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Allport将人格定义为"心理系统中能决定一个人行为和思考方式的动态组织结构"。大多心理学书上都将人格定义为个体内部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能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人格评估是对人格特点的揭示和描述,主要涉及情感或行为的非智力方面[2]。自陈量表使被试者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良好地内省,并以选出最恰当的描述方式报道出来。  相似文献   

2.
行为矫正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 5 0年来 ,行为治疗发展很快 ,使精神病的治疗学进入了第 4个时代。前 3个时代分别是 2 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2 0世纪 30年代的躯体治疗和 2 0世纪 5 0年代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行为治疗是学习理论的临床应用 ,其基本原则建立在实验材料的基础之上。1行为的定义精神分析理论认为 ,人类的各种行为主要受内在本能活动的驱使 ,与一些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无意识矛盾冲突 (冲动、欲望等 )有关 ,即认为行为是内在心理的外部表现 (行为内因说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 ,人类的各种行为主要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是环境中各种刺激所引起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强迫症是一种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的心理障碍,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的神经症。国外普遍将其归类为焦虑障碍,有学者于1985年从强迫症与焦虑的关系上将obsessive定义为引起患者焦虑的想法、想象和冲动,即强迫观念;将compulsive定义为为了缓解患者焦虑而出现的行为和认知反应,即强追行为。  相似文献   

4.
于伟文 《上海护理》2008,8(6):75-76
精神病患者的冲动、消极行为与其精神病性症状密切相关,尤其与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情感不适切、敌对猜疑、思维障碍、怪异行为以及焦虑抑郁有关。精神科急诊工作不但要抢救患者生命,更由于急诊患者主要症状体现为思维或行为、情感异常,常伴有自伤和冲动伤人倾向,抢救工作中对自身和医护人员造成潜在的伤害。因此如何管理好这类患者,使他们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冲动行为风险评估量表在成年精神科对发生冲动行为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参照国内外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结合我院自身特点制定冲动行为风险评估量表,并将该量表用于对成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冲动行为高危人群的筛查,针对不同危险度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比较不同危险度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率。结果冲动行为风险评估量表能有效地筛查出成年精神科患者中发生冲动行为的高危人群。低度、中度、高度危险度的患者冲动行为发生率分别为8.70%,17.24%,41.8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P=0.002)。结论冲动行为风险评估量表使用简单、耗时短,评估有效,值得在成年精神障碍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119例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19例精神病患者的冲动行为.冲动行为方式以打病友或医护人员;损伤程度以轻微为主;冲动行为发生地点以重症室、餐厅、走廊为主;冲动行为发生的班次以夜班为主.加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增强预见性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冲动行为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病人冲动行为预测方式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润萍  彭超英 《护理研究》2008,22(5):1342-1343
精神分裂症病人在住院期间的冲动行为,现日益受到精神科专业人员的重视。近年来屡见文献报道,有学者应用各种方法来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冲动行为,如用攻击行为量表(MOAS)观察病人的冲动行为较常见,但应用护士观察量表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冲动行为少见报道。因此,本研究特别观察研究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是否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冲动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是精神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以攻击性行为最为突出。文献报道,到急诊室就诊的精神病患者中60%的患者曾经出现过暴力行为。患者的暴力冲动行为具有突发性、冲动性、盲目性的特点,严重地影响了周围环境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68例有肇事肇祸行为的SP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68例无肇事肇祸行为的SP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院次数、有攻击冲动行为史、家庭人均月收入、自控力差或情绪不稳定与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户籍、病程与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无配偶、住院次数≥2次、有攻击冲动行为史、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自控力差或情绪不稳定是影响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院次数、有攻击冲动行为史、家庭人均月收入、自控力差或情绪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0.
调整学生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瑞华 《护理研究》2003,17(16):982-983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某一行为 ,其直接的推动来自于动机。因此动机 (motivation)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1] 。动机在人的行动中有以下 4个方面的具体作用 :动机是引起行为的原动力 ,对行为起着始动作用 ;动机是引导行为的指示器 ,对行为起着导向作用 ;动机是保持行为的续动力 ,对行为起着续动力作用 ;动机是调节行为的控制器 ,对行为起着调控作用。因此心理学家把动机定义为 :引起和维持一个人的行为活动 ,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1 学生心理状态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  相似文献   

11.
通常所说的“心理障碍”有一个比较一般的定义,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管理方法在降低精神科男性住院病人冲动行为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某医院精神科男病区病人冲动行为现状进行调查,通过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等措施,加强对病人冲动行为的管理,并将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男性病人冲动的行为发生情况与实施前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策后,住院男性精神病病人的冲动行为发生率由实施前33.1%降到7.6%,实施品管圈前后男性病人冲动行为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男性精神病病人冲动行为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老年痴呆病人精神行为症状药物治疗的安全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痴呆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病因尚不明确,继发性可与脑血管疾病、中毒、帕金森病、脑外伤后遗症等有关,其中与脑血管的关系最为密切,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人。如精神行为症状使病人很痛苦或伴随激越、冲动攻击行为,使病人或他人处于危险之中,则有使用精神科药物治疗的适应证。治疗精神行为症状的目的是希望减轻症状,增加病人、家属或照料者的舒适和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冲动行为,将62例患者分为冲动和非冲动两组,并应用护士观察量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在激惹因子中,两组得分有差异(P<0.05)和显著差异(P<0.01)。笔者认为对住院精神病人进行护士观察量表测定,有利于了解病人的激惹情绪和冲动行为,以助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及对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病人冲动行为预测方式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润萍  彭超英 《护理研究》2008,22(15):1342-1343
精神分裂症病人在住院期间的冲动行为,现日益受到精神科专业人员的重视.近年来屡见文献报道,有学者应用各种方法来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冲动行为,如用攻击行为量表(MOAS)观察病人的冲动行为较常见[1],但应用护士观察量表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冲动行为少见报道.因此,本研究特别观察研究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2],是否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冲动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实用重症监护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1.1定义创伤是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造成的体表及内部组织结构紊乱和破坏,以及同时或相继出现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致伤因素多种多样,其作用强弱也不尽相同,组织、器官所受到的损伤程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所谓重复性生活,医学上所下的定义是指在一天内或一个晚上有两次或两次以上性生活。现代医学认为。不管什么情况。重复性生活对健康不利。  相似文献   

18.
自我效能理论在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效能是美国学者班杜拉于1977年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提出,将自我效能感明确定义为: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的信念,涉及的不是技能本身,而是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1]。  相似文献   

19.
1977年Bandura将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or sence of self-efficacy)明确定义为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的信念,涉及的不是技能本身,而是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概念.但在此我们采用Schwarzer提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概念,即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的自信心。因此,自我效能感是以自信的理论看待个体处理生活、工作中各种压力的能力。本研究在溺查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影  相似文献   

20.
住院精神病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之间常产生矛盾冲突,轻者发生口头冲突,如谩骂、威胁、讥讽、嘲笑等,重者发生攻击行为,如用拳头打人、踢人、咬人、摔东西等[1-4]。上述种种情况给护理工作增加了许多不安全因素,也给患者和被攻击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为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间冲动行为的发生,确保患者及他人的安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作者对有冲动行为先兆的住院精神病患者采用激励法进行护理干预,并与常规劝解说服教育的患者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