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优选交泰丸方药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小檗碱、肉桂酸、总生物碱、挥发油、干浸膏为指标 ,在药材粒度、溶剂量、煎提温度、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 ,对半仿生提取法 ( SBE法 )、水提取法 ( WE法 )、半仿生提取醇沉法 ( SBAE法 )、水提取醇沉法 ( WAE法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5个指标综合评价 Y值为 :SBE法 >WE法 >SBAE法 >WAE法。结论 交泰丸方药的提取法以 SBE法为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黄疸茵陈颗粒方药的半仿生提取法工艺条件.方法 以黄芩苷、大黄索、甘草酸、干漫膏为综合评判指标,将茵陈SPE-CO2药渣与另三味中药混合后,用均匀设计u.(91×33)优选方药的半仿生提取法工艺条件.结果 3煎用水pH依次为5.7495,7.3477,8.9922;3煎总计时间为4.9883h.结论 结合生产实际.确定其SBE法工艺条件为:3煎用水pH依次为6.0,7.5,9.0;煎煮时间依次为2.5,1.25,1.25h.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苦参5种提取方法的优劣。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参总碱、HPLC总面积、干浸膏为指标综合评判,对半仿生提取液(SBE液)、水提取液(WE液)、半仿生提取醇沉液(SBAE液)、水提醇沉液(WAE液)、醇提液(AE液)进行比较,确定最佳提取方法。结果:综合评价Y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SBE>YWE>YAE>YSBAE>YWAE。结论:苦参以SBE法提取为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六味地黄丸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以5-羟甲基糠醛、多糖、干浸膏量为指标,对六味地黄丸的半仿生提取法(SBE法)、水提取法(W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SBAE法)、水提取醇沉法(WAE法)等四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SBE法〉SBAE法〉WE法〉WAE法,即SBE法为最佳提取方法。结论:SBE法可作为六味地黄丸的新型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择参附汤方药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人参二醇、人参三醇、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总糖、干浸膏为指标,在药材粒度、溶剂量、煎提温度、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采用半仿生提取(SBE)法、水提取(W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SBAE)法、水提醇沉(WAE)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8个指标综合评价Y值为:SBE法>WE法>SBAE法>WAE法。结论:参附汤方药成分的提取以SBE法提取为佳。  相似文献   

6.
二黄汤方药半仿生提取法工艺条件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均匀设计优选二黄汤方药半仿生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U9(91×33)表,在方药规格、煎提温度、煎提用水量、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以3煎用水的pH值及总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分子量≤1 000 Da提取物、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次酸、总生物碱为指标,将各指标测得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并经加权求和后得到综合评判指标Y值,用JYSYSJ软件处理,优化该方药半仿生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经综合分析评判,优选出二黄汤方药SBE法较佳的工艺条件为:3煎用水的pH值依次为A=3.603 2、B=6.503 9、C=8.765 6,3煎总提取时间为D=4.947 3。结论结合生产实际,确定3煎用水的pH值依次为3.5、6.5、8.8,提取时间依次为2.0 h、1.5 h、1.5 h。验证性试验提取液的综合评价Y′值接近预测值,表明该方药用均匀设计优选出的SBE工艺参数可供在生产中试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苦参半仿生提取法(SBE法)、醇提法(AE法)、水提法(WE法)3种方法提取液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1000Da提取物为最终产物,比较苦参3种方法提取液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峰对应关系、共有峰重叠率、特征指纹峰总峰面积、相似度。结果:SBE法、AE法、WE法≤1000Da提取物特征峰数依次为17、14、14,总峰面积依次为7230.0、6733.4、2792.1。结论:3种提取方法制得的≤1000Da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特征峰个数及总面积以SBE液为最大,进一步验证了苦参以SBE法提取为佳。  相似文献   

