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动物为医学研究不断提供新模型、新技术、新方法.而伴随着实验技术与仪器的发展,原本孤立的学科也交叉融合,基因研究在动物中的实践诞生了基因工程动物.为了更好地模拟人类的性状,产生了人源化动物模型.本文旨在介绍当前几种主流的基因工程动物,以及人源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几种鸟类血红蛋白与人类血红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1991年我们用交叉电泳技术证明,在红细胞外,人血红蛋白A2与血红蛋白A可以 发生相互作用.后来发现一些哺乳动物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之间也可以发生相互作 用.本文所用动物为家鸡、家鸭、山雀、家鸽、暗绿柳莺.由这些动物的红细胞置备的溶血 液与人血红蛋白进行交叉电泳,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和职业致癌物不同,霉菌毒素的致癌作用是首先从对动物的研究中发现的.由于存在着动物的种属间的差异,尤其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不能拿动物实验致癌的结果直接类推于人,来估价人类的感受性,是否对人也有致癌作用.为了阐明这个问题,国内外一些研究者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的本质及伦理意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人的起点是出生,从而将社会的人与受精卵、胚胎、胎儿区分开来.但没有进一步指出这些出生之前的生命实体是什么.西方的传统观念认为人的起点是受精,从而将受精卵、胚胎、胎儿与动物区分开来.但没有进一步指出这些出生之前的生命实体与社会的人的质的区别.当代的新观念从本体论地位和道德地位上将社会的人与生物的人、生物的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从而克服了我国和西方传统观念的局限,奠定了研究和解决医学有关伦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皮肤癣菌病又称"癣",是临床最常见的皮肤真菌感染.按照受累部位可分为手足癣、体股癣、甲癣和头癣等.皮肤癣菌感染可通过人与人、动物与人或土壤与人的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动物药潜在资源的定义,动物药的四大优势:1 生物活性更强.2 亲缘关系与人更接近.3 繁殖能力更快.4 驯养和管理方便,和寻找动物药潜资源的7种主要途径:1 从丰富的动物资源.2 从广泛的药用部位.3 从民族民间中.4 从工农业弃物和废料中.5 变害为宝,扩大药源.6 从有毒动物中.7 系统研究、综合开发、物尽其用.并阐述了对寻找动物药潜资源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盲端传播的传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病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但却不能再从人传播到人,专业上把这种传播方式称为盲端传播.基因变异使盲端传染病转化为人传人,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为了防止盲端传染病转化为人传人的传染病,应减少人类与野生动物接触,减少哺乳动物成为病原体基因变异的混合器的机会,减少动物源病原体与人类病原体接触机会.  相似文献   

8.
动物咬伤是受伤者皮肤的损伤、暴露、出血、感染的意外伤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人,如处理不当,狂犬病毒就会由皮肤破损处进入人体,导致人患狂犬病.  相似文献   

9.
血传感染动物是人疟动物模型实验的传统方法之一,对寻找敏感动物起了很好的作用.由于疟疾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高密度的原虫血症病例很少,致使筛选动物实验受到限制.为了广泛地筛选敏感动物,对实验方法有进一步探索的必要.实验动物对人疟是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两种软骨鱼--条纹斑竹鲨、孔鳐的血红蛋白成分与人胎儿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交叉电泳.结果:条纹斑竹鲨、孔鳐的血红蛋白成分不与人胎儿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结论:与前面所进行的其它脊椎动物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及人胎儿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对照比较,进一步验证了脊椎动物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分界线可能位于爬行纲动物,丰富了血红蛋白的进化理论.  相似文献   

11.
1994年至 2 0 0 2年 1月 ,我省 2 4个单位新建或改建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 33项通过省动管会验收。其中屏障系统 4项 ,设施面积 130 4 m2 ,亚屏障系统 9项 ,设施面积1335 m2 ;开放系统 2 0项 ,设施面积 4 90 5 m2 ,总投资 14 0 5万元。亚屏障系统以上有 14个新建或改建设施中 ,采用中央空调系统 ,平面布局采用双走廓模式 11个 ;单走廓模式 3个。在这 2 4个单位中 ,从事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工作人员 2 2 5人 ,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10 2人 (45 .3% ) ;高级职称 32人 (14 .2 % ) ;中级职称 5 8人 (2 5 .8% )。江西省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施验收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记录实验动物犬和人的食管窦房结电图(SNP)的技术与方法.方法:对各8例实验动物犬和人的食管与心内窦房结电图进行对比研究.检测仪采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自制的微电位检测仪,系统带宽0.5至1 000Hz,采样频率为2KHz,增益为200~10万倍,且A/D转换器为16位精度.结果:通过信号叠加对犬的食管和心外膜以及人的食管和心内膜所记录的SNP对比研究证实:在高增益条件下,采用信号平均方法经食管能记录到实验动物犬和人的SNP.结论:通过适当的技术可记录到SNP.  相似文献   

