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在小鼠异基因脐血移植(UCBT)后免疫重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孕19.5 d胎鼠外周血作为脐血移植物.第1批UCBT实验中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输注PBS、1×10~6、2×10~6、3×10~6个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第2批UCBT实验中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输注1×10~6、2×10~6、3×10~6个脐血MNC,所有小鼠+8 d输注1×10~9个血小板支持.第3批UCBT实验中1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KGF组小鼠TBI前注射KGF,对照组注射PBS,两组都输注2×10~6个脐血MNC,+8 d输注血小板支持.以生存期、脾脏淋巴细胞亚群、胸腺输出功能为观察指标.结果第1批UCBT实验中PBS组小鼠+13.5 d内全部死亡,输注1×10~6、2×10~6、3×10~6个MNC三组小鼠+100 d分别生存2只、3只、3只.第2批UCBT中输注1×10~6、2×10~6、3×10~6个MNC三组小鼠+100 d分别生存7只、8只、8只.第3批UCBT实验中,移植后对照组小鼠脾T细胞、NK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数分别为(9.57±0.74)×10~6、(0.64±0.06)×10~6、(1.43±0.10)×10~6、(19.13±1.50)×10~6个.KGF输注组分别为(13.47±0.74)×10~6、(0.89±0.03)×10~6、(1.79±0.04)×10~6、(20.50±0.91)×10~6个.KGF输注组T细胞、NKT细胞、NK细胞较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小鼠sjTREC水平为(182.2±10.7)拷贝/105个细胞;KGF输注组为(224.2±9.6)拷贝/105个细胞,KGF输注组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19).结论 孕19.5 d胎鼠外周血富含造血干细胞,+8 d输注血小板浓缩物可建立异基因UCBT小鼠模型.KGF具有增强小鼠异基因UCBT后胸腺输出功能及促进T细胞免疫重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凝法制备壳聚糖包裹PEB1纳米粒子的优化条件,并初步探讨其在动物体内的缓释作用。方法雌性清洁级Balb/c小鼠40只,分4组,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接种。A组:PBS对照组(每只小鼠注射200μl PBS);B组:空白质粒组(每只小鼠注射20μg空白质粒);C组:重组质粒组(每只小鼠注射20μg DNAPEB1);D组:纳米粒子组(每只小鼠注射100μg含20μg DNAPEB1的纳米粒子)。考虑单因素N/P比值、硫酸钠、酸碱度、温度和DNAPEB1浓度对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形态;测量纳米粒子粒径和包封率。分组免疫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抗PEB1抗体含量。结果制备纳米粒子的最适条件为:N/P=5、DNA浓度为100μg/ml、p H=5.5、Na2SO4浓度为0.01 mol/L、水浴温度55℃。扫描电镜图片显示纳米粒子平均粒径在(300±23)nm左右,包封率为(91.23±3.24)%。0~10周重组质粒组抗体水平高于纳米粒子组,12周两组水平相差不大,但14、16周,纳米粒子组水平显著高于重组质粒组。结论 CS-DNAPEB1核酸纳米粒子在小鼠体内对核酸疫苗起到了很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 STZ)诱导C57BL/6小鼠糖尿病瘙痒模型的最佳剂量.[方法]24只雄性8周C57BL/6野生型小鼠,体重20~28 g,随机分为四组: A组(对照组)单次腹腔注射等剂量柠檬酸钠溶液 10 mL/kg,pH=4.5;B组STZ单次大剂量腹腔注射STZ 160 mg/kg;C组STZ腹腔注射40 mg/kg,连续注射5 d,每次给药时间间隔24 h;D组STZ两次中剂量注射,腹腔注射STZ 85 mg/kg+65 mg/kg,两次间隔时间24 h.从给药前4周开始,A组正常饮食,B、C、D组高脂饮食喂养至实验结束.注射STZ前1 d、注射STZ后1、2、3、4周测定动物的空腹血糖(FBG)、体重,采用录像记录30 min搔抓次数.[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造模后血糖升高并在不同时间点达到糖尿病标准(>200 mg/dL)(P<0.05),B组体重较A、C、D组下降(P<0.05),D组在STZ注射后第2、3周搔抓次数较A、B、C增多(P<0.05).[结论]腹腔分两次、间隔24 h注射STZ 85 mg/kg+65 mg/kg并配合高脂饮食是建立糖尿病并发瘙痒小鼠模型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10)对冷保存大鼠坐骨神经生物活性和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施万细胞(SCs),CCK-8检测1×10-6mol/L、1×10-7mol/L、1×10-8mol/L、1×10-9mol/L T10溶液对SCs增殖的影响。取Sprague-Dawley大鼠双侧坐骨神经15 mm,分别在含0 mol/L、1×10-6mol/L、1×10-7mol/L、1×10-8mol/L、1×10-9mol/L T10的DMEM液中,4℃或37℃放置24 h (n=6),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另取大鼠坐骨神经15 mm,随机分成新鲜神经组(A组, n=30)、DMEM保存组(B组, n=30)、T10保存组(C组, n=30)、T10预处理后DMEM保存组(D组, n=30)、T10预处理后T10保存组(E组, n=30),4℃保存4周,Calcein-AM/PI双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活细胞、死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MHC-Ⅱ、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表达。用上述坐骨神经修复Wistar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A′组、B′组、C′组、D′组、E′组, n=10),设立同系移植新鲜组(F′组, n=10)。术后16周,电生理检测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取移植段神经,观察神经纤维数和神经超微结构。