、结节状或者不规则形的脂肪密度影,边缘清晰,密度较均匀,少数边缘可伴有钙化。结论:CT对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椎管内肿瘤是指椎管内的胚层异位性肿瘤 ,包括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肠源性囊肿、脂肪瘤和脊索瘤等。本院从 1985年元月至 2 0 0 2年 9月共收治 70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中 ,男 4 1例 ,女 2 9例。年龄(17.8± 8.6 )岁 (1~ 6 2岁 ) ,病程 (3.9± 3.2 )a(16d~ 18a)。共 72个肿瘤 ,同一患者有不同病理性质的肿瘤 2例。肠源性囊肿 30例 ,皮样囊肿 16例 ,表皮样囊肿 15例 ,畸胎瘤 3例 ,脊索瘤 3例 ,脂肪瘤 3例 ,硬脊膜外囊肿 2例。并发其他先天性畸形 :脊柱裂及椎体畸形 19例 …  相似文献   

16.
心包囊肿比较罕见,我院自1978~1986年手术5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2例合并化脓性感染。 一、临床资料 5例中女4例,男1例,年龄23~46岁,平均37.4岁。3例单纯心包囊肿无特殊症状,均因感冒、咳嗽时体检胸透发现。2例合并感染病例,术前分别持续高热20天和41天,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X线检查囊肿体积:3例无感染病例分别为5×4cm~2、3×5cm~2、3.5×5cm~2,2例合并感染病例分别为10×10cm~2和12×12cm~2,透视下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例髓性脂肪瘤术前有均明确定位、定性诊断,且3例均发生在右侧, CT表现为边界光滑的包块,瘤内大多数为脂肪密度影,夹杂少量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结论 CT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可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瘤内成分及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肿块均呈等、低、高低混杂密度影,17例显示有脂肪密度影,3例显示有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皮质期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低于正常肾实质,脂肪、坏死囊变、出血区无强化,分泌期肿块持续强化.结论 CT能显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块内的脂肪成份,增强扫描能了解肿块的强化方式,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肠系膜淋巴管瘤的螺旋CT及B超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管瘤(ML)的CT及B超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ML10例, 年龄1~54岁, 平均18岁.分析其CT及B超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单发囊肿7例, 多发囊肿3例. 壁薄 ,光滑,其内多可见分隔, B超表现为均一无回声暗区伴后方声影增强. CT表现为密度均匀,呈液性密度,其囊壁和分隔可强化.结论 ML有其特征性B超及CT表现,联合采用CT及B超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和囊肿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7月—2010年7月完全胸腔镜下或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切除前纵隔肿瘤和囊肿103例临床资料。其中完全胸腔镜切除66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切除37例。结果 10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80±15)min。术中出血平均(100±35)ml。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平均(3.5±0.5)d。术后住院平均(7±0.8)d。术后病理诊断:纵隔畸胎瘤17例,胸腺瘤34例,胸腺增生6例,支气管囊肿11例,胸腺囊肿15例,心包囊肿4例,纵隔囊肿9例,胸腺脂肪瘤3例,甲状腺肿1例,纵隔囊性淋巴管瘤1例,淋巴组织瘤样增生1例,脂肪组织增生1例。术后均无并发症。88例随访1~5年,均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前纵隔肿瘤和囊肿安全可靠,切除彻底,具有微创、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