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便秘(constipation)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生理情况下,排便包括产生便意和排便动作两个过程。当直肠充盈时,直肠壁受压力刺激并超过阈值时引起便意。这种冲动沿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腰骶部脊髓的排便中枢再上升至丘脑达大脑皮层。若环境允许,则耻骨直肠肌、肛门括约肌松弛,提肛肌收缩促使  相似文献   

2.
四、肛旁脓肿 肛旁脓肿的全称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称为“脏毒”、“肛门痈”。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见。农村的发病率高于城市,它是一种急性发作性疾病,故在正常人肛门直肠疾病普查中较难发现。 正如在肛瘘篇中所述,肛瘘的前身是肛旁脓肿,而肛旁脓肿是指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组织蔓延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在病理学上,其形成可分为三  相似文献   

3.
大便失禁溢出的稀便为酸性或弱碱性物质并含有较多的病菌,会使肛周会阴部皮肤于处潮湿及代谢产物侵蚀状态,易刺激肛门周围皮肤红肿、湿疹等炎症反应[1].巧用一次性气管导管排便既简单又可以尽快解决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正>悬珠痔系正常肛乳头因慢性炎症刺激所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又称肛乳头纤维瘤。1诊断依据(1)肛门潮湿,瘙痒,便时可有肿物脱出,有坠胀不适感。(2)可单发,也可多发,多与肛裂并发。(3)肛门镜检查:齿线部可见白色肿物,有蒂或无蒂,肿物表面为皮肤组织。2证候分类(1)湿热下注:肛周潮湿、潮红、有灼热感。肥大的肛乳头充血、水肿。舌红,苔黄,脉滑数。(2)气滞血瘀:排便后肛门部肿物脱出,表面色紫暗,伴有肛门坠胀。舌紫暗,苔薄,脉涩。  相似文献   

5.
<正>直肠黏膜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IRP)是指直肠黏膜层或全层套叠入远端直肠腔或肛管内而未脱出肛门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是排便障碍性便秘的原因之一[1]。以大便排出困难、肛门下坠感、肛门阻塞坠胀感、排便不尽感、大便次数增多为主要症状,指诊时觉黏膜松弛有绕指感,肛门镜检查时可见直肠黏膜脱垂甚至套叠,排便努挣时可见直肠黏膜脱垂套叠堵塞于肛管,但并未脱出肛门外,  相似文献   

6.
肛门直肠周围多间隙脓肿是指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门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肛管直肠周围共有12个间隙,这些间隙是相互沟通的,各间隙间充满疏松的脂肪组织,神经少,容积大,并由大量肌性纤维隔离成许多网络。一旦细菌或稀便经肛窦进人肛腺导管造成感染,炎症扩散形成一个间隙的脓肿,此时如果得不到正确、及时、有效的治疗,细菌和脓液会从一个间隙向另一个间隙扩散,从而形成多间隙的脓肿。肛门直肠周围多间隙脓肿属肛肠专科的疑难危重病症之一,现将我科诊治的3例难治陛肛门直肠周围多间隙脓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肛门直肠狭窄指任何原因所致肛门、直肠腔道变窄,并导致排便困难。1诊断依据(1)排便困难,伴肛门坠胀,并有肛门阻塞感。重者可有腹胀,恶心呕吐。(2)有肛周炎症、肛门损伤或肛门直肠手术病史。(3)肛门指检,食指通过困难或不能通过,可触及镰状、环状或管状狭窄环。(4)直肠镜检查,部分患者可见狭窄环,狭窄部位可有糜烂、溃疡。2证候分类(1)气滞血瘀:肛门坠胀,疼痛,排便时加重,排便不畅,伴有腹胀、肠鸣。舌紫黯或有瘀斑,苔黄或白,脉弦。(2)热结  相似文献   

8.
便秘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排便节律消失,排便时间延长,或便结不通;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者。便秘的病因病理现代医学认为急性便秘与结肠梗阻,肠道运动反射性抑制、腹腔内脏炎症、肛门或直肠附近疼痛性疾患、肠黏膜应激性减退及服用某些药物有关;慢性便秘多属功能性,也有器质性  相似文献   

9.
肛门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难治的疾病之一,多由于肛窦感染、发炎等引起,由炎症沿其肛腺管蔓延扩散到肛门周围组织间隙或肛管皮下与黏膜下,使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性化脓性疾病。肛周脓肿目前有效治疗措施包括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脱肛     
脱肛也称直肠脱垂,表现为排便用力时直肠脱出肛门外,有些病人还常伴有粘液血便、便秘和肛门部坠胀等症状。脱肛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体弱无力者,因直肠周围组织支持作用减低,肛门括约肌无力以及盆腔底肌群和肛管松弛等原因而诱发。 中医根据病人的临床征象,将脱肛分成五型,辨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8岁,因排便时直肠脱出肛门外,便后需用还纳20余年入院。患者于入院前曾多次行“硬化剂注射术”及“粘膜紧缩术”,但疗效欠佳。近2~3年排便时直肠仍经肛门脱出,且用手还纳困难,伴有排便困难及便不尽等症状。于1999年9月3日入院,入院后检查:一般状况尚可,生命体征平稳。肛门指检:肛门括约肌收缩有力,未及肿物。蹲位力排时,直肠脱出,呈塔形,脱出直肠前壁长约8cm,后壁长10cm,最大直径约6cm,粘膜呈紫褐色且粗糙肥厚,诊为“完全性直肠脱垂”。择期行Delorme′s手术。手术方法:患者于麻醉前取蹲位使直肠脱出,连续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12.
肛门周围脓肿是直肠下段,肛管软组织其周围的间隙发生感染,为中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以饮食、职业、排便习惯、感染、精神状态等不良习惯有关。早期先感到肛门周围出现一个小硬块继而出现肛周持续性疼痛,排便、咳嗽时加重,行动不便、坐卧不安、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局部可见肛周皮肤  相似文献   

