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伤救护护理训练的国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目前,以军事斗争为龙头,以保障打赢为立足点,平战结合,突出抓好战伤救护护理训练已迫在眉睫。由于高技术条件的介入,现代战争模式不断发生变革,战伤救护的内容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野战护理,因此有许多方面值得护理工作管理者去探讨。近年来,一些重点担负卫勤保障任务的  相似文献   

2.
平战结合是新时期提高卫勤保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研究如何搞好高科技战争的医疗卫勤保障,建立适合我军平战结合卫勤保障的运行机制,练就高科技战争战伤的救治本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1].本文就军队医院如何做好平战结合卫勤保障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平战结合是新时期提高卫勤保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研究如何搞好高科技战争的医疗卫勤保障,建立适合我军平战结合卫勤保障的运行机制,练就高科技战争战伤的救治本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军队医院如何做好平战结合卫勤保障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平战结合是新时期提高卫勤保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研究如何搞好高科技战争的医疗卫勤保障,建立适合我军平战结合卫勤保障运行机制,练新高科技战争的战伤救治本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肢体伤历来占战伤中部位伤之首,肢体伤的急救处理与伤后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伤员的存活率、残废率和归队率。所以,充分认识在应对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护理救护的规律和特点,增强快速救护和持续救护能力,对提高救护水平,顺利完成救护任务有着极为重要意义。1现代肢体伤特点现代高技  相似文献   

6.
加强军队医院战伤救治相关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入,军队医院不仅做到平时为军队服务,更要着眼于未来高科技战争。从作战需要角度研究战伤救治和野战救护等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提高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同时还要研究如何把平时医疗活动与战时战伤救治提高有机结合,加强战伤救治相关学科建设,提高医院卫勤保障能力,这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载人航天飞行海上救护是飞船在上升段应急溅落预定的海域,医疗队员对航天员实施现场急救,对危及航天员生命的伤情和病情充分利用海上救护条件予以紧急救治,使病情稳定或好转,为后送创造条件,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为更好的实施航天员海上护理卫勤保障,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执行神五至神十任务完成情况,对海上救护可预见性护理卫勤保障程序探讨如下。1载人航天海上护理卫勤保障1.1海上护理卫勤保障任务航天员出舱后,配合医师实  相似文献   

8.
护理士官是部队基层卫勤保障的一线组织实施者,是师以下部队卫勤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平时卫生防病,还是战时火线救护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为了提高战创伤救治能力,更好地掌握战创伤救治技术,我们对急救护理技能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军队医院在承担平时战备训练、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还担负着战时卫勤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救援等任务,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决定了其必须适应多样化任务需要,注重加强机动卫勤保障能力建设。野战医疗所是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力量主要组成部分,是战时执行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的重要力量[1]。高技术战争战创伤突发性、多元性、残酷性等特点,对其护理队伍环境适应能力、战伤救护能力、心理干预能力提出了全方位的更高要求。自2010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对野战医疗所护理骨干进行了"一专多能"培训,现将培训方法与  相似文献   

10.
<正>卫勤保障中的群众性战伤救治训练目的是提高单兵战(现)场急救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确保单兵在实战中发挥高水平的保障能力~([1])。目前世界上军事强国均已认识到提高军队官兵战伤救治水平的重要性,美军于2002年专门成立战术战伤救治委员会(CoTCCC)~([2,3])。在开展群众性战伤救治日常训练和集中训练过程中发现个别人思想认识不到位、训练时间不能保证、工训矛盾突出的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淡水淹溺患者有效的院前急救、途中转运以及院内救护措施。方法对29例淡水淹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溺水患者中6例因淹溺时间〉30 min当场死亡外,其余全部成功获救,无任何后遗症。结论快速正确的现场救护是抢救成功的前提,持续有效的监护与急救是安全转运的保障,积极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严重全身多发伤3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奇婵  卢璐  温肖玲 《河北医药》2007,29(6):640-641
目的 总结外科全身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寻求如何配合医生提高全身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外科住院的36例全身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程序化、个体化的护理,积极配合医生,使抢救工作正确有序.结果 36例中,痊愈23例,好转8例,植物人4例,死亡1例.结论 在急救护理中要沉着冷静、快速、熟练地掌握各项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前提,术后精心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组建战时联合中心医院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研究论述了战时联合中心医院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是卫勤保障建设的一种高级类型和目标。方法地级市5所医院抽组5个野战医疗所,组建成战时联合中心医院。结果战时联合中心医院参与战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专科治疗和伤员后送的一体化保障模式。结论战时联合中心医院的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是探索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新形势下平战结合卫勤保障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救护艇医疗队多次参加海上卫勤保障演训和日常战备训练中救护艇卫生器材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梳理救护艇卫生器材管理、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救护艇卫生器材使用与管理方法,提升救护艇卫生器材的效能和救护艇医疗队海上卫勤支援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野战医疗所手术组是战伤救治、应急事件、灾难救援的主要力量,是集中实施战伤缝合、手术、急救的重要场所,其技术力量和展开速度直接影响伤员的伤死率和伤残率。因此,如何提高手术组保障能力,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起救治通道,完成批量伤员的手术救治,是我们一直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日常训练的重要科目。为此,我院卫勤分队手术组几年来针对战时和突发事件的致伤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煤矿创伤具有"复合伤多、高能量伤多、群体伤多、合并症多、发生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在矿山救护中,由于发生事故比较突然,对突然造成的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加之创伤病员的伤情比较复杂,症状严重,伤员及其家属常表现为惊慌、焦虑,对救护人员有很高的期望。因此,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应加强护士的急救意识、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护士应有良好的应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要沉着冷静、迅速敏捷、忙而不乱,进行准确熟练的操作,运用非语言交流的手段给予患者及家属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提高矿山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救与护理的疗效。方法对80例AMI患者接诊后进行迅速准确的评估,及时给予有效的救护。结果 75例AMI患者在急诊室得到了积极有效的救护。结论 AMI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对于提高AMI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基地医院的卫勤保障能力,综合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开发了战时基地医院卫勤信息系统,设计了卫生战备管理、平转战管理、战时伤员收治、战时医生站、战时护理站、卫勤综合信息、卫勤系统维护的信息化处理模块,实现了医院平时与战时信息管理相结合、医疗后送伤员前方信息与后方信息相结合、医疗后送信息与卫勤组织指挥信息相结合,并与卫勤指挥信息系统、电子伤票和医疗救护分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较好满足了战时基地医院卫勤保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空中急救转运伤员流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基于平、战时空中急救转运伤员的流程设计。根据未来战场的突发性和战伤伤员的复杂性,建立一个伤员安全、快速后送的医疗救治保障体系。通过对空中急救转运伤员的流程特点、设计要求、主要步骤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一个符合突发事件和应急作战情况下的空中急救转运伤员的流程设计,为我军在未来战争中伤员医疗救护的卫勤保障和医院空中急救转运伤员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乡(镇)医院组建卫勤保障分队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总部关于应急机动卫勤分,队建设,医疗分队(野战医疗队、野战医疗所)要达到“拉得出、跟得上、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的目标要求。本文主要探索研究在乡(镇)医院组建战时卫勤保障分队等问题。战时卫勤保障分队是以适应未,来局部战争战场战伤战地救治为主组建的组织原则;以应对平时各类突发事件、抢险救灾伤员救治为主的卫勤保障救治原则;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战备工作为主的战备需求原则;以平时训练为战时服务为主的平战结合原则,以组建适应战时、适应平时、适合战备工作为主的卫生力量资源储备原则而组建的卫勤保障力量组织。在乡(镇)医院组建卫勤保障分队具有重大的平战结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