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临床上较少见,多数为恶性,早期诊断较困难.本文分析本院1998~2006年收治的52例PRT的诊治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方法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1年7月经手术治疗PRT23例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恶性PRT完全切除组(9例)随访8例,存活1年者有5例,存活3年者有2例;非完全切除组(6例)获得随访4例,仅1例存活1年以上,无存活3年者;良性PRT组(8例中失访1例)7例全部存活1年以上,存活3年者有5例。结论CT对判断肿瘤周围器官是否受累和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是治疗PRT的主要措施,早期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完全手术切除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临床上较少见,多数为恶性,早期诊断较困难。本文分析本院1998~2006年收治的52例PRT的诊治情况,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6~78岁。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34例。良性病程1~11年,恶性病程1~18个月。肿瘤个数1~8个,肿瘤大小5~28 c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临床较少见,以往大多经开放手术切除,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步成熟,腹腔镜手术已逐渐成为泌尿外科的常规手术,目前经后腹膜途径切除PRT已成为可能。2005年6月至2012年4月本科共实施后腹腔镜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19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路  赵沃娃  葛颖  陈丽霞  王含  刘颖 《中国康复》2024,39(6):344-349
目的:比较爆发力训练结合常规训练(PRT)和单独常规训练(RT)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力量、平衡、功能表现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39例PD患者被随机分配到PRT组20例和RT组19例,均予以每周3次(周一、三、五)的训练,共为期4周。RT组予以拉伸、力量、平衡、步态训练;PRT组除以上外,额外使用6种器械提供低负荷、高速的爆发力训练。于基线及4周训练结束后次日测量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III (UPDRS-III),膝伸展/屈曲的最大峰值力矩(EPT/FPT)、总功(ETP/FTP)和平均峰值力矩(EAT/FAT);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5次坐立试验(FTSST);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PDQ-39)。结果:2组治疗后UPDRS-III及PDQ-39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FTSST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2组治疗后TUGT均较治疗前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EPT、ETP、EAT、FPT、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RT组FTP、FAT也有显著提高(P<0.05);组间比较,2组以上各项评定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PRT和RT方案都能显著改善PD患者的功能表现和生活质量;PRT与RT相比未发现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PRT)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方法对近几年肾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PRT并发症对移植患者近期及远期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含重复发生),依次为排斥、感染、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肾功能延迟恢复、应激性溃疡等。结论PRT并发症是增加移植物丢失、移植术后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危险因素。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心理护理;(2)症状护理(控制感染、维持血压、尿量相对稳定等);(3)术前、术后健康教育;(4)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及应变能力,可有效降低PRT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肾移植的成功率及人/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PR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病理类型及治疗情况。【结果】83例中33例为良性,50例为恶性。CT和MRI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5%和100%。完整切除率为70.7%(53/75),完整切除复发患者再切除率为53.8%(7/13)。【结论】完备的术前评估对PRT的诊治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复发者应积极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微泡对不同凝龄富血小板血栓(PRT)和富红细胞血栓(ERT)的溶栓效果。方法 分别于体外和大鼠体内颈总动脉制备不同凝龄的PRT和ERT。离体及在体实验均分为4组,即离体PRT 3 h组、离体PRT 24 h组、离体ERT 3 h组、离体ERT 24 h组及在体PRT 3 h组、在体PRT 24 h组、在体ERT 3 h组、在体ERT 24 h组;分别于体外循环装置和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中进行超声联合微泡溶栓实验,并采集超声图像。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验证血栓成分。离体实验主要分析溶栓后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及溶栓率,在体实验主要分析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及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溶栓治疗后,离体及在体实验显示:PRT 3 h组与ERT 3 h组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121.12±13.21)% vs (130.09±15.34)%]、溶栓率[(39.83±7.09)% vs (42.14±5.17)%]、血管再通率(83.33% vs 91.67%)及颈总动脉血流速度[(0.21±0.02)m/s vs (0.22±0.01)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RT 24 h组与ERT 24 h组比较、PRT 24 h组与PRT 3 h组比较、ERT 24 h组与ERT 3 h组比较,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溶栓率、血管再通率、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均下降(P均<0.05)。与ERT 24 h组比较,PRT 24 h组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溶栓率、血管再通率及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均下降(P均<0.05)。结论 超声联合微泡对溶解离体及在体大鼠颈总动脉PRT和ERT的效果随血栓凝龄的增加而下降,且以PRT为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居家运动训练方式对老年肥胖型肌少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18年1月至4月,80例老年肥胖型肌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渐进式阻力训练(PRT)组、有氧训练(AT)组、肌力和有氧律动训练(CT)组,每组20例。各训练组行预定运动训练,共8周。