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成药》2014,(8)
目的考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6种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优选的红花黄色素溶解液分别与5%和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及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成品输液,观察室温(22℃)条件下8 h内各成品输液理化性质的变化并计算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注射用红花黄色素配伍6种成品输液的性状和pH在0~8 h内没有显著变化。在6 h内不溶微粒数符合规定,只有0.9%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8 h后,复方氯化钠稀释的成品输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下降超出10%,其他5种成品输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稳定。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建议采用0.9%氯化钠等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调配为成品输液,并于室温下6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的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和山奈素的含量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的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和山奈素含量测定,探索最佳的采收时间和干燥方法。结果红花黄色至黄红色采摘两种指标性成分含量较高,大红色再采摘,含量降低很多;45℃烘干两种成分含量较高。结论红花采摘应在早到中期;干燥方法应选用45℃烘干。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以及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红花黄色素的提取与纯化效果,探讨红花黄酮类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所得提取物中红花黄色素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考察工艺的稳定性.结果 红花药材加12倍量纯水,70℃时浸渍提取2次,每次90 min,上样于AB-8型号大孔树脂以6倍量(相对生药材量)纯水洗去杂质,再以10倍量40%乙醇洗脱红花黄色素其红花黄色素含量均大于40.0%.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红花复方制剂制备,同时又为五类新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花黄色素 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月庆  李康  毕开顺 《中草药》2003,34(8):56-58
目的 研究红花黄色素 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建立 RP-HPLC法定量测定大鼠血浆中红花黄色素 A含量。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Hypersil ODS2柱 (2 0 0 mm× 4.6mm,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0 .2 %乙酸水溶液(2 4∶ 76) ;流速为 0 .8m L/min;核黄素为内标 ;检测波长为 410 nm。健康大鼠禁食 2 4h后 ,尾 iv红花黄色素 A生理盐水溶液 ,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用 3 P87药动学程序对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进行拟合。结果 大鼠 iv红花黄色素 A后 ,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 :Vc(0 .3 0± 0 .0 4) L/kg,CL (1.12± 0 .3 3 ) m L/mim,Ke(0 .91± 0 .19) h-1 ,t1 / 2(0 .76± 0 .10 ) h,曲线下面积 AUC(2 4.97± 4.83 ) (μg· h) /m L。结论 红花黄色素 A在大鼠体内呈一室开放模型 ,进入体内迅速分布 ,代谢消除也较快  相似文献   

5.
红花(Cartham us tinctorius L)为菊科植物红花的管状花,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研究表明红花药材及制剂的质量品质的研究主要是以红花黄色素的含量,或者红花黄色素A、羟基红花黄色素的含量为标准.红花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一直是红花有效成分研究的基础,本文对红花质量分析及提取纯化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更深入的开发利用传统中药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UV,HPLC测定红花中黄色素、多糖和腺苷的含量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红花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V,HPLC分析不同产地红花的化学成分含量(黄色素、多糖、腺苷)?结果:不同产地红花黄色素含量在24.90%~40.34%的范围内,多糖含量在5.62%~10.22%的范围内,腺苷含量在38.7~392.7μg·g-1的范围内?结论:不同产地红花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P<0.01),巍山红花黄色素含量最高,新乡红花多糖含量最高;吉木萨尔红花腺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均匀设计优化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优选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对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优化,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对照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工艺提取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及提取率。结果:红花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0倍量50%乙醇,室温下提取4次,30min/次。结论:该提取工艺可作为提取红花黄色素生产工艺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红花药材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为红花药材的质量评价及优质红花药材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 :UV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红花药材中黄色素及腺苷含量 ;体外实验比较不同产地红花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与结论 :不同产地红花黄色素、腺苷含量以及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存在差异 (P<0.01)。新疆吉木萨尔红花腺苷含量最高 ,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最好 ;云南巍山红花黄色素含量最高 ,对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延长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红花黄色素缓释骨架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红花黄色素(SY)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含量.结果:分光光度法测定sY样品含量的回归方程:A=13.326C+0.000 8,在0.015 98~0.047 95m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HSYA样品含量的回归方程:A=3.16×106-2.42×104,在0.066 89~0.735 8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3%.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红花黄色素缓释骨架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红花黄色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小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断颅、静脉注射饱和氯化镁溶液的方法造成小鼠脑缺血模型,观察红花黄色素对小鼠脑缺血后存活时间的影响。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造成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红花黄色素对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小鼠静脉注射红花黄色素,能明显增加断颅后的张口次数及心脏骤停后的张口呼吸时间;显著延长常压耐缺氧时间;显著提高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SOD活性,明显降低脑内MDA含量。结论红花黄色素对小鼠脑缺血缺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单煎和共煎对红花黄色素煎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单煎和共煎条件对红花中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 SY)含量的影响。方法:药材水提醇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波长为403nm处检测。结果:红花单煎的SY含量明显高于共煎法,红花与当归共煎后SY的含量明显小于与其他饮片共煎后的SY含量。