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24小时Bilitec2000胆汁检测仪检测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后患者的胆汁反流情况,观察铝碳酸镁对患者症状、胃镜下粘膜炎症和胆汁反流改变情况. 方法2000年2月~2001年2月在我院胃镜室收集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后胆汁反流性胃炎和吻合口炎患者共18例,随机给予铝碳酸镁或硫糖铝片剂(每次1克,一日3次)治疗4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胃术后患者食管内酸及胆汁反流情况.方法胃术后患者57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4组,A组为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患者,共15例,B组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Billroth Ⅰ型吻合患者,共9例 ,C组为无端胃大部切除术后Billroth Ⅱ型吻合患者,共24例,D组为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患者共9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1~68岁,平均( 43.1±12.4)岁,均无胃食管反流症状,内镜证实无食管下段炎症,并排除消化道及严重全身器质性疾病.食管内pH及胆汁监测前分别对A、B、C、D 4组患者根据烧心、反酸、胸痛、呕吐胆汁每一症状不同程度进行症状评定及记分,计算出总积分.用Digitrapper MKⅢ型便携式pH监测仪及Bilitec 2000便携式胆汁监测仪(瑞典Medtronic Synectics公司)行食管内24h pH及胆汁监测.结果胃不同类型手术组患者D组症状积分高于A、B、C 3组(P值分别<0 .05,0.05,0.01),而其食管内酸及胆汁反流指标并不高于A、B、C 3组,提示全胃切除术后的不适症状与食管内的酸及胆汁反流无关.食管内pH监测发现A、B、D 3组反流时间%并不高于对照组(P>值0.05),C组酸反流时间%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B、D 3组(P 值<0.01,0.05,0.01,0.01),而后3组之间无差异.食管内胆汁反流监测发现A、C 两组胆汁反流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值均<0.01),B、D两组较对照组无差异,各手术组之间比较,食管内胆汁反流次数A组>B、D两组,C组>D组,反流大于5min次数A、C两组>B、D两组,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时间百分比A组>B、C、D 3组,B、C、D 3组间差别不显著,总体分析,食管内胆汁反流A、C两组>B、D两组.结论同步动态监测食管pH值及胆汁变化对不同类型胃手术患者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3.
目的近年研究发现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亦起到重要作用.铝碳酸镁不但能中和胃酸,还能可逆性结合胆酸,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方面已取得良好疗效.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国内6所医院对铝碳酸镁治疗45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45例胃镜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为50.52±13.10(28~78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为47.45±14.11(28~70岁).根据烧心、反酸及胸痛症状严重程度及发生频度进行症状记分.根据症状的不同程度记录为0、1、2、3分,胃镜检查,对食管炎进行分级.食管24h pH及胆红素联合监测,了解反流情况及类型.然后,治疗组予以铝碳酸镁(商品名达喜, 德国拜耳公司)1.0g,每日4次口服;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商吕名洛赛克,美国阿斯利康公司)20mg,每日2次,治疗2周,后改为20mg,每日1次,再治疗4周.治疗6周后,由同一医生复查胃镜,食管炎消失者为治愈,改善≥1个级别为有效,改善不明显为无效.治疗组17 例患者、对照组13例患者复查食管24h pH及胆红素联合监测.结果铝碳酸镁及奥美拉唑治疗后1、2、4、6周均可显著降低患者烧心、反酸及胸痛症状积分(P均<0.01).治疗后1、2、4、6周时对两组患者烧心、反酸及胸痛症状积分下降值无显著差异,揭示铝碳酸镁与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烧心、反酸及胸痛症状疗效相似.治疗组14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行胃镜检查.治疗前反流性食管炎A 级8例,B级6例,铝碳酸镁治疗6周后,镜下治愈9例,好转2例,无效3例.其治愈率为64.2 8%,有效率为78.5%.对照组15例患者治疗前反流性食管炎A级3例、B级8例、C级2例、D级2 例,治疗6周后,镜下治愈10例,好转4例,无效1例.其治愈率为66.67%,有效率为93.33 %.经统计分析两组在治愈率及有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17例患者及对照组13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食管24h pH及胆红素联合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铝碳酸镁及奥美拉唑均可明显减少食管24h酸及胆汁反流次数,降低食管24h酸及胆汁反流百分比. 综合分析食管24h pH及胆红素联合监测结果,铝碳酸镁治疗组17例患者,治疗前16例患者存在混合反流(94.12%),1例存在单纯酸反流(5.88%);治疗后5例恢复正常(29.41%)、3例变为单纯酸反流(17.65%)、3例变为单纯碱反流(17.65%)、6例(35.29%)仍为混合反流. 奥美拉唑治疗组13例患者,治疗前12例(92.31%)存在混合反流,1例(7.69%)存在单纯酸反流;治疗后10例(76.92%)恢复正常,1例(7.69%)变为单纯酸反流,1例(7.69%)变为单纯胆汁反流,1例(7.69%)仍为混合反流.铝碳酸镁组治疗后食管24h pH及胆红素监测恢复正常者,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结论铝碳酸镁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其既可中和胃酸,又可结合胆汁酸,提示其在治疗混合反流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铝碳酸镁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200例BR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铝碳酸镁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 w.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以及胆汁反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胆汁反流次数及反流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铝碳酸镁片联合莫沙必利用于BRG,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改善胆汁反流情况,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伊托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继承  罗宜辉 《医学信息》2009,22(8):1576-1577
