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和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3月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手助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肺部感染、胃瘫以及胃漏等,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胃瘫以及胃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具有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1977年—1992年间,应用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病人34例。病理改变以坏死后性肝硬化为主(29/34例);肝功child分级A级7例,B级19例,C级8例。本组34例术后随访14年,获得随访31例,随访率91.2%。术后肝功改善者16例,再出血4例,累积出血率16.1%,死亡4例。分流术和断流术各有优缺点,从远期生存率看,各型手术间无明显区别。既要保持肝脏门脉血管,又要确切控制破裂静脉出血的手术方式是断流术中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它适于基层医院,为急诊大出血首选。须强调的是离断时不要遗漏高位食管支血管。  相似文献   

3.
1977年以来,共施行贲门周围胃后血管离断加脾切除术97例,其中择期手术74例,急诊手术23例,手术死亡共10例。术后87例中随访到75例。术后再出血7例(9.3%),其中3例死亡。晚期死亡7例,病死率为9%。本法重点是彻底离断所有冠状静脉分枝和高位食管枝及胃后静脉,食管下段游离5~7cm,可有效地控制再出血,离断术后比术前向肝血流量明显增加,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我们认为此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7月—2004年2月间,4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栓塞组)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并与20例同期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别观察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的消除率、再出血率及手术死亡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3.5月,栓塞组再出血率为0,对照组再出血率为2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结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是安全、可靠的,可使贲门周围血管阻断更为彻底,降低复发,从而进一步提高周围血管离断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临床上治疗各种原因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该类患者一般情况差,对围手术期的护理要求高。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病人凝血机制较差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易引起出血和严重并发症。 1996年以来 ,我院对肝硬化并结石性胆囊炎 32例行LC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6例 ,女 2 6例 ;年龄 4 1~ 6 7岁 ,平均 5 2 6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30例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2例。术前肝功能ChildA级 30例 ,B级2例。有脾切除史 2例。术中在腹腔镜下均可见肝表面结节样变。1 2 手术方法及结果 均在全麻下行LC ,除因有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史 1例 ,腹腔广泛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外。术后均恢复顺利 ,无一例并发症。2 讨 论2 1…  相似文献   

7.
缪军  魏大中 《人民军医》2008,51(8):521-522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良好的处理措施。方法:将胸心外科合并糖尿病98例,根据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程度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术前术中血糖控制为7.1~11.1mmol/L,术后血糖≤7mmol/L;对照组47例,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为4.O~7.0mmol/L。结果:观察组发生与血糖有关的较为严重并发症3例,对照组10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O.05)。两组共发生肺部、泌尿系统和切口严重感染20例,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控制高血糖先高后低,对降低与血糖有关的较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巨脾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的方法。 方法 对 2例患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病人施行了手助式腹腔镜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 结果  2例手术顺利完成 ,术中出血量在 30 0 m l左右 ,手术时间 3~ 4 h,手助式方法处理脾门和胃底周围血管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患者按期出院。 结论 手助式腹腔镜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是一种安全微创而效果良好的手术  相似文献   

