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丝桃素体外抗巨细胞病毒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金丝桃素单体溶液体外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 AD169)的效应。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法观察金丝桃素单体溶液对HCMV AD169毒株的抑制作用,使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损伤程度,并利用吸光度(A)值评价金丝桃素单体溶液的抗HCMV的效应。结果:金丝桃素单体溶液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195.96 mg/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9.15 mg/L,治疗指数(TI)为10.23。金丝桃素单体溶液具有抗HCMV的作用,且随药物浓度的增高其作用而增强,在6.25-100 mg/L浓度时对巨细胞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体外实验证实,金丝桃素单体是理想的抗HCMV中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研究黄芩素抗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细胞病变法和噻唑蓝(MTT)法检测各浓度黄芩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存活率及HCMV抑制率的影响,并与更昔洛韦进行比较。数据输入SigmaPlot软件,经Hill方程曲线拟合计算药物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更昔洛韦和黄芩素的TC50分别为353.1"g/ml和151.4"g/ml,EC50分别为62.98"g/ml和14.47"g/ml,治疗指数分别为6和10。结论黄芩素具有体外抗HCMV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可在多种组织潜伏感染的疱疹病毒,常引起宫内和产后感染,导致胎儿先天畸形或死亡。此外,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巨细胞病毒会引起多器官损害。目前国内外对中草药抗巨细胞病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方制剂、中草药粗提物以及单体成分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就此综述了近年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四妙解毒汤体外抵制人巨细胞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播及广泛,它可引起肺炎、肝炎、胃肠炎、新生儿疾病等,近年来对HCMV在动脉硬化性疾病中的发病意义逐渐受到重视。Melnick等以电镜和免疫荧光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检出了 HCMV DNA,阳性率高达90%以上,另外器官移植患者感染HCMV后可在短期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从而提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毒感染学说[1]。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预防和控制其感染[2]。笔者在临床经验基础上,应用四妙解毒汤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取得满意效果,并通过体外实验证实其确有明显抑制HC…  相似文献   

5.
6.
人巨细胞病毒是宫内感染导致胎儿畸形、死胎的病原体,也是免疫缺陷患者感染致死及器官移植术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仍缺乏有效药物,虽已见从植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提取抗人巨细胞病毒药物的资料报道,但其抗病毒机制及其研究方法尚待完善。本文就抗人巨细胞病毒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策略作简略综述。  相似文献   

7.
贯叶金丝桃抗包膜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贯叶金丝桃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较广泛的草药之一。以往主要用于抗抑郁症,新近发现其尚有抗包膜病毒的作用,对艾滋病,乙型和丙型肝炎,单纯疱疹,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显示了一定的前景;其合成单体均显示出较强的毒性,而天然的取物效果确切,毒副作用较小,故其天然蝗取物的开发与应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β疱疹病毒亚科的成员,是已知最大的人类病毒之一。HCMV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在人群中血清阳性率为40%~100%。HCMV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影响较小,多数感染者无临床症状,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个体中,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尚无预防HCMV感染的有效疫苗,已批准的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膦甲酸、西多福韦和莱特莫韦)是唯一可行的抗HCMV方法。但在临床使用中,因为这些药物存在口服生物利用率低、抗病毒活性中等和耐药性等特点,极大限制了其临床治疗效用,亟需研发新的HCMV抑制剂。HCMV包含多种自身编码的蛋白质和不完全确定数量的宿主细胞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其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靶向病毒蛋白和宿主蛋白两个方面,对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抑制剂和正在研究的新型抑制剂进行综述,为HCMV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复方黄芪颗粒抗人巨细胞病毒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方黄芪颗粒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临床疗效及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临床检测HCMV抗原,对其中诊断为HCMV阳性感染13例孕期患者采用复方黄芪颗粒口服治疗,疗程120~180 d;同时应用免疫酶组化染色法(EIA)和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等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体外实验研究采用MTT法在人胚肺(HEL)细胞培养中测定复方黄芪颗粒对HCMVAD169毒株的抑制作用。结果:13例孕期阳性感染者,服药120~180 d后,8例有效,有效率62%(8/13),其中4例完全转阴,转阴率为31%(4/13);7例孕妇治疗后分娩足月正常新生儿。体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复方黄芪颗粒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1.58μg/ml,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13μg/ml,治疗指数(TI)为8,复方黄芪颗粒抗HCMV作用随药物浓度增高而增强。结论:中药复方黄芪颗粒是抗HCMV安全、有效的药物,此结果可为临床治疗HCMV活动性感染、尤其是孕期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血清干预对大蒜新素细胞毒性及其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效应的影响。方法:将系列浓度大蒜新素与不同浓度血清共同作用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增殖活力(MTT法)、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及HCMV蚀斑抑制率的改变。结果:①不加血清时,细胞对大蒜新素最大耐受浓度(MTC)为9.6μg/ml;加入20%灭活血清后,MTC增至21μg/ml。②血清干预前,21μg/ml大蒜新素使60%细胞坏死,胞质与胞核疏松混浊、呈筛状,内质网、线粒体弥漫性肿胀空泡变明显,异染色质减少;血清干预后,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均明显改善,尤其在干预后48h,细胞超微结构与正常细胞相似。③20%血清干预提高细胞对大蒜新素的最大耐受浓度,后者对HCMV抑制率由干预前的65.92%提高至82.98%。