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ODS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多种光谱分析技术,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得到12个吲哚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去氢毛钩藤碱(Ⅰ)、毛钩藤碱(Ⅱ)、缝籽嗪甲醚(Ⅲ)、柯诺辛(Ⅳ)、去氢钩藤碱(Ⅴ)、异去氢钩藤碱(Ⅵ)、钩藤碱(Ⅶ)、异钩藤碱(Ⅷ)、喜果苷(Ⅸ)、直瑞兹亚酰胺(斯垂特萨米碱,stricfosamide,Ⅹ)、卡丹宾碱(Ⅺ)和二氢卡丹宾碱(ⅩⅡ)。结论 化合物Ⅺ和Ⅹ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通过2D-NMR准确归纳了化合物Ⅰ和Ⅱ的核磁数据,填补了早期文献报道没有该两个化合物核磁数据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一叶萩     
王莫古 《开卷有益》2014,(11):68-68
<正>一叶萩,又名叶底珠、小粒蒿、花扫条、马扫帚牙、小孩拳、叶下珠。一叶萩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一叶的嫩枝叶及根,多生于山坡或路边,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一叶萩为小灌木,茎丛生,多分枝,小枝绿色,纤细,有棱线,上半部多下垂,老枝呈灰褐色,平滑无毛;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椭圆形或椭圆形,全缘具不整齐的波状齿或微被锯齿;花小,淡黄色,无花瓣,单性,雌雄同株,花期5~7月,果期7~9月。一叶萩之花和叶供药用。春末至秋末均可采收嫩枝叶,阴干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聚花白饭树Flueggea leucopyra的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利用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聚花白饭树叶及嫩枝的总生物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epibubbiadine(1)、布比林仙定(bubbialidine,2)、一叶萩碱(securinine,3)、4-epiphyllanthine(4)、securitinine(5)、(+)-15α-methoxy-14,15-dihydrophyllochrysine(6)、4-hydroxysecurinine(7)、一叶萩醇A(securinol A,8)、一叶萩醇B(securinol B,9)及phyllanthidine(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光轴苎叶Piperboehmeriaefolium(Miq.)C.DC.var.tonkinenseC.DC.,中药名十八症,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等地。茎叶药用,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消瘀散肿、镇痛之功效,可用于胃寒、经痛、闭经、风湿骨痛、跌打损伤[1]。张可[2]等从光轴苎叶地上部分甲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的干燥鳞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8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川贝酮(chuanbeinone,Ⅰ)、梭砂贝母酮(delavinone,Ⅱ)、贝母乙素(peiminine,Ⅲ)、西贝素(imperialine,Ⅳ)、petilidine(Ⅴ)、贝母甲素(peimine,Ⅵ)、贝母辛(peimisine,Ⅶ)、solanidine 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Ⅷ)。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Ⅴ、Ⅷ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延胡索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取分离延胡索中的生物碱供延胡索种质评价使用。方法 运用色谱学和波谱学方法分离鉴定延胡索中的生物碱。结果 从延胡索总碱中分离得到了13种生物碱,鉴定了其中12种生物碱的结构,分别为:d-紫堇碱,四氢巴马亭,脱氢紫堇碱,四氢黄连碱,四氢小檗碱,异紫堇球碱,原托品碱,四氢非洲防己胺,氯仿巴马亭,saulatine,海罂粟碱,脱氢海罂粟碱。结论 生物碱saulatine为首次从罂粟科植物中分得,异紫堇球碱为首次从延胡索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王芷沅 《友谊医刊》1998,21(2):20-21,29
应用盐酸一叶萩碱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共55例,其中周缘神经病28例,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3例,由增生性椎骨病引起的肩臂及腰腿痛共19例,以头晕及晕厥为主要症状的神经官能症共5例,一如应用硝酸一叶萩碱治疗时,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乡村医生》2009,(7):71-71
一叶萩碱,又名叶萩碱。 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人有用一叶萩碱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结果使红蛋白上升,病情改善,总有效率76.5%.  相似文献   

9.
一叶萩碱、黄芪联合治疗肾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外肾性贫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将60例慢性肾炎致肾性贫血的患者,按血肌酐水平1∶1配对,分实验组加用黄芪、一叶(艹)/(秋)碱。2个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一叶艹秋)碱、黄芪联合应用,通过改善造血微环境和红细胞膜功能,对肾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植物莲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总结了从莲中分离得到的2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特点,并对其药理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Southgate  M. Therese 《JAMA》2007,297(21):2323
  相似文献   

12.
