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粘连性肠梗阻8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2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有腹部手术史76例,无手术史6例,其中中下腹手术史47例占61%,感染手术史58例占76%,保守治愈45例占55%。手术37例,肠管坏死5例(占6%),肠瘘1例,近期出现再粘连梗阻4例,死亡1例。结论:①中下腹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较上腹高。②感染手术后发生粘性肠梗阻较无菌手术高。③保守治疗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措施。④采取综合预防措施能降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粘连性肠梗阻的心理护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手术治疗易再复发,而这些病人常常需要耐受腹部疼痛、禁食、手术,因而会产生一系列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需要必要的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痛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加速痊愈。本院2000~200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7例,对86例病人进行预防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并随机以66例腹部手术术后只进行常规治疗的病人做对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①预防组:本组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阑尾切除术40例,胆囊切除术22例,胃大…  相似文献   

3.
粘连性肠梗阻的心理护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证,手术治疗易再复发,而这些病人常常需要忍耐腹部疼痛、禁食、手术,因而会产生一系列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需要必要的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痛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加速痊愈。本院自2000~200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7例,对86例病人进行预防术后发生粘连性肠硬阻的治疗,收到良好疗效,并随机以66例腹部手术术后只进行常规治疗的病人做对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①预防组:本组86例,男性46例,女姓40例,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阑尾切除术4例,胆囊切除术20例,…  相似文献   

4.
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腹部开放性手术是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全部粘连性肠梗阻的80%[1]。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普通外科2011年6月—2012年10月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8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2岁;距离第一次手术后2~26年;患者均有腹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中20例经禁食、抗炎、解痉、肠外营养、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痊愈,缓解时间平均7d;4例再次手术,1例为内疝,2例为肠管壁疝,1例为束带形成。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①多于术后3~30d开始出现梗阻症状。②以炎性肠梗阻多见,腹胀为主,腹痛较轻,较少发生绞窄。为腹腔炎症引起黏连所致,大多经保守治疗有效。③少数病例为机械性因素造成梗阻,多需手术解除梗阻。对绞窄性梗阻应及早手术。再次手术宜从简,以解决梗阻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是导致机械性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1] 。目前预防肠粘连的措施多种多样 ,但效果均不理想。我们自 1996年 5月起应用透明质酸钠 (sodiumhyaluronate ,SHA)预防肠粘连 ,效果良好。近期又开展了复方大承气汤与透明质酸钠联合应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探索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中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35~ 63岁 ;病程 4~ 7年。均为腹腔手术后反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 ,其中行 2次以上手术者 4例。经多次中药通里攻下、胃肠减压等非手术治疗 ,暂缓解。本组 6例均为再次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术后粘连是成年小肠梗阻最常见原因,对其处理有很大争议。有报道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延误超过48小时,会发生严重并发症。为预防肠绞窄坏死,有必要早期判断小肠梗阻能否自然缓解。本前瞻性研究口服Urografin24小时腹部放射学检查能否作为粘连性小肠梗阻患手术的可靠指征。  相似文献   

