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胃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和外科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胃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4年2月间收治的44例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无转移的576例胃癌病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对胃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和探查性手术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腹水、盆结节、腹膜侵犯、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受累以及肿瘤Borrmarm分型、浸润深度都与胃癌肝转移有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腹膜侵犯(P=0.003)、浆膜浸润(P=0.000)、淋巴结转移(P=0.081)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最重要的因素。本组胃癌肝转移患者行根治性切除16例(36.4%),姑息性切除15例(34.1),探察性手术13例(29.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5、11.0和6.2个月: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肝转移是胃癌的晚期事件;根治性切除胃癌原发病灶和肝转移灶,仍然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肝转移和腹膜扩散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和近远期预后以及姑息性手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间胃癌数据库资料中79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全胃癌、未分化癌、Borrmann Ⅳ型、女性患者因素与腹膜扩散相关,而Borrmann Ⅳ型、淋巴结转移、腹膜扩散与胃癌肝转移相关(P〈0.05)。肝转移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腹膜扩散患者(P〈0.05);而3、5年生存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扩散组中姑息性切除术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旁路手术/喂食性造口术和剖腹探查患者(P〈0.05);而肝转移患者3种手术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肝转移的胃癌患者近期预后比腹膜扩散患者差;姑息性切除术可改善腹膜扩散胃癌患者的近期生存率。而对肝转移患者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胃癌肝转移是胃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胃癌肝转移多因合并其他非治愈性因素包括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肝内广泛转移等而致肝切除率低,患者预后不佳。胃癌肝转移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原发灶的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N3~N4)、分化型癌、髓样型的低分化腺癌和脉管侵袭以及VEGF、P53、c-erbB-2等的过表达等。无论同时性或异时性的胃癌肝转移.肝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1%-42%。如能选择合适的肝切除适应证,或会改善胃癌肝转移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胃癌同时性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8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271例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纯接受手术治疗者34例(手术组),单纯接受化疗者103例(化疗组),接受综合治疗者134例(综合治疗组)。通过随访比较3组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手术组中位生存期为8(3—4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2.4%、2.9%和0;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7(3-5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1.1%、1.1%和0;综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1(3—8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5.0%和O.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与化疗组比较、手术组与综合治疗组比较以及化疗组与综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程度、治疗方式和肝转移灶是否局部处理是影响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以手术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改善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Xu JM  Zhong YS  Fan J  Zhou J  Qin LX  Niu WX  Wei Y  Ren L  Lai YH  Zhu DX  Qin XY  Wu ZH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7):452-454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收治的47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资料,评价手术治疗对其生存的影响。结果196例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中手术30例(15.3%),274例异时性肝转移患者中手术103例(37.6%)。同时性肝转移组手术死亡率(3.3%)高于异时性肝转移组(1.9%)(P〈0.05)。以2006年6月31日为随访终点,随访率100%,手术患者中同时性肝转移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与异时性肝转移组相似(P〉0.05),但术后复发率较高(36.7%比20.4%,P=0.030)。49例具有手术指征而未手术的患者其1、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手术患者(P=0.003)。同时性肝转移组中22例Ⅰ期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和8例Ⅱ期手术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相似(P〉0.05)。生存因素风险分析发现手术切缘达1cm(P=0.036)和复发后再次手术(P=0.041)是生存的保护性因素,而术后复发(P=0.023)是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同时性多发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结直肠同时性多发癌发病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早期诊断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03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25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癌灶数目、家族史、发病年龄等情况分为结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组(多发组)和结直肠单发癌组(单发组)。比较两组发病年龄、性别构成、肿瘤Dukes分期、肿瘤部位、并发息肉和患者预后等情况。所有资料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多发组39例(3.2%),其中2例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并发癌以腺瘤恶变多见。多发组中右半结肠癌占45.7%,明显高于单发组22.7%(χ^2=25.757,P=0.0001);息肉并发率两组分别为33.3%和16%(χ^2=6.787,P=0.009)。异时性肿瘤发生率分别为5.1%和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5,P=0.033)。多发组5年生存率为57%,单发组为64%,χ^2=0.084,P=0.772。结论 结直肠同时性多发癌占结直肠癌总数的3.2%,多位于右半结肠,并发癌以腺瘤恶变多见,其预后与单发癌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7.
