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声调对鼻音功能亢进主观听感知的影响,为编制符合汉语普通话特点的鼻音功能亢进主观听感知评估材料奠定基础。方法分析20 名普通儿童与20 名腭裂儿童朗读声调不同的评估材料时,鼻音功能亢进主观听感知上的等级差异与鼻化率差异。结果不同声调材料之间,鼻音功能亢进等级及鼻化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设计汉语普通话鼻音功能亢进主观评估材料时,可以不考虑声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糖尿病患者31例 ,分为有、无微血管病变亚组 ,并以健康者20例作对照组。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铜蓝蛋白浓度 ,同步检测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浓度 (0.48±0.12) g/L ,较对照组 (0.31±0.09) g/L ,显著增高 (p<0.05);有微血管病变亚组(0.47±0.12)g/L比无微血管病变亚组(0.42±0.09)g/L亦显著增高(p<0.05) ;且血清铜蓝蛋白浓度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浓度增高 ,有微血管病变者其浓度进一步增高 ,测定血清铜蓝蛋白对判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存在与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频诊断超声联合"脂氟显"微泡开放小鼠血脑屏障的最佳辐照时间。方法健康C57BL/6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超声组6只和超声联合微泡组24只,超声联合微泡组再依据超声辐照时间分为400、500、600、700s亚组各6只。超声联合微泡组用辐照频率3MHz、脉冲重复频率40Hz的超声辐照小鼠颞区,同时经尾静脉注射"脂氟显"微泡1mL/kg后注射质量分数2%伊文思蓝50mg/kg;超声组用相同频率超声辐照小鼠颞区500s,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注射质量分数2%伊文思蓝50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注射质量分数2%伊文思蓝50mg/kg,不进行超声辐照。注射伊文思蓝1h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观察辐照区脑组织蓝染深度及面积,HE染色后镜下观察脑实质损伤情况;将脑组织切碎放入甲酰胺溶液萃取伊文思蓝,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结果对照组、超声组未见脑实质蓝染;超声联合微泡各亚组见辐照区脑实质蓝染,矢状面见皮质、侧脑室及海马区出现蓝核,且蓝染程度随辐照时间延长而加重,蓝染面积随辐照时间延长而扩大;HE染色后镜下观察,超声联合微泡辐照时间为600、700s亚组脑实质有红细胞渗出,余亚组及超声组、对照组均未见红细胞渗出;超声联合微泡辐照时间为400、500、600、700s亚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依次增加[(45.43±2.89)、(108.50±2.27)、(124.49±3.32)、(152.96±3.06)μg/g](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8.41±0.13)μg/g]和超声组[(8.91±0.15)μg/g](P0.05)。结论超声频率为3MHz、机械指数为1时,联合微泡开放小鼠血脑屏障的最佳辐照时间为500s。  相似文献   

4.
<正>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相关病发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率增加的常见病因之一[1]。血液透析(HD)可能诱导氧化应激以及慢性微炎症反应,加剧透析相关疾病的进展。此外,HD还可能导致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降低免疫力,严重者影响心肺血管等重要器官组织,增加病死率[2]。炎症反应重要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指标甲状旁腺激素(iPTH)均为中大分子物质,HD  相似文献   

5.
本组从1990年6月至12月对肝硬化、肝癌患者进行了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的测定,将其结果作对比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住院病人。诊断标准:(一)肝硬化失代偿期:(1)门静脉高压所产生的侧支循环形成,脾大、脾功能亢进及腹水等;(2)肝功能损害所引起的白蛋白降低、水肿、腹水、黄疸及肝性脑病等。(二)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根据上海市肝癌协作组(1975)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二、测定项目: 1.血清β_2m:采用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生产的~(125)I—β_2微球蛋白免疫药盒,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肾功能(BUN Cr)及肝功能试验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开放大鼠血脑屏障的辐照时长参数.方法 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超声组(B组)和超声微泡组,超声微泡组按辐照时间不同分为0.5min组(C1组)、1.0 min组(C2组)、1.5 min组(C3组)、3.0 min组(C4组);实验鼠经尾静脉注射自制微泡和伊文思蓝染料后,用频率为1 MHz,声强为4 W/cm2的低频聚焦超声以不同辐照时间辐照大鼠头部,采用组织学方法 观察大鼠血脑屏障的开放情况.结果 超声微泡组辐照时间0.5 min(C1组)未见脑组织蓝染,辐照时间1.0 min组(C2组)、1.5 min组(C3组)、3.0min (C4组)组均可见蓝染;HE染色检测3.0 min组(C4组)见血细胞.结论 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在频率为1 MHz、声强4 W/cm2、辐照时间1.0~1.5 min参数下可以局部开放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7.
载超顺磁性氧化铁和DiI荧光高分子微球巨噬细胞MR成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制备载超顺磁氧化铁(SPIO)纳米粒和DiI荧光高分子微球(DiI-SPIO-PLGA),探讨其作为MRI对比剂体外巨噬细胞成像的效果和作为荧光示踪剂体外示踪巨噬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DiI-SPIO-PLGA微球,并检测其理化性质。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与DiI-SPIO-PLGA微球共孵育12 h后行普鲁士蓝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将吞噬了微球的细胞和空白细胞分别重悬于0.5 ml 1%琼脂糖Eppendof管中,行MR扫描。 结果 所得样品为外壳装载SPIO颗粒和DiI荧光的微球,粒径(868.00±68.73)nm。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细胞内都有蓝染颗粒分布,部分区域聚集成堆;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有大量红色微球。MRI显示吞噬了DiI-SPIO-PLGA微球的实验组管内信号显著降低,管内信号值/背景信号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DiI-SPIO-PLGA微球能有效加强MR成像效果,荧光信号强烈,可同时作为MRI阴性对比剂和荧光示踪剂。  相似文献   