8.
用均匀设计法优选通痹止痛胶囊的半仿生提取工艺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通痹止痛胶囊的提取工艺优选最佳条件。方法:以乌头碱、总生物碱和干膏得率为指标,以TLCS和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测定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其半仿生提取法(简称SBE法)的条件。结果:3煎用水的pH值依次为2.0,7.0,10.0;加水18倍量,煎煮3h为最佳提取条件。结论:用均匀设计法优选SBE法工艺条件,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栀子柏皮汤3种提取液(SBEE法、SBE法、WE法)的保肝退黄作用,进一步验证优选出的SBEE法提取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以血清肝功能、SOD活性以及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改变为观察指标,考察栀子柏皮汤3种方法(SBEE法、SBE法、WE法)≤1 000 Da提取液的保肝退黄作用。结果:栀子柏皮汤3种方法≤1 000 Da提取液的保肝退黄作用为:SBEE法优于SBE法优于WE法。结论:栀子柏皮汤≤1 000 Da提取液以SBEE法制备较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选补气生血方药提取工艺。方法 以黄芪甲苷、人参二醇、阿魏酸、甜菜碱、干浸膏为指标,在药材粒度、溶剂量、煎提温度、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对半仿生提取法(SBE法)、水提取法(w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SBAE法)、水提取醇沉法(WAE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五个指标综合评价Y值为:SBE法〉WE法〉SBAE法〉WAE法。结论 补气生血方药的提取方法以SBE法最佳。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文题所述塔的操作特征及隔板高度对其影响。为了提高此种塔的流通能力,作者引入温和的脉冲,并对此改进塔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改进前后的塔的性能。作者发现,引入温和脉冲后塔的流通能力可增加一倍以上,各种操作性能也较好。可以认为,脉冲闭式涡轮搅拌萃取塔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萃取塔。  相似文献   

12.
微波提取设备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微波提取装置在中药提取车间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及配套辅助设施。  相似文献   

13.
从原料药提取结构分析与生产数据采集的角度,对传统与现代提取工艺多方面进行了实验对比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发现了P538与P204的混合溶剂对文题有很强的协同效应。研究了该体系的萃取行为和性质,考察了混合溶剂的配比、磷酸浓度、两相接触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萃取行为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298K;平衡时间420s;溶剂配比为等摩尔的P538与P204及含40(v)%煤油;相比为1/2,2级逆流萃取;反萃取为:反萃余相浓度(?)=4.4kg/m~3,相比为1,温度298K,盐酸浓度为6kmol/m~3,理论级数为3级。初步研究了该协萃体系的萃取机理,萃合比为2。  相似文献   

15.
实验发现的协萃混合物[二(2-乙基己基)膦酸和2-乙基已基膦酸的煤油混合物]对于从氯化锌溶液中萃取铁(Ⅲ)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本文主要研究了稀释剂、水相酸度、接触时间、温度及反萃剂浓度等参数对铁(Ⅲ)萃取和反萃取的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水相酸度pH=0.5:萃取和反萃取温度为30~40℃;反萃剂盐酸浓度为6mol/L;萃取和反萃取级数分别为2~3级和3~4级。此外,测定了有机混合物的最大载荷(35.22g/L)及萃取剂的循环使用的效率同题。最后对协萃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了协萃图,算出了协萃系数(R=3.8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找不易破坏大黄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装置双相水解连续萃取法提取蒽醌衍生物,并和常用的3种溶剂法对比.结果 双相水解连续萃取法的提取率是常用3种溶剂法的2~3倍.结论 该提取分离操作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7.
综述传统中药提取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中药提取的本质和影响固液萃取作业的因素为理据,分析国内中药厂现有提取装置的状况,并着重介绍RL连续逆流提取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姜黄药材中总姜黄素的提取纯化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实验研究,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姜黄素的含量。并对超声辅助提取法做了考察,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声提取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姜黄粉碎成40目,75%的乙醇超声提取,提取时间为60min.,姜黄素的提取得率为4.96%。  相似文献   

19.
西洋参总皂甙含量中两种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洋参总皂甙的含量是西洋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随机抽取15种国产栽培西洋参,采用索氏和超声提取两种方法提取西洋参总皂甙。实验表明,两种方法结果一致,说明简单、快捷的超声提取法可以代替费时、费工的索氏提取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混合澄清器与传统塔式萃取器的优缺点,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液液传质设备——塔式混合澄清萃取器。选择合适的物系(煤油一苯甲酸一水、环己烷一丙酮一水)对该设备进行了传质特性的研究,并考察了桨叶形式、搅拌速率、两相流量以及级数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该设备的单级效率可达到96%以上;在403r/min搅拌速率下,经过四级萃取,萃取率可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