结论:红花与当归、川芎、桃仁共煎会降低红花黄色素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5个产地15批次野菊花饮片标准汤剂并确立其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其出膏率、指标成分含量及转移率、指纹图谱等数据,为野菊花饮片标准汤剂及其配方颗粒的制备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传统煎药工艺制备标准汤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DAD)测定指标成分蒙花苷的含量,计算该成分的转移率,绘制指纹图谱,采用真空干燥法制备浸膏粉,计算出膏率。结果:15批野菊花饮片标准汤剂中蒙花苷质量浓度0. 19~0. 74 g·L~(-1),转移率21. 95%~66. 23%,平均转移率37. 12%(RSD 11. 8%); p H 5. 1~5. 5;出膏率24. 7%~32. 5%,平均出膏率27. 87%(RSD 2. 4%)。指纹图谱共有峰有9个,确认其中2个色谱峰(2号和9号)分别为绿原酸和蒙花苷。结论:建立的制备工艺符合传统汤剂制备方法且稳定可行,可用于野菊花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鲜管花肉苁蓉加工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鲜管花肉苁蓉直接加工饮片的工艺。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鲜管花肉苁蓉饮片加工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切片厚度、加热温度和杀酶时间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为:鲜管花肉苁蓉切成4 mm厚片,70 ℃杀酶6 min。另外,将优化后的工艺与鲜管花肉苁蓉切片直接晒干、鲜管花肉苁蓉按传统方法晒干的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按照优化后工艺得到的饮片,其松果菊苷的含量是鲜品切片直接晒干方法的7.3倍,是传统晒干方法的12.8倍;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是鲜品切片直接晒干方法的6.5倍,是传统晒干方法的14.9倍。结论:利用本方法加工管花肉苁蓉,可以大大提高饮片中有效成分的质量,节约原料,从而有效地保护野生肉苁蓉资源,提高药物的疗效,将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生发凝胶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凝胶剂的物理性状和外观变化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基质种类及用量、保湿剂用量;建立生发凝胶剂的TLC和含量测定等质控方法,采用HPLC测定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含量,流动相乙腈-水(35:65),检测波长246 nm。结果:最优处方为卡波姆-941用量0.2%,甘油用量4%;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109 6~0.328 8,0.103 2~0.309 6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7%,100.94%,暂定本品每克含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总质量≥0.4 mg。结论:该凝胶制备工艺简单可行,重复性较好;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可推广于生发凝胶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红花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收集有代表性的14批红花,制备红花标准汤剂,计算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和溶液pH等参数,评价工艺的稳定性;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红花标准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标准汤剂出膏率32.6%,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转移率61.2%,pH 4.1;标准汤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平均质量浓度3.6 g·L~(-1),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标准汤剂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结论:建立了系统评价红花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所有源于红花水煎液的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所得红花标准汤剂的指标成分转移率高、质量均一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方药配伍对四妙勇安汤中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配伍对四妙勇安汤中绿原酸、异绿原酸溶出率的影响。方法:用TLC-UV 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四妙勇安汤分煎液、四妙勇安汤合煎液、金银花水煎液,金银花与方中其余各单味药材配伍水煎液中绿原酸和异绿原酸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作了统计检验。结果:各配伍组水煎液中绿原酸含量均较金银花水煎液显著降低(< 0.01) ;与金银花水煎液中异绿原酸含量相比,全方合煎液中异绿原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其余各配伍组水煎液中则显著降低( < 0.01) 。结论:方药配伍是四妙勇安汤中绿原酸、异绿原酸溶出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不同工艺精制金银花水提液的效果,优选出金银花的最佳精制工艺。方法:采用醇沉、离心-超滤、微滤-超滤、大孔吸附树脂等4种工艺对金银花水提液进行精制,并采用HPLC法测定金银花水提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对4种工艺进行了定量对比研究。并对4种工艺操作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金银花水提液经醇沉、离心-超滤、微滤-超滤、大孔吸附树脂工艺处理后,其绿原酸的转移率分别为59.30%、83.07%、80.13%、23.47%;固形物去除率分别为36.59%、40.12%、39.81%、90.07%。结论:离心-超滤工艺精制后绿原酸的转移率高于其他方法,固形物去除率适中,具有简化工艺,缩短操作周期的优点,可作为金银花水提液的最佳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款冬花饮片标准汤剂,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收集3个产地15批款冬花饮片,按照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工艺规范制备款冬花饮片标准汤剂,计算出膏率,采用HPLC测定饮片和标准汤剂中指标成分款冬酮的量,计算转移率,并建立款冬花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果:15批款冬花饮片制成的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36.41%,RSD为4.21%;款冬花饮片和标准汤剂中款冬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46%~0.420%、0.006%~0.022%;款冬酮转移率为0.60%~3.85%,平均转移率为2.01%;指纹图谱共有峰11个,确认2个,分别为芦丁和款冬酮。结论:建立了款冬花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该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较好,可为款冬花水提取物样品及其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丁香柿蒂汤加减配合穴位封闭疗法对开颅术后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9例开颅术后出现呃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丁香柿蒂汤加减配合654—2封闭双内关、双足三里处理。对照组:采用肌注胃复安、安定入壶处理,再对其中符合观察标准的病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19例)进行回顾性的对照研究。对两组疗效的有效率、有效平均时间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疗效有明显差别,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香柿蒂汤加减结合654—2穴位封闭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术后呃逆方面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野菊花栓剂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野菊花栓剂的质量标准。方法:木犀草苷、蒙花苷为指标,采用TLC法对野菊花栓剂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野菊花栓剂中绿原酸、蒙花苷的含量。结果: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7∶3∶1∶1)为展开剂,以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在TLC色谱中检出野菊花栓剂中的木犀草苷、蒙花苷。采用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5%冰醋酸(5∶6∶89),检测波长为326 nm,栓剂中绿原酸与其他成分分离度良好。再以甲醇-0.5%冰醋酸(47∶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6 nm条件下,蒙花苷与其他成分具有良好的分离度。绿原酸和蒙花苷分别在3.27~408.40 mg.L-1和0.63~79.10 m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6%,96.99%,RSD分别为1.44%,0.8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野菊花栓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