结果 SCs在浓度为1×10-9~1×10-7mol/L T10溶液下,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各浓度T10溶液下,大鼠坐骨神经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37℃明显高于4℃;相同温度时,1×10-8mol/L组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高于其他浓度组(P 0.05)。大鼠坐骨神经冷保存4周后,与B、C、D组相比,E组神经活细胞数量多,MHC-I、MHC-II、ICAM-1表达降低(P 0.05)。移植术后16周,E′组CMAP、MNCV、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均优于A′、B′、C′、D′组(P 0.05),E′、F′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多,粗细均匀,分布广泛,髓鞘厚。结论一定浓度T10体外能诱导大鼠坐骨神经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提高冷保存神经生物活性,降低免疫原性,促进异体移植后受体神经再生;冷保存前用一定浓度T10预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登革热(DF)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性及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住院的805名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验室数据,根据患者伴慢性病情况分为DF伴心脑血管疾病组(n=475)、DF伴其他慢性疾病组(n=229)和DF无伴慢性疾病组(n=101);按照患者极期Plt(×10~9/L)最低值情况分为最低100组(n=78),最低50-100组(n=375)和最低50组(n=352);依据患者是否输注血小板,分为输注组(n=81)和非输注组(n=271),将输注血小板患者按其输注前的Plt(×10~9/L)値,分20组(n=58)和≥20组(n=23)。依据各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的Plt、对患者血小板输注指征、病程及输注血小板情况做统计分析。结果 1)极期不同Plt(×10~9/L)最低值患者病程100组与50-100组为:7.1±1.2 vs 8.5±1.9(P0.05),50组为13.8±6.1(P0.05)。2)输注组和非输注2组DF患者Plt从极期最低值回升至100的恢复时间(d)分别为:5.2±1.1 vs 5.1±3.2(P0.05);病程(d)分别为:9.2±4.3 vs 8.9±4.5(P0.05)。3)极期DF患者Plt(×10~9/L)平均输注量(U)20组和≥20组分别为1.2±0.3 vs 2.1±0.2(P0.05);出血率分别为5.2%(3/58)vs 4.3%(1/23)(P0.05);输血反应过敏反应、发热率分别为6.9%(4/58)vs 10.3%(6/58)vs 13.0%(3/23)17.4%(4/23)(P0.05);输注无效发生率为5.2%(3/58)vs 4.3%(1/23)(P0.05)。结论 DF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输注血小板对患者血小板恢复和病程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miR-144水平与吸烟的相关性。方法在2018年1月~6月的体检人群中选择T2DM患者70例,按照吸烟情况分为不吸烟组31例、戒烟组13例和吸烟组26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饮酒史、吸烟史,检测空腹血葡萄糖(GLU)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浆miR-144含量,分析三组人群的检测结果,评价吸烟指数与血浆miR-144的关系。结果三组人群中年龄、饮酒史、BMI,GLU,HbA1c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84,P=0.791;χ~2=0.321,P=0.611;F=0.348,P=0.849;F=0.266,P=0.914;F=0.005,P=0.171);吸烟组血浆miR-144水平(2.14×10~(-5)±1.93×10~(-5)nmol/L)高于不吸烟组(1.15×10~(-5)±1.18×10~(-5)nmol/L)(t=5.632,P=0.021),但与戒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2 4,P=0.388 3);戒烟组血浆miR-144水平(1.5×10~(-5)±2.2×10~(-5)nmol/L)与不吸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9,P=0.244 1);吸烟指数与血浆miR-144水平呈正相关(r=0.915,P0.001)。结论吸烟导致T2DM患者血浆miR-144水平升高,血浆miR-144水平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颌面部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鱼肝油酸钠加地塞米松组(A组,n=25)、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组(B组,n=25)、聚桂醇组(C组,n=25)和聚桂醇加地塞米松组(D组,n=25),比较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时间2-13个月,A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1例,2例未能坚持治疗;B组治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1例,3例未能坚持治疗;C组治愈18例、显效3例、有效3例,1例未能坚持治疗;D组治愈19例、显效3例、有效2例,1例未能坚持治疗。C、D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A、B组(P0.05),且C、D组硬化注射后腹部不适和低热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A、B组(P0.05)。结论 :以聚桂醇为主的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在下肢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放射科做下肢MRI发现有肿块的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行下肢3.0 T MRI平扫以及多b值(0、10、20、30、40、50、75、100、150、200、400、800、1000、1500 s/mm~2)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检查以及多b值(0、100、700、1400、2100 s/mm~2)DKI扫描检查。