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反流性食管炎与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食管炎症,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一)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理正常人在直立或仰卧位时,偶而可出现反流现象,并不会引起食管炎症,但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问题。方法胃镜检查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173例(观察组),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2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HP阳性率,并按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比较HP阳性率。比较HP根除成功(47例)及HP根除失败(39例)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HP阳性率为47.3%,对照组为65.7%,有显著差异(P=0.0001)。反流性食管炎按严重程度HP阳性率是Ⅰa级为40.3%,Ⅰb级为59.1%,Ⅱ级为50.0%,Ⅲ级为28.6%,各分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94)。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率在HP根除成功患者中是8.5%,根除失败患者中为5.1%,无统计学差异(P=0.384)。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HP感染率较低,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无相关,复发率与HP根除与否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胃镜下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同时合并胃十二指肠疾病进行研究。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占同期胃镜检查人数6.6%,单纯反流性食管主占4.3%,同时合并汪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62.6%;合并消化性溃疡11.3%;合并食管裂孔疝10.4%;Barrett食管1.9%;其它11.4%。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反流性食管炎(reflus esophagitis,RE)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与之相关的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酸,内镜检查见食管黏膜破损,我国流行病学调查,RE发病率1.92%。近年来其并发症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等发病率明显升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消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参考相关资料结合临床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思考。1中西医对反流性食管炎概念的认识西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内镜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后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意义。方法 :本文随机比较了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组和非门静脉高压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差异 ,比较内镜下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后对食管黏膜的影响以及反流性食管炎对内镜治疗的影响。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和促动力药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及出血的重要性。结果 :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高于非门静脉高压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明显反流性食管炎的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可加重反流性食管炎 ,并且再出血发生率亦高于无或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者。术中、术后常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促动力药可促进内镜治疗后黏膜愈合及预防出血的发生。结论 :门静脉高压易合并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诱因 ,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促进内镜下治疗后黏膜的愈合 ,并可预防术中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食管反流所致反流物进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相当于中医噎膈的部分疾病。我们从1993年2月~1998年3月用越鞠丸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3例,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和低发区范县居民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情况。方法:高、低发区人群食管纤维内镜普查,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高发区1802例居民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为5%(83/1802),明显高于低发区的1%(2/296;P<0.001);高发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检出率为46%(35/76),明显高于无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26%(194/760)。结论:结果提示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是食管癌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胃及食管反流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60例具有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内镜及组织学检查,并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其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cagA、vacA抗体。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及反流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最高检出率分别为67.4%和70.2%,反流性食管炎患者cagA、vac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6.3%、52. 3%,而反流性胃炎患者cagA、vacA抗体的阳性率为61.9%、60.1%。结论 通过对反流性食管炎及反流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及其抗体的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胃及食管反流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LA分级标准为基础对其进行分级,深入分析患者的内镜表现以及感染情况和一些临床症状.结果:87例患者为A和B级别的内镜检测结果,13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C和D级别的内镜检测结果.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有23例女性患者,77例男性患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HP感染率为20.0%,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反流性食管炎与HP感染之间并未存在联系.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与HP感染之间并未存在联系,女性患者显著低于男性患者,中老年患者居多,需对临床症状引起重视,及时诊治,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反流性食管炎和胃粘膜脱垂证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运用中药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炎症.正常人因饮食过饱、过急或饮食不节等,偶尔也会发生反流现象,一般不需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属于病理性反流,其发病机理主要为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fis,RE)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发病率为1.92%~2.02%。本文应用舒必利配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8例临床观察林纬芬(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福建354200)主题词食管炎,消化性/中西医结合疗法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及胆汁等反流引起的炎症。是常见的一种食管炎,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胃炎及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2月我院1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及其中4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1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有上消化道手术史者14例,均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炎者21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者6例;糖尿病史者7例,4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8例,4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克罗恩病4例,2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25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11例;肠易激惹综合征6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3例;胰腺炎3例,十二指肠壅滞症2例,2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不明原因者23例,2例伴反流性食管炎。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上消化道手术、胆囊疾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胰腺炎、十二指肠壅滞症及结肠疾病相关。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的前提和基础,胆汁反流性食管炎除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密切相关外,食管~胃抗反流机制的功能和解剖结构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及胸痛。临床研究表明,食管内上皮细胞组织增生及自身修复功能的减弱是机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1]。目前临床对该病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案,以减轻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2]。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药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但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8例内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和对照组88例轻度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 C呼气试验,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将88例反流性食管炎分为LA-A、B组及 LA-C、D组,对比两组 H .pylori感染情况。结果:反流性食管炎 Hp感染的阳性率(42.5%)低于对照组H .pylori感染的阳性率(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B组 H .pylori感染的阳性率(56.5%)高于LA-C、D组 H .pylori的阳性率(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 .pylori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与食管交界处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碍而导致的胃、十二直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组织粘膜损害。临床上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严重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虽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法很多,但疗效欠佳。近几年本院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鞠哲  李海林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130-130
目的提高反流性食管炎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被误诊为心绞痛,病程2d,后住院2w痊愈出院。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胸痛极易误诊为心绞痛发作,应全方面检查,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0.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酸相关性疾病,与胃酸、胃蛋白酶、胆汁反流及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廓清能力降低等密切相关,临床单纯抑酸或单纯促动力治疗效果欠佳。我们采用新型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与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并与单独使用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比较,对其综合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