结论:20%血清干预可明显改善大蒜新素的细胞毒性、保护细胞超微结构;增加大蒜新素用量,进而提高其抗HCMV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pp65(HCMVpp65)抗原血症与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HCMV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60例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及30例脑梗死及脑供血不足患者外周血的H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水平,同时对抗病毒药物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组HCMVpp65阳性18例,阳性率为30%,包括急性脱髓鞘脑病9例、吉兰-巴雷综合征5例、脑脊髓炎2例、视神经脊髓炎1例、多发性硬化1例。对照组HCMVpp65阳性3例,阳性率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CMVpp65阳性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膦甲酸钠)治疗,有效率88.9%,其中1例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及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后复查HCMVpp65转为阴性。结论HCMV与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H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动态观察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膦甲酸钠对HCMV所致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1989年9月至1993年8月4年间,对生后7天内无症状新生儿248例进行了尿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检测。结果尿中HCMV阳性6例,阳性率2.42%。阳性病例随访8个月至4年,尿病毒转阴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年。检查头颅CT6例,脑干听力诱发电位(BAEP)6例,两者均正常者3例,2例CT提示脑前额顶部轻度萎缩,其中1例伴双侧BAEP异常,1例BAEP异常。另1例则头颅CT正常而右侧BAEP异常。报示无症状性先天性HCMV感染者,可有不同程度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更昔洛韦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6例患儿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采用5.0mg/kg和7.5mg/kg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低剂量组患儿中有2例未完全消退,消退率96.77%,高剂量组有3例未完全消退,消退率95.23%,其余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转阴率79.03%,高剂量组转阴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47,P=0.074);低剂量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4%。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P=0.000)。结论:5.0mg/kg和7.5mg/kg更昔洛韦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无明显差异,应优先选用低剂量,以保证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在器官培养中发现,3个不同来源的低分化人肺腺癌细胞系(LTEP-a_2、Anip、LGC-7910)在侵袭人的心、肝脏器官时表现了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侵袭形式、侵袭速度、变形能力和对靶器官破坏程度以及细胞的分裂繁殖等方面。本实验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3味中草药对淋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打孔法和平板稀释法,分别测定了13种中草药体外抗淋球菌的效果。结果显示黄连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6.25mg/ml,石榴皮、虎杖的MIC值为12.5mg/ml,黄柏、丁香、五倍子、诃子的MIC值为25mg/ml。结论对淋球菌有明显抑菌作用的单味药有黄连、石榴皮、虎杖,其次有黄柏、丁香、五倍子、诃子,并以黄连作用为最强。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单体对胶质瘤细胞体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雷公藤单体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测定3种雷公藤单体对胶质瘤细胞株SHG44、C6、U251的体外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对SHG44胶质瘤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雷公藤二萜类单体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细胞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雷公藤三萜类单体雷公藤红素的抑制作用次之。两者均使SHG44细胞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下降。结论: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对胶质瘤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与促进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c-fos基因mRNA表达的方式的作用及机理,为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增生抑制提供一种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 人脐静脉获取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成功后,在细胞增殖的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以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对血管内皮细胞c-fos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c-fos原位分子杂交染色结果表明正常HUVEC c-fos mRNA表达阳性,加入雷公藤内酯醇后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fos mRNA的表达.结论 ①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抑制c-fos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转录因子AP-1的形成.②雷公藤内酯醇通过抑制c-fos基因表达进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复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蒜新素对巨细胞病毒(CMV)感染鼠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的影响,探讨大蒜新素的抗CMV机制。方法:建立非免疫抑制性鼠巨细胞病毒(MCMV)全身播散性感染小鼠模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感染后1,3,7,14,28,45,60,75,90,120d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和药物治疗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和IL-10水平的时序性变化。结果:MCMV感染后,TGF-β1和IL-10分泌均显著升高,并呈现出急慢性期两次高峰的特点。大蒜新素治疗对MCMV感染鼠各时间点TGF-β1水平均有下调作用,且对其急性期分泌高峰的抑制更明显。大蒜新素治疗对IL-10的急性期分泌高峰影响不明显,却显著下调慢性期IL-10的分泌高峰。结论:大蒜新素能显著抑制MCMV感染后TGF-β1和IL-10分泌,进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而有利于机体清除MCMV病毒,这可能是大蒜新素抗CMV的另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