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87年1月~1990年6月用超声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133例,其中男18例,女115例,年龄16~68岁,平均35岁。临床均触及结节,大小为16×15cm~2×2cm。所用仪器为SSD-720和EUB-26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5.0MHz,7.5MHz。按常规进行甲状腺扫查。结果见附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对臂丛神经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病理结果为臂丛神经转移性肿瘤的超声检查结果,总结超声图像特征。28例有明确恶性肿瘤手术病史,于我科就诊时间平均距原发肿瘤手术7.8年,2例无明确肿瘤病史。结果 30例患者中超声图像表现为软组织肿块25例,包绕臂丛神经根部或干部9例,位于锁骨下区包绕臂丛神经束部16例,肿块最大6.4cm×6.4cm×4.8cm,最小1.9cm×1.8cm×1.7cm,均呈不均质实性低回声,形态不规则,12例乳腺癌病灶中可见沙砾样钙化。5例超声图像仅表现为臂丛神经增粗,回声减低,正常神经束组结构消失。7例病灶周围可见多发异常增大淋巴结,5例周围肌层内可见多发肿瘤浸润病灶。结论 对于有明确恶性肿瘤病史并出现臂丛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超声可以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对于臂丛神经转移性肿瘤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胃间质瘤超声造影和胃镜检查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胃间质瘤的价值。方法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21例,经口服高回声型的胃超声造影剂,显示胃壁肿块,其中4例给予经静脉的双重超声造影(口服胃超声造影剂加静脉注射SonoVue对胃肿块血流灌注进行观察)。结果 21例肿瘤均为单发,经口服超声造影表现为低回声或近似无回声肿物,瘤体大小为3~9.3cm,平均(4.1±1.4)cm,其内可探及血流信号。双重超声造影提示良性病变3例,恶性病变1例,均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合。超声造影提示恶性胃间质瘤4例,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80.0%(4/5),良性胃间质瘤15例,符合率为93.75%(15/16),提示良性可能性大和恶性可能性大者各1例。胃镜检出16例,活检提示良性胃间质瘤13例,恶性3例,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100%,2例肌壁间型和3例腔外型未检出。手术病理结果为恶性间质瘤5例,良性16例。结论超声造影诊断胃间质瘤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癌术前放疗165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于 1987- 11~ 1996 - 0 7对 、 期宫颈癌进行放疗加手术的综合治疗。资料保存完整随访 5 a的 16 5例总结并与其他方法治疗同期别宫颈癌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年龄 2 9~ 6 5岁 ,中位年龄 5 1岁。首发症状为阴道出血 ,肿瘤形态 :糜烂型 39例 ,菜花型 78例 ,结节型 37例 ,溃疡型 11例 ;肿瘤直径≥ 3cm4 9例 ,<3cm116例 ;病理以鳞癌为主 ,其次为腺癌 ;术后病理发现癌细胞 12 9例 ;有淋巴结转移 13例 ,无淋巴结转移 15 2例。1.2 方法 外照射采用 6 0 Co全盆野 ,15 cm× 15 cm至 15 cm×2 0 cm前后对穿交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切割活检在直径〈2cm的肺周围型病变中的诊断正确性和安全性。方法35例患者肺周围型病变患者(直径〈2cm),选用18G或16G穿刺活检针行超声引导下切割活检,标本送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的最后诊断进行比较。结果35例患者,组织取材满意率为94%(33/35);明确诊断为86%(30/35);其中恶性病变91%(20/22),良性病变77%(10/13);穿刺后并发症其5例,气胸2例,咯血3例。结论超声引导下对肺周围型病变切割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诊断正确性高的方法.即使在较小病变(直径〈2cm)中,也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特征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分布、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结果 2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团块均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大小约1.6 cm×0.5 cm~6.5 cm×4.5 cm;分布在躯干21(占84%)例、四肢近端2例(占8%)、头颈部2例(占8%).25例肿瘤肿块内部为较均质低回声或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内部无液化或钙化且不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10例(占40%)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15例(占60%)边界不清楚;13例(占52%)肿块内部彩色多普勒显示有丰富血流信号.所有患者均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对协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小结节(直径≤2c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CT检查发现周围型肺小结节,且在超声引导下行肺穿刺患者68例,其中高频超声引导39例,低频超声引导29例,按照结节大小及结节与胸膜贴合处直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比较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引导下对周围型肺小结节穿刺活检的成功率。结果结节与胸膜贴合处直径≤1.0cm时,高频超声引导穿刺成功率为93.8%,低频超声引导穿刺成功率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长径≤1.5cm时,高频超声引导穿刺成功率为95.2%,低频超声引导穿刺成功率为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周围型肺小结节成功率较高,对于结节与胸膜贴合处直径≤1.0cm的患者,应用高频超声引导肺穿刺更安全且成功率更高,即使在较小的结节(≤1.5cm),用高频超声引导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1年10月~2003年12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1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25~72岁,平均55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7例,无功能腺瘤6例,嗜铬细胞瘤1例;肿瘤大小为1.5cm×1.2cm~6.5cm×5.5cm;左侧6例,右侧9例.  相似文献   

9.
