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 inChildhood FAB—M_7),临床少见,本文二例 M_7患儿分别经临床,细胞形态组化染色、电镜、抗血小板糖蛋白单克隆抗体 GDⅡb/Ⅲa 和骨髓活检证实,基本符合 FAB诊断标准。认为光镜细胞形态结合组化染色仍能诊断 M_7,儿童 M_7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Moscinski等报告一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为女性黑人,48岁,因发热和全血细胞减少住院.查体:体温104°F(40℃),齿龈增生并有出血,其他无异常.经血液、骨髓抽吸和骨髓活检标本的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组化和细胞表面表型等研究,按FAB标准诊断为M7.其骨髓活检在形态学上显示初级原始细胞和大的非典型巨核细胞丛取代正常骨髓,  相似文献   

3.
1.骨髓卜皿病性原卜掉Zm in 板过氮化物酶(EM一PPO )或抗血 碎片; 。30/;小板特异什的单克隆抗体所证实;4骨髓干抽、恬捡中巨核细胞及网2.原、幼巨根细胞由电镜血小 3外旧血有原、幼巨核细胞或巨核 状纤维增加。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_7)的诊断标准(1985年)~~  相似文献   

4.
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征。用骨髓细胞涂片观察细胞的形态;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表明:本例以发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白细胞增多伴两系血细胞减少,骨髓干抽,骨髓原始巨核细胞异常增生超过30%,原始细胞的免疫分型为CD41+CD61+。骨髓活检显示,髓内增生的单个核大细胞为CD42b+。最后诊断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结论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较为少见,容易误诊,预后不好;免疫分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诊治均有其特殊性。本文收集1973年1月~1988年3月省人民医院9例及作者在邵阳医院工作时19例60岁以上急性白血病(简称老年急白)住院病例,分析报告于下。 临床资料 一、诊断与方法 本组均经血象、骨髓象、少数经组织化学、骨髓活检确诊。白血病类型:急淋L_1 1例,L_2 3例;急非淋M_1 4例;M_2 6例,M_3 2例,  相似文献   

6.
王锦丽 《临床荟萃》1998,13(3):110-111
1931年Von Boros&korenyi首次报道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其后,由电于显微镜的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证实,该病原始细胞为巨核系。按急性白血病(AL)的FAB分类,定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_7。该病发病率低,预后比其它类型AL差,常伴有骨髓纤维化(MF)。近年由于新技术的开展,对此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病理活检在各类血液病诊断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最终确诊的各种血液病患者442例,骨髓标本采用骨髓液抽吸涂片、活检同步法取材,骨髓涂片与活检染色后,进行增生程度、细胞计数及形态学观察,并进行对比。结果在骨髓纤维化(PMF)、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巨幼细胞性贫血(MA)、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转移瘤(MCBM)、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霍奇金淋巴瘤(NHL)等11类血液系统疾病中,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高于骨髓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1,P=0.020);其中PMF、AA、MDS、MM、MCBM、NHL等骨髓涂片诊断符合率均比骨髓活检低,但只有PMF、MDS样本量大于40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MA、AML、ITP、CML等骨髓涂片诊断符合率比骨髓活检高,其中ALL、AML、CML样本量大于40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活检较骨髓涂片在PMF诊断、NHL和MDS具体分型及判断骨髓增生程度具有优势,而骨髓涂片在ALL、AML和CML诊断及分型,以及巨幼细胞、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疾病方面可能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的分析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多种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病态巨核细胞数量及类型分布。结果健康组未见病态巨核细胞,缺铁性贫血(IDA)、溶血性贫血(H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偶见病态巨核细胞,未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及恶性肿瘤组都可见病态巨核细胞,而且还可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以MDS最为明显。结论骨髓涂片中病态巨核细胞分析在血液病诊断和鉴别中起重要作用,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的出现表明骨髓恶性增生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与骨髓活检病理同步检测在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取材术,获取骨髓涂片、活检标本,对我院3374例血液病患者的血涂片、骨髓涂片与活检切片的细胞形态及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骨髓活检的增生度明显高于涂片(P0.05);骨髓活检对急性白血病(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转移癌(MCBM)、淋巴瘤、骨髓纤维化(MF)、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诊断的阳性率高于涂片(P0.05);骨髓涂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感染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活检(P0.05)。MDS粒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活检高于涂片;红系及巨核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涂片高于活检。骨髓活检观察粒系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巨核细胞异常分布、基质病理改变具有明显优势。结论骨髓细胞形态与骨髓活检病理检查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血液病的诊断率、减少漏诊,对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继发于恶性肿瘤骨髓纤维化症47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继发性骨髓纤维化(secondarymyelofibrosis,SMF)患者的临床及骨髓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995年~2004年同济医院确诊的47例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片和骨髓象的细胞学表现及骨髓活检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同时对不同疾病SMF程度与巨核细胞数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结果骨髓转移癌常伴有SMF,易致骨髓穿刺干抽或稀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或多发性骨髓瘤(MM)常伴SMF,骨髓象不易确诊,骨髓活检常能提供确诊的依据。各原发疾病之间MF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而且MF程度与巨核细胞数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当骨髓穿刺表现为“干抽”或疑为稀释、增生低下时,要考虑可能合并SMF,则应做骨髓活检,有助于对骨髓转移癌、ALL、MM、恶性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最近被列入急性白血病FAB分型中的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或M7,过去被称为“急性骨髓纤维化”,“恶性骨髓硬化“和”急性骨髓增生异常伴髓外化生”等。虽然命名不同,但诊断标准基本上是相同的:起病急,病程进展快,无特殊症状或器官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出现原始细胞,红细胞形态无显著改变;骨髓中网状纤维增生,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增加,原始细胞和不典型的形态奇特的巨核细胞增多。然而,近来的研究揭示骨髓纤维化(骨纤)可能继发于原始巨核细胞的增殖。临床上可见化疗后或骨髓移植后骨纤得到缓解。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体外培养时骨髓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显示正常核  相似文献   

