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暴发了甲型H1N1流感(甲型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蔓延.2009年5月11日我国确诊了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1].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9年6月11日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截至2010年1月10日,中国内地已有12万4 764例甲型流感确诊病例(不包括临床诊断病例),其中死亡744例;除海南省外,所有省区都报告了死亡病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卫生部于2009年9月10日下达了<关于开展采集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血浆采集工作的通知>[2](简称<通知>).本中心迅速组织浙江全省采供血机构采集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抗-H1N1)血浆,至2010年1月18日,已从无偿献血人群中成功采集132份共31 270 ml的抗-H1N1血浆.现将这一过程做简要的回顾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S—P法)测定6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非癌组织VCAM-1及ICAM-1的表达,对胃癌标本进行系统病理学检查。结果 胃癌患者胃癌组织VCAM-1及ICAM-1表达显著高于非癌组织。胃癌组织VCAM-1及ICAM—1表达水平明显与临床病理、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结论 胃癌组织VCAM-1及ICAM-1的表达可能反映了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患者UGT1A1基因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方法收集我院80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UGT1A1基因启动子和第1外显子基因片段,直接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六28位点野生型TA6/6为55例(68.75%),杂合突变型TA6/7基因型22例(27.50%),纯和突变型TA7/7有3例(3.75%);UGT1A1*6位点突变型211GG基因型57例(71.25%),211GA基因型22例(27.50%),211AA基因型1例(1.25%)。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TA6为82.50%.TA7为17.50%.211G为85.00%.211A为15.00%。同时携带TA7和211A等位基因共6例(7.50%)。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6和UGT1A1*28分布频率均较高,在测定UGT1A1基因多态性时应同时检测这两个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4.
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2例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型H1N1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1]。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儿童、老年人、孕妇、肥胖者以及慢性疾病患者是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极易演变为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本院近期收治2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3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住院临床资料和护理。结果30例确诊患者病原学检测连续二次阴性,体温正常、流感样症状消失≥3d,无并发症,临床情况稳定,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做好发热期间病情观察,正确采集标本及用药后的观察,心理干预等对疾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落实消毒隔离和防护流程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检测各型冠心病患者循环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并分析它们与冠心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浓度。  相似文献   

8.
无偿献血者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效果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评价无偿献血者接种甲型H1N1型流感(简称甲流)疫苗的效果,为临床采集、储备甲流抗体血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2月的1027名东莞市无偿献血者分为甲流疫苗接种组(n=899)和对照组(n=128),应用ELISA法检测2组的人H1N1IgG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H1N1阳性率:甲流疫苗接种组为77.53%(697/899),对照组为15.63%(20/128),2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χ2=203.76,P<0.01);抗-H1N1阳性结果S/CO值,甲流疫苗接种组为1.27±0.18,对照组为1.08±0.07(t=4.71,P<0.01);甲流疫苗接种者中,接种时间71—80d组的抗-H1N1阳性率、S/CO值均高于接种时间小于70d的各组。在甲流疫苗接种组中37例自诉有接种副反应,占4.12%,但无严重副反应。结论无偿献血者接种甲流疫苗安全且能有效产生抗-H1N1IgG,建议在接种疫苗70d后采集甲流抗体血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BRCA1、CDH1、DKK1和SFRP1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患者肿瘤激素受体状态、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115例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外周血BRCA1、CDH1、DKK1和SFRP1的甲基化情况,与6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BRCA1、CDH1和SFRP1的甲基化状态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sICAM-1)、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RAGE)、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血清水平变化与重症肺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重症肺炎患者191例设为重症肺炎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91例普通肺炎患者设为普通肺炎组、191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CP-1、sICAM-1、RAGE、sTREM-1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关联性,并对比重症肺炎组治疗前后各血清指标水平。结果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健康对照组血清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且普通肺炎组血清各指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重症肺炎组血清各指标水平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重症肺炎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水平与病情程度(APACHEⅡ分值)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重症肺炎组治疗后血清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血清MCP-1、sICAM-1、RAGE、sTREM-1水平异常增高,且增高幅度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还能为评估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可见到Ras基因的突变。