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elcatum,简称Fn)是G~-专性厌氧杆菌,常可在龈上,下菌斑、牙周病灶及感染根管内检到,近年来对Fn的研究逐渐深入,一些现象也得到了解释,同时也逐渐显露出其在尖周病,牙周病中的重要性。本文就近年来有关Fn的一些研究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具核梭杆菌是口腔中含量最高的梭杆菌,可成为早期和晚期定植的微生物的连接桥梁,以共生菌的形式存在,也可成为致病菌参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核梭杆菌与口腔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影响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而决定口腔的健康状态.粘附是最直接的相互作用方式,也是微生物进入生物膜和侵袭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本文就具核梭杆菌与口腔常...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热酚水法提取了具核梭杆菌ATCC25586的脂多糖(LPS),并用苯酚一氯仿—石油醚(PCP)和电透析对脂多糖进一步纯化,结果得到了高纯度的内毒素脂多糖。其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分别低于1.5%。氨基葡萄糖含量为81.4μg/mg。总磷含量为30.2μg/mg。用薄层层析对糖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其多糖区域存在着2—酮—3—脱氧基—D—甘露醇辛酮糖酸(KDO)。鲎试剂凝集最低剂量为3.125pg。  相似文献   

4.
陈玉莲  孙颖 《口腔医学》2018,38(6):552-555
牙周炎与全身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近年来,牙周炎与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生发展的关系已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具核梭杆菌是牙周炎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其感染可能参与了CRC的发生发展,本文拟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 nucleatum)是一种革兰阴性专性厌氧菌,被认为是牙周炎的重要致病菌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F. nucleatum与多种全身疾病相关,其中,F. nucleatum与肠道疾病的关系更是最新研究热点。文章就F. nucleatum与炎症性肠病、急性阑尾炎及结直肠癌等常见肠道疾病在临床及病理学上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具核梭杆菌是牙周炎主要致病菌之一,在口腔乃至全身感染性疾病中检出率极高,与临床厌氧菌感染的关系十分密切。具核梭杆菌具有明显的毒力或致病性,可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宿主防御能力,引发牙周组织破坏。本文描述了具核梭杆菌的一些重要特性,包括其生物学特征、分类和毒性特征以及主要的生物学检测手段,着重描述了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具核梭形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牙周炎是一类由菌斑生物膜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研究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对于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具核梭杆菌作为连接早晚期定植菌的桥梁菌,在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在菌斑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Fn)黏附和侵入上皮细胞的早期阶段,不同时间黏附量和侵入量的变化以及砌不同菌株之间黏附和侵入能力的差别。方法:将实验菌Fn ATCC10953以及Fn WCD05-1分别配成菌悬液,加入培养有上皮细胞(KB)的24孔细胞培养板中。孵育0.5、1、2、3、4h进行黏附和侵入测定。初步探索时间与砌黏附和侵入KB细胞的数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在黏附和侵入早期,随相互作用时间延长,砌黏附和侵入KB细胞的数量增加,并且临床株的黏附和侵入能力明显优于标准株。在达到最大黏附和侵入量以后,细菌量有一定下降,但是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保持一定的黏附和侵入水平。达到黏附和侵入的最大值时,临床株的黏附和侵入量分别约是标准株的2倍和4倍。结论:在黏附和侵入早期,随相互作用时间延长,砌黏附和侵入KB细胞的数量增加,并且临床株WCD05-1显示出比标准株ATCC10953更强的黏附和侵入能力。达到最大值后其黏附和侵入量有一定下降。  相似文献   

9.
具核梭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厌氧菌,广泛定植于人体口腔内,是公认的牙周致病菌。该菌不仅在牙周病、口腔癌等口腔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还与全身各系统多种疾病存在关系,包括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炎、妊娠不良事件及各系统肿瘤。具核梭杆菌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存在肠道炎症的患者,牙周炎或可成为一个促进炎症向癌症转变的风险因素。具核梭杆菌可通过消化道及血液循环两条途径迁移到肠道,进一步通过黏附素-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和黏附素-糖类肿瘤标记物两条途径与结直肠癌细胞特异性结合。具核梭杆菌对肿瘤内乏氧的高代谢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糖酵解,互利共生的关系使得具核梭杆菌在肿瘤中大量富集。与结直肠癌细胞结合后,具核梭杆菌通过调控经典Wnt信号通、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改变免疫微环境,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并表现出抗化学治疗的作用,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现已证实牙周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是独立相关的.具核梭杆菌是牙周炎龈下菌斑中常见致病菌,在牙周组织处于炎症状态时,具核梭杆菌可通过受损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而后粘附侵入内皮细胞,破坏内皮完整性,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同时,具核梭杆菌及其热休克蛋白可...  相似文献   

11.