胃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很差,因为胃癌肝转移患者常出现肝脏多发转移和其他病变,包括严重的淋巴结转移和(或)腹膜转移。回顾性分析1995年和2010年间共77例来自Kurume大学附属医院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12例同时性转移患者,5例异时性转移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为腹膜转移、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胃大部切除术、全身化疗、转移结节数(小于3个)和肝动脉栓塞化疗(HAI)。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型、化疗和肝动脉侵犯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5例异时性转移患者中有3例患者行肝切除后生存时间超过5年。  相似文献   

8.
淋巴结外软组织阳性胃癌预后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软组织阳性(EM)与胃癌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1—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和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共计276例。回顾性分析这组病例的临床资料,确定EM的相关因素及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276例手术标本中有58例(21.0%)EM。无EM者和有EM的胃癌患者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2%、55.4%、45.1%和24.1%、15.5%、8.0%(P=0.000);EM与胃癌病理分类(r=0.163,P=0.008)、浸润深度(r=0.215,P=0.003)、淋巴结转移(r=0.368,P=0.000)、远处转移(r=0.375,P=0.000)、TNM分期(r=0.441,P=0.000)、肿瘤最大径相关(r=0.167,P=0.00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M为胃癌独立预后因素之一。结论EM与多种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是胃癌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36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其中91例为手术病例,评价手术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60例同时性肝转移病人中手术切除肝转移灶22例(13.8%),203例延时性肝转移病人中手术切除肝转移灶69例(34.0%),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同时性肝转移组手术死亡率(4.5%,1/22)高于延时性肝转移组(2.8%,2/6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005年6月31日为随访终点,91例病人随访率100%,手术病人中同时性肝转移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与延时性肝转移组相似(P〉0.05),但术后复发率较高(36.4%vs21.7%,P=0.03)。363例病人中有36例具有手术指征而未手术病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9%、5.34%和0,明显低于91例手术病例(80.5%、33.0%和22.7%),(P=0.0034)。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所有91例手术病人影响生存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风险分析,得出手术切缘达1cm(β=-0.8351,P=0.0363)和复发后再次手术(β=-0.9428,P=0.0411)是生存的保护性因素,而术后复发(β=0.6471,P=0.0226)是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4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4例小肠GIST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均未接受化、放疗.有14例患者术后予以伊马替尼靶向治疗。64例小肠GIST患者5年生存率为51.2%;61例R0切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27例(44.3%)。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手术方式(P=0.001)、肿瘤大小(P=0.018)、周围组织粘连侵犯(P=0.015)、伴发远处转移(p=0.000)、肿瘤坏死出血(p=0.032)、F1etcher分级(P=0.027)及就诊时症状(p=0.012)与小肠GIST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周围组织粘连侵犯(P=0.026)、伴发远处转移(P=0.000)和就诊时症状(P=0.019)是小肠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评估小肠GIST患者的预后,应结合手术方式、肿瘤大小、与周围组织脏器有无粘连侵犯、有无伴发远处转移、有无肿瘤坏死出血、就诊时症状、Fletcher分级以及靶向治疗情况进行多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对无浆膜浸润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行D2或D2以上胃癌根治术、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16例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接受相同术式的有浆膜浸润的162例胃癌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7.9%,明显高于浆膜浸润组的37.3%(P<0.01).不同浸润深度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T1a(M)95.6%,T1b(SM) 92.5%,T2(MP)73.5%,T3(SS) 62.7%,T4(SE、SI) 37.3%.按日本第13版《胃癌处理规约》,N0、N1(第1站)、N2(第2站)和N3(第3站)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5%、75.3%、54.8%和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第7版TNM分期,N0、N1(1~2枚)、N2(3~6枚)、N3a(7~15枚)和N3b(15枚以上)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5%、83.6%、59.8%、17.2%和11.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是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0.0l).结论 无论是按转移淋巴结的范围还是数量进行评价,淋巴结转移均能对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预后作出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justification for surgical resec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from gastric cancer remains controversial. METHODS: Twenty-two patients who underwent 26 hepatectomies for liver metastases of gastric cancer between 1985 and 2001 were analyzed. Fifteen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were evaluated with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for survival after hepatic resection. RESULTS: The overall 1-year, 3-year,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after hepatectomy for gastric metastases were 73%, 38%, and 38%, respectively. Five patients survived for more than 3 years without recurrence, 3 of whom had synchronous metastases resected at the time of gastrectomy. The best results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for liver metastases of gastric cancer were obtained with solitary metastases less than 5 cm in size. The number of liver metastases (solitary or multiple) was the only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 according to both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CONCLUSION: Surgical resection for liver metastases of gastric cancer may be beneficial for patients with a solitary metastasis, whether it is synchronous or metachronou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研究Hp感染与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90例来本院就诊的胃癌患者,根据感染Hp与否分为感染组(57例)和非感染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3年内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5.75±4.25)个月高于未感染组的(14.32±3.96)个月(t=12.601,P<0.05)。