8.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一般发生在术后1~3周内.我院2001-2004年行妇科腹部手术628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68例,发生率10.8%,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ѡ��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术后肠梗阻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可以发生在各种腹部手术后的早期及后期 ,大多数是小肠梗阻。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发生在剖腹手术后 1个月内者 ;后期肠梗阻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 2年内者。目前广泛开展的腹腔镜下腹内手术 ,同样可以发生肠梗阻 ,其发生率甚至高于开腹手术[1,2 ] 。虽然 ,随着近代医学技术的进步 ,对术后肠梗阻预防比较及时 ,但仍有近 10 %的病人可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一般肠梗阻的病死率为 5 % ,绞窄性肠梗阻更高。因此术后及时发现和及时正确治疗肠梗阻仍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就其手术治疗方法选择问题进行探讨。1 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盆腹腔术后粘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腹部手术后粘连发生率为50%-97%^[1],粘连可导致肠梗阻、不孕、慢性盆腹腔痛,还可增加再次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使术后护理更复杂、住院时间更长^[2]。40%的肠梗阻病人都是因为术后粘连造成的^[3],有粘连的病人需要再次住院进行第2次手术约占35%^[4]。在美国,每年约有40万台粘连分解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提高腹部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08年3月我科收治的18例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过程。结果:18例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病人无1例出现肠穿孔、肠瘘。结论:严密观察排气排便情况是炎性肠梗阻最早采取的护理措施,也是预防炎性肠梗阻的关键。护理上严密观察腹部手术后病人的排气、排便、腹痛、腹胀、肠鸣音情况,加强各项护理,炎性肠梗阻病人是完全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避免病人再次手术造成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2.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普外科2002年2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07例因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全组病例开腹粘连松解或肠切除吻合术53例,术后随防6个月~3年,再发肠梗阻手术9例,占16.9%.粘连松解后行M-A支撑管内排列术19例,术后随防6个月~2年,无一例因肠梗阻再次手术.近期开展的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35例,术后随防3个月~2年,均无梗阻症状复发.全组病例全部治愈,无肠瘘发生.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急诊手术以开腹粘连松解或肠切除手术为主.腹腔多次手术,粘连广泛者,采用支撑管内排列术可以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再发生.对于选择性病人,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是一种创伤较小,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指征的预测指标。方法 :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普外科269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热、CT检查显示肠壁不强化或弱强化、防粘连药应用等因素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密切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热(X1)、肠壁不强化或弱强化(X2)、肠壁增厚(X3)、腹膜刺激征(X4)、开腹手术(X5)、防粘连药应用(X6)是有意义的指标。得到的预测模型为:P=ex/(1+ex),x=-1.488X1+1.453X2+0.825X3+1.750X4+1.324X5-1.151X6。结论:对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人,由发热、CT检查显示肠壁不强化或弱强化及肠壁增厚、腹膜刺激征、手术方式、防粘连药应用因素所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能有助于判断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由腹腔内粘连引起,先天或炎症性粘连很少引起肠梗阻,然而手术后粘连几乎发生在每1例手术病人,是引起肠梗阻的主要原因.结论:粘连性肠梗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粘连的形成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文评价了影像学对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鉴别诊断的价值 ,并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 ,肠梗阻的复发和预防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术后肠粘连是腹部手术的一个常见并发症,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及术后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在腹腔镜技术开展之前,粘连性肠梗阻若保守治疗无效,只能选择开腹手术,但手术创伤大,效果不理想,术后复发率达28%。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再发梗阻率为0—15%,显著低于开腹手术,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脏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致病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外伤性脾脏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痊愈30例,随访1~3年,其中1例1年后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治疗,术后病人痊愈;手术治疗2例,其中1例术后因肠瘘引起严重感染而死亡,另1例术中行小肠造瘘,半年后再次手术后痊愈.结论 外伤性脾脏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与外伤时间、术中肠管暴露时间及有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有关,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同时要与机械性肠梗阻相鉴别,以避免不必要的再次手术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为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如何创造条件铁腹部手术后肠道排列不受因粘连形成的排列紊乱、粘连压迫成角的影响,使肠内容物在肠内的运行不受阻塞,对预防复发性肠梗阻的发生至为重要。本文采用双根气囊导尿管通过小肠系膜将小肠固窆在一个平面上呈梯形排列,不仅符合生理解剖的要求,而且符合流体动力学原理,亦与Noble氏术式的原理一致,该方法简便,比Noble氏术式缝合固定方法省时。本文59例术后梗阻症状全部解除,无一例死亡、43例(73%)随访5~10年,未见再发粘连梗阻手术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8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经鼻肠减压管在治疗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中约80%是腹部手术后粘连所致,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则需手术治疗[2].传统的鼻胃管减压范围仅限于胃内容物,对于肠内容物的减压作用甚微,因此对于肠梗阻的减压存在局限性.我们使用经鼻肠减压管对梗阻肠段进行全程负压吸引以达到最好的减压效果,从而尽快缓解肠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