《口腔医学》2018,(2):109-113
目的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牙周病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研究发现,牙周病原体感染和口腔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细菌感染对KB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为具核梭杆菌感染和口腔癌症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证据。方法建立具核梭杆菌感染KB细胞模型(MOI=10和100),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和细菌形态变化,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ELISA检测上清液中IL-6和IL-8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4 h具核梭杆菌侵入细胞,细菌在细胞内保持完整形态,细胞与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破坏。感染24 h后,细胞内仍能发现细菌,菌体被膜状结构包绕,并保持完整形态。低浓度具核梭杆菌(MOI=10)感染KB细胞,细胞周期G1期进程在感染早期加速,细胞增殖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高浓度具核梭杆菌(MOI=100)感染KB细胞,细胞周期S期4 h至8 h细胞数增多,同时促进细胞增殖;感染24 h后抑制G1期进程,S期细胞显著减少,从而抑制细胞增殖(P<0.05)。上清液中IL-6和IL-8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均升高,并对具核梭杆菌感染的时间和浓度存在依赖性。结论具核梭杆菌感染口腔癌细胞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炎症反应从而加重癌细胞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以P.gingivalisATCC33277为阳性对照,用KB细胞体外模拟牙龈上皮细胞,初步研究F.nucleatum对上皮细胞的黏附和侵入能力。方法:将实验菌株P.gingivalisATCC33277、F.nucleatumATCC10953以及F.nucleatumWCD05-1分别配制成2×107CFU/mL的菌悬液,加入培养有KB细胞的24孔细胞培养板中。在37℃,50 mL二氧化碳的细胞培养箱中孵育2 h,以P.gingivalisATCC33277为阳性对照,观察F.nucleatum对KB细胞的黏附和侵入。结果:两种F.nucleatum均能黏附和侵入KB细胞。与P.gingivalisATCC33277相比较,F.nucleatumATCC10953的黏附和侵入能力稍弱,而F.nucleatumWCD05-1的黏附和侵入能力更强。结论:F.nucleatum能黏附和侵入上皮细胞,至少在短时间内能保持一定的黏附和侵入量,在细胞内保持一定的活力。F.nucleatum的不同菌株之间黏附和侵入能力存在差异,临床株的毒力明显强于标准株。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感染根管内的细菌是以厌氧菌为主,伴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混合体。造成牙髓和尖周组织的破坏是由于机体、局部组织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而细菌本身在它们之间,由于其不同的种属而存在着相互协同、相互共栖和相互拮抗的作用。这些诸多因素错综复杂的组合形  相似文献   

14.