经Siemens第三方软件(DKI_tool_3_4)分别获得IVIM模型和DKI模型的参数值ADC值、D值、f值、D*值以及MK值、MD值。根据病理结果,将肿瘤分为良恶性骨肿瘤与软组织肿瘤,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良恶性骨肿瘤与软组织肿瘤的IVIM各参数及DKI各参数是否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联合IVIM和DKI模型参数在鉴别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中的价值。结果在54例肿瘤患者中,骨肿瘤28例,其中良性组7例,恶性组21例,软组织肿瘤26例,其中良性组11例,恶性组15例。恶性骨肿瘤的ADC值、D值、MD值分别为(1.23±0.27)×10~(-3) mm~2/s、(1.12±0.22)×10-3 mm~2/s、(1.26±0.46)×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组(1.95±0.39)×10~(-3) mm~2/s、(1.78±0.42)×10~(-3) mm~2/s、(1.91±0.5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值(10.0%±3.98%)明显高于良性组(3.43%±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值为(0.76±0.45)×10~(-3) mm~2/,明显高于良性组(0.36±0.22×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和良性组的D*值分别为(9.72±4.89)×10~(-3) mm~2/s、(6.86±3.53)×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骨肿瘤ADC、D、f、D*、MK、MD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35、0.939、0.891、0.701、0.840、0.844。其中ADC值、D值、MK值、MD值的诊断效能较高,以1.64×10~(-3) mm~2/s、1.45×10~(-3) mm~2/s、0.56×10~(-3) mm~2/s、1.86×10~(-3) mm~2/s为诊断阈值时,其敏感度分别为85.7%、85.7%、71.4%、71.4%,特异度分别为95.2%、95.2%、1 0 0%、95.2%。同样的,恶性软组织肿瘤的ADC值、D值、MD值分别为(1.27±0.38)×10~(-3) mm~2/s、(1.04±0.35)×10~(-3) mm~2/s、(1.53±0.55)×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组[(1.90±0.43)×10~(-3) mm~2/s、(1.71±0.45)×10~(-3) mm~2/s、(2.24±0.60)×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值[(0.82±0.56)×10~(-3) mm~2/s]高于良性组[(0.45±0.97)×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15.66±29.66)×10~(-3) mm~2/s]高于良性组[(10.26±5.92)×10~(-3) 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值(8.20%±3.84%)低于良性组(9.62%±4.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软组织肿瘤ADC、D、f、D*、MK、MD值的AUC分别为0.876、0.885、0.633、0.552、0.894、0.812。其中ADC值、D值、MK值、MD值的诊断效能较高,以1.33×10~(-3) mm~2/s、1.42×10~(-3) mm~2/s、0.60×10~(-3) mm~2/s、1.71×10~(-3) mm~2/s为诊断阈值时,其敏感度分别为100%、7 2.7%、6 0.0%、90.9%,特异度分别为6 0%、93.3%、1 0 0%、6 6.7%。结论 IVIM参数ADC、D值及DKI参数MK、MD值有助于下肢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联合IVIM和DKI能提高临床对下肢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肌型丝切蛋白基因(CFL1)表达水平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70例初发CML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CML组,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留取外周血标本,测定其外周单个核细胞CFL1表达水平的变化,比较CML与健康者CFL1表达的差异,分析CFL1与CML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CML组CFL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6.435,P0.05);CML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37.5±1.3)个月,随访结束存活44例(62.86%),死亡26例(37.14%);死亡组的年龄≥50岁、白细胞计数≥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或700×10~9/L、外周血原始细胞百分比≥3%、Ph染色体阴性、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5%所占比例均高于存活组(χ~2=4.450、7.446、7.540、5.885、10.431、5.053,均P0.05),其CFL1表达水平低于存活组(t=10.026,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白细胞计数≥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或≥700×10~9/L、Ph染色体阴性、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5%、低CFL1表达水平均为影响CML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 