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疗效,并探讨影响术前放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3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术前放化疗。术前放疗总剂量46 Gy,每周5次,每次2 Gy。于放疗第1~2天和第23~24天采用乐沙定加氟尿嘧啶加亚叶酸钙(FOLFOX 4)方案进行两个疗程同步化疗,放化疗结束后4~6周手术。采用腔内超声、螺旋cT和病理学方法评价疗效。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的判定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经术前放化疗后,全组患者肿瘤直径缩小率32.1%,肿瘤分期下降率为64.2%,淋巴结转阴率为58.1%.病理完全缓解(pCR)11例(2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与术前放化疗的疗效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是影响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pCR的独立因素。结论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能使部分肿瘤病理完全缓解,降低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是影响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pCR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预测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的185例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治疗前癌胚抗原(CEA)、病理类型及分期、新辅助化疗方案、放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等。根据肿瘤治疗反应分为pCR组(49例)和non-pCR组(136例),计算pCR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49例(26.5%)病人达到pCR,103例病人病理学疗效分级为0或1,总降期率为55.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P=0.004)和N分期(P=0.032)、治疗前CEA水平(P=0.039)、化疗方案(P=0.003)与pCR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2分期和化疗方案中含有奥沙利铂是pC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分期和以氟尿嘧啶为基础同时联合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pCR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辅助治疗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35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对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对35例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治疗方案。常规分割放疗,放疗总剂量DT:46Gy,每次2Gy,每周5次。全身化疗2个疗程,每次予以奥沙利铂130mg/m^2,第1天静脉点滴;甲酰四氢叶酸钙(CF)200mg/m^3,第1~3天静脉点滴;氟尿嘧啶(5-FU)500mg/m^2,第1~3天静脉点滴。治疗结束后4~6周进行手术。结果 经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7例,肿瘤平均缩小34.4%,65.7%的病例T分期下降,淋巴结阴转率为55.6%。根治切除34例,其中腹会阴联合切除18例,保肛手术16例,保肛率为45.7%。姑息性Hartmann术1例。随访至今,肝转移2例,根治切除术后无1例局部复发。保肛患者肛门功能良好。结论 对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治疗,可使肿瘤分期降低,提高手术切除率和保肛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因素。方法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人88例,所有病人均接受48~50 GY放疗,同期接受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治疗结束后6~8周接受手术,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研究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影响因素。结果 10例术后达到pCR,pCR率为11. 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T分期,N分期,病理类型,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肿瘤pCR水平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血清CEA水平是影响直肠癌放化疗后pCR的独立因素。结论低N分期和低的血清CEA水平等治疗前临床因素可能是获得pCR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新辅助放化疗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中的疗效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Yu BM  Zhang M  Wu WQ  Chen LW  Fu J  Fei CS  Shen 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7):445-448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105例局部进展期(T3、T4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给予中等剂量放疗40—46Gy,分次剂量2Gy/d,每周5d,共4—5周完成放疗;放疗开始同时给予卡培他滨1250mg·m^-2·d^-1,分2次I=I服,持续服用至手术。放疗结束后休息6周进行手术,手术均按直肠系膜全切除操作规范进行。结果全组105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预定的放化疗。其中36例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但Ⅲ级不良反应仅见2例手足综合征。13例患者放化疗后经复查后提示肿瘤消失未行手术。其余92例患者则施行了根治性手术,其中低位前切除术71例,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17例,腹会阴切除术4例,全组总保肛率为96.2%。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显示11例未见癌细胞及阳性淋巴结。肿瘤TNM分期为TON0者24例,T2N0者23例,BNo者43例,T4N0者2例,T2N1者5例,T3N1者8例;按Dworak肿瘤消退分级,TGR05例,TGR129例,TGR247例,TGR324例。全组共有82例(78.1%)达到降期。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3例直肠阴道漏,2例吻合口漏。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6—67个月。随访期间肺转移4例,肝转移2例,局部复发4例,其中3例死亡。全组病死率为2.9%,3年无瘤生存率为82.8%,3年总生存率为96.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可有效达到肿瘤降期的目的,提高了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根切率和保肛率,进一步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和总复发率,并明显提高了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放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临床分期为T3/T4期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例32例,术前接受化疗一放疗一化疗,化放疗结束4~6周后手术。术后用Dworak分级评估新辅助治疗的组织学反应。所有患者术后接受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和临床结局。结果本组32例皆为R0切除,其中21例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11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术),保肛率为65.6%。术后病检:5例Dworak分级3级,3例Dworak分级2级,24例Dworak分级1级。