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道微生态学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仅胃肠道内就寄居着400-500种微生物,这些正常微生物群在人体消化、吸收、营养、免疫等生理活动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微生态学的发展为我们认识生命和疾病的本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微生态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与中医学理论如整体观念、阴阳学说、邪正盛衰等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因此引起了中医药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十几年来,不少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上去探索中医药学与微生态学的关系,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近十几年来中医学在胃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腹泻的微生态疗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0 引言从微生态学观点来说,胃肠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内部的微生态失调将导致腹泻.对于感染性腹泻的防治,目前仍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弊端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微生态制剂的兴起是治疗感染性腹泻的又一重要手段,它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及改善肠道生态环境的作用,对急、慢性腹泻和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微生态防治的本质是以扶植正常菌群,拮抗致病或条件致病菌,调整和恢复微生态平衡为日的的一种预防和治疗方法.1 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正常情况下,由正常微生物群、宿主和外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平衡的.从出生到死亡人体与正常菌群之间保持着和谐的共生关系.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出生后2h 左右开  相似文献   

3.
肠道微生态学研究始于对人体"正常菌群"的认识,经历了"正常菌群"、"正常微生物群"和"微生物组"三个阶段。"肠道微生物群"的深入研究催生了微生态学概念,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微生态学的发展,使肠道微生态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体肠道菌群与消化道形成了微生态关系即微生态系,微生态系对机体的疾病发生和健康维持起重要作用。但微生态系影响机体的生态机制还缺乏充足的基础证据。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肠道微生态的原理、机制诠释会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4.
张安忠  杨崇美 《山东医药》2011,51(35):104-104
微生态制剂是由对宿主有益无害的正常微生物群成员或其促进物质制成的生态制剂。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微生态制剂能够调理机体的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研究正常微生态群与宿主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边缘学科.微生态制剂(microbioecological preparation)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所制成的制剂,通过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的健康水平或改善健康状态[1].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在防治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调节机体正常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健康水平,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还应关注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微生态制剂亦称微生态调节剂,包括益生菌(probi 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合生元(synbiotics)。均是根据微生态学理论,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或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该类制剂可通过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对某些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治疗和预防作用。益生菌是指能促进肠道内菌群平衡、对宿主起到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态制剂,根据所含菌种数可分为多联活菌制剂和单菌制剂,最常用的益生菌是乳酸菌,包括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等。益生元是能选择性的刺激或促进一种或几种生理…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微生态学 (microecology)是一门新的生命科学分支 ,在保健医学、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年来 ,由于临床上一些治疗手段的应用 ,如大量新的高效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放疗等 ,使人体正常菌群发生改变和失衡 ,从而导致临床疾病的发生。为了使微生物菌群重新获得平衡 ,治疗或治愈疾病 ,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关注和重视。本文仅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介绍。1 肠道微生态1 1 肠道微生态平衡 正常菌群在人体表构成一个生物层 ,形成生物屏障。在粘膜层的细菌称…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中含有广泛多样、宿主特异性的微生物群,它们不仅适应了胃肠道中独特而多样的环境,而且能对外界各种变异原迅速作出反应,通过一系列生化信号与宿主相互作用,协调营养物质交换,调控免疫功能。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在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之上,肠道菌群失调可参与或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肠道菌群与人类宿主的关系,对近年来发现的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结构、功能及其与宿主相互依赖及相互制约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胃肠道内栖息的微生物之间保持共生或拮抗关系,与人类的健康及疾病有密切关系。目前研究发现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可能参与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过程,此外,微生态制剂在防治消化性溃疡的应用方面也已取得初步结果。本文就胃肠道微生态与消化性溃疡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朱强  刘华光 《山东医药》2011,(35):100-100
人体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包括口腔、胃肠道、泌尿系统、皮肤四个生态领域,其中对胃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历史最为悠久,资料最为丰富。人体胃肠道中有大量细菌,包括革兰氏隐性杆菌、球菌及厌氧菌,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微生态平衡。若打破这种平衡,则会引起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1.