CML患者骨髓CFL1表达水平较低,同时,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h染色体、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CFL1表达水平均与CML患者不良生存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联合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高氧暴露新生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贴壁选择法分离、培养、扩增人鼠骨髓来源MSCs,并以4',6二脒基-2-苯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进行标记,注射前以PBS按要求剂最予以稀释;3日龄清洁级SD新生大鼠32只,置于95%氧环境下7 d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每组8只;高氧+GM-CSF组+MSCs组(A),高氧+GM-CSF组(B),高氧+MSCs组(C),高氧对照组(D);A,B组大鼠于模型结束后皮下注射GM-GSF 9μg/kg,A组同时还予腹腔注射5×10~4MSCs;C组予模型后腹腔注射5×10~4 MSCs,D组仅注射相同容积的PBS,于注射后72 h(13日龄)处死全部动物,肺组织病理学检测辐射状肺泡计数(radical alveolar counts,RAC);EIA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TNF-α,IL-β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 tase,TERT)积分;荧光显微镜观察DAPI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1)四组在RAC(P<0.01)、肺组织匀浆TNRα(P<0.01),IL-β(P<0.01)水平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D组相比,A,B,c三组RAC值增加(P<0.05),TNF-α,IL-β水平下降(P<0.05);A组与B、A组与C组差异也均有统汁学意义(P<0.05).(2)四组在TERT积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明显增高(P<0.05);而C,D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荧光显微镜下A,C组可见DAPI阳性细胞,分别为(6.23±1.88),(5.10±0.91)(P<0.05).结论 GM-CSF、MSCs对高氧暴露可引致新生大鼠肺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涉及多种作用机制,联合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抑肽酶并纤维蛋白胶(FG)对肺癌根治术术中和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20)、抑肽酶组(B组,n=20)、FG组(C组,n=20)、抑肽酶和FG组(D组,n=20),观察四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24 h、第二个24 h胸腔引流量以及术前、术后24 h、48 h Hb、红细胞压积HcT、PLT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的含量变化.结果 术中失血量B组与D组均明显少于A组或C组(P《0.01);所有患者均未输注异体红细胞;术后24 h、第2个24 h胸腔引流量D组《C组《B组《A组(B、C、D比A,P《0.01,B、C比D,P《0.01);A、B、C三组患者术后24 h、48 h的Hb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且B组、D组均明显高于同时点的A组(P《0.05;P《0.01);A组患者术后各时点HcT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及同时点的D组(P《0.01);PLT及PT、APTT、FIB四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 抑肽酶、纤维蛋白胶、抑肽酶结合纤维蛋白胶均能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失血,其中以抑肽酶结合纤维蛋白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Tio)联合奥沙利铂(L-OHP)在人胃癌裸鼠模型中对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动物。A组腹腔注射50 g/L葡萄糖注射液;B组腹腔注射L-OHP 6 mg/kg;C组腹腔注射Tio 30 mg/kg;D组腹腔注射L-OHP 6 mg/kg+Tio 30 mg/kg;E组腹腔注射L-OHP 6 mg/kg+Tio 45 mg/kg;F组腹腔注射L-OHP 6 mg/kg+Tio 60 mg/kg,连续用药14 d。测裸鼠体质量、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处死动物,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行肝、肾、肿瘤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用药后B、D、E、F组裸鼠体质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52~9.74,P〈0.01)。B、D、E、F组表现出了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瘤质量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30.77,t=8.58~18.94,P〈0.01);而D、E组之间,E、F组之间的抗肿瘤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血白细胞降低,D、E、F组白细胞较B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13.07,t=4.32~12.20,P〈0.05)。各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损害。结论 Tio可能降低了L-OHP的抗肿瘤作用,但表现出了明显的肝、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价干扰素α-2b(INFα-2b)干预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疗效的价值。