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我院采用近距离斜射线投照下颌骨侧位,取得比较满意的摄影效果,现介绍如下。投照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下颌骨置于足侧垫高15°~20°的暗盒上。下颌仰起,下颌骨体下缘与暗盒下缘平齐,下颌齿列反咬。肢片尺寸:12cm×17cm(5×7).中心线:向头侧  相似文献   

2.
下颌骨髁状突区骨折的病人 ,常规摄取下颌关节侧位 ,然而 ,这种摄取方法诊断阳性率较低 ,漏诊较多 ,尤其对下颌颈部头部骨折的病人 ,因重叠较多 ,诊断难度较大 ,经我科几年来的摸索 ,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显示下颌颈位置的拍摄方法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现总结如下。1 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片台上 ,面部转向健侧 ,被检者的额、颧、鼻尖三点紧贴暗盒。外耳孔前 2 cm处置于暗盒中心 ,头部矢状面与暗盒成 4 5°角 ,对侧听眶线与暗盒垂直。2 胶片使用用 5× 7英寸胶片。3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 18°,对准被检侧枕骨隆突与外…  相似文献   

3.
常规下颌骨侧位片可显示一侧下颌骨升支和骨体磨牙部分,但下颌骨解剖结构呈弓形时髁状突易与关节凹和颈椎重叠;后前位片可窥双下颌骨全貌,但颏部与颈椎、髁状突关节与颞骨重叠。改进摄影位置,可显示髁状突关节及颏部、影相完整。选用累及髁状突和颏部的巨大造釉细胞瘤,证实该法实用。 一、改良仰卧侧位 取仰卧位,两臂置于体侧,头转向被检侧,使下颌体升支与胶片平行,避开肩部和颈椎重叠。通常以“5×7”in,肿物较大时用“8×10”in胶片横放,前缘包括下颌联合部,下缘包括下颌角。胶片垫高2cm  相似文献   

4.
颞颌关节侧位是头部常见的投照方法之一。传统的颞颌关节侧位投照法是: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转成侧位,被检侧紧靠暗盒,使头部矢状面与暗盒平行,瞳间线与暗盒垂直,X线管向足侧倾斜25°~30°,对准对侧颞颌关节上方5cm处通过被检侧颞颌关节射人暗盒中心。但由于X射线机的不断更新换代,近几年引进无暗盒式X射线机,其X线管立臂均固定,垂直平移而不能做倾角运动,  相似文献   

5.
<正> 投照方法。被检者患侧在下侧卧摄影台上,膝关节屈曲约呈135°角,对侧下肢置于患肢后方,伸直,患侧足部置于对侧踝部位上方,胶片暗盒放在腓侧,使患侧下肢矢状面与暗盒平行,冠状面与暗盒垂直。胶片中心平腘窝折线,髌骨在胶片内缘2cm内,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与腘窝折线中点垂直入射胶片。  相似文献   

6.
颧弓轴位的X线摄影通常采用仰卧颌顶位投照 ,此方法操作较为困难 ,投照体位不适 ,患者不易配合 ;且颧弓轴线与胶片难以平行而使颧弓影像变形。为此 ,我们采用坐位颌顶位投照 ,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1 投照方法①将 2 5 .4cm× 30 .5cm胶片置于立式滤线器内 ,遮线筒(+) ,焦 -片距为 80cm。②患者前后位坐于自制的后靠背可升降的座椅上 ,使患者枕部置于后靠背上端 ,头顶部抵住立式滤线器 ,使听眦线与胶片平行 ,头冠状面与胶片垂直 ,矢状面向健侧倾斜 10°~ 15°。中心线对准患侧颧弓中央 ,平行于暗盒中上 1/3交界处 ,垂直投照。2 结…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45岁 ,左侧下颌骨体第三臼齿横向内生 ,形成寒性囊腔 ,需手术根治。普通X线平片显示 ,左下颌骨侧位有一 15mm×3 0mm大小的透光内腔 ,长轴与下颌骨体平行。需作下颌骨体横向断层 ,查清此囊腔壁的厚度 ,为手术准备。2 实际应用与结果使用岛津HD15 0G— 40型 12 5 0mAX线机的HL -3 1型多轨迹断层机 ,圆轨迹 ,12 0mm半径 ,6cm层高 ,每间隔 0 5cm一层 ,胶片四分割 ,条件选择为 63mA ,5S ,60Kv ;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 ,双手放于同侧肩旁 ,下颌颏部贴床 ,下颌骨体部垂直床面 ,摄影时嘱患者屏气 ;照…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新的颈椎斜位投照方法可以避免下颌骨与上位颈椎的相互重叠,能清晰地显示椎间孔、钩椎关节和椎体后外侧缘结构,现介绍如下。位置 患者取前后直立或坐位.右前斜位时面向左侧转,人体右侧向前远离胶片,左侧向后靠。左前斜位时则反之。下颏稍上抬,颈椎长轴与暗盒平行,两肩尽力下垂,颈部冠状面与暗盒成45°保持不变,下颏及头部侧转冠状面与暗盒成80°~90°,躯干部冠状面与暗盒成50°,暗盒上缘平外耳孔,下缘平第二胸椎。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0°~15°,对准第四颈椎  相似文献   

