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树寰 《海南医学》2012,23(9):84-86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相关病变检查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定位诊断灵敏性、特异性、正确率分别为100%(6/6)、0%(0/1)、85.7%(6/7);超声定性诊断全部错误(7/7,100%);6例误诊为胰头癌,1例误诊为Vater壶腹周围癌。对胰头部肿块伴随病变胆囊肿大、胆总管和主胰管扩张诊断全部正确(7/7,100%);主胰管结石诊断正确率为75%(3/4);胆囊结石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定位诊断正确率较高,定性诊断困难,容易误诊为胰头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治经验,探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中 8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误诊为胰头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表现为腹痛者8例,伴黄疸者5例,伴食欲减退者3例,术前均误诊为胰头癌,术后病理学检查均为慢性胰腺炎.本组病例行child术5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行剖腹探查术1例.术后7例腹痛症状得到缓解,发生胰瘘2例,死亡1例.结论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术前鉴别存在一定困难.术中若不能明确排除胰头癌,则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若发现同时合并整个胰腺慢性炎症,经穿刺活检阴性,可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或各种内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临床诊断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误诊为胰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中,有酗酒史7例,有胆石症6例,有急性胰腺炎病史2例;上腹不适或疼痛14例,阻塞性黄疸11例;术前均误诊为胰头癌.术中均行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仅行胆道"T"管引流术6例,行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或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行改良Puestow术4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13例,减轻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难与胰头癌鉴别,多种方法联合使用有助于正确诊断,术中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是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有效方法,鉴别时应注意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并存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相关病变检查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定位诊断灵敏性、特异性、正确率分别为100% (6/6)、0%(0/1)、85.7%(6/7);超声定性诊断全部错误(7/7,100%);6例误诊为胰头癌,1例误诊为Vater壶腹周围癌.对胰头部肿块伴随病变胆囊肿大、胆总管和主胰管扩张诊断全部正确(7/7,100%);主胰管结石诊断正确率为75%(3/4);胆囊结石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定位诊断正确率较高,定性诊断困难,容易误诊为胰头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1例壶腹周围癌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图像进行分析。首先判定肿块是否为胰头癌,再做出具体诊断,并与病理、手术对照。结果30例胰头癌CT诊断29例,无非胰头癌误诊为胰头癌。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者56例(91.8%),不一致者3例(4.9%),未明确诊断者2例(3.3%)。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及十二指肠癌均有较典型的CT征象,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7%、88.9%、85.7%、83.3%。结论 64层螺旋CT及其三维后处理阴性法CT胰胆管造影技术对于壶腹周围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王连红  白卫云 《当代医学》2011,17(3):113-114
目的分析研究胰头癌和胰头部炎性肿块在CT检查中的影像特点,提高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1例胰头癌和25例胰头部炎性肿块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头癌和胰头部炎性肿块主要CT征象为:胰头癌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低、等密度15例(71.42%),胰头部炎性肿块4例(16%);胰头癌静脉期、延迟期逐渐强化6例(28.58%),胰头部炎性肿块19例(74.50%);胰头癌胰、胆管扩张14例(66.6%),胰头部炎性肿块5例(20%);胰头癌胆总管下段截断扩张13例(61.9%),胰头部炎性肿块0例;胰头癌周围脂肪消失、大血管包埋、侵袭、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和肝转移13例(61.9%),胰头部炎性肿块0例。结论 CT检查对胰头癌和胰头部炎性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头癌的超声学特点和B超在胰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8例疑为胰腺癌患者进行胰腺B超检查及CT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同时对比观察B超和CT在胰头癌诊断中的异同.结果 38例疑为胰腺癌的患病者最终有28例证实为胰头癌患者,B超检查检出21例,诊断符合率为75.0%,CT检出24例,诊断符合率为85.7%.B超与CT比较,各项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B超和CT对胰头癌检查诊断符合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治经验,探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中8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误诊为胰头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病例表现为腹痛者8例,伴黄疸者5例,伴食欲减退者3例,术前均误诊为胰头癌,术后病理学检查均为慢性胰腺炎。本组病例行child术5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行剖腹探查术1例。术后7例腹痛症状得到缓解,发生胰瘘2例,死亡1例。