方法:将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干扰素治疗组、肝纤维化模型组3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每只大鼠给予0.02mL/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肝纤维化模型组每只大鼠给予40%CCl_4(CCl_4:橄榄油=2:3)0.02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干扰素治疗组每只大鼠给予40%CCl_4 0.02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第5周起,干扰素治疗组大鼠每周3次给予腹腔注射INFα-2b 1×10~6单位/只,至第8周。于第8周末对3组大鼠进行MRI常规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b取500、700、1000s/mm~2时,比较DWI图像的信号强度和ADC值的变化。对3组肝纤维化大鼠病理变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500s/mm~2时,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干扰素治疗组3组的ADC值分别为(3.63±0.21)×10~(-3)mm~2/s、(1.17±0.11)×10~(-3)mm~2/s、(2.82±0.06)×10~(-3)mm~2/s;b=700s/mm~2时,3组ADC值分别为(3.12±0.68)×10~(-3)mm~2/s、(1.60±0.42)×10~(-3)mm~2/s、(2.15±0.35)×10~(-3)mm~2/s;b=1000s/mm~2时,3组ADC值分别为(2.16±0.93)×10~(-3)mm~2/s、(1.31±0.06)×10~(-3)mm~2/s、(1.45±0.53)×10~(-3)mm~2/s。b=500s/mm~2时,干扰素治疗组ADC值大于肝纤维化模型组而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干扰素治疗组大鼠的严重肝纤维化比例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其肝纤维化标志物α-SMA亦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MRI的ADC值可评价INFα-2b干预肝纤维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离心全血所得的血浆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的结果差异性,确定最适合实际工作的离心时间。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的抗凝全血(每例两管)分为A组和B组,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离心10 min和5 min,用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进行血凝常规检测,并且应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各项测定结果在离心5和10 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血小板计数A组(离心10 min)和B组(离心5 min)的测定结果范围分别为(1~8)×109/L和(3~10)×109/L,均达到了乏血小板血浆的标准[<(10~20)×109/L][1]。结论凝血常规标本可以3000 r/min离心5 min后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血小板输注阈值的研究结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建库至2016年11月,国内公开发表的纳入不同的血小板输注阈值下的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血小板输注阈值10×10~9/L为A组、20×10~9/L为B组,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纳入9个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1 520例病例。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的RR=1.08(95%CI 1.00~1.18),P=0.06。所有出血发生率的RR=1.18(95%CI0.95~1.47),P=0.14。血小板输注剂量的SMD=–0.79(95%CI–1.59~0.02),P=0.06。血小板输注次数的SMD=–1.21(95%CI–2.12~–0.31),P=0.00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RR=0.55(95%CI0.38~0.79),P=0.001。结论对病情稳定、且无明显危险因素的血液病患者,采用10×10~9/L作为血小板输注阈值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有关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减少出血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对于优先选用何种使用方式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及其不同使用方式对初次单侧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关节运动医学二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拟行单侧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按性别以分层随机分组法分成3组:A组(n=20):置换开始时予100 m L生理盐水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n=20):置换开始时将氨甲环酸按10 mg/k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C组(n=20):置换开始时予100 mL生理盐水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500 mg与10 m L生理盐水混合液。