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骨科髋部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髋部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利伐沙班,对照组用阿司匹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结果治疗组发生深静脉血栓0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髋部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应用利伐沙班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45例,依据术后用药分为利伐沙班组75例与肝素组70例。利伐沙班组于术后6~8h口服利伐沙班10mg/次,1次/d;肝素组于术后12~14h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次,1次/d,2组均连续应用10d。术后第11天行彩超检查观察2组DVT形成情况,比较2组术后切口出血发生率、引流量、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水平。结果利伐沙班组术后发生DVT 5例(6.7%),切口出血2例(2.7%),术后引流量(148.3±20.1)mL,血小板计数(223.0±13.1)×109/L,ATPP(35.4±7.8)s,PT(12.6±0.9)s;肝素组术后发生DVT 6例(8.6%),切口出血3例(4.3%),术后引流量(155.0±29.3)mL,血小板计数(219.5±12.2)×109/L,ATPP(36.7±8.9)s,PT(12.4±1.1)s,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效果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但利伐沙班可口服给药,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Rivaroxaban)与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效果和用药安全。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12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56例,利伐沙班组患者于术后6h内口服利伐沙班(10mg×1次/d),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于术前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2500AXa IU×1次/d),分别于术后14、28d对两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双下肢DVT形成情况、肺栓塞(PE)发生率、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不良反应等。结果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DVT发生率分别为3.57%及12.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PE发生率、手术前后APTT、PT、PLT等凝血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患者下肢DVT形成,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预防高龄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片;对照组33例,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测定2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 d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并于术后12 d行血管彩色多普勒检察,观察患者是否有DVT形成;记录2组患者术后12 d内胃肠道出血和血肿等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2 d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PT及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治疗组发生胃肠道出血1例,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出血1例、伤口局部血肿1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固定手术后VTE的临床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安全性与其相当,并且简化了治疗过程,是预防骨科大手术后VT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其因需皮下注射而存在局限性。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28例,低分子肝素组(达肝素)30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与达肝素组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置换后非严重出血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6.
背景: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其因需皮下注射而存在局限性。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28例,低分子肝素组(达肝素)30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与达肝素组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置换后非严重出血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钙(LMWH)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评价二者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9年12月到2011年8月选取老年髋部手术病例12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均衡的2组。利伐沙班组64例,术后6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mg/d;LMWH组64例,术后6h开始皮下注射LMWH4100U,每天1次;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肺栓塞(P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负压引流量、出血等情况。结果 AO动力髋螺钉(DHS)、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在利立伐沙班组分别为16.1%、11.1%和20.0%;在LMWH组分别为12.9%、15.0%和26.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均无PE发生。2组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围手术期内负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利伐沙班组出现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第8天切口处大血肿,余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利伐沙班及LMWH均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髋骨骨折手术后下肢DVT,二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当,于术后6h应用安全;利伐沙班口服更方便、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10月行膝关节置换及全髋置换的患者167例,其中全髋置换患者114例,膝关节置换患者53例。以患者住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n=84):术后6 h内开始使用利伐沙班10 mg/d,1次/日,口服,膝关节置换术2周,全髋置换术5周。