人体胃肠道微生态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态学研究发现。人的体细胞数为10^13,而存在于体表体内微生物细胞数则为10^14。后称生理微生物(normol microbiota,NMT),它是体细胞的10倍。NMT与机体已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受益、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动态的统一平衡体,称微生态平衡。平衡状态不致病且有益,若有益菌减少,失衡则致病。正常微生物群对宿主具有消化、吸收、营养、生物拮抗等生理作用。由此可见,微生态学的研究。必然与现代生命科学相配合。并能对生命奥秘的揭示作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对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解,人们逐渐认识到微生物群落在维持人类健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肠道为人体中最大的微生物群提供环境,当肠道微生态失衡时,不仅对肠道系统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其他器官。研究表明,在支气管哮喘的进展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群对疾病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人体微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肠道微生态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及肠道微生态与支气管哮喘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方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菌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肠道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以专性厌氧菌为主的微生态系统,约400种细菌定植在肠道内,仅类杆菌和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的90%以上。肠道菌群根据定植部位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肠腔菌群和黏膜菌群两类,肠腔菌群占主要部分,参与对肠道食物的分解消化过程。黏膜菌群则形成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免疫状态。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机体与正常菌群之间保持着生态平衡,各微生物之间维持着稳定的比例,并作为机体的屏障,拮抗外来致病微生物的入侵。一旦这种平衡受到破坏,机体就会容易发生变化而导致肠道疾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微生态理论探讨抗菌抑酸治疗与Hp优势化的关系.方法1983年Warrnetal报道了Hp被重视,但人们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报道了他的存在,提出Hp是非致病性机会菌.微生态学认为地球上没有真正的、万能的对任何宿主都致病的微生物,现有的致病微生物都是正常微生物在宿主、生境转变过程中的一种微生态学现象.人体有生理微生物群(normalmicrobiota,NMT)1014,是体细胞数的10倍,在肠道内以厌氧菌为优势菌群,制约着少数致病菌,参与人体重要的生命过程,抗生素在抑杀致病菌的同时,也抑杀了大量的NMT,微生态学提出这是宁错杀一千个好菌也不放过一个坏菌,造成菌群紊乱.NMT减少降低了对少数菌的制约,有利于Hp的增殖.微生态学等证实胃酸是调节胃内微生物群的重要因素,胃酸减少与胃内细菌增生是一致的,胃内细菌增生亚硝酸盐增加可致癌.抑酸治疗造成低pH、低Eh(氧化还原电势),为Hp优势化创造了适宜条件,由少数劣势变为多数从而优势化.结果张达荣等报道证实抗生素造成菌群紊乱NMT减少,内源性感染.阿斯特拉研究证明不单是奥美拉唑,其他种类抑酸剂大剂量治疗后均出现嗜铬样细胞类癌改变.WHO已宣布Hp为第一类致癌物.结论抗菌抑酸促进了Hp优势化,加速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微生态研究引入消化领域,可使我们认识和解答许多目前“尚未清楚”的问题.方法用综合分析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萧树东、朱舜时等报道,消化系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三大营养代谢障碍、贫血、B族微生素及VitK,β-胡萝卜素、叶酸水平显著低,可能为癌细胞消耗所致.Cu,Ca,Zn,Mn,Se等明显减少其原因有待阐明.神经、皮肤、心、血管、骨、肌肉的各种改变及各类伴癌综合征的出现等病因尚未清楚.结果微生态学是研究生理微生物群(简生微群)与宿主关系的重要生命科学.在百亿万年生物进化中生微群与宿主已组合为相互依存、互为利益、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动态的统一体称微生态平衡(eubiosis).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都可导致微生态失衡(dysbiosis).人体有10倍于自身细胞数的微生物群,约80%在胃肠道,这个庞大的群体参与激活宿主免疫系统;参与三大营养代谢,为宿主细胞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及多种酶类,合成B族及其他多种维生素、提供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并与宿主进行着物质、能量及基因信息交流.陈穗等报道了消化系疾病存在菌群失衡,以生理菌群减少致病菌群增多为主,且与病情程度正相关.生微群减少其功能则降低,则可出现如上一些临床症状/综合征.结论消化系疾病尚未清楚的病  相似文献   

16.
肠道微生态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诸多细菌共存的情况下,宿主与细菌之间相互作用,维系着消化道微生态的平衡,被称为肠道的生物屏障。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有关肝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联系,正不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肠道微生态与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物群与宿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对于维持宿主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关系失衡则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功能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IBS患者多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的治疗也取得部分疗效,通过对正常人和IBS患者肠道菌群的比较,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感染、抗生素、应激、肠道酵解异常五个方面,将近年肠道微生态与IBS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关系受饮食因素影响。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可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底物,而微生物代谢产物被宿主吸收后可影响宿主生理功能。因此,肠道微生态与饮食和健康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微生态与饮食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寄生于哺乳动物和人类肠腔内的医学蠕虫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调节,改变宿主肠道微环境的稳态与平衡,并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文从肠道微生态、免疫反应及代谢反应等方面就医学蠕虫感染宿主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肠道菌群在寄生虫病的致病机制研究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在人体的肠道内寄居着数以万亿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了人体最大的微生物群,即肠道菌群。在婴儿时期影响肠道菌群结构的因素有以下几种,生产方式、婴儿喂养方式、住院接受医疗的情况(包括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及是否早熟[1]。从婴儿出生后肠道菌群就与宿主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宿主与肠道菌群以一种相互依赖的方式协同进化存在,宿主为肠道菌群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独一无二的居住环境,肠道菌群为宿主提供一些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