例1,女,50岁,白觉腹部渐大伴痛经1年多。体检:精神好,心、肺无异常,腹部稍膨隆,扪及肿块上界平脐。妇科检查穹窿右前方扪及肿块约6×6×5cm,左侧扪及肿块约10×8×8cm,似来自卵巢,部分实质感,活动度欠佳。超声检查:子宫偏左肿,块约6.1×3.8×4.0cm,腹部探及实质性肿块,上界达脐上6cm,下界至盆腔,两侧至腋前线,肿块内见散在不规则液性暗区,未见正常卵巢图像。B超提示:盆腹腔实质性肿块,可能来自卵巢。手术见肿块来自左侧阔韧带,约26×18×15cm,与子宫左侧相连,子宫,双侧附件未见异常。病理报告为左侧阔韧带内子宫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由超声诊断先天性处女膜闭锁阴道子宫腔积血2例,均经手术证实。例1,患者,女,21岁,自16岁开始,每月周期性腹痛下坠,每次持续3~5d。无月经来潮。近2月来周期性腹痛加剧,难以忍受,腹痛时伴恶心呕吐,即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大小约5.5cm×3.2cm×3.7cm,宫腔内可见大小约2.0cm×1.9cm的无回声区,阴道扩张呈椭圆形囊肿样,内为无回声区,大小约11.5cm×7.8cm×8.0cm与宫腔相通(图1),其内可见密集的点状强回声。双侧附件均未见异常回声。超声诊断:宫腔及阴道积液(考虑为先天性处女膜闭锁)。妇科检查(上接第52页)…  相似文献   

11.
输尿管囊肿的超声诊断与分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报告资料完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7例输尿管囊肿的超声诊断结果,其中4例为双侧病变共计31个囊肿,囊肿直径为0.4cm~4.2cm,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8%(30/31个)。作者根据超声所见输尿管囊肿的大小、形态和动态观察囊肿的变化,并结合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将输尿管囊肿分为三种类型:Ⅰ型:小型囊肿,直径0.4cm~1cm,外形似乳头状,本组共4例7个;Ⅱ型:圆形或椭圆形囊肿,其张力较高,本组共15例(15个),Ⅲ型:低张力型囊肿,外形呈长形或扁形,囊肿可随尿流向后尿道移动或不同程度阻断尿流,共8例9个。本文就输尿管囊肿的病理与超声显像的关系及超声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对超声诊断腹膜后囊性血管淋巴管错构瘤l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1岁,无不适.入院前因健康体检行超声检查发现腹腔囊性肿物,为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超声检查:于左中下腹可见一范围约16.5 cm×15.6 cm×8.5 cm的无回声暗区,边界清,有包膜,内透声清晰,可见强回声光带分隔,呈多房,且相互交通.位置比较固定,不随呼吸、体位改变而变化.CDFI其内及周边未探及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左中下腹囊性肿物(考虑来源于腹膜后).手术所见:于左侧腹膜后可见大小约15 cm×16 cm的囊性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前方与左输尿管粘连,外侧与左肾下极粘连,内侧与左髂外动脉粘连,上端与胰尾粘连,后方与髂腰肌及腰椎体左侧面粘连固定.术后病理:腹膜后囊性血管淋巴管错构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超声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检查对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9例Peutz-Jegher综合征患儿的超声表现.所有患儿均经消化道内镜或开腹手术行肠息肉摘除术.结果 19例患儿中,1例(5.3%)为单发息肉,其余18例(94.7%)均为多发息肉,其中1例患儿最多发现16枚息肉.本组于术中共发现息肉89枚,超声诊断79枚,诊断符合率88.8%(79/89).息肉最小为0.8 cm×0.5 cm×0.8 cm,位于结肠脾曲;息肉最大为7.6 cm×2.7 cm×3.6 cm,位于直肠上段.息肉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呈放射状分布的高低相间回声结节,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血流信号丰富.1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儿合并肠套叠,其中小肠套叠10例,声像图均表现为"同心圆"征象,套叠头端显示为息肉.结论 Peutz-Jeghers综合征患儿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优点。方法:对就诊我院疑似异位妊娠者均经阴道B超检查。结果:56例1次确诊(77.8%),15例2次确诊(20.8%),1例误诊病。