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日常生活须注意 在日常的保健上,胆囊炎患者须注意如下事项:  相似文献   

2.
3.
瘦素与肝炎     
尹洪竹  赵彩彦  刘英辉 《河北医药》2007,29(12):1381-1383
瘦素(leptin)是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产生的一种肽类激素,进入血循环后,游离或与瘦素结合蛋白结合,通过多种组织及多种形式的瘦素受体,作用于包括中枢和外周的多个位点,影响机体许多生理系统及代谢通路,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瘦素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瘦素与肝炎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店》2002,(4):68-69
一、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种类? 病毒性肝炎按病原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等六型。如按病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重型。按临床有无黄疽又可分为黄值型和无黄疽型,黄疽以直接胆红质为主又称为淤胆性肝炎。肝炎传染途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胃肠道传播(粪一口传播)如甲肝和戊肝,另一类是通过密切接触、输血和血制品以及母婴传播如乙肝、丙肝、了肝和庚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囊炎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胆囊炎患者6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给与口服消炎利胆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与煎服胆囊炎方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显著高与对照组患者的77.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影像学检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2.4%,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炎方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显著,不良反应较少等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胆囊炎方     
《家庭医药》2008,(1):I0019
验方三金利胆方方药:金钱草30克,鸡内金、香附、炒山楂、白芍各12克,郁金、川芎各10克,炒枳壳15克,酒军(即酒炒大黄)6克(后下),柴胡5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病重发热者每6小时服药1次,7天为1  相似文献   

7.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慢性迁延,反复急性发作,可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中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一般无发烧及黄疸,有的患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根据TNT中毒机体的淋巴细胞在体外迂到相应抗原可以产生返幼现象的原理,用TNT作抗原进行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以求找到具有特异性的鉴别诊断指标。现将两年多的实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金连 《云南医药》1995,16(1):39-39
我们用放免分析法测定42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血清甘胆酸含量,与36例健康人对照,发现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SCG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符合甘胆酸代谢物理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相似文献   

11.
细胞凋亡(Apoptosis)由英国学者Kerr于1972首先提出,用以描述在形态学上有别于细胞坏死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其本质是基因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凋亡是个主动、耗能的基因DNA片断化,而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过程,其作为一种生理现象在胚胎发育、免疫与造血系统成熟、维持正常组织和器官细胞数的恒定生长平衡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但要细胞调亡异常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肝炎病程与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耳  张宝初 《天津医药》1991,19(6):362-363
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PH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依据临床资料,对肝炎病程与 PHC 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了解肝炎后肝癌高发人群年龄分布的特点,为肝癌的预防、早期诊  相似文献   

13.
自从δ因子偶然在南意大利发现,并于1977年由意大利学者Rizzetto等首次报告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δ抗原-抗体系统以来,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对δ因子的本质、流行病学及其与感染有关的临床问题综述如下。δ因子的特性及本质δ因子为直径35~37nm的病毒颗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5g/cm~8,沉降系数在22nm的HBsAg颗粒和完整HBV(Dane颗粒)之间,分核心和外壳二部分。核心由δ基因和δ抗原组成,外壳为HBsAg。δ基因组是一种独  相似文献   

14.
15.
胆囊炎证治     
本文从中医的角度谈胆囊炎的辨证论冶。祖国医药有关类似胆囊炎的记载较早,但是专著尚属少见。可以从“胁痛”;“腹痛”;“结胸”;“黄疸”;“郁症”;“少阳发热”等篇目中得以参考与借鉴。临床资料本组观察125例胆囊炎患者,男性38例,女性87例,年龄最大者73岁,年龄最小者13岁,30岁至55岁居多,占103例。诊断标准一、主要症状:右上腹痛或刺痛或隐  相似文献   

16.
胆囊炎的病因,不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侵袭三个方面,病位虽然在胆,但与肝、胃密切相关,也可累及心、脾、胰。胆囊炎的病机,在急性期偏重于湿热,慢性迁延期偏重于气滞,病情日久延常则偏重于血淤,其辨证分型如下。 1 湿热证病机:湿热蕴蒸,胆气郁滞、胃失和降。主症:右上腹持续疼痛,常牵引右肩胛、脊背疼痛,痛势剧烈,寒热往来,脘闷胁胀痛,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白腻微黄或黄腻,或皮肤、巩膜黄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本院近年收治的8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28例在诊断明确、作好充分术前准备后,积极采取了急诊或早期手术。文章重点对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预后进了行分析、讨论,认为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不应过分强调先用非手术控制后转为择期手术,若能急诊或早期手术,常能缩短病程,较快缓解此类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8.
洪卫青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92-3792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包括甲、乙、丙、丁、戊等)所致的消化道传染病。由于儿童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发生肝炎后临床表现和治疗护理与成人患者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如何正确掌握小儿肝炎护理,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乡村医药》2004,11(6):61-62
为什么患黄疸型肝炎的病人会出现巩膜皮肤发黄、尿似浓茶、大便却发白? 答:在人体胆红素的代谢过程中,肝细胞承担着许多重要任务.首先是衰老红细胞形成的间接胆红素随血循环运到肝细胞表面时,肝细胞膜微绒毛将其摄取,进入胞质内,与Y、Z蛋白固定结合后送至滑面内质网中,靠其中葡萄糖醛酸基移换酶的催化作用,使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直接胆红素(色素Ⅰ、Ⅱ混合物);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参与下,直接胆红素排泄到毛细胆管中去.可见肝细胞具有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重型肝炎患者AFP变化。方法 59例重型肝炎病人中,急性重型肝炎(ASH)4例,亚急性重型肝炎(SSH)12例,慢性重型肝炎(CSH)43例。采用放免法检测AFP,于入院后及每2周检测1次,并每月行肝脏B超或CI检查。结果 ASH、SSH、CSH有67.8%的病人AFP增高。且在排除肝癌的情况下,其AFP值愈高则重型肝炎的好转率愈高,两者基本呈正相关。全部病例中除2例AFP〉400u/L,持续2个月以上后经肝脏CT确诊为肝癌外,其余病人均为一过性AFP增高。所选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4周后好转23例(39%),死亡36例(61%)。AFP〉400ug/L者死亡率最低。结论 重型肝炎病人血清中AFP含量升高,可能是肝细胞再生活跃的结果,是新生肝细胞幼稚化现象。因此,对了解预后有一定帮助,但对AFP值持续增高者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