记录各组置换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率、输血量,同时观察是否有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必要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结论:B组及C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在显性失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隐性失血量方面B组显著小于C组(P<0.05);B组及C组患者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置换后14 d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示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单侧人工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率及人均输血量,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且静脉用药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液量及输液方式与新生儿硬肿、水肿发生的相关性,寻找适合早产儿输液的最佳方式。方法选取62例胎龄34~36+5周,体重≥2 k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新生儿室护士对新生儿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的控制,比较不同输液方式是否对治疗有影响,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 、C三组。 A组:控制总入量,按常规速度输液(5~6滴/min);B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C组:采用微量注射泵24 h持续泵入控制输液速度,然后在静脉留置针患儿中对比,观察其疗效。三组液体量控制方法均为生后1~3d总入量(包括奶量、饮水及输液量)分别为50 ml/kg、60 ml/kg、80 ml/kg,4~7 d 100 ml/kg,每天根据患儿摄入奶量和饮水量调整输液量,输液量也包括肠外营养液:氨基酸、脂肪乳,所有用量均参照新生儿静脉营养治疗要求配置浓度〔2〕。结果 C组(采用微量注射泵24 h持续泵入)治疗效果最好,水肿、硬肿的程度及输液并发症减轻、患儿的总费用降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 P<0.05)。此方法优于A组(控制总入量,按常规速度输液5~6滴/min )、B组(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液体输入完成后结束本日治疗,不需要24 h持续泵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论 C组(采用微量注射泵24 h持续泵入)疗效最好,水肿、硬肿并发症最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27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不一致病例。方法选择127例SAA增高而CRP正常及CRP增高而SAA正常的患者,分别对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CRP和SAA四个指标进行检测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SAA增高而CRP正常的118例患者中,WBC9.5×10~9/L(A组)的SAA与CRP呈明显正相关(r=0.482,P0.01);WBC在(3.5~9.5)×10~9/L(B组)的SAA与CRP呈明显正相关(r=0.267,P0.05),SAA与NEU%呈明显正相关(r=0.334,P0.01);WBC3.5×10~9/L(C组)的WBC、CRP和SAA三项之间均无相关性,但WBC与NEU%呈明显正相关(r=0.503,P0.05);CRP增高而SAA正常的9例患者中,SAA与CRP呈正相关(r=0.842,P0.01)。结论临床上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时,四个指标中任何一项均应认真结合临床做出判断,以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重者有出血和/或坏死,引起急性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危及病人生命。近年有报道使用氟尿嘧啶(5—FU)静滴治疗。我们发现胰腺实质内注射5—Fu可能更为有效,并经实验证实,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Wistar大鼠44只,雌雄兼有,体重180~2309.随机分成:A组(n=11),胰腺实质内注射5—Fu50mg/kg和2ml生理盐水混合液;B组(n=13),经股静脉注射5—Pn50mg/kg和2ml生理盐水混合液;C组(n=10),胰腺实质内注射2ml生理盐水;D组(n=10),假手术组仅做剖腹并轻翻动胰腺,无治疗措施。A、B、C三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消退素D1(Resolvin D1,Rv D1)对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炎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方法:选取30只雄性大鼠建立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v D1组(100 ng)。术后连续3天模型组和Rv D1组分别鞘内注射10μl磷酸盐缓冲液、Rv D1。于术前1天及术后连续7天检测各组大鼠术侧50%缩足阈值(50%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术后第7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术侧L5 DRG中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DRG中p-ERK及NF-κB/p65的阳性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50%PWT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1);p-ERK、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2~7天,Rv D1组与模型组相比,50%PWT显著升高(P<0.05);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p-ERK及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Rv D1促进背根神经节炎症的消退,可能与调节炎症介质TNF-α和IL-1β的表达及ERK和NF-κB/p65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