输卵管妊娠66例,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妊娠3例,宫角妊娠2例,卵巢妊娠1例。超声下可见最小肿块为0.3 cm×0.6 cm×1.1 cm,最大为7.8 cm×2.6 cm×10.3 cm。未破裂型45例(62.5%),破裂型17例(23.6%),流产型6例(8.3%),陈旧性包块型3例(4.2%)。结论:经阴道B超已成为诊断异位妊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正1临床资料魏XX,女44岁,因体检发现子宫肿瘤15天,收入院。该患平素月经规律,4-5天/25-30天,经量中,无痛经史。15天余前体检时妇科彩超提示子宫前壁可见一实质性低回声,大小9.6cm×9.3cm×8.7cm,边界尚清,建议手术治疗。经查门诊以"子宫肿物"收入我科。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与检验:复查本院妇科超声:子宫前位,内膜0.9cm,位置正,宫壁回声不均,子宫前壁见8.9  相似文献   

16.
1988年1月~1996年12月,我院行甲状腺肿手术760例,其中再手术者39例(5.卫%),本文就其复发原因和预防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1例,女38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3岁,工人5例,农民34例。再次手术距上次时间1~25年,平均13年,其中1~5年7例,6~10年14例,11~15年4例,16~20年11例,21年以上3例。有3例曾M次手术,本院手术6例。肿块最大8cm×5cm×4cm,最小2cm×2.5cm,双侧肿大26例,左侧7例,右侧3例,峡部3例。入院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腺瘤6例,甲亢2例,甲癌1例;局麻37例,气管插管全麻2…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0岁,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入院.体检:上腹部压痛,肝区叩痛,剑突下触及肝脏5 cm.超声检查:肝左叶体积明显增大,形态不规则,范围约25.3 cm×20cm,肝内回声明显不均,可见不规则实性回声,间以多房囊状结构,并可见分隔稍厚且厚薄不一致.部分囊内可见致密较强点状回声,探头加压可见光点浮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肿物内可探及较丰富动静脉血流信号(Vmax 21 cm/s,RI 0.6),肝右叶大小及形态结构未见异常.超声诊断:肝左叶巨大囊实性占位病变(恶性倾向).CT检查:肝左叶可见25 cm×15 cm×15 cm囊实性低密度灶,形态不规则,内密度欠均匀,CT值约15~20 Hu,边界清,增强扫描示病灶实性部分及囊壁强化且不均匀.手术所见:肝左叶巨大,占据左中上腹,其内可见2个肿块,大肿块大小21 cm×16 cm×10 cm,呈暗红色,肿块内可见多个囊腔,最大囊腔直径7 cm,小肿块大小14.5 cm×9 cm×7 cm,悬垂于大肿块下方,灰白色,表面呈结节状,经钝性分离切除左半肝.病理诊断:肝脏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恶性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8.
M型超声心动图对左房粘液瘤的诊断价值已被肯定,但如图型不典型或仪器调节和操作方法不当也会误诊。现将我室1976年以来所诊断之11例的图形特征及其鉴别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仪器为泸产CXD-1及CXZ-1型超声心动图仪。11例病人中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35.4(9~52)岁,36岁以上者有7例。所有病例均在院外被误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误诊时间最短9个月,最长达8年。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后均住院治疗,其中8例经手术证实诊断,切下之瘤体最小1.5×1.2×1.2cm,最大10×5×4cm;另2例入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本组资料系我院经超声诊断233例有手术病理对照的盆腔肿块,其中超声误诊15例,漏诊1例,误诊率15.5%,其中一例病人同时存在误漏诊。年龄在25~26岁。超声检查仪为Ls—300型与Rt—2800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15岁.因尿痛10 d于2010年4月23日入院.3年前曾行膀胱切开取石术,查体见下腹正中有一陈旧性手术瘢痕,长约4 cm.尿常规:隐血+++,白细胞+++,镜检红细胞满视野.B型超声:膀胱壁毛糙增厚,厚度为0.8~1.0cm,腔内探及2.4 cm×1.5 cm×1.3 cm强光团回声,后方伴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