苦地丁生物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苦地丁的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苦地丁中分离并鉴定出16种生物碱,分别为:紫堇灵、coryincine、二氢血根碱、(+)-13-表紫堇灵、四氢紫堇萨明、四氢黄连碱、6,7-methylenedioxy-2-(6-acetyl-2,3-methylenedioxybenzyl)-1(2H)-isoquinolinone、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普托品、紫堇萨明、去氢碎叶紫堇碱、黄连碱、氧化血根碱、去甲血根碱、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s、pallidamine。结论: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为首次从紫堇属植物中分得;coryincine、紫堇萨明、去氢碎叶紫堇碱、黄连碱、氧化血根碱、去甲血根碱、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s、pallidamine为首次从苦地丁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对传统中药牡丹皮(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PSA)抗内毒素(LPS)活性组分进行定向分离及体内外活性评价。方法利用生物传感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层析、离子交换-HPLC等技术对牡丹皮进行活性组分的定向分离。通过活性组分对LPS介导RAW264.7分泌细胞因子的抑制实验、对LPS和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的保护实验,评价所得活性组分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结果从牡丹皮水提取物中分离到一个与Lipid A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的组分(PSA-3),PSA-3在体外能抑制LPS介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TNF-α(P45μg<0.05,P90、180μg<0.01),对致死剂量LPS攻击小鼠的保护率为50%(P<0.01),对致死剂量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的保护率为50%(P<0.05),而低结合活性PSA-1组分则不具有抑制作用,对LPS和热灭活大肠杆菌(HK-E.coli)攻击小鼠也无保护效果。结论从牡丹皮中分离到一个与Lipid A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的组分,该组分在体内外对LPS均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传统中药牡丹皮(Paeoniasuffruticosa Andr,PSA)抗内毒素(LPs)活性组分进行定向分离及体内外活性评价.[方法]利用生物传感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层析、离子交换-HPLC等技术对牡丹皮进行活性组分的定向分离.通过活性组分对LPS介导RAW264.7分泌细胞因子的抑制实验、对LPs和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的保护实验,评价所得活性组分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结果]从牡丹皮水提取物中分离到一个与Lipid A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的组分(PSA-3),PSA-3在体外能抑制LPS介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TNF-α(P45μg<0.05,P90.180μg<0.01),对致死剂量LPS攻击小鼠的保护率为50%(P<0.01),对致死剂量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的保护率为50% (P<0.05),而低结合活性PSA-1组分则不具有抑制作用,对LPS和热灭活大肠杆菌(HK-E.coli)攻击小鼠也无保护效果.[结论]从牡丹皮中分离到一个与Lipid A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的组分,该组分在体内外对LPS均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益母草总生物碱的药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在体子宫痉挛(类痛经反应)的病理模型和经典的抗炎模型,对益母草主要化学成分总生物碱进行了抗炎、镇痛、抗痛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益母草总生物碱对缩宫素引起的大鼠在体子宫和前列腺素E2(PGE2)引起的小鼠在体子宫强烈收缩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且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对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也具有缓解作用;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渗出性炎症和肉芽肿形成的慢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益母草总生物碱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和抗痛经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豆科野决明属植物牧马豆ThermopsislanceolataR.Br.的全草中分得6个生物碱。经物理常数测定及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黄华碱(Ⅰ),13-羟基黄华碱(Ⅱ),金雀花碱(Ⅲ),N-甲基金雀花碱(Ⅳ),5,6-dehydrolupanine(Ⅴ)和N-(3-氧代丁基)金雀花碱(Ⅵ)。其中化合物Ⅱ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牡丹花蕊水提取液抗氧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牡丹花蕊水提取液的抗氧化功能.方法 采用AlCl3比色法测定牡丹花蕊水提取液的总黄酮含量,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多酚含量;通过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牡丹花蕊水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通过一次性灌胃50%乙醇(12 mL/kg)诱导过氧化小鼠模型,并测定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评价牡丹花蕊水提取液的体内抗氧化作用.结果 牡丹花蕊水提取液总黄酮含量为(15.81±2.66) mg芦丁/g;总酚酸含量为(46.63±5.05) mg没食子酸/g.牡丹花蕊水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灌胃给予500 mg/(kg·d)牡丹花蕊水提取液30 d能显著提高乙醇诱导的过氧化损伤小鼠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P<0.05),显著抑制MDA含量的升高(P<0.05).结论 牡丹花蕊水提取液含有生物活性物质黄酮和总酚酸,其在体内外抗氧化功效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太白米Notholirion bulbuliferum干燥小鳞茎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甾体生物碱苷,经 IR、13CNMR、MS 等方法分别鉴定为茄次碱-3-O-β-D-吡喃葡萄糖苷(solanidine-3-O-β-D-glucopyranoside,Ⅰ)、茄次碱-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solanidine-3-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Ⅱ)、茄次碱-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solanidine-3-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Ⅲ).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