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改进取样方法后,改良加藤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敏感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某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某村庄为研究对象,收集居民量大于50g的新鲜成型粪便,按常规方法制作2张涂片,同时取粪便头部和(或)外层的样本制作8张涂片.结果随着涂片张数的增加,检出率呈逐渐上升;在低度感染的人群中,改进取样方法后的2张涂片的平均敏感度比常规涂片高出约25%.结论改进粪便取样方法可提高改良加藤检出低度感染人群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支气管镜毛刷标本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L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159例肺癌患者和同期370例非肺癌患者的支气管镜刷检标本,同时进行LCT和直接涂 片法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涂片质量及诊断的阳性率。结果:LCT检测的标本切片质量高,LCT诊 断肺癌的敏感度为43.4%,特异度为99.7%。直接涂片法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18.3%,特异度为 99.7%。LCT的敏感度高于直接涂片法(P<0.01),特异度与直接涂片法无差异。159例肺癌患者中 同时有LCT分类诊断和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者69例,其中LCT分类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符53 例,总符合率为76.8%。结论:LCT检测技术能提高肺癌诊断率,支气管镜刷检标本的LCT检测可 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协同凝集试验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收集346份粪便标本,进行协同凝集试验(CoA)检测轮状病毒(RV)抗原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RV-CoA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粪便标本用氯仿抽提,10%SPA稳定液吸收、再与1%白蛋白0.1%吐温20混匀后进行RV-CoA检测,能有效控制非特异性凝集。RV-CoA的阳性率与电镜法和PAGE法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ELLSA法。在RV流行季节,应用RV-CoA进行婴幼儿RV腹泻的快速诊断,可在40min内出结果,阳性率为68.91%。RV-CoA简便、快速、经济,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实验诊断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牧区结核痰涂片镜检情况,加强痰检检查质量管理,提高肺结核病人的阳性率。方法: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统计海南州农牧区结核病痰涂片资料。结果:海南州农牧区共镜检14117张结核病痰涂片,阳性涂片1609张;发现血性痰涂阳率最高(46.86%);脓性样痰次之(39.14%);水样痰最低(2.86%)。不同时间段采集的痰标本涂阳率也有显著性差别,即时痰阳性率(10.21%);夜间痰阳性率(10.84%);清晨痰阳性率(12.32%)。结论:为了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应尽量采集血性痰和脓性痰标本,认真收集清晨痰标本。  相似文献   

5.
抗酸分枝杆菌的染色镜检是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最古老、最廉价、快速简便而且特异性很高的一种诊断方法。常用的涂片方法有直接涂片和漂浮集菌涂片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点,亦有其不足之处。为了了解两法的差异,我们对100份临床标本分别用两法进行了对照.结果直接涂片法的阳性率为33%,漂浮集菌法的阳性率为54%.下面就两种  相似文献   

6.
