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红  尹炯  吴炎 《中国医药指南》2004,2(12):954-955
目的:探讨慢性快速房颤病人的房室结消融 起搏 药物能否有效控制心室率问题.方法:将3例顽固性慢性快速房颤病人均给予房室结消融,放电当中出现一过性快、慢速交界性心律,说明消融有效.若消融15~60秒未出现Ⅱ°Ⅱ型或Ⅲ°AVB、R-R长间期≥3秒、心室率≤40次/分时,停止消融观察,如果出现前述任何一种情况,则安装心脏起搏器.结果:1例患者完全阻断房室传导,心室率在38-40次/分,给予植入vvI起搏器.另2例患者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及R-R长间期,心室率降至90~120次/分,适当用减慢心室率及强心甙药物效果显著.讨论:慢性快速顽固性房颤病人,用消融改良房室结 起搏 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法是有明显效果的.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观察永久性房颤患者房室结消融及永久起搏器治疗的长期疗效,对10例持续性房颤病史6月~7年、反复发作快速心室率而导致严重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恶化、用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采用房室结消融加双心室VVI起搏(6例)或单心室VVI起搏(4例)。随访平均17.7&;#177;4.4月。结果表明,术后起搏器夺获心率&;gt;95%,很少有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术后心功能及LVEF均明显改善(P&;lt;0.05),LVEDD减少(P&;lt;0.05);随访期间无死亡及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永久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不能用药控制的患者,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治疗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不增加病死率及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近几年来非瓣膜病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在城市已超过瓣膜病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阵发性房颤可出现或加重血液动力学异常 ,因此尽快地减慢心室率和 /或早期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是治疗的目标。本文总结了 3 2例非瓣膜病快心室率房颤患者用静脉加口服胺碘酮的治疗结果 ,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资料与方法  3 2例非瓣膜病快心室率阵发性房颤患者 ,均为我科 1 997年 1 0月~ 2 0 0 2年 7月的住院病人。男 1 9例 ,女 1 3例 ,年龄 60 4±1 2 5 4(3 6~ 75 )岁。房颤时平均心室率为 1 44±2 0 8…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77岁,因头昏、眩晕1周入院;查体:血压90/60mmHg,心界不大,心率40次/分钟,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心率41~48次/分钟).阿托品试验(全程Ⅱ导联记录):试验前(见图1)心率38次/分钟,一次性静脉注射阿托品2 mg后于30秒开始出现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脱节,心室率逐渐增快,最快时88次/分钟(见图2),1分钟时心室率为81次/分钟(见图3);于9分钟时出现心室夺获(见图4),1分钟后再次记录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脱节(图5),于17分钟再次出现心室夺获,心率67次/分钟(见图6),在20分钟时记录仍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脱节(见图7);直到25分钟后恢复窦性心律(见图8).……  相似文献   

5.
为避免起搏器介导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合并阵发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窦或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常被迫放弃双腔起搏(DDD)而改行心室按需起搏(VVI),使患者丧失房室收缩的生理顺序,严重者发生起搏器综合征。最近问世的双腔自动模式切换(DDD AMS)起搏器可在DDD和VVI之间自动转换,满足了同一患者不同心律失常对起搏模式的动态需求。笔者自1998年3月以来应用6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资  料6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12岁,均因反复心慌、晕厥入院,经验查确诊为5例病窦伴快速房颤,1例房室传导阻滞伴房速。所有6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控制心室率以减轻房颤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起博、改良房室结、调节迷走神经等。结果房颤的心室率得到控制。结论改善房颤患者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室上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本文对 1 997年 8月至 1 999年 7月间 ,本校门诊部治疗的阵发性室上速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1 997年 8月至 1 999年 7月间 ,本校门诊部共治疗阵发性室上速 66例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38例 ,年龄最大的 75岁 ,最小的 1 2岁 ,均经心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阵发性室上速 (PSTV) :其中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 33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2 2例 ;阵发性房颤 (PAF) 5例 ,阵发性房扑和阵发性房速 6例〔1〕;心率最快者达 2 36次 /分 ,最慢者为 1 52次 /分。2 治疗方法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房颤与其共存的,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将742例资料完整的房颤住院患者,伴其他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伴房扑60例;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2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T 18例),其中10例行射频消融术(RFCA)。室速16例,室颤2例由室速转化,电转复100次。结果①10例室上速伴房颤在RFCA后无室上速。其中6例(AVRT2例及AVNRT4例)在RFCA后,未诱发房颤及室上速。②文中房颤转化为室速例和室速转化为室颤例,均有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背景。房颤的心室率> 120次/分。结论①室上速可能在房颤的发生中起板机作用。②在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时,控制房颤的心室率,有助防止室速及室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在临床上较常见 ,其中有部分易合并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包括房性心动过速 (下称房速 )、心房颤动 (下称房颤 )、心房扑动 (下称房扑 ) ,这类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疗效差 ,且易引起药物中毒 ,作者自 1999年 4月至 2 0 0 2年 9月对 2 8例此类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控制心室率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2 8例均为COPD合并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 ,男2 0例 ,女 8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年龄 5 8 5岁。平均心室率 16 4± 2 6次 /分 ,其中房颤 16例 ,房扑 8例 ,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对比其与无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的诱因和阵发性房颤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75例检测为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试验组,7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房室早搏发生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多数患者是因为房室早搏引发的,因此医务人员应该重视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发生的房室早搏现象,及时发现患者问题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王红 《河北医药》2005,27(8):586-587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快速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AMI伴新近发生快速房颤患者,先给静脉推注负荷量胺碘酮150mg,继之以0.6~1.0mg/min静脉滴注,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30例患者用药后30min、1h、2h、6h、24h心室率分别为(107±9)次/min、(94±8)次/min、(89±9)次/min、(82±10)次/min、(73±10)次/min,较用药前(131±12)次/min明显下降。其中23例患者在24h内转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76.6%,1例出现窦缓,1例出现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伴快速房颤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正>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1],脑卒中、心力衰竭、栓塞[2]为其常见并发症。房颤的现有治疗策略大致包括节律控制和心室率控制加抗凝2种,目前尚无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物仅作为房颤姑息性治疗手段。而射频消融术作为房颤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使部分房颤患者得以彻底治愈。经过20多年探索与发展,导管消融已成为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9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  相似文献   

