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Sjcb2)真核表达载体,检测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2单独和联合吡喹酮(PZQ)在小鼠抗血吸虫再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六组,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模型:感染组、感染攻击组、空质粒处理组、Sjcb2免疫组、吡喹酮处理组、Sjcb2联合吡喹酮处理组.Sjcb2免疫组和Sjcb2联合吡喹酮组分别在初次尾蚴感染前第21天、14天及7天接种pcDNA3.1(+)/Sjcb2重组质粒,空质粒处理组接种pcDNA3.1(+)空质粒.初次尾蚴感染后第六周,对吡喹酮处理组和Sjcb2联合吡喹酮处理组小鼠给予PZQ治疗.除感染组外其它各组在第八周再次进行尾蚴攻击感染.分别于第8周和第14周取各组小鼠肝脏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虫卵肉芽肿大小;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和IgG亚型(IgG1,IgG2和IgG3);检测各组小鼠荷成虫数,计算抗血吸虫再感染率.结果 Sjcb2免疫组、联合组与其它组分别比较,小鼠荷虫数显著性减少,抗血吸虫再感染率显著升高,虫卵肉芽肿直径显著减小,IgG1水平显著下降和IgE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Sjcb2在小鼠模型中具有抗日本血吸虫再感染作用,抗血吸虫再感染率为70.3%,抗再感染作用机制可能与特异性IgE水平升高和IgG1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外泌体是一类由多种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主要包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物质,是细胞间信号转导与分子传递的重要介质。寄生虫通过外泌体传递生物活性物质,调控宿主的基因表达与免疫反应,进而参与寄生虫的致病过程。研究表明,外泌体中的微小RNA(miRNA)在寄生虫与宿主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虫源外泌体miRNA在寄生虫学中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寄生虫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1974年,OSTWALD等~([1])从兔肌细胞的肌浆网中分离出一种高亲和力Ca~(2+)结合蛋白,命名为HACBP(high affinity calcium-binding protein,高亲和力Ca~(2+)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4.
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是一个广泛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包括寄生虫)中的蛋白家族。随着后基因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深入,作为寄生虫感染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虫源性分子,galectin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虫源性galectin及其在寄生虫入侵、移行、致病和免疫逃避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钙网蛋白(CRT)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细胞内质网中高度保守的钙结合蛋白,由N、P和C结构功能区组成,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寄生虫CRT由虫体分泌或在虫体表面表达,在虫体感染与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寄生虫感染宿主后,CRT作为一种抗原成分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通过促进细胞成熟增殖分化,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提供免疫保护;将重组CRT作为疫苗免疫小鼠,在攻毒的小鼠模型中提供免疫保护。同时,寄生虫CRT通过干扰宿主补体激活的初始阶段或作为毒力因子参与寄生的建立及维持。不仅如此,CRT还可通过免疫佐剂、抑制血管生长与受体结合等方式发挥抑癌作用。本文将围绕上述内容展开综述,以期为探索寄生虫感染防治新途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与宿主免疫应答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卡氏肺孢子虫是一种重要的机会性致病病原体,能对人体及哺乳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宿主的免疫应答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组织蛋白酶D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口腔鳞癌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D(CD)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类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OSCC组织与20例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的CD与MMP-9水平. 结果 CD和MMP-9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6%和77.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口腔黏膜(P<0.01).两者均与OSCC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浸润越深,其表达越强(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MMP-9表达还与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化程度越低,其表达越强(P<0.05).OSCC组织中CD和MMP-9表达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结论 CD和MMP-9的阳性表达与OSCC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化剂HYP协同rSjc26GST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采用活化剂HYP联用rSjc26GST、福氏佐剂(FCA)联用rSjc26GST、单用HYP和单用福氏佐剂分别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后1周,免疫和对照组小鼠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7周后测定其免疫效应,观察其抗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效果。结果活化剂HYP联用rSjc26GST组的总虫卵数和成熟虫卵数减少率分别为55.37%和54.31%,均显著高于FCA联用rSjc26GST组的30.30%和38.07%;该两组肝内虫卵肉芽肿的直径及面积分别下降36.86%和35.25%及62.59%和60.44%;两组IgG和IgG1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活化剂HYP协同rSjc26GST比FCA具有更好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效果,其机制与体液免疫(IgG和IgG1)的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属于去泛素化酶家族成员,其通过解离泛素链分子维持细胞泛素的动态平衡,从而反向调节蛋白质泛素化的降解。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USP25在肿瘤和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USP25在肿瘤和机体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euroserpin,NSP)是否可以改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对于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活化的影响。 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MG并鉴定。建立缺氧 复氧模型并鉴定。首先,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MG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状态下自身释放tPA的含量,细胞被分为正常组、PBS对照组和OGD3h复氧不同时间组(1、3、5、7、24 h)。其次,研究NSP在MG缺氧/复氧时的作用,本部分实验分3组,分别为缺氧/复氧干预组、tPA干预组及tPA+NSP干预组。以上各组均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盖玻片上细胞形态学变化,CCK 8法检测各组间细胞增殖率,ELISA试剂盒测定IL 1β和NO含量。结果 MG在H/R时合成tPA,OGD3h复氧3 h时释放量最多。H/R时MG激活,炎性因子IL 1β和NO的释放增多。tPA干预MG后,细胞活化并增殖、IL 1β和NO的释放增多。各NSP预处理组细胞活化、增殖和炎性因子的释放增多均没有tPA或H/R干预组明显。结论 MG在H/R时合成tPA。H/R早期即诱发了MG的活化。tPA可以进一步诱发MG的增殖和活化。H/R和tPA的干预均引起IL 1β和NO的释放。NSP可减轻H/R和tPA干预引起的MG活化和增殖,减少MG中IL 1β和NO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动物实验发现,宿主感染原虫或蠕虫可以降低宿主对异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在人体有些寄生虫感染也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可以引起人体包虫病的棘球绦虫主要有两种,即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感染引发胎膜早破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20例正常择期剖宫产孕妇(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也无临产征兆)的胎膜在体外进行孵育,共分成4组:0 h组(取下后未经孵育的胎膜)、24 h组、48 h组、72 hLPS组.首先评价体外孵育胎膜的存活力,然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4组胎膜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最后分析72 h LPS组MMP-9/TIMP-1比值的变化.结果 体外孵育胎膜的总存活力达到(83±1.9)%,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见0 h组及48 h组的MMP-9表达微弱,24 h组的表达较前2组增强,72 h组的表达最强,各组TIMP-1的表达无明显区别,72 h组MMP-9/TIMP-1比值上升.结论 MMP-9/TIMP-1比值升高可能是感染引发胎膜早破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层粘连蛋白 (LN)、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型抑制物 2 (TIMP 2 )在人脑胶质瘤侵袭性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探讨胶质瘤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LN、MMP 2和TIMP 2在脑胶质瘤、颅内转移瘤及正常脑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LN和MMP 2的表达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1) ,TIMP 2的表达从正常 ,低级别 ,高级别到转移瘤组依次减少 ( χ2 =7 3736 ,P <0 0 1) ;MMP 2 /LN比值在颅内转移瘤中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 ,其它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该值相对恒定 ;MMP 2 /TIMP 2比值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颅内转移瘤中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结论 抗转移 (LN及TIMP 2 )和促转移 (MMP 2 )分子之间的平衡转化使得胶质瘤呈现出沿血管壁广泛浸润迁移却不破坏血管壁转移到颅外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开封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根据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