具核梭杆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牙周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微米氢化镁(MgH2)颗粒对牙周炎致病菌具核梭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可能的抗菌机制。方法 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实验材料MgH2颗粒的尺寸大小、表面形貌和晶相结构进行表征。使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研究其释放行为,同时使用菌落计数实验(CFU)、溴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研究了MgH2颗粒对具核梭杆菌的抗菌效应。结果 MgH2颗粒呈现为尺寸不均一的微米级球状颗粒,平均尺寸为10.52 μm。XRD谱图具有属于MgH2的(110)、(101)、(200)及(211)特征面的衍射信号。在菌落计数实验(CFU)实验中,当材料浓度达到 1.5 mg/mL和 2 mg/mL时有显著的抑菌效果,抗菌率分别为45.69 %和79.24 %。在MTT实验中,具核梭杆菌的活性随着MgH2颗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MgH2颗粒浓度达到2 mg/mL时,其活性接近于零。结论 MgH2颗粒对具核梭杆菌有着良好的抑菌效果,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体外分析蓝光LED联合姜黄素对具核梭杆菌的杀菌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具核梭杆菌标准菌株ATCC10953,分为三组:单独蓝光照射组(A组)、单纯姜黄素溶液组(B组)和光动力组(C组).A组:采用蓝色LED光固化灯照射,功率密度0.3 W/cm2,照射时间20、40、60 s.B组:按照姜黄素溶液的浓度5、10、2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分泌的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s)对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human oral keratinocytes,HOK)闭合蛋白Claudin-4表达及其对口腔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厌氧条件下培养具核梭杆菌,透析法提取OMVs。采用Nanosight及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对提取的OMVs进行表征分析。OMVs以不同质量浓度(0~100μg/mL)刺激HOK 12 h,并以100μg/mL OMVs刺激HOK 6、12 h,采用实时转录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闭合蛋白Claudin-4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HOK与OMVs共定位以及Claudin-4蛋白的定位分布。利用Transwell上室体外构建人口腔上皮屏障,采用跨膜电阻测量仪(EVOM2)检测屏障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TER),以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FD-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具核梭杆菌(F. nucleatum,Fn)共同感染时,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Pg)或伴放线聚集杆菌(A.actinomycetemcomitans,Aa)对多形核白细胞(PMNs)产生活性氧(ROS)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抗凝外周血,经Percoll分离后取PMNs,将分离的PMNs与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混合,于37 ℃的水浴箱中孵育15 min,然后分别向管中加入A组和B组细菌(细菌分组:A1, Pg;A2, Aa;A3,Fn;B1, Pg+Fn;B2, Aa+Fn;B3, Pg+Aa;B4, Pg+Aa+Fn;B5, Aa+Pg+Fn),充分混合后于37 ℃孵育1 h和4 h,流式细胞术 (Flow Cytometry, FCM)检测PMNs产生ROS的量。结果:不同牙周致病菌与分离的PMNs在37 ℃作用1 h,PMNs生成ROS的量分别是A1-16.52;A2-18.74;A3-19.59;B1-17.60;B2-20.09,其中B1>A1;B2>A2,差异显著(P<0.05)。不同微生物与分离的PMNs在37 ℃作用4 h,PMNs生成ROS的量分别是A1-176.05;A2-203.19;A3-230.36;B1-259.08;B2-274.89,其中B1>A1;B2>A2,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Fn共聚后,Pg或Aa诱导PMNs产生ROS的能力被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鞣花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生长、黏附的影响。方法 将鞣花酸单体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用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0.5 g/L氯己定作为阳性对照组,无药液组为阴性对照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菌黏附能力及生长曲线;通过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生物膜抑制浓度和生物膜清除浓度。结果 石榴皮生物活性成分鞣花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 g/L,最低杀菌浓度均为2 g/L。在1 g/L时鞣花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细菌粘附能力的抑制率为80.68%和83.53%(P<0.05)。鞣花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生长影响为将牙龈卟啉单胞菌对数生长期由8 h推迟至12 h,将具核梭杆菌的对数生长期由4 h推迟至12 h。鞣花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生物膜抑制浓度及生物膜清除浓度均为4 g/L和8 g/L。结论 鞣花酸对牙周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望成为一种牙周病防治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高效价高纯度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和具核梭杆菌(F. nucleatum)多克隆抗体,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新鲜培养的P. gingivalis和F. nucleatum菌液灭活后与佐剂乳化混匀,作为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定期免疫并在抗体效价达到预期后采用颈动脉取血获得抗血清。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多克隆抗体交叉反应。应用硫酸铵沉淀法纯化多克隆抗体,并通过Western-blot方法鉴定抗体的纯度。荧光显微镜观察多克隆抗体应用于免疫荧光实验的效果。结果    免疫6周后,血清抗体效价达到1∶320 000 ~ 1∶640 000,相互之间未出现交叉反应,且纯度较高。免疫荧光实验中可观察到明显的荧光,并可见P. gingivalis的球杆状形态和F. nucleatum的短杆状形态。结论    成功制备了P. gingivalis和F. nucleatum多克隆抗体,其特异性良好,为后续的免疫学相关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