8.
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常见于严重原发病的并发症,形成广泛微血栓,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目前尚不清楚其具体发病机制,感染、手术创伤是常见的诱因[1]。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DIC为AL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D-二聚体(D-D)为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应用于DIC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C反应蛋白(CRP)属于一类典型  相似文献   

9.
杨建平 《临床医学》2016,(10):67-68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确诊为尿毒症并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126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每组42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钙磷水平及甲状旁腺激素及β2微球蛋白清除效果,以了解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6个月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滤过组的甲状旁腺激素及β2微球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血液透析治疗组的甲状旁腺激素及β2微球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三组血钙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组的血磷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他两组未见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滤过能够提高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及β2微球蛋白的清除率,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组还具有调节患者血磷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泡介导下超声发射方式对实验兔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依据超声不同发射方式将20只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即连续发射组和间断触发组,各10只。观察在匀速注射微泡、相同超声能量参数下不同发射方式辐照兔脑组织情况,同时采用伊文思蓝示踪法评价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超声连续发射组、间断发射组靶区单位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分别为(11.04±1.53)μg/g、(32.55±2.56)μg/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匀速注射微泡,相同超声能量参数辐照靶区脑组织时,间断触发方式较连续发射方式更能促进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微气泡开放大鼠血脑屏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微气泡声诺维,同时采用GE Vivid 7超声辐射大鼠头颅,辐射深度经磁共振(MRI)扫描辅助定位于基底节区;以MRI增强扫描和荧光显微镜观察伊文思蓝的方法来检测血脑屏障开放程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检测实验的安全性.结果 超声联合微气泡辐射大鼠头颅后,在MRI增强扫描T1W1上观察到辐射区域信号增强,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辐射区域伊文思蓝的红色荧光;HE染色细胞形态正常,结构完整.结论 超声联合微气泡可靶向、无创地开放大鼠血脑屏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和干细胞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诊断和心功能状态评估的价值及其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粒酶免疫测定法检测35例单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5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BNP、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同时采用NYHA标准对5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分级。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组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组患者血甲状腺激素FT3、FT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S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BNP水平甲状腺功能亢进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组与对照组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组患者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血浆BN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11.41,P<0.001)。以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组血浆BNP为阳性,对照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组为阴性绘制ROC曲线,得出血浆BNP296.0ng/L为临界值,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6%和93.80%。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91,P<0.01),与甲状腺激素FT3、FT4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BNP是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和评估心功能分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用海藻酸钠微球做栓塞剂行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2001-09/2006-03对42例武装警察部队河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s技术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插至脾动脉,应用海藻酸钠微球(北京圣医耀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出品)行脾动脉栓塞,平均栓塞范围在70%以上,并观察栓塞后患者的反应及疗效。结果显示30例患者完成2年的随访,临床有效率100%,均通过单次栓塞达到了满意且持久的疗效,全组病例均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示海藻酸钠微球生物相容性好,栓塞后不良反应轻微,对末梢血管栓塞效果好,栓塞作用完全且持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用酶免法同时测定了2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和2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和β2-微球蛋白(β2-m icroglobulin,β2-MG)含量并同30名健康人对比,发现甲亢患者Cys C与β2-MG出现相关性异常改变。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甲亢组28例为我院2002年至2003年门诊或住院收治的资料完整、诊断明确、具有典型甲亢临床表现和高甲状腺激素血症的患者。男5例,女23例,年龄20~57岁。甲减组24例也为我院同期门诊或住院收治的资料完整、明确诊断的初发原发性甲减患者,男5例,女19例,年…  相似文献   

1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引起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微血管内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多种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性降低,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亢进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组严重的综合征,由于广泛性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积,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导致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以及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从而产生凝血障碍。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粘膜及脏器的广泛性出血,以至组织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声学密度(AD)技术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正常人甲状腺及3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甲状腺进行背向散射积分(IBS)联机分析测定.结果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回声普遍偏低,不均匀,IBS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在AD检查中有特征性变化,为无创定量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李雅莉  何积银 《临床荟萃》1995,10(20):954-955
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 CP)也叫血蓝蛋白,是一种由铜和α_2-球蛋白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具有氧化酶活性。测定铜蓝蛋白的含量或铜蓝蛋白的氧化酶活性有助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以往主要用于原发性低血浆铜蓝蛋白血症(即威尔逊氏病)的研究,近年来开始用于对恶性肿瘤的测定。本文测定了肺癌与良性肺病患者血清中CP水平,以探讨对肺癌的诊断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①肺癌组:74例中男性52例,女性22例;年龄30~76岁。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活检、刷检,经皮肺活检或手术证实。包括鳞癌25例,腺癌21  相似文献   

19.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改变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一种在多种较严重疾病基础上发生的临床综合征。以弥散性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为主要病理变化。广泛出血、微循环衰竭及多脏器功能不全为其临床特征。DIC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纤维蛋白原显著减低 ,故又称“去纤维蛋白原”血症 ,以往研究多着重于纤维蛋白原含量在DIC时的改变 ,而对纤维蛋白分子功能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资料对 42例DIC患者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FMPF)进行了观测 ,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健康自愿献血者 96例(男 5 0例 ,女 46例 …  相似文献   

20.
正在使用传统方法对肥大细胞(mast cell,MC)进行甲苯胺蓝染色时,因其分化过程不易掌握,MC的紫红色颗粒显示极不稳定,给诊断带来困难。有报道将甲苯胺蓝与高锰酸钾一起配制染色效果较好,但其溶液配制过程繁琐~([1])。我们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对原甲苯胺蓝染色方法进行了改进,不但使其配制简便,易于操作,且效果佳。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取20例药物过敏性猝死者,经尸体解剖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