9.
断流术联合肠腔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方式分为断流术和分流术,两类手术的理论依据相反,优势和缺陷并存,在临床上均有广泛应用。1996-10~2000-10我们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肠腔侧侧分流手术(简称联合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1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192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经皮经肝穿刺向食管下段胃底部曲张静脉、食管下段周围静脉丛、胃底贲门周围静脉丛内注入永久性栓塞剂TH胶(a-氰基丙烯酸酯)。结果:192例患者中188例成功施行了PTVE,成功率达97.8%。168例患者随访期6~64月,根据注入的TH胶分布的范围,168例患者分为3种栓塞类型:食管-胃底型82例,胃底型67例,主干型19例,135例患者PTVE后同时施行部分脾动脉栓塞,42例随访中施行了内镜下套扎或硬化治疗。静脉曲张复发率15.5%(26/168)。胃食管栓塞组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低于胃底贲门型及冠状静脉主干型(P〈0.0001,log-rank test)。随访期间21例患者再出血,总出血率12.5%(21/168)。其中食管胃底型再出血率3.7%(3/82);胃底型再出血率10.4%(7/67);主干型再出血率58.1%(11/19)。联合内镜治疗者再出血为2.4%(1/42),联合脾动脉栓塞组再出血8.9%(12/135)明显低于单纯PTVE治疗的27.3%(9/33)。结论:TH胶栓塞范围与远期疗效密切相关,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和内镜下套扎治疗能明显降低食管胃静脉曲张复发和再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介入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4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介入断流术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分析复发再出血、曲张静脉转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98.0%(48/49),病死率为2.1%,术后1、6个月和1、2、3年再出血率分别为0、2.1%、12.5%、24.5%、27.9%.复发再出血原因分别为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25.0%、门静脉高压性胃病58.3%、消化性溃疡16.7%.结论 介入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脾入路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出现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为右叶巨大肝癌;10例为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门静脉主干闭塞;2例为肝硬化并发门静脉主干血栓性闭塞.所有患者采取经脾穿刺,脾静脉插管至胃冠状静脉,用液态栓塞剂加弹簧圈栓塞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失败;共栓塞35支胃冠状静脉,栓塞成功患者均获有效止血,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经脾穿刺插管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安全有效,适合于患有巨大肝癌及(或)门静脉主干闭塞等无法采用经皮经肝入路或TIPS栓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shunt,Tips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我院50例肝硬化Child-Push分级B、C级患者分别给予Tipss术,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手术进程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给予细致的护理观察,总结观察结果。结果:50例患者术后平均门静脉压力下降20cm H2O,术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腹水或上消化道出血两大并发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1月内,除1例1周后支架即闭塞,1例术后即并发严重肝性脑病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远期并发症主要以反复的肝性脑病及支架闭塞为主,其他肝静脉闭塞、肝性神经病变较少见;术后1月复查肝功,平均Child积分变化不大。结论:Tipss是治疗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有效方法,术后门脉压力缓解明显,但术后支架狭窄与肝性脑病高发,通过加强护理可降低其发生率,但肝性脑病仍处在较高的水平,是Tipss开展的又一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11例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门脉穿刺成功后,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胃冠状静脉,再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插入脾动脉分支,混合应用无水酒精、明胶海绵、不锈钢弹簧圈,进行双介入栓塞(胃底食管曲张静脉及部分脾脏栓塞)治疗。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恶心及呕吐等栓塞后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症状消失。24 h~1周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12月内上消化道出血控制率达100%。结论双介入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8—05—2005—06我院收治的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3例,保守治疗10例,死亡4例;手术治疗3例,死亡1例。消化性溃疡手术治疗2例,死亡1例;胃镜下止血1例,止血成功。胃底静脉曲张出血2例病人经手术切除脾脏后治愈。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的治疗应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应简单有效,对于区域性门脉高压引起的出血应选择脾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组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正常者20例,肝硬化患者39例,行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容积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表面遮盖法(SSD)、多平面重组(MPR)三维重组,观察门静脉高压肝内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组能准确显示侧支循环分布范围、初步评估病变程度,门静脉高压症组门静脉属支管径显著大于正常组(P=0.000),64层螺旋CT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胃镜诊断有高度一致性。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组能够多角度、立体观察侧支循环情况,对预测其并发症、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Portal 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s was evaluated by [99mTc]pertechnetate per-rectal scintigraphy. Technetium-99m pertechnetate (10 mCi) was instilled into the upper rectum, and serial scintigrams were taken. Radioactivity curves for the liver and heart were then recorded sequentially. Through analysis of these curves, the per-rectal portal shunt index (Sl) was calculated for six healthy subjects and 228 patients, 59 with chronic hepatitis, seven with 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 six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nd 156 with cirrhosis. In the healthy subjects, the Sl was 1.9-5.2% (mean 4.1%). In hepatitis, the mean Sl was 7.1%, and in cirrhosis, 52.9%. The Sl was higher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varices than in those without (p less than 0.001), and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encephalopathy than in those without (p less than 0.01). For some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portal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ould be depicted, and images of changes in the portal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fter vascular anastomosis were seen.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配方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肝胆外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根据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5组,放免法测各组患者术前、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吗啡与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各时点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组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术后胃肠蠕动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①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不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②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布托啡诺术后硬膜外镇痛,与吗啡及肌注呱替啶比较对胃肠动力影响小,复合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