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牵引成骨技术可有效延长和扩展发育不足的上、下颌骨,在正畸治疗中如何利用这一新骨区排齐拥挤的牙列被日益关注。作者就牵引成骨的临床意义和组织学基础,牵引成骨区牙移动的时机、力值及临床意义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牵引成骨在正畸牙快速移动中成骨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牙周膜牵引成骨在正畸牙快速移动中牵引侧牙槽骨的成骨速度。方法 6只犬采用自身对照,对照侧用传统方法以第三前磨牙为支抗牙移动第一前磨牙向远中,实验侧用自制牙周膜牵引装置。用序列四环素荧光标记法标记被移动的牙张力侧新形成的牙槽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切片,拍照,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测量新骨量。结果 实验侧和对照侧新骨形成的量有显著性差别,实验侧大于对照侧。结论 牙周膜牵引成骨术在正畸牙快速移动中比传统的牙齿移动方法可加快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正畸技术自制牵引成骨装置及微型种植体支抗辅助弹力牵引重建上颌骨部分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5例上颌骨部分缺损病例,均为男性,年龄19~43岁,平均33.2岁。制作特殊的牵引装置,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辅助支持的弹力牵引方式,进行三焦点式牵引成骨。3个月后,在两侧牵引区植入种植体,进行牙列修复。结果:骨缺损区牵引成骨后成骨良好,形成完整的牙槽嵴,可应用种植和托牙技术进行牙列修复,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对上颌骨部分骨缺损病例,可应用正畸技术和牵引成骨技术联合治疗,以恢复颌骨复杂的解剖结构,尤其是牙槽嵴,为牙列修复提供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正畸移动装置在牵引成骨新成骨中移动牙的方法的可行性,建立动物模型,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将六只成年(12~15月龄)雄性小尾寒羊(绵羊)的下颌两侧随机分组,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实验组按照骨成熟期分为一周组、两周组、三周组、四周组(非成熟骨组)和半年组、一年组(成熟骨组)。对照组分为常规对照和空白对照。非成熟组对侧为常规对照,成熟骨组对侧为空白对照。实验组在下颌第一双尖牙的近中牙槽嵴位置行手术骨皮质切开,放置牵引成骨器,术后5天开始牵引成骨,每12小时牵引加力一次,1.2mm/d,牵引6天,在第一双尖牙近中形成7.2mm新生骨段;分别在一周、两周、三周、四周和半年、一年后,在第一双尖牙近中约2cm位置牙槽嵴顶植入种植钉作为支抗,使用正畸轻力移动牙齿的方法应用镍钛拉簧牵引第一双尖牙向近中移动,力值约100g(0.98N),3周后第一双尖牙移入牵引成骨骨段。常规对照组,使用同样正畸方法牵引第一双尖牙向近中移动3周。结果实验组牙齿顺利移动进入牵引成骨骨段,松动度Ⅰ度,局部牙龈红肿、轻度炎症,X线检查示无X尖周病变、无明显牙根吸收。结论使用正畸力在牵引成骨新成骨中移动牙齿的方法切实可行,本研究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可以应用于后续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牙周膜牵引成骨术在正畸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及问题。方法选择因正畸治疗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的13例病例,共22颗尖牙,在第一前磨牙减数并行牙槽窝外科处理后,第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作为支抗牙,采用自制牵引器远中移动尖牙,牙髓电活力测试及影像学评估牙齿状况。结果22颗尖牙在平均16.7d内远中平均移动4.6mm,未出现支抗牙前移、牙根吸收及牙髓活力变化。结论牙周膜牵引成骨可以快速有效移动尖牙,未出现明显的支抗丧失及牙齿损伤。  相似文献   

6.
牵张成骨术是通过牵引离断骨段或骨缝而促进新骨生成的一项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牙颌面畸形的矫治,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就牵张成骨术在正畸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畸联合口外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骨性上颌后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畸联合口外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骨性上颌后缩的可行性。方法 :6例 15~ 2 1岁骨性上颌后缩 ,前牙反牙合患者 ,经术前正畸后 ,行改良LeFortⅠ骨截开术 ,通过弹性和 /或坚强牵引水平向前移上颌骨。结果 :6例患者上颌骨前移 5~ 11mm ,反牙合解除 ,面型改善。牵引过程中有额颏部位压痛、颞下颌关节疼痛等症状。结论 :正畸和口外牵引成骨技术是治疗生长发育后期或停止后骨性上颌后缩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颌骨牵引成骨术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颌骨牵引成骨术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的要求和原则。方法 对4例患者行颌骨牵引成骨术,年龄19~25岁,平均21.5岁。4例分别行术后、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结果 ①颌骨牵引成骨术的术前正畸治疗较为简单,一般情况在短时间内排齐上下牙列,便于不锈钢圆丝的应用。②颌骨牵引成骨术的术后正畸治疗最具特色且较为复杂。术后正畸的首要任务是采用颌间垂直牵引,使脱离咬合的后牙在短时间内建立He关系。在垂直牵引时,宜采用非常轻力。有些患乾需要采用颌间交互牵引,在纠正牙区开He的同时,敌正后牙的覆盖的关系。③颌骨牵引成骨术后,有些患者需要扩大上颌牙弓,矫正后牙的反He。④颌骨牵引成骨术后,由于肌肉的牵拉,颌骨有复发的趋势,因此除在骨牵引成骨术后保留骨牵引器2~3个月外,还应在术后正畸治疗时,尽早换用较粗的唇弓,以利于进行Ⅱ类或Ⅲ类颌  相似文献   