结论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术前鉴别存在一定困难。术中若不能明确排除胰头癌,则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若发现同时合并整个胰腺慢性炎症,经穿刺活检阴性,可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或各种内引流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CP与ERCP在胰头癌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70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方式、病理类型、影像学检查进行描述.将其分为行MRCP检查组的24例.行ERCP检查组的33例和两种检查均进行组的13例,对各组的根治性切除率进行x2检验.结果 70例患者的总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为44.3%.MRCP组的成功率为100%,诊断符合率为78.4%;ERCP组的成功率为71.7%,诊断符合率为76.1%.3个检查组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MRCP组66.67%、EKCP组27.27%和两种检查均进行组46.15%.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加强宣教及早期、适当的检查,可以提高胰头癌根治性切除率.而MKCP在提高胰头癌诊断准确性并依据此选择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方式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4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术前不能排除胰头癌,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发生胰漏1例,其余恢复顺利,效果良好。结论: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困难,应与胰头癌鉴别。对不能排除胰头癌或出现胆管,胰管及十二指肠梗阻,顽固性疼痛时,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头部慢性团块型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治疗策略。方法:分析2002年5月~2008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8例确诊为胰头部慢性团块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CT、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的影像表现,结合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影像学所见,全部病例的CT影像发现胰头部的低密度肿块;5例患者的ERCP发现胆道明显扩张,3例患者的主胰管扩张,2例十二指肠第二段存在炎性狭窄,活检病理报告为慢性炎症;全部病例MRCP的T1相胰头部肿块为低密度,而T2相则表现为轻度高密度表现。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3例行胆肠吻合术,2例行内镜逆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支架术,随访1~5年,均生存。结论:CT、ERCP与MRCP影像的联合判读是临床诊断慢性团块型胰腺炎的较准确的方法,并为之与胰头癌的鉴别提供帮助。临床上,对于胰头部慢性团块型胰腺炎的治疗应当针对其不同病期所出现的合并症而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RCP联合MRI在诊断胰胆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均行ERCP与MRI检查,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活检及病理证实为胆总管结石45例、胰腺癌20例、胆管癌并梗阻12例、慢性胰腺炎8例、胆道蛔虫感染5例,临床表现为黄疸、反复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结果 ERCP对胆总管结石、胰腺癌、胆管癌并梗阻、慢性胰腺炎、胆道蛔虫感染诊断准确率依次为95.56%、100%、75.00%、87.50%、100%,MRI诊断准确率依次为86.67%、85.00%、75.00%、87.50%、80.00%,E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略高于MRI诊断准确率,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与MRI胰胆管疾病的影像特征表现不同。结论 ERCP与MRI对诊断诊断胰胆管疾病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诊断疾病准确率,并可根据影像特点互补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分子功能成像DWI技术在动物模型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 法 选取实验室内家兔胰头移植瘤模型、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模型、正常家兔各8只,对其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分子 功能成像,b值为333、667、1 000 s/mm2,观察不同b值下胰腺癌模型、慢性炎性模型及正常兔胰腺区的表观 弥散系数(ADC),并分析不同b值下胰腺癌模型、慢性炎性模型及正常兔胰腺区的ADC值及表观弥散系数差值 (DADC)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各组织在分子扩散、组织灌注等方面中的差异.结果 整个研究周期,胰头移植瘤 模型死亡率为50%;肿块型胰腺炎模型和8只正常家兔均正常存活.相同b值下胰腺癌ADC值明显低于慢性炎症及 正常胰腺区,随着b值的增大,各组织ADC值明显下降,b值为333 s/mm2时,各组织内ADC数值存在差异 (F=6.662,P=0.014),组间两两比较,胰腺癌与胰腺炎(t=6.773,P=0.003),胰腺癌与正常胰腺 (t=5.883,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增大,DADC越小,不同b值时胰腺癌区与慢性炎症肿 块区、胰腺癌区与正常胰头区各组织DADC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选择b值的分子功能 成像DWI技术能够较好的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可在动物胰头癌模型的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慢性胰腺炎(CP)的诊治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例CP的临床资料。结果①病因:嗜酒5年以上占39.0%,胆系结石占14.5%,急性胰腺炎占27.2%,高脂血症及长期吸烟分别占25.9%和24.6%。②临床:长期或反复发作腹痛、体重下降、糖尿病分别占99.6%、56.1%和37.7%。③影像学检查阳性率:B超87.3%,CT、MRI/MRCP、ERCP均为100%。胰腺囊肿、钙化结石、胰腺形态改变或胰管节段性扩张及胰头肿块,4种临床类型分别为35.5%、25.0%、22.8%、13.6%。保守治疗84例,61例(72.6%)好转;手术治疗140例,109例(77.9%)良好、18例(12.8%)好转。结论CP的病因相关因素较多,长期饮酒、吸烟、高脂血症者发病的机率增高。