目的 探讨伊托必利和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服用伊托必利和铝碳酸镁,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治疗4周后观察症状和胃镜下病变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和胃镜下病变改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伊托必利和铝碳酸镁联合应用可显著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管状胃宽度与食管癌术后抗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为临床食管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术联合管状胃重建胃食管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术中管状胃的吻合途径(颈部吻合、胸腔吻合)及管状胃不同宽度(≥3 cm、3 cm)进行分组,分别为:颈部吻合+≥3 cm组(14例)、颈部吻合+3 cm组(15例)、胸腔吻合+≥3 cm组(15例)与胸腔吻合+3 cm组(1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1天开始行24 h食管p H监测,连续监测3 d,指标包括:反流次数、p H4的累积时间,收集患者术后出现临床症状(烧心、胸痛、咽部异物感、咳嗽、哮喘等)的次数及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4天行内镜检查,观察患者食管黏膜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胃黏膜炎症分级。将所有出现反流症状患者的管状胃宽度和食管黏膜炎症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组患者出现反流症状的次数、反流临床症状发生率、p H4的累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吻合+3 cm组患者出现反流症状的次数、p H4的累积时间、患者反流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不同组间内镜下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学炎症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吻合+3 cm组患者食管黏膜炎症分级最轻。出现反流症状患者的管状胃宽度和食管黏膜炎症分级呈线性相关,管状胃宽度增加,食管黏膜炎症分级越严重,反流症状的次数、p H4的累积时间越高。结论食管癌术后采用管状胃重建胃食管,胃食管的宽度对患者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术中因为患者个体原因无法将管状胃宽度控制到合适范围时,应加强患者反流相关指标监测,便于及早采取措施防治胃食管反流,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7.
6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常用方法,由于术后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反流或改道流经残胃,引起碱性反流性胃炎,有文献报道毕氏Ⅱ胃空肠吻合术后64%病例有明显的反流,其中97%有明显的吻合口炎、80%有残胃炎,严重地影响了术后病人的身体健康。经多年临床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虽疗效较为满意,但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术后并发症,术后数月至数年发生的碱性反流性胃炎亦较为常见。本文总结了我院10年内65例碱性反流性胃炎患者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发生与酸及胆汁反流事件之间的关系,以确定胆汁反流是否与酸反流同样为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主要原因.方法对32例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烧心、反食、反酸)患者和24h食管内 pH及胆汁同步监测.监测中患者均完成日记,内容包括进餐的时间和食物内容,卧位和直立位时间及症状.并通过症状标记按键进行症状标记.通过计算机分析结果以DeMesster计分1 4.72为标准将患者分成两组1组为无明显酸反流组(14例,56.25%),2组为有明显酸反流组(18例,43.75%).分析两组患者所标记的症状发生的时间(餐时,餐后,直立位,卧位 );是否与酸反流事件或胆汁反流事件或酸和胆汁混合反流事件有关.如果症状发生前后2mi n内食管内pH<4持续10s以上则表明症状与酸反流有关;症状发生前后2min内食管内胆红素吸收值>0.14持续10s以上则表明症状与胆汁反流有关.计算每一例患者的酸反流和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symptom index SI).与酸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SI=(与酸相关的症状次数)/(总的症状次数)×100%,与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SI=(与胆汁相关的症状次数)/(总的症状次数)×100%.结果 32例患者监测中共发生症状272次(包括烧心、反酸、胸痛、反食).第 1组患者人平症状发生次数低于第2组(5.1 vs 11.3).第2组仅18次(2.7%)的症状发生与酸反流有关,而第2组有102次(50.5%)的症状发生与酸反流有关.两组仅有7.7%的症状发生与胆汁反流有关.第1组与酸和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计分较低;而第2组与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计分亦较低,但与酸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计分明显高于第1组(P<0.05). 结论反流症状的发生明显与酸反流事件相关而较少与胆汁反流事件相关. 胆汁反流不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探讨胃腔内黏膜缝合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2例入选患者均因反酸 ,烧心 ,上腹部饱胀不适等症状就诊 ,无胃部手术 ,无全身其他系统疾病。随机分为 2组 ,手术组 12例 ,行胃腔内黏膜缝合术 ;对照组 2 0例 ,予以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2次 ,治疗 2周 ,后改为每日 1次 ,再治疗 4周。