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子流行病学莫美仪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Epidemiology)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从分子乃至基因水平上去研究疾病的群体现象及其规律,探索病因,预防疾病的科学。它是近十年来逐步发展形成的流行病学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分子流行病学的研...  相似文献   

2.
分子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分支,是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交叉学科。分子流行病学主要通过对生物标志的研究,在分子水平阐明疾病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精准医学、大数据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给分子流行病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我国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 5 0年来 ,分子生物学的突飞猛进发展 ,极大地提高和加深了人们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流行病学吸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 ,不断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从分子或基因水平上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以及预防和控制疾病 ,从而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起点 ,大大丰富了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2 0多年来 ,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相互融合 ,逐渐衍生出分子流行病学这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国内分子流行病学的起步虽然较国外晚 ,但经过不断努力 ,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一、国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状…  相似文献   

4.
广西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0年来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突飞猛进 ,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我国与世界各国合作的人类基因组的测定 ,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人类基因1/10的检测任务。分子流行病学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从分子或基因水平上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以及预防和控制疾病 ,从而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起点 ,大大地丰富和拓宽了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最近20年来 ,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互融合 ,逐渐衍生出分子流行病学这门新兴的分支科学。我国分子流行病学起步比国外晚 ,广西分子流行病学起步…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生命科学已成为科学的前沿 ,而分子生物学又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 ,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肿瘤学、法医学等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有关的研究领域 ,正日新月异地促进这些学科向分子水平发展。1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及主要任务的改变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流行病学的内涵和研究范围 ,并且对其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流行病学的首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与病因 ,即通过应用现代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疾病的分布与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从而揭示疾…  相似文献   

6.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流行病学的分支学科——分子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在解决暴露与结局之间的"黑箱"问题显现出其独特的作用.目前,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产生及发展为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基础.近几年出现的系统流行病学( systems epidemiology)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必将在复杂疾病病因的研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流行病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影响着流行病学的各个方面。分子生物学、统计学、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扩展了流行病学的内涵和研究范围。并对其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的分化和综合使流行病学增添了众多新的分支学科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一门新的分支学科老年社会医学,日渐引人注目。本文仅就老年社会医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加以概述。一、老年社会医学的概念老年社会医学是从社会角度研究老年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是现代社会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老年医学的一个新的分支。老年社会医学应用管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和社会学等研究方法。它研  相似文献   

9.
分子流行病学常用实验方法及其应用潘赛贻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传染病的快速诊断更敏感、更特异,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并提高了流行病学研究的能力。进入80年代以来,不少的流行病学研究是以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的。因此分子流行病学应运而生,它是将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10.
分子生物标志物与肿瘤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子生物标志物与肿瘤危险性评价资晓林俞顺章董传辉伴随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分子流行病学,为开展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手段。它能应用分子生物标志物,对从危险因素暴露至肿瘤发病的连续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并能准确地测量暴露、遗...  相似文献   

11.
现代实用流行病学方法 第三讲 目标规划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实用流行病学方法第三讲目标规划方法章扬熙近年来,流行病学有了很大的发展,研究范围有所开拓,并形成了许多分支,管理流行病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管理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在卫生服务、科学管理中的具体应用。1975年国际流行病学学会曾提出把管...  相似文献   

12.
<正>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全球有近30%的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具有潜伏感染的特点,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揭示其传播规律。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相结合的分子流行病学应运而生,广  相似文献   

13.
流行病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病学的理论框架、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才得到系统地总结和完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现代流行病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断更新人类健康理念和模式。同时,现代流行病学也逐渐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分支学科,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文章归纳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现代流行病学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标志物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学标志物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雷秀芬综述王润田审校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等众多学科的发展,给生物学标志物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使得生物学标志物成了许多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1]。这些标志物通常是生化的、分子的、遗传...  相似文献   

15.
药物流行病学(pharmacoepidemiology)是近年来临床药理学与流行病学两个学科相互渗透、延伸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医学研究领域,也是流行病学一个新分支.  相似文献   

16.
分子流行病学在沙门氏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这一技术已经应用于调查沙门氏菌的传播机理和耐药性传播扩散的研究。本文将分子流行病学技术与其他分型系统作了比较,以展示它在沙门氏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宫内感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内感染是影响母婴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宫内感染的传播机制和致病机理的研究中。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宫内感染进行基因诊断,并逐步发展为新的定量PCR基因诊断技术。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可以研究活动性病毒感染所致的宫内感染,也可研究宫内感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和基因芯片技术也已应用在宫内感染的研究中,在研究中新的可引起宫内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也不断被发现。  相似文献   

18.
霍乱的分子流行病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流行病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从分子乃至基因水平上研究医学事件在人群和环境生物群体中的分布及其决策因素和调控手段的学科 ,是由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与现代流行病学相结合而形成的 ,既有流行病学宏观概念 ,又有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手段 ,从根本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分布及来源进行追踪和分析 ,现已广泛应用于传染病、酶学方法及核酸研究手段包括生物 (群 )体间遗传距离的计算、蛋白质的研究、酶学方法及核酸研究方法等。本文主要介绍核酸方法 :1分析染色体外 DNA多态性 ,如质粒酶谱分析、噬菌体酶谱分析 ;2染色体 DNA多态性 …  相似文献   

19.
分子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 epidemiology)是人群流行病学与实验室研究相互结合与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借以阐明疾病病因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不同生物学阶段的生物标志物,并探讨其与外暴露和(或)疾病间的关联。采用分子流行病学设计研究生物标志物与疾病的关系,有利于深入阐明疾病发生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机制,提高危险度评价的精度以及建立和发展可导向预防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宫内感染是影响母婴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宫内感染的传播机制和致病机理的研究中.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宫内感染进行基因诊断,并逐步发展为新的定量PCR基因诊断技术.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可以研究活动性病毒感染所致的宫内感染,也可研究宫内感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和基因芯片技术也已应用在宫内感染的研究中,在研究中新的可引起宫内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也不断被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