9.
牙周膜牵张成骨(PDLD)和牙槽骨牵张成骨(DAD)是牵张成骨术在加速正畸牙移动方面应用的具体技术,本文就PDLD和DAD术式,PDLD和DAD的基本原理,牵张过程与牙体移动特点,支抗牙移动,牙体在新骨区的移动,牵张过程中的牙周组织变化,牵张过程中的不利及不确定因素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牵引成骨区即刻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下颌骨牵引成骨后在新骨区即刻牙移动时牙周组织的改建行为及牙移动规律。方法:选择4只牙列完整的Beagle犬,其中2只犬建立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动物模型,牵引完成后,即刻以30g力远中移动下颌第三前磨牙进入牵引成骨区;另外2只犬拔除双侧下颌第四前磨牙后3个月,以30g力远中移动下颌第三前磨牙。实验中,每周加力1次拍摄X线片,并记录牙移动速率。牙移动8周后,观察实验牙及其牙周组织特点。测量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牙借助自制的持续加力装置移动进入牵引成骨区,实验牙未产生倾斜,牙无明显松动,牙根未见明显吸收。实验组牙移动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组组织学观察发现,牙槽骨和牙周膜未出现不可逆性损伤。结论:牵引成骨区的新生骨质中,牙可以快速而平稳地移动。  相似文献   

11.
The application of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ery has created new treatment methods for patients with craniofacial skeletal dysplasias. Most of the applications in the craniofacial skeleton have been for the correction of severe congenital or acquired conditions. As more understanding is gained with these new approaches, refinements in techniques will enhance treatment planning and outcome. This will exp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to more common, less severe types of skeletal dysplasi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reas in 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s the management of the dental gap created when distraction is applied within the tooth-bearing segment of the mandibular body.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into new bone creat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through newly formed mandibular bone in the canine model was performed and, through histologic studies, was found to create compact bone along the path of the moving tooth. This compact bone replaced the more unstructured woven bone that was originally created by the process of 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can be performed in distracted bone and can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and long-term structural preservation of the bone created by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within the tooth-bearing segment of the mandible.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牙周模牵张成骨速移动牙齿时牙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情况。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选用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健康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2只。以单根的第一前磨牙作为移动牙,通过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移动牙齿,分别在加力2(A1组)、4(A2组)周及各自加力后保持1(B1、B2组)、2(C1、C2组)、4(D1、D2、E组,其中E组为对照组,不加力)周时,取出牙髓组织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牙髓组织中TNF-α含量。结果 TNF-α含量在牵张加力2、4周后明显升高,停止牵张加力后第1、2周TNF-α含量明显降低,第3、4周TNF-α含量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其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牙槽骨牵张2周及4周快速移动牙齿时,牙髓内TNF-α含量均可在牵张后2周内基本恢复正常,而牵张后7~14d则为其转变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过程中快速移动尖牙术后牙根的吸收和改建。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成年患者15例,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周膜牵引成骨术快速远中移动尖牙26颗,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拍摄CBCT,测量牙根长度及牙槽骨的改建情况。结果26颗尖牙在2至3周内快速远中移动到位,尖牙快速远中移动术后3个月无明显的牙根吸收,尖牙近中骨组织密度正常。结论快速移动尖牙安全有效,可缩短正畸疗程。  相似文献   

14.
黄丽  王妤  杨正  黄跃  徐小梅  杨四维 《口腔医学》2009,29(7):345-347
目的建立固定牵引频率与不同牵引速率组合的牙周膜牵引成骨快速牙移动的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在牵引频率一定情况下的最适牵引速率。方法将6只犬的下颌左右两侧随机分组,按每天牵引速率分为0.2、0.6、1.0 mm/d三组。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后行凿骨减阻,用自制牵引装置进行牵引,固定牵引频率1次/天,每组分别以不同的牵引速率(0.2、0.6、1.0mm/d)进行牵引,牵引1周后维持3 d。测量每组支抗牙、移动牙移动距离;取材行光镜观察。结果在固定牵引频率为1次/天的条件下,1.0 mm/d组移动牙移动距离最大,0.6 mm/d组次之,0.2 mm/d组最小。组织学结果显示:0.6 mm/d组、0.2mm/d组牙周膜改建活跃,1.0 mm/d组牙周纤维断裂,牙周组织水肿。结论牙周膜牵引成骨可以加快牙齿移动速度,且随着牵引速率的增大,牙齿移动速度也相应加快,但存在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