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炜  徐艳霞  梁华  徐媺 《实用老年医学》2012,26(6):501-503,506
目的比较一线替吉奥或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一线替吉奥或卡培他滨方案治疗经病理确诊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替吉奥组30例,卡培他滨组26例。替吉奥用法:体表面积<1.25m2,每次40mg,每日2次;体表面积≥1.25m2,每次50mg,每日2次。持续28d,每42d重复;卡培他滨用法:卡培他滨1250mg/m2,每日2次,持续14d,每21d重复。2组化疗均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替吉奥组客观有效率(RR)为26.7%,肿瘤控制率(TGCR)为53.3%,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为4.3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7.8月;卡培他滨组RR为30.8%,TGCR为57.7%,PFS为4.5月,OS为8.1月。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2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改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替吉奥组和卡培他滨组总3级~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6/30)和46%(12/2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级~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3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无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可从替吉奥或卡培他滨单药口服化疗中获益,不良反应可耐受。替吉奥组治疗不良反应更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卡培他滨化疗与单纯行XELOX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选的70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38例)与单纯化疗组(32例),前者予3DCRT同步卡培他滨化疗,后者予卡倍他滨+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均治疗2个周期,对比治疗结束后疗效、毒副反应、癌胚抗原(CEA)水平及手术保肛率。结果同步放化疗组肿瘤控制率(92.1%)高于单纯化疗组(81.3%)(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相近;此外,同步放化疗组出现特异性放疗损伤6例(15.8%),单纯化疗组出现2例置管处感染(6.3%)。同步放化疗组CEA水平(12.1±4.4)ng/ml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14.4±4.8)ng/ml(P0.05),术后两组CEA水平均阴转。同步放化疗组、单纯化疗组手术保肛率分别为82.9%、6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2,P=0.131)。结论 3DCRT同步卡培他滨化疗与XELOX化疗均是术前辅助治疗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方案,前者在控制肿瘤进展、提高手术保肛率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期放化疗在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为直肠癌根治术后放化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09/2015-09收治的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共9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50),对照组接受卡培他滨单药物同期放化疗,观察组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期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放化疗效果、生存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放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放化疗有效率(98.0%vs 87.0%,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总生存率为(79.2%vs 78.0%,P=0.889),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为(91.7%vs 84.0%,P=0.247),无远处转移生存率FDM为(75.0%vs 76.0%,P=0.908),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急性毒性反应Ⅰ-Ⅳ级中,观察组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放射性肠炎/腹泻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毒性与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在急性毒性反应Ⅲ-Ⅳ级中,观察组呕吐、放射性皮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使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期放化疗有较好的效果,但未增加患者的总生存率O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FDM等生存获益指标,其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晚期胃癌患者一线治疗后使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该院2014-02~2016-02一线化疗后(奥沙利铂130 mg/m2,d1+卡培他滨1 000 mg/m2bid,d1~14,21 d为一个周期)病情稳定的晚期胃癌患者64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维持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1 000 mg/m2bid,d1~14,21 d为一个周期;对照组仅给予对症支持。通过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TP)及总生存时间(OS)进行差异性检验。并分析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维持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位TTP分别为7. 6个月和6. 0个月(P 0. 05),中位OS分别为11. 9个月和9. 5个月(P 0. 05)。卡培他滨不良反应主要为1~2度的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等。结论 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可延长胃癌患者TTP及OS,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及单纯手术治疗在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01/2014-12收治的708例Ⅱ/Ⅲ期经病理证实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同步放化疗组211例,单纯手术组497例.术前同步放化疗组给予术前放疗(50 Gy/25次,共5 wk),并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放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B(放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C(放疗+单药卡培他滨)3组,手术组直接行手术治疗,两组均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分析不同治疗模式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83例患者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后排便困难、便血、排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得以改善,占86.73%;其中30例因个人原因未行手术;其余181例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R0),实际保肛率60.77%(110/181),与单纯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40.1,P=0.000);19例术后病理未查见肿瘤细胞,为病理消退(p C R),总消退率为10.5%(19/181).原发肿瘤T分期、N分期及T N M分期的降期率分别为4 9.7 6%(1 0 5/2 11)、8 2.9 3%(1 7 5/2 11)和50.03%(114/211).两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9 mo和37 mo.