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很高,且需常反复入院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全球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治疗效果较差、医疗开支较大的严重疾病之一。现就糖皮质激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可引起的综合症,以心室扩张、心肌肥厚为特点,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心脏重构及泵功能减退,病程是进展的,不可逆转的,预后差。其治疗主要是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1)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背景:美国每年约有一百万人因慢性心力衰竭而入院,多数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恶化有关。利尿剂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恶化。与利尿剂不同,血管加压素拮抗剂tolvaptan在减少心力衰竭患者血容量的同时对电解质和肾功能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小儿肝血管瘤是发生于婴幼儿的一种肝脏血管源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婴幼儿肝血管瘤及先天性肝血管瘤,临床表现不一,无显著特异性,且部分患儿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来说,无并发症的血管瘤随着时间推移大多可自愈,但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病死率较高。新生儿肝巨大血管瘤并心力衰竭者外科手术风险较大,临床需尽快控制心力衰竭症状,降低病死率,从而改善预后。本研究总结了2例先天性肝血管瘤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治疗、  相似文献   

5.
通心络胶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一组以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射血分数正常而舒张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舒张性心力衰竭常出现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之前,最终累及心脏的收缩功能,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舒张性心力衰竭进行干预,对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与低渗血症的关系。方法对2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低渗血症54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低渗血症有多种因素而造成,其中医源性因素不容忽视。结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合理治疗,可避免医源性因素导致低渗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睡眠呼吸暂停主要可分为两型,它们与心力衰竭均有显著的相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通过改变胸内压、兴奋交感神经、促进炎症和氧化应激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等途径引发心力衰竭。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则主要由心力衰竭时呼吸信号在循环中传递时的衰减所引发的呼吸控制不稳定导致,也可造成心力衰竭恶化,同时又被认为是心力衰竭的代偿。针对睡眠呼吸暂停在心力衰竭中的发生主要存在几种治疗方法:气道持续正压通气可解除气道阻塞;自适应伺服通气维持了较低的气道内压,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膈神经刺激可显著改善睡眠呼吸暂停,不适感小,具有较大潜力。在治疗方面应根据心力衰竭与睡眠呼吸暂停的相互作用进行全面考虑,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cardiac dysfunction)亦称慢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病变最终导致的心功能失代偿表现,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指原因不明的以一侧或两侧心腔扩张为主,多为左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障碍,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既往也称充血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并发症,而且又是导致各种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近年来94例60岁以上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与同组36例60岁以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 a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而冠心病是导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孙昕  刘永涛 《吉林医学》2013,34(14):2792-2793
<正>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很多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出院后不能坚持服药,导致反复多次住院治疗。笔者定期对本社区70例慢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1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利尿剂、正性肌力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治疗。结果本组中98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好转,107例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有效率达到90%。结论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仍可以取得明显疗效,有效避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而导致心功能恶化及可能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强三海  郝晓勇 《吉林医学》2011,(29):6184-6185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伴随低T3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内科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均给予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结果:心力衰竭好转之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也随之逐步正常。结论: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进程相关,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心力衰竭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综合征,其发病率、病死率均高。为探索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途径,我们应用心先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与常规治疗对比,观察心先安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左心室三层心肌之间单相动作电位的改变。以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易发心室颤动的基础电生理机制。方法用阿霉素制作充血性心力衰竭家兔模型,测定其室颤阈值(VFT)以及心外膜、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APD90)、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VFT明显降低,三层心肌细胞APD90均明显延长,但中层心肌细胞较心外膜、心内膜下心肌细胞延长更为显著;充血性心力衰竭跨室壁TDR增加。结论中层心肌细胞APD90明显延长、跨室壁TDR增加可能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容易发生心室颤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由于心脏血管老化、冠脉血流量下降,心肌收缩性及兴奋性恢复延迟,心搏出量减少及心率减慢,出现中医“宗气虚”表现。在此基础上若增加心脏负荷,使宗气下陷,升举无力,失于温煦推动,血滞心脉,则导致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宗气下陷与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发病基础、临床表现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是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的重要病机,升补宗气是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18.
崔相一  彭芳 《医学综述》2007,13(15):1169-1170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功能损伤而引起的一类临床综合征,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有很多。β受体阻断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已被证实,而且与其他抗心力衰竭药物比较具有多种优点,在抗心力衰竭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加以归纳,对β受体阻断剂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一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张桂华  李蕊  邓显霞  邢敏丽  麻薇 《吉林医学》2007,28(10):1171-1172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失代偿的终末结局,也是各种心脏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现重点阐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临床治疗进展,以提高基层医生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