13.
王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102-103
<正>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均在65岁以上,快速心律失常类型:快速房颤(既往无房颤病史,心室率140~180次/分)21例,室早伴短阵室速7例,持续室速3例,多源性房速4例。治疗前常规化验肝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两种术式治疗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在我院就诊及行手术治疗的房颤患者128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64例(冷冻消融亚组32例,射频消融亚组32例),持续性房颤组64例(冷冻消融亚组32例,射频消融亚组32例)。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中两个亚组和持续性房颤组两个亚组的手术时间、射线时间、手术曝光量、术后即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中,冷冻消融亚组和射频消融亚组的射线时间、手术曝光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消融亚组的手术时间少于射频消融亚组(P<0.05);两组间术后即刻成功率均为100%。持续性房颤组中,冷冻消融亚组手术时间少于射频消融亚组,手术曝光量高于射频消融亚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的射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方面比较,冷冻消融亚组为9.3%,射频消融亚组为18.7%,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无房颤/房扑/房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持续性房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方面...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而控制房颇的心室率对改善心功能和血液动力学有着重要影响.根据过去几年国内外数个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和目前的房颤认识和治疗建议,控制心室率可作为治疗房颤的首要选择[1].笔者应用洋地黄和异搏定治疗48例快速型房颤患者,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在临床上较常见,其中有部分易合并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动过速(下称房速)、心房颤动(下称房颤)、心房扑动(下称房扑),这类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疗效差,且易引起药物中毒,作者自1999年4月至2002年9月对28例此类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艹卓)控制心室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亢性心房颤动 (房颤 )时心室反应的昼夜分布节律与心脏自主神经系统(ANS)对房室传导系统的昼夜调节作用规律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2例甲亢性持续性房颤患者 ,对服用倍他洛克前后检测 2 4h动态心电图 ,观察其心室节律的昼夜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在用药前后的心室节律有相同的分布规律 ,即 3:0 0时至 4 :0 0时达谷值 ,11:0 0时至 13:0 0时达峰值 ,患者服用倍他洛克前后平均心室率下降。结论 :ANS对房室结区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倍他洛克仅能降低房颤时平均心室率而不能影响房室结区的兴奋与抑制时相。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二年对120例60例以上老年患者作心电图检查,其中心房纤颤38例,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材料本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最小为60岁,最大82岁,平均65岁。其中冠心病27例,高血压心脏病6例,风心病2例,肺心病1例,甲亢心脏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心电图诊断:快速型房颤21例,中速型房颤15例,房颤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快速型房颤病人用西地兰控制了心室率,对于10例阵发性房颤病人曾用西地兰、奎尼丁、乙胺碘呋酮等治疗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心率过缓型房颤,经安置心脏起搏器后复律;1例甲亢心脏病经用地高辛和β受体阻滞剂后心室率控制在70  相似文献   

19.
心房纤颤简称为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分阵发性和持续性。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持续性房颤见于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心肌病等。多年来对房颤治疗主要包括3个方面:转复房颤,维持窦性心律;控制房颤时心室率;抗凝治疗,预防栓塞并发症。经上述治疗后,大多数房颤患者可以得到控制,而少数病难以取得满意效果,本文旨在讨论顽固性房颤的药物治疗,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对顽固性持续性房颤,其主要治疗目的在于控制心室率,保护心功能,预防栓塞。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  相似文献   

20.
王伟 《河北医药》2007,29(11):1240-1241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诊, 主要包括房颤、房扑、房速及阵发性室上速,如何安全而有效地控制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即刻心室率, 是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低血压状态、心源性休克及急性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而合理、有效地选择药物是控制其即刻心室率的关键措施[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