李娜  邱珊 《甘肃医药》2013,(10):732-734
目的:评价痰抗酸染色和快速结核菌培养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458份痰标本同时采用抗酸染色涂片法和快速结核菌培养法进行检测,并对其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458例痰标本抗酸染色阳性160例,阳性率34.9%;结核菌培养阳性223例,阳性率48.7%;其中痰抗酸染色涂片与结核菌培养均阳性150例,阳性率32.8%;痰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结核菌培养阴性10例,阳性率2.2%;痰抗酸染色涂片阴性,结核菌培养阳性73例,阳性率15.9%;痰抗酸染色涂片与结核菌培养均阴性225例.结论:痰快速结核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涂片,但不能过分依赖仪器,应对可疑标本做好涂片验证.抗酸染色报告时间短,价格低廉,两种方法在结核病的诊断中相互弥补,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GeneXpert法和涂片抗酸染色法在多种样本来源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准确性及有效性,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GeneXpert法和涂片法对766份结核及疑似结核患者的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其中460例同步进行了结核培养,并对各种方法的检出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766份标本分别用涂片法和GeneXpert法进行检测,涂片法的总体阳性率为24.0%,GeneXpert法的总体阳性率为40.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47,P < 0.001)。对不同标本类型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473例痰液的涂片法和GeneXpert法阳性率分别为29.4%和39.1%(χ2=24.60,P < 0.01);185例灌洗液涂片和GeneXpert阳性率分别为21.1%和53.0%(χ2=47.68,P < 0.01);61例胸腹水涂片和GeneXpert阳性率分别为3.3%和19.7%(χ2=8.10,P < 0.01);47例其他标本类型(包括尿液、脑脊液、大便、脓液等)涂片和GeneXpert阳性率分别为8.5%和25.5%(χ2=6.13,P < 0.05);各种标本类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766份标本中两方法合并阳性率为43.6%。对其中的460例标本同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涂片法、GeneXpert法和培养法的阳性率分别为28.5%、47.0%和35.4%,3种方法之间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GeneXpert法检测各种标本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法,能更好地为临床结核病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1 引言粪便寄生虫卵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由于虫卵不同,检查方法也异。目前各实验室用于常规检查者为直接涂抹法,由于涂抹标本很少,阳性率较低。加藤氏倡用的玻璃纸厚层涂抹法,不仅可以同时查出蛔虫、钩虫、鞭虫、绦虫、及吸虫卵,且阳性率较高。在我们随机收集的100份粪便标本中发现,厚层涂抹法明显优于直接涂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7例肺结核患者的79份晨痰标本同时进行PCR检测及直接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果:未经治疗的67份晨痰标本,PCR和直接涂片的阳性率分别为46.3%、11.9%(P<0.01);直接涂片阴性的59份标本PCR阳性率45.8%;接受治疗2月后的12份标本PCR阳性率58.3%。结论:PCR检测快速、灵敏,适宜于菌阴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但不宜仅以PCR结果作为评价化疗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重氮乳凝法与胶体金法、聚合酶链反应诊断结核病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重氮乳凝试验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以胶体金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对照,分别用重氮乳凝法和胶体金法检测91份临床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血清标本,以PCR法检测患者相应的痰标本。结果 重氮乳凝法与胶体金法和PCR比较,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1%和89.8%;敏感性分别为96.3%和72.9%;特异性分别为97.3%和68.8%。结论 重氮乳凝法可用于结核病实验室诊断,尤其适用于现场血清学初筛和基层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11.
日本血吸虫重组信号蛋白14-3-3的免疫诊断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rSj14-3-3)间接ELISA用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方法表达并利用纯化的rSj14-3-3建立间接ELISA法,比较其与可溶性虫卵抗原(SEA)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阳性率及其它寄生虫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结果rSj14-3-3-ELISA、SEA-ELISA和IHA3种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0.8%、94.2%和90.0%,特异性分别为87.0%,84.8%和84.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Sj14-3-3抗原间接ELISA法具有可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评估粪检Kato法血吸虫卵阳性漏检人数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ato法是用于社区血吸虫病普查的诊断方法。然而,对同一病人的重复检查显示不同Kato片的虫卵计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仅检查一片Kato片将导致大量的漏检,从而低估疾病流行率。提出了一个基于Poisson分布的数学模型,用于估计Kato法的漏检率,并用来自江西矶山的实际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应用日本血吸虫抗31/32kD(1D=0.9921u)单克隆抗体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夹心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用于城市急性血吸虫病经吡喹酮治疗5年后无再次感染患者的疗效考核,阳性率为12.20%。与快速法ELISA检测循环抗原的符合率为96.34%。