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严宇  操炎庆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37-3038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N)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VD)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18例T2DM患者进行进行超声多普勒扫描仪检查,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结果67.2%(205/318)患者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有下肢血管病变。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血压和体质量指数(BMI)在下肢血管病变组显著高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三组,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组(A组)50例,2型糖尿病组(B组)50例,健康对照组(C组)50例,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TG、HDL-C、LDL-C)等指标。结果 hs-CRP水平:B组显著高于C组,A组显著高于B组。A组:(5.63±2.36)mg/L>B组(2.71±1.73)mg/L>C组(0.76±0.43)mg/L。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s-CRP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呈正相关(r=0.313,P<0.01)。结论 hs-CRP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的57例T2DM为研究对象,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T2DM合并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10例(A组)、T2DM合并轻中度下肢血管病变组15例(B组)、单纯T2DM组32例(c组)。对3组的临床资料及动态血糖参数进行比较。结果A、B组病程、收缩压、LDL均显著高于c组(P〈0.05)。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均比c组明显增加(P〈0.05),A组血糖标准差(SDBG)比c组明显增加(P〈0.05)。A组病程、MAGE、SDBG、MODD均比B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糖波动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关系密切,制定临床方案时除降压、降脂,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之外,更应重视平稳降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病变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T2DM6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及内中膜厚度(IMT),根据病变程度分为无病变组(A组)30例、有病变组(B组)35例。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记录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血糖标准差(SDBG),并测定IMT,检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①B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HbAIc、SDBG、MAGE、LAGE、MPPGE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组C反应蛋白(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IMT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2DM合并颈动脉病变患者血糖波动明显增强,血糖波动与T2DM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围(W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是否有关。方法本研究选择T2DM患者200例,全部受试者均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按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T2DM下肢血管病变组与非病变组,比较病变组与非病变组间腰围是否有差异;同时根据WC又分为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病变严重程度情况。结果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WC显著高于非病变组(P<0.05),而糖尿病腹型肥胖组较非腹型肥胖组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增加,病变程度更重(P<0.05)。结论腰围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32例,对261例单纯糖尿病及171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检测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等相关指标,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CysC、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相关(P值均小于〈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方法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组(DM1,n=75),单纯2型糖尿病组(DM2,n=40),正常对照组(NC,n=35)的AGEs。结果AGEs在DM1组高于DM2组与NC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去除常数项后,年龄、病程、纤维蛋白原和AGEs四项是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065,1.043,1.324,2.012。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时AGEs明显升高,说明蛋白非酶糖基化可能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控制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可以降低蛋白非酶糖基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糖化白蛋白(G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56例住院的T2DM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检测GA及相关生化指标,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A组(无颈动脉斑块者,84例)和B组(有颈动脉斑块者,72例),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的GA水平显著高于A组, GA与IMT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GA及糖化血红蛋白是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GA与T2DM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之间关系密切,可以作为预测T2DM大血管病变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血脂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346例T2DM老年患者,根据性别将患者分成A组(男性)153例、B组(女性)193例,通过实验室检查,分析血脂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甘油三酯(TG)水平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均呈正相关性(P〈0.05),水平越高,腰椎、右髋、股骨颈骨密度越大,B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均呈负相关性(P〈0.05),水平越高,腰椎骨密度越小。结论 老年T2DM男性患者高TG水平、女性低HDL水平对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色多谱勒超声对120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测,同时测定CRP、血脂、血糖、糖化蛋白,分析上述指标与糖尿病下肢血管不同程度病变的关系。