以后根据个人症状缓解程度按需服药。其他治疗措施与治疗组均相同。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病情变化、用药情况。在 3、6个月后对患者症状积分进行比较 ,同步监测食管 2 4小时pH变化、胆汁反流及食管下段压力变化情况。结果 胃腔内黏膜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re fluxdisease ,GERD)的内镜分级与食管酸、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 98例 ,全部进行内镜检查 ,2 4小时食管下段pH值及胆红素测定 ,14 C 尿素呼气检查。结果  1 98例GERD患者按内镜分级分组 :0级组 4 7例、Ⅰ级组 2 1例、Ⅱ级组 17例、Ⅲ级组 13例。 2 2 4小时食管下段pH监测结果表明 ,不同级别的GERD患者pH监测各项指标 (包括pH <4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反流≥ 5分钟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 <4的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 ) ,组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胃内胆汁反流情况.方法共51例患者入选,其中慢性胃炎患者45例,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6例, 慢性胃炎患者中浅表性胃炎17例,糜烂性胃炎21例,萎缩性胃炎7例;用Bilitec 2000便携式胆汁监测仪(瑞典Medtronic Synectics公司)分别对51例受试者行胃内24h胆汁持续监测. 获得胆汁反流指标,以胆红素吸收值>0.14作为异常指标.分析指标包括吸收值>0.14 的总时间百分比;胆汁反流次数;胆汁反流持续超过5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结果不同类型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术后组之间各项胆汁监测指标相差显著.组与组间两两比较,慢性糜烂性胃炎组与胃部分切除术后组各项监测指标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较,除最长反流时间二者相差不显著外,其余3项胆汁反流(以胆红素吸收值,即abs>0.14为标准)指标后者均高于前者(P<0.01或0.05);胃部分切除术后组与各慢性胃炎组比较,前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后者(P<0.01);慢性糜烂性胃炎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之间比较,各项胆汁反流指标无明显差异.根据各组患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均数绘制的线图,可以观察到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及胃部分节除术后,胃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成逐渐上升趋势.结论不同类型胃炎的胃内胆汁反流程度不同,胃粘膜损伤程度与胆汁反流程度成正相关,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粘膜损伤最严重,胆汁反流亦最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胃食管反流病不同维持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 15 6例GERD病人 ,根据治疗后的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分为间断治疗组 ,连续治疗组。探讨两种维持治疗方式与病程、反流症状积分、食管动力功能、2 4小时食管pH检测结果及内镜下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并对同期接受内镜、食管动力以及 2 4小时食管pH检测的 86例患者 ,进行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  1 96 7% (15 1/ 15 6 )GERD患者对抑酸药物治疗有效 ,其中按需治疗组 92例 ,连续治疗组5 9例 ,6 0 9% (92 / 15 1)GERD的患者经正规治疗后能达到按需应用抑酸药物 …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黛力新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胃食管返流患者129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黛力新治疗组,埃索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组和铝碳酸镁片联合黛力新治疗组,分别定义为甲、乙、丙三组,对这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经对比发现,甲组治疗有效率较乙组和丙组高(P<0.05),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丙组(P<0.05);甲组复发率低于乙组和丙组(P<0.05)。结论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黛力新对胃食管返流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西沙比利、铝碳酸镁、萘丁美酮对食管粘膜的保护作用 ,为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及预防BE及食管腺癌提供新策略。方法 健康SD大鼠 2 6 8只 ,雌雄各半 ,体重2 10— 2 2 0g ,随机分 5组 ,西沙比利干预组 (P组 ) 5 0只 ,铝碳酸镁干预组 (D组 ) 5 0只 ,萘丁美酮干预组(R组 ) 5 0只 ,阳性对照组 (Y组 ) 5 0只 ,正常对照组(C组 ) 32只。药物干预前P、D、R、Y组大鼠行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 ,C组只打开腹腔不行吻合术。术后 1周开始给大鼠灌药 ,P组给予西沙比利 3mg d 只 ,D组给予铝碳酸镁 10 0mg d 只 ,R组给予萘丁美酮 30mg d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文测定胃内 2 4小时胆汁含量 ,旨在探讨其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上的诊断价值 ,并于空腹和餐后测定胃窦的运动节律和强度 ,借以观察胃窦动力变化 ,了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与胃窦动力的关系。方法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4 2例 ,均符合下列条件 :①上腹和 (或 )胸骨后烧灼痛。②胃镜检查时在无明显恶心及注气过多的情况下粘液湖内有黄色粘液或胃窦部粘膜黄染。③胃镜观察及胃粘膜病理检查均见炎症存在 ;对照组 2 8例 ,为非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胃镜及病理证实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9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8例。