13.
动物福利在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动物福利.各医学院校是培养未来科研工作者的机构,实验动物在医学院校的使用量非常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医学生树立保护动物福利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课堂教育、实验动物处理、3R原则的实施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动物福利教育.  相似文献   

14.
1 材料与方法①实验动物及细胞株:G57小鼠2只,雌雄不限,体重18 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小公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食道癌细胞、人结肠癌HCT-8 细胞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15.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 cell)也称ES细胞,是一种存在于着床前早期胚胎中的具有全能性的细胞,其具有无限增殖、全向分化和嵌合生殖的能力.近年来动物实验受动物来源及动物饲养与实验条件的限制和各国动物保护主义的意识的约束,因此寻找动物实验替代模型已成为各国研究的当务之急.而胚胎干细胞则是实验动物模型的最佳替代模型.使胚胎干细胞能成为实验动物替代模型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体外培养出在促进胚胎干细胞增殖的同时,又能维持其未分化二倍体状态的胚胎干细胞.本综述主要陈述人和几种常用实验动物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建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1991—1999年,先后对甘肃铧尖、迭部和新疆阿勒泰铁热克提三地区莱姆病与人、家养动物、啮齿动物的关系作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三地区森林草原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有传播莱姆病的媒介和保菌宿主,并从森林革蜱(D.silvarum)、草原革蜱(D.nuttalli)、日本血蜱(H.japoni-ca)和黑线姬鼠(A.agrarius)、黄毛鼠(R.losea)、棕背(鼠平)(C.rufocanus)、鼹形田鼠(E.talplinus)体内分离到了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查到了特异性抗体,家养动物阳性率22.12%,啮齿动物阳性率18.48%,不仅发现当地人群中有一定程度的感染(受检2869人份,阳性241人份,阳性率8.40%),而且还先后发现病人126例。阐述了当地莱姆病流行上与人、家养动物和啮齿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证实了两种传播方式,即1.莱姆病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人进入该流行区被带伯氏螺旋体的蜱叮咬而患病;2.莱姆病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家畜动物进入该流行区觅食时,将带有伯氏疏螺旋体的蜱又带到了人们的生活区,再叮咬生活区的人而发病。  相似文献   

17.
雷永良  纪勇平  潘小红 《浙江医学》2005,27(1):69-69,F003
由于已在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体内分离出了与人SARS-CoV全序列有99%以上同源性的SARS样病毒,因此动物市场成为动物SARS样病毒扩散和转移到包括人等一些新宿主身上的主要场所[1].有关人工饲养的动物体内是否存在SARS样病毒及其经营者会不会受感染目前尚无肯定结论.我们对本市80名家畜禽经营者的血清进行SARS病毒IgM和IgG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缺血时鼠脑微血管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广泛存在于动物及人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中,在支配脑血管的神经中尤为丰富.本实验观察动物脑微血管中VIP的含量及其在急性脑缺血时的改变. 材料与方法 一、动物 Wistar雄性大鼠27只,200~321.5 g,沙土鼠22只,50~69.5 g,雄性,均由本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 二、脑缺血动物模型 Wistar大鼠经乌拉坦(1g/kg,ip)麻醉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通过小量放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及健康的关系研究的深入,已证实肠道菌群不仅构成黏膜屏障、参与食物消化、刺激免疫及胃肠功能发育,而且作为内化的环境因素参与肥胖、糖尿病、IBD、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及健康关系研究的深入对动物模型提出了新要求.无菌动物作为微生物背景最清晰的动物,可有效地对菌群、基因及其它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是研究肠道菌群对人类疾病及健康的影响的最有效的动物模型.利用无菌动物构建的悉生动物模型及菌群人源化动物(HHA动物)模型已在肠道茵群对宿主生理功能的影响、代谢性疾病发生、药物代谢等研究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总论(主要是哺乳动物)(一)绪论1.决定演出型的因素2.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的分类及其必要性。种,品种、变种、封闭群,近交系相互之间的关系。3.合适的实验动物和合适的饲育管理。4.环境控制中营养因子。5.环境控制中的生物因子。同种、异种(人,微生物)6.实验动物的人道主义饲育管理同动物实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