Rap1(Ras-proximate1)是Ras家族中的一员,目前已分离出两种Rap1GTP酶激活蛋白:Rap1GAP及SPA-1(signal-inducedproliferation-associatedpro-tein-1)蛋白质家族。SPA-1是重要的Rap1GTP酶激活蛋白,对该基因的研究提示,它可能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本文就SPA-1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6例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组)患者56例,根据梗死灶的容积大小分为3组:大梗死灶组26例、中等梗死灶组5例和小梗死灶组25例;恢复期脑梗死(恢复期组)患者30例]患者和3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56例急性期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急性期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组(P均〈0.05),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SSS评分、NIHSS评分、梗死灶容积均无相关性(r=0.139、-0.060、-0.034、0.202、-0.098、-0.026,P均〉0.05)。结论sICAM-1、sVCAM-1可能参与了脑梗死早期的炎症反应及再灌注损伤,而与梗死灶的大小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瘦素对人L-02脂肪变肝细胞胆固醇流出及小凹蛋白(cavdin-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SCAI)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瘦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20%的医用脂肪乳配制成10%的浓度,与10%的胎牛血清培养基共同培养细胞,造模时间24h,造模后分别用瘦素处理,浓度分别为10^-5、10^-6、10^-7mol/L,处理24h。每纽均行油红“O”染色。用RT—PCR测定cavelin—1、ABCA1mRNA表达。结果 油红“O”染色显示,10%的脂肪乳处理24h能成功制造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RT—PCR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性后cavelin-1及ABCA1mRNA表达增加。模型组加入瘦素处理后cavelin-1、ABCA1mRNA表达明显增加,且与瘦素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10%的脂肪乳能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脂肪变性时,10^-7-10^-5mol/L浓度的瘦素能上调cavdin—1、ABCA1mRNA表达,促进细胞内胆固醇的逆转运。提示瘦素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PAI-1A)及含量(PAI-1Ag)与PAI-1 4G/5G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依据睡眠呼吸监测的结果,将实验对象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与SAS组,分别测定其血浆PAI-1A和PA1-1Ag、PA1-1 4G/5G基因多态性(RFLP),并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AS患者4G/4G+4G/5G基因型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G/4G基因型PA1-1A和PAI-1Ag的水平最高,其次为4G/5G基因型,5G/5G基因型PAI-1A和PAI-1Ag的水平最低,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结论 PAI-1的基因型与PA1-1A及PAI-1Ag水平之间关系密切.SAS患者具有较高的4G/4G、4G/5G基因频率,血浆PAI-1A及PAI-1Ag水平亦较高,所以我们认为SAS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高,但SAS与心血管疾病的相互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hLRH-1不同变异体在人胚胎组织的表达谱。方法通过设计特异引物,并经常规RT-PCR方法检测hLRH-1v1和hLRH-1在三例引产胎儿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以实时定量RT-PCR法分析总hLRH-1的mRNA的相对表达谱。结果检测的结果显示,hLRH-1v1在人类各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组织广泛表达,而hLRH-1则仅局限于肝、胃、小肠和胰腺组织。结论hLRH-1v1和hLRH-1在人胎儿组织表达谱的差异提示它们在早期胚胎发育中可能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方法。方法加强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确保了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成功救治。结果13例患者进行发热医学观察,确诊病例4例,临床诊断病例1例,疑似病例8例,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院内患者零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双向防护方法,保证了医务人员的安全,确保了患者的成功救治,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马俊仙  金晖  赵群 《疾病监测》2003,18(7):247-249
目的 为了解昆明市区儿童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儿童采取咽拭子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接种。结果 从509份标本中分离出流感病毒28株,阳性率为5.5%,其中25株为甲1(H1N1)型,乙型3株。结论 2001年1-12月昆明市区流感病毒流行以H1N1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NE1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HIF-1αsiRNA转染入CNE13 细胞中。WB法测定CNE1 细胞内HIF-1α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及Hochest 荧光染色测定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B法测定CNE1细胞内BCL-2的表达。结果 干扰HIF-1α能有效地促进CNE1细胞的凋亡,同时可下调BCL-2的表达。结论 体外实验初步证明HIF-1α基因在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凋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可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来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2岁,因咳嗽、咳痰、发热1周,咯血、气促1 d于2009年11月22日9:00以(1)肺结核?(2)Ⅰ型呼衰;(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多器官障碍综合征转入我院.入院时T36.7℃,P120次/min,R24次/min,Bp116/68mmHg,血氧饱和度95%~98%。患者神志清醒,急性病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67.3%,血小板34×10^9/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EB病毒立早蛋白BILF1对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实验分析EB病毒立早蛋白BILF1对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BILFI在蛋白水平上调ICAM-1分子表达;BILF1通过激活NF—KB及AP-1信号通路在转录水平上调ICAM-1分子表达。结论EB病毒立早蛋白BILF1可上调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