CP的临床病例增多与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及检查手段进步有关。现代影像学检查阳性率高,有利于早期诊断。不伴胰、胆管梗阻的早期CP可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应根据不同的临床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50例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其中76%(38/50)的胰头肿块为实质性,24%(12/50)为囊性肿块。在38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中,有26例行手术治疗,12例行非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中,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术,4例行胆管空肠Y型吻合,3例行胰管空肠Y型吻合。在12例囊性肿块患者中,有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假性囊肿外引流术3例,空肠囊肿吻合术3例,囊肿局部切除术2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慢性胰腺炎仅5例(26.3%,5/19),胰腺癌9例(47.4%,9/19),黏液状乳头状腺瘤3例(15.8%,3/19),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不典型增生各1例(5.3%,1/19)。未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中,有7例(58.3%)发生肝转移临床诊断为胰腺癌。接受手术治疗的26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胆瘘,1例术后出现胰瘘,2例术后出现胃瘫;9例病理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有2例(22.2%)发生肝转移。对于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患者的5年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vs 41.7%,P〈0.05)。结论对胰头实质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应适当放宽手术指证以提高患者预后,提倡以手术切除胰头肿块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炎性和癌性假性囊肿的不同CT征象。方法收集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腺炎合并假囊肿20例和胰腺癌继发性假囊肿15例,对其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炎性假囊肿表现:(1)胰腺巨大囊肿;(2)胰周囊肿伴毗邻组织炎性反应;(3)囊肿大于6cm;(4)有胰腺炎的征象。癌性假囊肿表现:(1)胰头体部肿块;(2)体、尾部小于5cm的囊肿;(3)胰尾萎缩;(4)肝、腹内淋巴结转移。结论CT不可能对所有的胰腺假囊肿作出定性诊断,应对可疑患者尽早做ER-CP、穿刺活检或手术探查,以提高胰腺假性囊肿定性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镜结合中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49例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于发病后1~3d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适时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或胆道取石术(EST)和鼻胆管引流(ENBD),并结合中药灌肠或口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与同期单纯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并结合中药灌肠或口服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7例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4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行ERCP4-ENBD29例,ERCP-4-EST20例。ERCP插管成功率100%,诊断为胆总管结石46例,其中胆总管泥沙样结石26例,结石嵌顿3例,较大结石的4例,胰头癌3例。术后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以及与操作有关的胰腺炎加重的情况。1例因胰腺脓肿转上级医院手术,1例因肺部重度感染而死亡,3例胰头癌合并急性胰腺炎好转后转肿瘤科,4例转外科择期行胆囊切除术,其余38例均好转出院,病程最长2—41d,平均7d。对6例复发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也有效,随访无复发。结论ERCP结合中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尚可缩短病程,减低重症胰腺炎转化危险,降低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对复发的急性胰腺炎也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51例胰腺导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 of pancreas, DACP)病例的影像学误诊原因。方法:误诊病例中男13人,女38人,年龄37岁—79岁。所有患者均经过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并经手术证实为DACP。将影像资料和报告与其病理检查进行逐一对照,总结误诊原因。结果:20例低分化的DACP完全无囊性成分,因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被误诊为“胰腺囊性肿瘤”或“胰腺囊肿”;16例DACP伴发假性囊肿因肿瘤被囊肿掩盖而被误诊为“胰腺炎伴假性囊肿”;15例DACP伴发阻塞性胰腺炎因肿瘤体积小且被炎症表现掩盖而被误诊为“局灶性胰腺炎”。所有病例均有边缘不清晰的无强化或轻度强化肿块(100%);43例(84%)出现上游主胰管扩张并至肿瘤处“截断”征象;胆总管扩张至胰腺段“截断”征象在肿瘤位于胰头的病例中占100%。结论:掌握DACP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及理解其易引起继发性改变的特性有助于避免影像学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胰腺癌与肿块性慢性胰腺炎的CT征象,探讨其主要鉴别要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8例胰腺实性占位的病例,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薄层重建后发送到AW4.2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并综合观察。CT诊断后追踪对比手术病理结果或其他临床治疗结果。结果:28例病例中,23例为恶性肿瘤,5例为炎性病变,CT误诊4例。重新分析各病例CT征象及结合临床病史,寻找胰腺癌与肿块性慢性胰腺炎的不同CT征象及误诊原因,总结出鉴别要点。结论:胰腺癌与肿块性慢性胰腺炎强化特点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CT表现均有所不同,重视CT鉴别要点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