不同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深度、远处转移以及根治性切除方面Hp感染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间接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但并非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的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胃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行单纯化疗64例,化疗联合TACE19例,化疗联合肝转移癌切除19例。患者在术后3年内,每3个月来院随访复查1次,3年后每6个月1次,5年后每年1次。复查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0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COX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102例中行单纯化疗的64例患者,部分缓解15例、稳定22例、进展27例;化疗联合TACE的19例患者,部分缓解6例、稳定9例、进展4例;化疗联合肝转移癌切除的19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胃癌复发死亡者16例,其中局部复发10例、多灶复发6例。102例患者中有8例失访,随访时间9~149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2~7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2%、17.7%、6.8%。其中64例单纯化疗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2—3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5.6%、3.5%、0;19例行化疗联合TACE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3~3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6.1%、6.5%、0;19例行化疗联合肝转移癌切除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5~7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2%、31.6%、16.8%。联合肝转移癌切除者与单纯化疗和联合TACE者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0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癌直径、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肝外转移、肝转移癌类型、肝转移癌数目和治疗方式与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的预后相关(,=6.307,7.908,4.375,45.188,18.234,23.9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癌类型和肝转移癌数目是影响胃癌异时性肝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OR=5.217,3.292,95%CI:1.428~2.882,1.054~2.514,P〈0.05)。结论手术切除肝转移癌仍然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考虑肝转移癌数目和转移癌类型这两个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83例接受D2根治术的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部位及其与原发病灶的关系;比较跳跃性与非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差异;对本组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83例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第1站淋巴结转移者64例(77%),直接发生第2站淋巴结转移(跳跃性转移)者19例(23%),胃上、中、下部癌分别以No.3(40%)、No.3(42%)、No.6组(33%)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本组77例(93%)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14年,其中位生存期为77.0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63%;跳跃性与非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2%和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是浆膜是否受侵和肿瘤病理类型,其中浆膜是否受侵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第1站淋巴结是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部位,可以作为胃癌前哨淋巴结导航外科中淋巴绘图的主要目标;肿瘤侵犯浆膜层的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肝切除治疗的疗效以及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24例胃癌肝转移行肝转移灶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均获得随访,胃癌肝转移外科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67%,3年生存率为21%,5年生存率为13%.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R0切除、转移灶大小为重要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灶大小、脉管瘤栓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严格适应证的胃癌肝转移手术切除可以改善预后.综合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胃癌原发灶联合肝脏切除治疗胃癌肝转移(GCLM)的临床价值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索2013年3月前在PubMed、Embase、Ovid、Springer-Link、WebofScience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等已公开发表的胃癌联合肝脏切除治疗与单纯胃癌切除治疗进行比较的临床研究,通过人选标准和排出标准筛选文献,采用NOS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分析软件为Statal2.0。结果共有9篇文献符合入选标准,GCLM患者431例,其中胃癌联合肝脏切除治疗组189例,单纯胃癌切除组242例。9个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胃癌原发灶联合肝转移灶切除组患者术后生存明显优于单纯胃癌切除组(合并HR=0.50,95%a:0.34~0.72。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CLM患者在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进行胃癌原发灶联合肝脏切除术可以改善预后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切除方式对胃中部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22例胃中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开腹远端胃大部切除术66例(DG组),行开腹全胃切除术患者156例(TG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结果DG组和TG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和4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之下,TG组患者肿瘤更大、分期更晚、肿瘤位于小弯侧者居多(均P〈0.01)。按TNM分期进行分层预后分析显示,相同病期的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以4cm、5cm还是6cm作为近切缘截点,不同近切缘距离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而胃切除方式并不是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胃中部癌患者如果能够达到根治手术的要求,其预后不受胃切除方式的影响,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