与常用检测抗体的IHA、ELISA法平行对照,阳性率基本一致。与改进的粪便孵化法比较,两法的符合率为85.36%。无疫水接触史健康人未见阳性反应。对肝病患者无交叉反应。结果显示双夹心ELISA法检测循环抗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具有良好的抗血吸虫药物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14.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 the Rabbi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man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has long beenrecognized as a major public health concern inAsian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with millions ofpeople affected[1] . The disease is caused by thezoonotic blood fluke,S.japonicum.More than40mammals,including the rabbit,act as naturaldefinitive hosts[2 ] .Although the major route of in-fection with S.japonicum is through skin contactwith infested water,verticaltransmission,i.e.theprocess of transplacental passage ofschistosomulaefrom the infected mothe…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水网型疫区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及人体内血清微量元素铁、锌的含量与日本血吸虫感染状态间的关系。方法:湖北省某行政村居民769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同时收集流行病学基础资料、日本血吸虫感染资料,以及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微量元素铁、锌的含量。结果:该村庄总感染率为44、3%,为高度流行区;同性别相同年龄组的人群内感染者与非感染者的人群血清铁、锌含量差别均无显著意义(P均大于0.05)。结论:横断面研究未发现人群血清微量元素铁、锌的含量与日本血吸虫感染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与血吸虫病肝损伤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一氧化氮在血吸虫病肝损伤发病中的作用,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家兔(n=40)经皮肤感染血吸虫尾蚴后8、12、16、20、24周家兔肝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巨噬细胞(CD68)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定位。结果显示,血吸虫病家兔肝的虫卵肉芽周围、门静脉分支管壁、肝窦壁、中央静脉壁有iNOS和CD68阳性免疫反应物,肝细胞内有iNOS阳性免疫反应物。正常家兔肝脏iNOS和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认为一氧化氮在血吸虫肉芽形成及肝脏微循环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新庄村血吸虫病流行现状进行调查,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对6-60岁人群进行查病;用环境抽样结合机械抽样对水稻种植区内的各种环境开展螺情调查。结果:居民感染率高达32.57%,活螺平均密度、钉螺自然感染率,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1.428只/0.11m^2、2.65%、0.038只/0.11m^2,结论:当地血吸虫病流行还较为严重,除积极开展化疗法外,必须进行灭螺,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开展江滩野鼠感染血吸虫监测,探索敏感、有效的监测方法,为精准防控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滩有螺环境中采用布设鼠夹的方法捕捉野鼠, 对捕获的野鼠进行解剖,观察有无血吸虫感染,分别计算有效鼠夹率、野鼠捕获率和感染率。结果 2017—2019年,累计在13个江滩有螺环境中布设鼠夹2 800只次,其中2017年4个环境800只次,2018年5个环境1 200只次,2019年4个环境800只次。共捕获野鼠132只,有效鼠夹率96.89%,野鼠捕获率4.87%,2017—2019年野鼠捕获率分别为10.82%、2.55%、2.38%,均未发现野鼠感染血吸虫,感染率为0%。结论 通过连续三年的监测,未发现野鼠感染血吸虫,但应进一步持续开展,建议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可将野鼠感染血吸虫监测列为常规监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血水草白屈菜红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预防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水草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杀灭尾蚴、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效果。方法:实验室配置浓度分别为100 mg/L,50 mg/L,25 mg/L,12.5 mg/L,6.25 mg/L,3.125 mg/L的CHE溶液,采用玻片法灭蚴,观察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时尾蚴的死亡率;实验室防护动物血吸虫感染的实验,所用CHE溶液浓度同前。结果:尾蚴接触药物25 mg/L,60 min死亡率为88%,50 mg/L、60 min死亡率为100%。100 mg/L组药物浸杀尾蚴30 min后,对小鼠的防护率为100%;50 mg/L组药物浸杀尾蚴30min的防护率为82.35%。结论:CHE具有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左旋吡喹酮与吡喹酮治疗慢性日本血吸虫病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旋吡喹酮与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89例和75例。均按30mg/kg的剂量,顿服,治后3个月与6个月粪孵阴转率分别为84.3%、86.5%与71.6%、72.9%;累积阴转率分别为73.5%与60.2%。二组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左旋吡喹酮组的无反应率(70.4%)与吡喹酮组(69.1%)比较则无差异(p>0.05)。该两药毒副反应均轻而短暂,无需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治疗前与治后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血、尿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变化。临床研究结果证明左旋吡喹酮单剂疗法的疗效优于吡喹酮。我们认为左旋吡喹酮可用于血吸虫病流行区大规模普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