训练前、训练后8周和训练后12周,检测身体组成、肌力和血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白细胞介素6 (IL-6)的变化。结果训练后,各训练组骨骼肌质量较对照组增加(P 0.05),脂肪质量、体质量指数和内脏脂肪面积减少(P 0.05);各训练组背部肌力升高(P 0.05),PRT组和CT组握力、膝伸肌力升高(P 0.05);PRT组和CT组IGF-1升高(P 0.05),PRT组IL-6下降(P 0.05)。结论居家运动训练能改善老年肥胖型肌少症患者的身体组成,提高肌力,可能与增加IGF-1分泌、降低IL-6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1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PRT),是指原发于膈平面至骨盆入口处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脏器的肿瘤以及源于他处的转移瘤。其发病率约0.3%~3.0%,好发年龄40~59岁,60%~85%为恶性,但多为局部侵袭性而很少转移。1998年我科收治PRT患者142例,其中围手术期死亡3例(2.1%),现将该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retroperitonealtumor,PRT)指起源于腹膜间隙的肿瘤组织来源包括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骨膜、肌肉、血管组织、神经、淋巴组织和胚胎残留组织,但传统上不包括胰腺、肾、肾上腺等实质性脏器和腹膜后的大血管。PRT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生率占全身肿瘤的0 .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渐进式阻力训练(PRT)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3)和对照组(n=33)。从术后4~6周患者第1次化疗开始,对干预组进行12周PRT干预,对照组进行无阻力训练。所有患者进行相同内容的健康宣教。结果研究结束时干预组患者的患侧握力、患侧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和前屈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RT能有效促进乳腺癌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新乡地区已知HPA-1-18基因型的无偿机采血小板供者库,为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PRT)患者提供HPA相合的血小板,方法建立PCR-SSP检测HPA-1-18基因型检测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对52名PRT患者,做血小板同种抗体筛查;应用HLA抗体特异性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对血小板同种抗体筛查阳性患者,采用已知HPA基因型的标准谱血小板做抗体鉴定,并对其进行HPA基因分型;采取HPA抗体无对应抗原的供者血小板进行输注。结果成功检测出150名无偿血小板捐献者HPA-1-18基因型。在52例PRT病例中,检出血小板同种抗体23例(阳性率44%),其中5例鉴定为抗-HPA(21.7%),分别为HPA-3a 2例;HPA-15b 3例;其余HLA抗体阳性18例。结论对PRT患者采用HPA基因型相合的方法进行输注取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究关键反应训练(pivotal response training, PRT)联合视频反馈法家长培训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儿童干预的疗效。 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2020年4—12月诊断为ASD的92例儿童,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8例。两组儿童均接受PRT训练,观察组家长接受PRT联合视频反馈法培训,持续8周,每周1次,1次2h。对亲子互动视频采用PRT忠实度检核表测评,儿童康复疗效评价采用Griffiths量表,分别于家长培训前、培训6个月后对两组儿童进行评估。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儿童家长经过2次的家长培训后,PRT忠实度分值与干预前有显著差异(P<0.05),且分值随着培训的次数而提高;观察组儿童Griffiths 量表的个人与社会、听力和语言、手眼协调、视觉表现领域进步月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运动领域无显著改善(P>0.05)。 结论:关键反应训练联合视频反馈法培训对ASD儿童家长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能有效提高亲子互动质量,对儿童的个人与社会、听力和语言、手眼协调、视觉领域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背景几种减少输注血小板传播病原体的方法正在研究之中。研究设计与方法一种新的除去病原体的技术是以核黄素加上6.2和12.3J/ml的光照(Mirasol PRT)为原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处理后浓缩血小板的功能和生化特性。用Mirasol PRT处理单采浓缩血小板,22℃保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的主要糖蛋白(GP1b、GPⅣ和GPⅥb-Ⅲa)、VWF、纤维蛋白原(Fg)、纤维结合蛋白、激活的抗原(P-选择蛋白与LIMP)、细胞调亡标志(锚结合蛋白V和FVa)的变化。用公认的灌注模型评估血小板的粘连与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为腹痛、腹胀及腹部肿块。彩超、CT和MRI的诊断率分别为76.9%,88.5%,94.7%。其中良性肿瘤9例,占34.6%,恶性肿瘤17例,占65.4%。肿瘤完整切除率73.1%。其中恶性肿瘤64.7%,良性肿瘤88.9%。术后良性肿瘤复发2例,行根治术;恶性肿瘤复发7例,3例行根治术,2例行部分切除术。结论PRPT早期诊断困难。彩超、CT和MR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是否完整切除是治疗PR阿关键和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PRT的预后与手术的彻底性和病理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献血者筛查、病原体抗原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的全覆盖,感染性输血风险已降至极低水平,病原体灭活技术(PRT)在保障血液安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理想的PRT除了能有效去除血液中的目标病原体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血液中有效成分的活性、不影响被处理血液成分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病原体灭活技术的发展进行概述,并...  相似文献   

18.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亦称光辐射疗法(photoradiation therapy,PRT)或光化学疗法(photochemo therapy,PCT),目前已被认可作为多种疾病的一个组织特异性光激活细胞毒性治疗手段。它主要有三部分联合起来发挥作用:即光敏(光敏感的)药物、光和组织氧。典型的光敏药物(光敏感剂)是卟啉类或类似结构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9.
渐进性抗阻训练(PRT)在是否有助于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功能, 特别是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青少年版)(ICF-CY)框架下的活动和参与层面存在争议, 目前尚缺少有力的循证依据。本文通过对PRT的历史发展、训练方法以及临床研究进展和争议问题进行综述, 以期启发儿童康复工作者的关注和开展循证研究, 探究如何更好地发掘渐进性抗组训练这一康复治疗技术在痉挛型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免疫抑制剂的出现,显降低了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极大地延长了移植物及受的生存期。然而,由此而引起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如移植后糖尿病(PTDM)就是肾移植受的主要并发症,它严重影响了肾移植术后(PRT)近期和远期患的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是导致移植物丢失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