9.
颈椎张口位投照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观察 1~ 2颈椎和环枢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细微病变 ,作者对原有的颈椎张口位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本组共拍摄病人 2 2例 ,年龄 2 5~ 5 6岁 ,平均年龄 4 0 .5岁 ,其中男性 15例 ,女性 7例。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 ,双上肢放于身旁 ,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垂直 ,枕外隆突放于暗盒中心上方 2cm处 ,下颌稍仰起 ,口尽量张大 ,必要时可用一软木塞放于口中 ,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枕骨下缘联线垂直于台面中心 ,上下牙齿的中点置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经口腔垂直投射至胶片中心 ,曝光时嘱病人屏气。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与传统头影侧位片标志点清晰度的差异。方法:比较50幅头影侧位DR影像处理前后与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标志点的清晰率。结果:50幅头影侧位原始DR影像的19个软硬组织标志点清晰率(77.7%),比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85.9%)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R影像经影像后处理,19个软硬组织标志点清晰率(90.5%)比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85.9%)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以普通骨为自动曝光标准,软组织显示差,若只比较16个硬组织标志点,则50幅头影侧位定位DR影像处理前后16个硬组织标志点的清晰率分别为89.3%、98.1%,均比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16个硬组织标志点的清晰率(83.5%)高,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影侧位定位原始DR影像清晰率不如传统头影侧位胶片,但经影像后处理,清晰率比传统头影侧位胶片高(P〈0.01),而DR影像处理前后硬组织清晰率均明显高于传统头影侧位定位胶片(P〈0.01)。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为面颅骨,呈马蹄形,分中部有牙齿的下颌体和两侧的下颌支,二者相交处为下颌角。下颌骨是造釉细胞瘤、含齿囊肿、根尖脓肿、骨肉瘤等的好发部位。牙源性骨髓炎、牙龈癌也常常侵及下颌骨,外伤也可引起骨折,所以下颌骨的投照在临床工作中常被用到。常规投照,需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肩部向足端下移,前臂伸直沿躯干平放,对侧身体抬高,臀部后移,下肢屈曲以固定身体,前臂屈肘,平置腰间,便于肩部后展,头侧转,使被检侧下颌贴近暗盒,片盒下垫一使颏高头低(倾斜15°角)的暗盒架,使被检侧下颌贴近暗盒,头颅矢状面取枕高面低倾斜,斜度依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髋关节及股骨颈侧位投照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传统方法摄髋关节及股骨颈侧位片 ,很难解决影像位置不理想 ;对侧臀部与被检侧髋部重叠 ,影像密度差和难以调和同时观察等问题。作者针对这些问题在传统仰卧双斜法的基础上作了改进 ,影像效果较满意 ,现介绍如下。1 方 法1.1 体位 :仰卧位。使用固定滤线板 ,与暗盒紧贴 ,二者向后倾斜 2 5°与台面成 6 5°角 (用自制 6 5°角托片角度板固定 )横放于髋旁 ,上端置于髂骨嵴上约 10 cm ,下端离开躯体使胶片 (及滤线板 )长轴与股骨颈近似平行 ,同时与 X线管纵轴平行一致 (这是滤线板的使用要求 )。臀部垫起使髋部稍高于暗盒中线 ,两下肢自…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是常见病 ,在临床工作中摄取颈椎X线片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之一 ,除摄取颈椎正侧位片外 ,左右前斜位片对正确诊断颈椎疾病有重要意义 ,笔者在总结常规斜位投照位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提出一种新的斜位投照方法 ,效果较理想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方  法患者取前后直立位或坐位 ,右前斜位时 ,面向左侧转 ,人体右侧向前远离胶片 ,左侧向后靠 ,左前斜位时则相反 ,下颏稍上抬 ,颈椎长轴与暗盒平行 ,两肩尽力下垂 ,颈部冠状面与暗盒成 4 5 角 ,下颏及头部侧转 ,冠状面与暗盒成 80 ~ 90 角 ,躯干部冠状面与暗盒成 4 5 角 ,暗盒上缘平行外…  相似文献   

14.
通常投照下颌骨病变时、多采用下颌骨仰卧侧位、或俯卧侧位常规X线摄影方法、但经过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体会到,按上述方法投照下颌骨、在摆体位时常给患者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尤其是颈短和身体较肥胖的患者,更是难以配合,因为摄出的下颌骨X线片不一定都能达到诊断要求,经过获期的摸索,在日常投照工作中总结出一种新的方法,效果很好,具体方法介绍如下:体位摆法:患者侧立于胸像架前,被检侧紧靠胸像架,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将5cm×7cm暗盒呈斜位靠于架上,其一端放于肩上,另一端用患侧手扶住,使暗盒与胸像架成30°角,头部矢状面向患侧倾斜,被检  相似文献   