结果下肢血管病变组的C-反应蛋白、年龄均显著大于无病变组(P〈0.01);病程在下肢血管病变组大于无病变组(P〈0.05);下肢血管病变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大于无病变组(P〈0.05);糖尿病高CRP组较正常CRP组动脉硬化发生率更高,病变程度更重(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CRP水平升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治疗时除降糖、降脂外,应积极控制血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压节律变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进行观察,其中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LEAD组),另60例非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非LEAD组),两组患者实施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LEAD组比较, LEAD组患者24 hSBP、24 hPP、nSBP、nPP上升、夜间血压下降率减少等血压节律出现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非LEAD组患者杓型血压占68.33%, LEAD组杓型血压占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EAD组患者起床晨峰血压和起床前晨峰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强度大于非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患者的夜间血压、血压晨峰均高于非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疗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作为DM组,另选取同期无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DM组管腔内膜光滑率低于对照组,下肢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肢动脉狭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直观的对下肢动脉硬化定性并判断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对DM下肢动脉病变的诊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9月~2009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8名,按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为0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测定其血清胆红素水平,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的斑块分组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斑块3级组〈2级组〈1级组〈0级组(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与低血清胆红素有关,血清胆红素可作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新的实验室诊断指标,而血清胆红素与糖化血红蛋白二者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对早期诊断中青年2型糖尿病( T2DM)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科林公司生产无创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分别对78例中青年T2DM患者( T2DM组)及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脉搏波上升时间( UT)、平均动脉压百分比(%MAP)、肱-踝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结果 T2DM组UT、%MAP、baPWV及A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18、8.798、-3.392、5.136,均P<0.01),6例患者ABI<0.9,进一步行下肢动脉彩超发现5例患者下肢动脉有斑块形成。其中有2例患者ABI>0.9,但其UT、%MAP提示下肢动脉狭窄、阻塞,行彩超发现患者下肢动脉有斑块形成。结论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诊断中青年T2DM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有较好的准确性,能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和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狭窄、阻塞患者,为早期诊断疾病提供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65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65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声像图特点及血管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动脉管腔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观察组下肢动脉血流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变细,下肢动脉IMT值、血流量、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各参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客观评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准确判断出患者下肢动脉的内膜、IMT、斑块及血流改变情况,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是目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一种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动脉硬化病变与冠心病和(或)糖尿病发生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因心律失常、胸痛等症状入院的患者353例,根据有无冠心病和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无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和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于冠脉造影前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观察斑块形成和血管内径(D)。结果: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增高,无糖尿病亦无冠心病患者股动脉斑块发生率极低,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情况相似(P>0.05),斑块发生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亦无冠心病的患者(P<0.01),但明显低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P<0.01或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多为多支血管病变。结论:检测下肢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对糖尿病和(或)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脂质水平,分析血清Hcy水平、脂质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T2DM患者根据其是否患有高血压分为T2DM组和T2DM+HBp组,每组患者随机抽取60例,同时抽取健康体检的老年人60例为对照组.检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血脂(TC、TG、HDL-C及LDL-C)、Lpa、ApoA-Ⅰ、ApoB、Hcy水平及IMT、斑块Crouse积分、斑块的检出率.其中FPG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TC、TG、HDL-C及LDL-C检测采用双试剂酶法,Lpa、ApoA-Ⅰ及ApoB检测采用双试剂免疫比浊法,Hcy水平检测采用速率法.分析FPG、血脂、Lpa、ApoA-Ⅰ、ApoB及Hcy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TC、TG、LDL-C、Lpa、ApoB、IMT、斑块Crouse积分、斑块的检出率3组比较,对照组、T2DM组和T2DM+HBp组水平均依次升高,且组间两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FPG水平比较,T2DM组和T2DM+HBp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DM组和T2DM+HBp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和T2DM+HBp组HDL-C及ApoA-Ⅰ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DM组和T2DM+HBp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FPG、TC、TG、LDL-C、Lpa、ApoB及Hcy水平呈正相关(r=2.332、3.412、3.571、3.274、3.841、3.466、4.872,P<0.05),与HDL-C及ApoA-Ⅰ水平负相关(r=-0.561,-0.759,P<0.05).结论 T2DM伴高血压患者患有更高的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空腹血糖、脂质及血清Hcy水平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监控血清Hcy及IMT水平并早期干预对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乐 《黑龙江医药》2010,23(2):273-27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1例糖尿病患者及50例对照组的下肢动脉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管壁有无斑块、管腔有无狭窄、血流有无充盈缺损等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下肢血管管腔的粥样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2型糖尿病组下肢血管病变,以胭动脉以下的中小血管病变为主,尤以足背动脉为著。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对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