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练新飞  黄永梅  杨宁丽 《吉林医学》2012,33(20):4332-4334
目的:分析增城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与血液检测结果情况,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人群,提高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增城地区2008年1月~2010年6月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其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评价不同献血人群与血液检测阳性率的关系。结果:①不同年龄组其血液检测总阳性率及传染病标志物检测阳性率不同,随着年龄增长,其阳性率增加,18~30岁组阳性率最低;②男性阳性率比女性高;③不同职业阳性率不同,其中农民血液检测阳性率最高;④大专以上文化献血者阳性检测率明显低于其他献血者,小学文化献血者阳性率最高。结论:18~30岁献血者、学生和军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是增城地区招募固定献血者的主要对象,为加强献血者招募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血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无偿献血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为保证血液源质量,降低输血感染传染病,探讨如何宣传无偿献血,降低血液报废,笔者对安徽省五河县单位计划无偿献血和个人自愿无偿献血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作报道.  相似文献   

3.
邓文英  李漆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270-3271
目的了解内江市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对2007年—2011年我站接受的无偿献血者血液丙氨酸转氨酶(ar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中无偿献血者人数以最高达11%的速度上升,AIT、抗-HCV和抗-HIV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基本保持平稳状态,HBsAg呈先降后升,抗-TP有升有降,但是无明显规律。5年无偿献血者共88010例次,总不合格率为5.96%,ALT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占3.88%。结论内江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总不合格率整体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需要加强献血宣传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岍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卢平  黄筱曼 《广西医学》2011,33(2):243-244
目的 比较自愿无偿献血者与互助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传染病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为临床提供安全用血.方法 分别检测4 518例自愿无偿献血者和227例互助无偿献血者的ALT、抗-HCV、抗-HIV、HBsAg、梅毒抗体5项传染病指标,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愿无偿献血组5项传染病检测指标不合格467例(10.3%),互助...  相似文献   

5.
张晓林 《西部医学》2006,18(1):89-90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杜绝高危人群参与献血。方法对44469例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各项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0.97%(10.68%~11.26%)。结论无偿献血血液的检测应选择较好的试验方法和试剂,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严格按国家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筛检献血者;献血前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提高献血者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引导高危人群自检并主动退出献血行列,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6-2011年广州市单位与个人无偿献血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不舍格情况,为采供血机构制定招募策略和血液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2006-2011年广州市单位与个人无偿献血检测标本数的变化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者各年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总不合格率和单个项目不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检测标本数比2006年增加23.87%,无偿献血人数逐年上升.单位无偿献血人数呈下降趋势,而个人无偿献血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所占比重从2006年20.59%上升到2011年47.84%.从2006年到2011年各年单位无偿献血不合格率低于个人无偿献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不合格率单位无偿献血均低于个人无偿献血(P<0.05).结论 采供血机构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和高校等团体发动组织无偿献血,提高单位无偿献血所占比例;同时,应加强街头献血前咨询,增强医务人员的咨询技能,使高危献血者自我排除,降低个人献血血液不合格率,从而确保血液中心采供血量稳步增加的同时,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7.
内江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人群分布调查,建立一支广覆盖的献血人群。方法:利用χ2检验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无偿献血人群进行分析。结果:31323名献血人员中男性15725名,女性15667名。血型分布:A型31.84%、B型23.68%、O型36.60%、AB型7.88%。献血一次有20735人,占66.20%,献血2-8次分别占19.52%、8.50%、4.20%、1.17%、0.24%、0.12%、0.06%。无偿献血人群的年龄20-40岁占68.4%,年龄差异显著(p<0.01)。献血人数与职业存在非常显著的关系(p<0.01)。结论:要做好献血知识的宣传工作,才有可能扩大农民及城镇居民加入到无偿献血的群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3年肇庆市1149份不合格血液检测人群分布特点及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为进一步提高献血人群检测合格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149份检测不合格血液来源于肇庆市中心血站2013年1-12月无偿献血采血记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合格血液的献血者性别、献血方式、献血类型和献血者职业特征及血液学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和ALT 5项检测指标不合格情况。结果:男性献血者23 494人,检测不合格985人(4.19%);女性献血者10 842人,检测不合格164人(1.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64.73,P=0.0000)。非互助献血33 553人,检测不合格1107人(3.30%);互助献血783人,检测不合格42人(5.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09,P=0.001)。个人献血7319人,检测不合格298人(4.07%);单位献血27 017人,检测不合格851人(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5.13,P=0.0001)。不同职业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36,P=0.0000)。血液学检测指标HBsAg+190人,Anti-HCV+46人,Anti-HIV+可疑11人,Anti-TP+151人,ALT+751人。结论:无偿献血检测不合格与献血者性别、献血方式、献血类型和献血者职业有关,ALT+、HBsAg+和Anti-TP+是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部分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是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无偿献血代替过去的有偿献血。为了解全国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的状况,对1994~2001年不同地区血站在相关医学期刊上公开报道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本血站1999~2003年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4项检验指标结果,寻求确保血液安全的对策。方法对六安2007~2009年市区与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比较,市区与采血点HBs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CV、抗-HIV、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梅毒阳性率远高于发达城市和周边城市,值得考虑献血前的筛查。结论为确保血液安全,减少血液资源浪费,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选择较好的试验方法和试剂,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外,还应认真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工作,加强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吸引更多健康的人参加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不断壮大献血队伍。逐步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实现真正的无偿自愿献血,才能更好地保护用血者、献血者和血站工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仙桃市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情况,探讨血液标本不合格因素及输血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危险性,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仙桃市血站2006年1月~2010年12月31602名献血人员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无偿献血者血液总标本数31602份,检测合格标本数30330份,检测合格率为95.98%;检测不合格标本数1272份,检测不合格率为4.02%。其中ALT阳性检测不合格率2.13%;HBsAg阳性检测不合格率1.02%;抗-HCV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35%;SYP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38%;抗-HIV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15%。结论了解和掌握无偿献血群体、制定符合临床用血规律的采供血计划十分必要,而实行血液集中检测、严格筛查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直接关系到供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受血者的安全,是提高临床安全用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有偿和无偿献者HBsAg、抗-HCV、抗-HIV I/II测定结果。方法:均采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法。结果:有偿和无偿献血者之HBsAg阳性率分别为2.39%和3.32%,抗-HCV阳性率分别为4.81%和2.89%,抗-HIV I/II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有偿与无偿献血者之间的HBsAg和抗-HCV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8633和2.3638,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滤器过滤悬浮红细胞(RBC)时对血液质量的影响及滤除WBC悬浮RBC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测定30份滤除WBC悬浮RBC血液的RBC回收率、血小板(PLT)过滤率、WBC滤除率、RBC渗透脆性,并统计分析临床患者输注滤除WBC血液后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采用WBC滤器过滤法RBC回收率为91.9%,PLT过滤率99.5%,WBC清除率99.96%,滤前和滤后比RBC渗透脆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患者输用滤除WBC血液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结论采用WBC滤器过滤血液后不影响RBC质量,滤除WBC和PLT效率高,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质量和输血安全,节约血液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