32例术后全部随访,随访时间24~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全组无局部复发病例,皆无瘤生存至今。结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有益,但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强化治疗后患者肿瘤的降期情况及与术后无病生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135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放疗总剂量为50Gy,分25次完成;化疗采用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方案,放疗结束后4-8周接受手术。通过术后病理分期(ypTNM)与术前临床分期(uTNM)的对比,研究肿瘤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的变化及与患者无病生存率(DFS)的关系。结果13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7.1(12~87)月,3年DFS为85.2%。其中T分期降期患者(76例)3年DFS为90.8%,明显优于无变化者(48例)的75.0%(P=0.040);N分期降期患者(54例)3年DFS为98.1%,明显优于无变化者(53例)的77.4%和进展者(16例)的75.0%(P=0.009)。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N分期下降在肿瘤预后判断方面更有意义(HR=0.793,95%CI:0.626.1.004.P=0.054)。结论直肠癌新辅助强化治疗后能达到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下降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生存优势;N分期降期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31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降期后保乳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治疗的31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化疗方案:①TE:表阿霉素60mg/m^2,紫杉醇150mg/m^2,21d为1个周期;②CEF:表阿霉素60mg/m^2,环磷酰胺600mg/m^2,5-FU600mg/m^2,21d为1个周期,共3~4周期。在新辅助化疗完成后,临床体检、B超和钼靶乳房x线检查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符合保乳条件且病人有保留乳房的愿望可接受保乳治疗。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疔、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overaul response rate,ORR)90.3%(28/31);临床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5.8%(8/31),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4例(12.9%,4/31),临床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0例(64.5%,20/31),无进展病例。经过34个月中位随访期(4~46个月),局部复发率6.5%(2/31);3例术后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分别为肺、肝脏、脑膜和骨,远处转移率9.7%(3/31),其中1例死亡。对保乳综合治疗结束后满1年的25例进行乳腺外形的评估,外形优16.0%(4/25),良40.0%(10/25),差44.0%(11/25)。结论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eo.CRT)后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经Neo.CRT加根治性手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T3-T4期或N+)的临床资料,比较Neo.CRT后TRUS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吻合度。结果Neo—CRT后TRUS对肿瘤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30.9%,其中对T0、T1、T2、T3和T4各期诊断敏感性分别为16.3%、0、12.5%、42.6%和75.0%,T分期高估者90例(60.4%)。Neo—CRT后TRUS对N分期诊断准确率81.2%,对N。和N+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5%和31.0%。41例(27.5%)术后病理提示病理完全缓解(pCR),TRUS判断pCR的敏感性17.1%,特异性99.1%,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75.9%。结论Neo.CRT后TRUS对T分期的诊断准确性较低,但对T4和N。分期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尽管TRUS对pCR的判断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高,故TRUS用于pCR筛选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药耐药蛋白4与直肠癌放疗敏感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蛋白4(MRP4)与直肠癌放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95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放疗后进行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存档蜡块组织MRP4及P53蛋白表达.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直肠癌放疗的敏感因素。结果95例患者中有40例(42%)对放疗敏感,其中有10例(11%)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有55例(58%)患者对放疗不敏感。MRP4低表达者放疗敏感率为66.7%(24/36),高于MRP4高表达者(29.1%,16/59)(P〈0.05);P53低表达者放疗敏感率为63.9%(23/36),高于P53高表达者(28.8%,17/59)(P〈0.01)。长程放疗者的放疗敏感率为83.3%(20/24),高于短程和中程放疗者[(31.3%,5/16)和(27.3%,15/5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放疗方案、P53及MRP4蛋白表达均是影响直肠癌放疗敏感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MRP4可作为直肠癌术前放疗敏感性预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新辅助治疗联合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复发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群  刘权焰 《消化外科》2006,5(5):311-314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联合盆腔脏器切除术对复发直肠癌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对35例复发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治疗方案。常规分次放疗,放疗总剂量(DT)46Gy,每周5次,每次2Gy。全身化疗2个疗程,每次予以奥沙利铂130mg/m^2,第1天静脉点滴;甲酰四氢叶酸钙(CF)200mg/m^2,第1~3天静脉点滴;氟脲嘧啶(5-Fu)500mg/m^2,第1~3天静脉点滴。治疗结束后4~6周进行盆腔脏器切除手术。结果 经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6例,肿瘤平均缩小38.4%,65.7%的病例T期下降。全组无手术死亡,R0切除率为88.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本组总的3年生存率为82.8%;5年生存率为48.5%;其中获得R。切除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90.3%,5年生存率为54.6%。结论 新辅助治疗联合盆腔脏器切除术是治疗复发直肠癌的有效方法。通过降低肿瘤病期,提高手术切除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53、c—erbB-2、VEGF和CD44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与无化疗放疗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取159例根治术后未接受化疗、放疗并有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Ⅱ期结直肠癌原发病例。