13.
正肛瘘是指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继发性外口3部分组成。其症状表现为:a流脓:肛门周围的外口有脓性,粘液性分泌物流出,有时有粪便及气体排出;b肿块:肛缘索条状硬块,急性发作时外口若封闭,引流不畅时肿块增大;c疼痛;d瘙痒:由于肛内粘液分泌物反复的刺激,可使肛门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肛门护理干预,提高小儿结、直肠、肛门疾病手术后的效果。方法对249例肛门直肠手术后的患儿给予体位指导、饮食指导及扩肛的指导、对红臀及导尿管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中,54例术后肛门皮肤正常;176例患儿术后3天出现肛周皮肤发红;19例术后出现皮肤破溃。随访233例患儿1个月~5年,手术1月后肛门周围皮肤一直保持正常。其中1例先天性肛门闭锁阴道瘘患儿有污裤,术后8个月消失。余病例无肛门失禁及污裤发生。结论对小儿肛肠手术后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粪汁或尿液对肛周皮肤的刺激,减轻或消除肛门部的充血、炎症、水肿和疼痛,保持患儿肛周清洁舒适,预防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5.
曾凡贞  崔岩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5):174-174
病历资料 患者,男,70岁,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还纳半年,于2009年4月29日入院。半年前因久坐、排便不畅等诱因致大便时肛内肿物脱出,便后亦不能还纳;偶滴鲜血,便后止,伴肛门坠胀感。肛内注入“麝香痔疮膏”、口服“迈之灵”等治疗,症状有所减轻。但近来脱出肿物较往增大,不适症状加重,遂来院要求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大便失禁及排便障碍等肛直肠功能性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单纯依靠症状的诊断准确率不高,熟练应用肛门直肠功能检测显得较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对于各检测方法的认识和应用尚不统一,国际肛直肠生理工作组(the international anorectal physiology working group,IAPWG)分别于2018和2019年颁布了《肛门直肠功能评估进展》共识意见和《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标准化检测方案和伦敦分型》(简称《伦敦共识》),旨在提供各肛直肠检测方法的适应证、操作流程、临床应用、优势及局限性,并在客观检查的基础上对肛门直肠功能障碍进行了分型。IAPWG提出,肛门直肠测压主要用于评估肛门运动功能,肛内超声适用于评估肛门结构,肛直肠感觉运动检测包括球囊扩张试验等,球囊逼出试验、排粪造影则为常见的两项排便试验。单项检测尚不能完全明确大便失禁或排便障碍的原因,需综合评估患者的肛门直肠结构、感觉及运动功能。患者的异常检测结果主要包括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肛门张力和收缩力降低、直肠低敏感和高敏感。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伦敦分型主要包括4个部分:①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异常;②肛门张力及收缩力异常;③肛门直肠协调障碍;④直肠感觉异常。《伦敦共识》可以为肛门直肠功能检测的操作方法和结果阐释提供依据,有助于检测流程的标准化和检测结果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非感染性直肠炎,肛门镜下见直肠黏膜增厚、松弛、皱褶等征,部分伴有直肠腔内少量黏液或直肠黏膜充血.此类疾病多见于胃肠湿热、气虚下陷.临床上还发现少数病人肛内下坠感与腰部疾病相关.遂按腰痛辨治,其肛内下坠感消失.  相似文献   

18.
<正>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恶性度高、予后极为不良的肿瘤。我院肿瘤科四年来收治直肠肛管癌80例,发现二例,现报告如下: 例1,女,56岁。排便及劳累后下坠感四个月,大便表面带鲜血一个月。当地医院诊为“痔核”,行“割痔”疗法,术后大便带血逐渐加重。无腹泻,便秘及脓性便史。既往健康。肛诊:膝胸卧位,5至9点处有扁平肿物突入肠腔,距肛缘3厘米,质硬,结节状,基底约3×2.5厘米~2,可活动。肛门镜检肿物呈黑色,边界清。病理报告为肛  相似文献   

19.
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该病是一种常见的较为复杂的外科感染,一般是由于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形成.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婴幼儿也时有发生,尤以男性为多见.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名称,如肛门旁皮下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等.中医一般称为肛痈,也有其他不同的称谓,如脏毒、悬痈、坐马痈、跨马痈等.其特点是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高热,破溃后多形成肛瘘.中医认为肛周脓肿多因嗜食肥甘、辛辣、醇酒等物,湿热内生,下注大肠,蕴阻肛门;或肛门破损染毒,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也有因肺、脾、肾亏损,湿热乘虚下注而成.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于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成.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7岁,因“排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外30余年”于1998年11月12日入院,入院查:便后直肠脱出肛门外约10cm,表面粘膜有同心环绉壁,形似倒宝塔状,诊断为直肠完全脱垂。入院后第2d行直肠周围消痔灵注射术:在骶管麻醉下使肛门松驰,直肠完全脱出肛门,消痔灵与注射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