应用Bilitec 2 0 0 0型便携式 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的相互关系.方法 369例成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其中具有明显胃食管反流症状者 114例,男101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5岁.对伴及不伴反流症状2组的症状积分、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及体重身高指数(BMI)进行比较.结果具胃食管反流症状者的上述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无症状者.结论胃食管反流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密切关系.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症状者的症状积分及呼吸紊乱指数明显较只有睡眠呼吸暂停者为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枳术宽中胶囊联合三联用药治疗食管运动功能障碍致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致胃食管反流病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三联用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枳术宽中胶囊联合三联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实验组治疗临床疗效(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反酸、胸痛、烧心、吞咽不适、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183,P=0.096)。结论枳术宽中胶囊联合三联用药治疗食管运动功能障碍致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曲美布汀在微创胆道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确诊的微创胆道术后并发胆汁反流性胃炎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I组)和对照组(II组),其中I组(n=38)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mg qd+铝镁加混悬液15ml(1.5g)tid+马来酸曲美布汀片200mg tid;II组(n=41)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40mg qd+铝镁加混悬液15ml(1.5g)tid+多潘立酮片10mg tid。治疗8w后,观察上腹痛、腹胀、嗳气、烧心或胸骨后痛、恶心或呕吐等症状以及发作频度,并于第8周通过胃镜和空腹胃内容物PH值及甘胆酸含量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治疗8w后两组患者腹胀、嗳气、烧心、上腹痛或胸骨后痛,以及恶心或呕吐等症状比较治疗前均得到有效缓解(P0.05),曲美布汀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胃镜检查可见:曲美布汀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胆汁酸反流均得到有效控制,对两组空腹胃内容物检测的结果显示:两组中甘胆酸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且胃酸PH值均回到正常范围内。结论:曲美布汀在微创胆道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能有效减轻不良症状、保护胃黏膜,可作为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腹腔镜Toupet和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 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74例进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的r 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患者行Toupet胃底折叠术(Toupet组),30例患者行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24 h监测p H、GERD-Q量表评分及围术期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术后患者反流症状较术前均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De 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完整松弛压力(IRP)、食管远端收缩积分平均值(DCI)、总反流次数、GERD-Q量表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Toupet组术后出现吞咽困难2例(4. 5%),Nissen组出现吞咽困难7例(23. 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Toupet和Nissen胃底折叠术都是治疗r GER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Toupet术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Nissen术式。  相似文献   

20.
2.123 胃肠起搏治疗消化系疾病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泰士WCH型胃肠起搏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十二指肠胃胆汁反流、便秘等疾病.方法 1.病例①根据罗马Ⅱ方案确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25例,男性7 人、女性18人,平均年龄56.7岁;②3例为十二指肠胃内胆汁反流病例,均为胆囊切除术后 ,女性,平均年龄55岁;③顽固性呃逆1例,男性,55岁;④高选择迷走神经切除后发作性呕吐,男性,57岁.2.方法应用泰士WCH型胃肠起搏仪治疗病人,每天1次,每次30min, 10次为1个疗程.电极位置分别放在胃体和胃窦及合并便秘者加以肠起搏,调节合适的幅值 .结果从25例胃肠起搏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结果看,上腹痛、腹胀、嗳气、餐后饱胀、反酸及排便均不同程度显效.十二指肠胃胆汁反流的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1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及1例高选择迷走神经切除后发作性呕吐患者,应用胃电起搏治疗,症状缓解.结论胃肠电刺激可改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