同步放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为63.98%,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的51.51%(χ2=70.65,P=0.000);远处转移率(包括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同步放化疗组为46.6%,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的56.9%,两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χ2=91.46,P=0.000).A、B、C 3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A:80.95%;B:71.43%;C:73.24%,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不良反应多为1、2级,伤口愈合延迟、术后肠梗阻及吻合口瘘发生率低.2例患者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后,术前检查时发现疾病进展,病期由Ⅲ期进展为Ⅳ期,但无1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术前同步放化疗能明显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保肛率,降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较小,大多数患者可耐受.术前同步放化疗组中,A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要优于B组和C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Ⅱ-Ⅲ期直肠癌4种治疗策略疗效的差异并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3-12以氟尿嘧啶为基础同步放化疗的Ⅱ-Ⅲ期直肠癌的23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68例(A组)、术后辅助放化疗70例(B组)、新辅助放化疗未手术51例(C组)、根治性放化疗41例(D组).(新)辅助放疗剂量50 Gy/25次,根治性放疗剂量60-66 Gy/30-33次,手术方式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放疗与手术的间期为4-8 wk.结果:全组随访率93.4%,144例随访满3年.局部复发53例,远处转移44例(P值分别为0.602,0.073);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0.004),A组OS(86.76%)和DFS(76.27%)均高于其他3组.A组和B组肿瘤完全切除(R0)率为98.5%、78.5%.全组急性不良反应多为1-2级.多因素分析,治疗方式中新辅助放化疗(P=0.002)、年龄(P=0.021)及全周肿瘤(P=0.029)是预后因素.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R0切除率较高,并且OS和DFS较高,是Ⅱ-Ⅲ期直肠癌有效的治疗方法.新辅助放化疗未手术、年龄及全周肿瘤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顺利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新辅助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老年患者55例,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检测血清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行盆腔磁共振成像(MRI)、结直肠镜检查,评价患者临床疗效。依据检查结果分为病理消退明显[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组(n=21)和病理消退不明显[病情稳定(SD)+疾病进展(PD)]组(n=34),统计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放化疗前N分期、放化疗前T分期、肿瘤距肛门距离、放化疗前CA199、CEA水平、放化疗至手术间隔时间、肿瘤侵犯肠壁周径、肿瘤分化程度等,分析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55例患者经新辅助放化疗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后有21例明显病理消退,占38.18%;34例病理消退不明显,占61.82%。病理消退不明显组放化疗前N分期为cN+、放化疗前T分期为cT4、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6 w、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比率明显高于病理消退明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消退不明显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肿瘤距肛门距离、CA199、CEA、肿瘤侵犯肠壁周径与病理消退明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放化疗前N分期为cN+、放化疗前T分期为cT4、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6 w、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是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可获取良好治疗效果,放化疗前临床N分期、T分期、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及肿瘤分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长颖  于佩瑶 《山东医药》2012,52(23):75-76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用于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一线应用单药吉西他滨或吉西他滨联合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予卡培他滨单药化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随访生存情况。结果52例患者病情部分缓解9例,稳定12例,进展31例,有效率为17.3%,疾病控制率为40.4%,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7%、28.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205 d。结论卡培他滨用于晚期胰腺癌患者效果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背景:替吉奥和卡培他滨同属于第三代口服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被广泛使用。近年关于两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虽多,但结果不一。目的:比较替吉奥与卡培他滨用于治疗胃肠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PubM 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中检索对比替吉奥与卡培他滨治疗胃癌和结直肠癌的英文文献,对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并应用RevM 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设置的标准共13篇文献纳入分析,包括3 5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中,替吉奥与卡培他滨的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R:OR=0. 97,95%CI:0. 67~1. 39,P=0. 86; DCR:OR=1. 15,95%CI:0. 74~1. 79,P=0. 52; OS:HR=0. 96,95%CI:0. 91~1. 01,P=0. 15);按肿瘤部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不变。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替吉奥在患者总体和结直肠癌患者中优于卡培他滨(总体:HR=0. 94,95%CI:0. 89~0. 98,P=0. 008;结直肠癌:HR=0. 93,95%CI:0. 88~0. 98,P=0. 004)。替吉奥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卡培他滨(3-4级:OR=0. 07,95%CI:0. 04~0. 13,P=0. 000),但3-4级白细胞减少、便秘、腹泻发生率高于卡培他滨。结论:临床治疗胃和结直肠癌时,以替吉奥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Cape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对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4例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贝伐单抗组和CapeOx组,每组62例,CapeOx组采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贝伐单抗组采用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KPS)评分、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贝伐单抗组总缓解率(OR)为58.06%(36/62),疾病控制率(DCR)为77.42%(48/62),显著高于CapeOx组OR25.81%(16/62)、DCR48.39%(30/6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贝伐单抗组显著高于CapeOx组(P0.05)。截止末次随访时间,CapeOx组和贝伐单抗组PFS分别为38.71%(24/62)和58.06%(36/62),贝伐单抗组疾病进展风险显著低于CapeOx组(χ~2=7.469,95%CI:19.473~21.888,P=0.006),OS分别为61.29%(38/62)和74.19%(46/62),贝伐单抗组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CapeOx组(χ~2=3.910,95%CI:20.798~23.457,P=0.048),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2,P=0.697)。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是局部晚期结肠癌的有效治疗方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显著改善患者OS及PFS,降低死亡风险及疾病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