15.
颧弓轴位的X线摄影通常采用仰卧颌下顶位的投照方法,因该方法存在摆位困难、患者不易配合等因素,常使影像产生倾斜,且对老年或驼背等患者明显不适用。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总结出颧弓轴位—顶颌位投照方法,经过颅骨标本及13例颅面部外伤患者的投照,证明此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法及效果(1)位置摆法:患者坐于摄影台旁,身体前倾、颈部前伸、下颌内收,使听眦线与胶片平行,被检侧颧弓置于胶片中心,头向健侧倾斜,使矢状面与胶片呈75~80°。中心线对准被检侧颧弓中央垂直射入胶片。(2)效果:颧骨弓部及颧弓的颞侧与颧侧根部暴露较充…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通过对 15具正常成人离体下颌骨截面有关数据的测量 ,总结其规律性 ,为牙种植等临床操作提供参考。②方法  15具正常成人离体下颌骨标本 ,于每个牙位做垂直于牙弓曲线的截面 ,测量每个截面上牙槽嵴顶宽度及其下方 10mm处下颌骨厚度 ,下颌 5 ,6 ,7牙位加测下颌管横纵径及下颌管上缘至牙槽嵴顶、下缘至下颌骨下缘、内缘至舌侧骨板、外缘至颊侧骨板的距离。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进行比较。③结果 下颌骨左右两侧各组数据无明显差别 (t=0 .5 5 2~ 1.30 6 ,P >0 .0 5 ) ;前牙局部区域相邻牙位牙槽嵴顶宽度差别不明显 (t=1.916 ,P >0 .0 5 ) ;其余相邻牙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86~ 8.2 2 5 ,P <0 .0 1) ,牙槽嵴顶宽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宽 ,但在尖牙及第一前磨牙区域 ,第一前磨牙牙槽嵴宽度反而要小于尖牙牙槽嵴宽度 ;牙槽嵴顶下方 10mm处宽度 ,切牙、侧切牙区差别不明显 (t=1.6 79,P >0 .0 5 ) ;尖牙与第一前磨牙差别也无显著性 (t=1.16 2 ,P >0 .0 5 ) ,而其余相邻牙位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t=3.5 35~ 11.893,P <0 .0 1) ,牙槽嵴顶下方 10mm处宽度由前向后亦逐渐增宽 ;下颌管在下颌骨体内走行具有一定规律性 ,下颌管内缘至舌侧骨板的距离比下颌管外缘至颊侧骨板距离短 ,两者差别有显著性 (t=3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曾碰到一例下颌骨颏部偏左侧巨大肿块的病人。行下颌骨侧位,下颌颏部上下位及咬合片位投照。但病变范围较大,所得照片均因不能包全病灶或与牙齿重叠太多,影响诊断以及进一步手术方案的制定。经过仔细研究,我们改变投照体位,将暗盒置于下颌骨下方投照。获得照片达到诊断要求。照片显示病灶范围充分,可见①左侧下颌颏部密度增高。②病灶大小约2cm×3cm,可见囊状透亮区,边界清楚,有骨化影。③部分牙根骨破坏。初诊为造釉细胞瘤(后经病理证实)。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使用此方法,不断摸索并加以改进,获得照片较为满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投照方法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常规的颈静脉孔摄影方法是采用听眦线与台面呈4 5°角,中心射线向头侧倾斜15°角来摄取的。其缺点是,需角度测量和倾斜球管角度。笔者根据头颅的解剖特点及点线面之间的夹角关系,采用听眉线与台面平行且中心射线垂直的摄影方法,与传统摄影方法相比较,更具有优势。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 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 2~6 5岁,平均5 3.5岁。2 0例均为鼻咽癌侵及颅底患者,并且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静脉孔扩大。1.2 方法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背及臀部用枕头垫高,头向后仰,听眉线与台面平行。中心射线:垂直通过两下颌…  相似文献   

19.
<正> 投照方法: 1.位置:患者取直立位或坐位。后前斜位被检侧靠近暗盒,前后斜位则反之。下颏稍上抬,颈椎长轴与暗盒平行,两肩尽力下垂,头部侧转冠状面与暗盒成45°,躯干部冠状面与暗盒成50°~5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与传统头影侧位片标志点清晰度的差异.方法比较50幅头影侧位DR影像处理前后与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标志点的清晰率.结果50幅头影侧位原始DR影像的19个软硬组织标志点清晰率(77.7%),比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85.9%)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R影像经影像后处理,19个软硬组织标志点清晰率(90.5%)比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85.9%)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以普通骨为自动曝光标准,软组织显示差,若只比较16个硬组织标志点,则50幅头影侧位定位DR影像处理前后16个硬组织标志点的清晰率分别为89.3%、98.1%,均比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16个硬组织标志点的清晰率(83.5%)高,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影侧位定位原始DR影像清晰率不如传统头影侧位胶片,但经影像后处理,清晰率比传统头影侧位胶片高(P<0.01),而DR影像处理前后硬组织清晰率均明显高于传统头影侧位定位胶片(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