12.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是较为少见的一种,约占3%-5%,幼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则更为少见。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发病见于儿童及成人,对治疗反应差,预后差。因此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工作中发现1例幼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10例正常对照,10例增生骨髓,10例淋巴瘤,11例急性白血病(AL)、11例骨髓增生综合征(MPD)及11例MDS(难治性贫血3例、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丧贫血7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1例)的骨髓活检石蜡包埋切片,用Y2/51单抗(CD61)进行染色,计量研究其中的巨核细胞。其结果为:巨核细胞数(计数5个高倍镜视野中的个数)在MPD(9.7)和MDS(10.7)明显高于其他四组(其中以增生骨髓最高4.2)。小巨核细胞(直径<15μ)的百分数:AL22%、MPD17%、MDS25%,其他三组中最高的增生骨髓仅为9%。在MPD和MDS中巨核细胞的免  相似文献   

14.
骨髓活检组织印片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组织印片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6例血液病患者同时进行骨髓活检组织印片、骨髓活检切片及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结果骨髓活检组织印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程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骨髓穿刺涂片,特别是在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骨髓活检组织印片操作简单,确诊及时,可作为血液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成人难治性贫血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有巨核细胞(MKC)异常,包括出现小MKC。本研究旨在检查儿童ANLL诊断时骨髓活检的MKC直径是否和诊断时的血小板计数及化疗疗效相关。 59例ANLL患儿中49例于诊断时取得骨髓活检标本。诱导化疗包括2-5周的VCR-红比霉素(第1天),继以序贯使用Ara-C和氮杂尿苷(第4-7天)。维持化疗为每月使用VCR-阿霉素-CTX,每周使用Ara-C和每日服6-MP。MKC直径用目镜测微计放大1250倍测定,以在互成90°所作的两次测定的积的平方根表示。49例中35例有合适的骨髓标本供评定。每  相似文献   

16.
急性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34例骨髓的活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启国  浦权  杨梅如  陶英  刘薏芝  张子祥 《新医学》1998,29(11):577-578
目的:评估骨髓活检在急性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34例急性白血病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的骨髓活检切片与涂片增生度,动态观察10例急性粒细胞白血化疗过程中网硬蛋白纤维含量变化,结果:网硬蛋白纤维可致白血病骨髓涂片假性增生减低,骨髓活检切片能起修正作用,伴骨髓纤维化的早期白血病肾骨髓切片较涂片更早作出诊断,网硬蛋白纤维含量的变化与白血病化疗疗效有关,结论:骨髓活检切片对涂片起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白血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动态观察李艳春(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兰州730000)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巨核细胞骨髓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巨核细胞(MK)数量及形态在其初发及治疗过程中可见动态变化。我们观察了70例AL患者初发及治疗中的...  相似文献   

18.
作者使用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体抗原(CDw41)结合的HP1-1d和识别因子Ⅷ:vW因子抗原(FⅧ:vWfAg)的W1-23两种单克隆抗体,对147例急性非粒细胞白血病(ANGL)作分型研究, 发现急淋白血病(ALL)128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_7)19例,14例M_7进入前瞻性治疗研究。该14例M_7患者原先分别诊断为L_210例,M_12例,分类不明白血病2例。9例白血病细胞与HP1-1d和W1-23两种单抗均起反应。5例仅有1种单抗反应阳性,其中4例为HP1-1d,1例为W1-23。2例并存血小板系抗原(CD_w41)与转铁蛋白受体抗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几种血液病骨骨髓片病态巨核细胞的出现,并按其形态特点分成四类。病态巨核细胞在良恶性血液病中均可出现,但在程度上有差异。阳性率高出现数量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阳性率高但出现量少的疾病有骨髓增殖性疾病、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粒细胞缺乏症等。病态巨核细胞的形态是以胞核的异常改变为基木特征,胞体大小则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20.
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急性白血病诊断及分型中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急性白血病诊断及分型中的意义王曦,程爽小巨核细胞是一种病态的巨核细胞,可存在于多种血液病的骨髓中。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对巨核细胞有特异性。我们应用免疫酶标ABC染色观察7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