取患者的存档石蜡块,切片后进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53、c—erbB-2、VEGF和CD44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2.4%。P53、c—erbB-2、VEGF和CD44蛋白在15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93/159)、26.4%(42/159)、57.9%(92/159)和40.0%(54/159),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阴性表达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c—erbB-2、VEGF和CD44蛋白的表达与术后无化疗放疗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病灶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 筛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1—2010年间胃癌新辅助化疗原发病灶pCR的11 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11例病人治疗前均为局部进展期胃癌,10例应用FOLFOX类方案、1例应用SOX化疗方案。1例病人术后病理提示有淋巴结转移;FOLFOX类方案的pCR率不足5%,现临床评效手段CT及超声胃镜(EUS)对于pCR病人的评估准确率低(2/11);所有病人至今均无病生存,提示预后好。 结论 从pCR角度判断,目前应用的胃癌新辅助化疗方案及临床评效手段有待改良。  相似文献   

14.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高达30%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经过新辅助治疗后可以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研究显示,病理完全缓解的病例,局部复发率低、预后较好.故有学者提出,对新辅助治疗后达到部分或完全临床缓解(cCR)的病例,可分别采取手术局部切除术或严密随访的治疗方案,以避免根治性手术带来的风险或功能障碍.当前,影像学检查能对新辅助治疗前的直肠癌进行准确分期,但治疗所引起的肿瘤及周围组织的改变,会影响治疗后再分期的准确性,尤其是预测pCR的准确性一直比较低.如何在术前判定新辅助治疗后达到pCR,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就当前常用影像学技术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及pCR的预测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微血管密度(MVD)改变,评价术前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腔内超声为T3、T4期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直接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先予放疗35-48Gy+同步FOLFOX4方案化疗2次,放疗结束后4~6周行手术治疗,术后两组均予FOLFOX-4方案化疗,比较两组病理改变及血管生长因子(VEGF)及MVD表达,手术并发症和疗效随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放化疗后肿瘤缩小,分期降低,手术切除率(96%vs82.5%)和保肛率(85%vs60%)明显提高,手术并发症相仿,病理VEGF及MVD表达明显下调,3年随访局部复发率仅为7.5%。结论术前放化疗可以改变T3、T4期中低位直肠癌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而改善手术疗效,并不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在进展期胃癌术前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XPa方案)行术前化疗的1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有效率75.0%(9/12)。手术切除率100%,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50.0%(6/12)分期下降。不良反应主要为脱发,I-Ⅱ度骨髓抑制。术中中位失血量为337.5ml,中位住院时间为22.9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1/12),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前采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对比分析DukesC期直肠癌患者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疗效,本研究统计符合条件的临床病例132例,其中54例术后予以单纯化疗,78例术后予以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奥沙利铂130mg/m^2,d1;亚叶酸钙100mg/m^2,d1-5;氟尿嘧啶350mg/m^2,d1-5;每月化疗1次,连续化疗6个月。放射治疗方法:术后放射治疗定位采用CT模拟机,应用15MVX线,1.8Gy/次,4次/周,共7周,总剂量为50.4Gy。随访5年,观察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5年生存情况。结果显示,(1)局部复发:单纯化疗组12例(22.22%),同步放化疗组6例(7.69%),两组局部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远处转移:单纯化疗组28例(51.85%),同步放化疗组37例(47.44%),两组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年生存情况:单纯化疗组16例(29.63%),同步放化疗组37例(47.44%),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DukesC期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局部复发率降低,5年生存率升高,远处转移率相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放疗治疗局部复发性晚期肺癌效果。方法32例在CT引导下经皮行125I粒子植入术。术前经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为110~140Gy,治疗靶体积(PTV)包括临床靶体积(CTV)外周1cm,每个粒子活度为0.7mCi。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粒子植入术后3~7d内同步或分期进行化疗或化、放疗,化疗方案选用EP(依托泊苷和顺铂)、NP(长春瑞滨和顺铂)或TP(紫杉醇和顺铂)。结果植入后2~4个月CR46.9%(15/32),PR37.5%(12/32),NC15.6%(5/32),总局部控制率(CR+PR)84.4%。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8.6%(22/28)、66.7%(10/15),4例生存超过3年。并发症:气胸11例(34.4%),其中3例大量气胸急诊置管引流治愈;出血9例(28.1%),其中肺内渗血5例、咯血4例;粒子脱靶3例(9.4%),其中2例落入胸腔膈肌,1例偏离靶区,未发生粒子迁移与放射性肺损伤。结论”’I粒子植入联合化、放疗治疗局部复发性肺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ME手术是T3-4M0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本研究为ACCORD三期临床试验,对常规新辅助放疗(45Gy)加卡培他滨与强化的新辅助放疗(50Gy)加卡培他滨加奥沙利铂的疗效进行比较及其解并发症发生率。将584例直肠癌患者纳入分析,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Cap45组)293例,接受为期5周的放疗(总剂量为45Gy).同时口服卡培他滨(800mg/m2,2次/d,每周5d,共5周)。第2组(Capox50组)291例,接受为期5周的放疗(总剂量为50G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系膜全切除与阴道切除在降低女性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43例女性Dukes B-C期低位直肠癌病例,其中22例按TME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术(含阴道全部或后壁切除),21例按传统直肠癌根治术(未切除阴道)。结果:TME组22例术后2年内局部复发率为4.55%(1/22),阴道后壁肌层癌组织检出率50%(11/22),直肠系膜有癌率63.64%(14/22)。传统组21例术后2年内局部复发率为23.67%(5/21),直肠系膜有癌率38.10%(8/21)。结论:TME加阴道切除能降低女性Dukes B-C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