低分子量肝素钙组(n=83):手术前2 h及手术后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2500 IU,5 d。疗效评定:术前与术后行双下肢静脉超声,了解深静脉管腔大小改变、DVT发生率;凝血功能于实验开始前和治疗2 d、5 d、1周、2周、5周末各测定1次。结果①DVT发生率比较:利伐沙班组中有9例发生DVT(10.7%);低分子量肝素钙组中有15例患者发生DVT(18.1%)。②下肢静脉管腔大小前后变化比较:股浅静脉狭窄>2 mm者,利伐沙班组中有23例(27.4%),低分子量肝素钙组中有38例(45.8%);腘静脉狭窄>2 mm者,利伐沙班组中有27例(32.1%),低分子量肝素钙组中有47例(5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凝血功能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10 s以上者,利伐沙班组0例(0%),低分子量肝素钙23例(27.7%)(P<0.01)。结论利伐沙班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较低分子量肝素钙效果更佳,且凝血功能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利伐沙班联合抗血栓压力泵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行骨科手术的46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0例.对照组应用利伐沙班口服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抗血栓压力泵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2、3周深静脉血栓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周期性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 ~ 2008.1)、Cochrane Library(2008 年第2 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6 ~ 2008.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8 ~ 2008.1)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98 ~ 2008.1),手工检索相关文献资料,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搜集有关IPC 预防骨科大手术后DVT 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参照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an 4.2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纳入8 篇文献(7 篇RCT,1 篇CCT,共2 773 例患者),但其方法学质量普通不高。Meta 分析结果显示:① IPC 组DVT 发生率低于空白对照组[OR=0.20,95%CI(0.11,0.35),P〈0.000 01];② IPC 组DVT 发生率与低分子肝素组比无明显差异[OR=0.70,95%CI(0.28,1.74),P=0.44];③ 联合使用IPC 与低分子肝素组DVT 发生率低于只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组[OR=0.23,95%CI(0.10,0.52),P=0.000 4]。此外,联合使用IPC 与低分子肝素组DVT 发生率低于联合使用逐级加压弹力袜与低分子肝素组(P〈0.000 1)。目前尚无使用IPC 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 结论 采用IPC 能有效预防DVT 且安全,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高,样本含量较少,上述结论尚有待于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手术取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拴急性期手术取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6.6)、EMbase(1984-2006.6)、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2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9-2006.6)、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1994-2006.6)和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1994-1999),手枪国内《血管外科会议汇编》(1991-2006.6)和国内《血管外科》杂志(2000-2006.6),纳入手术取栓与标准抗凝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结果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篇,其中6篇符合纳入标准。手术取栓组6个月静脉完全通畅率高于抗凝治疗组[OR=7.26,95%CI(2.40,21.94)]。两组5年静脉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59,95%CI(0.88,7.67)]。手术取栓组6个月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OR=0.11,95%CI(0.59,1.59)]和5年PTS发生率[OR=0.18,95%CI(0.06,0.60)]均低于抗凝组,但两组10年PTS发生率和大部分瓣膜静脉功能测定指标无差异。两组肺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0,95%CI(0.39,4.97)]。结论对于争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手术取栓仅能促进其近期静脉瓣膜功能恢复和通畅程度,而对改善通畅率作用不显著。目前缺乏足够的证据证实手术远期疗效具有优势。手术取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鉴于本评价纳入的试验样本量小,质量不高,且多数发表年限较早,降低了结论的可靠性,亟需大样本试验证实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球囊扩张术后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球囊扩张后经导管直接溶栓对治疗下肢DVT的价值。方法 13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经Guo静脉入路引入球囊导管,自血栓近心端逆行向血管远心端扩张,再行导管局部溶栓治疗。术后每24h静脉造影观察溶栓效果。结果 8例经Guo静脉路径成功完成球囊扩张术及局部溶栓治疗,5例24h完全溶栓,3例72-96h,溶栓剂用量平均106.25万u。结论 球囊扩张术后局部溶栓治疗能快速恢复血液循环,增强溶栓效果,迅速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低频rTMS)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disk、CNKI、VIP等数据库,收集1985~2011年国内外关于低频rTMS作用于右侧额叶背外侧皮质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包括234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质量评价结果显示,7个研究中A级1个,B级5个,C级1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低频rTMS组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假刺激组[RR=3.11,95%CI(1.56,6.19)],而HDRS评分和MADRS评分则显著低于假刺激组[WMD=–6.41,95%CI(–9.32,–3.50);WMD=–5.27,95%CI(–9.08,–1.46)],但有效性与假刺激组无显著差异[RR=1.72,95%CI(0.74,4.01)]。7个纳入研究均未报道任何严重、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TMS是一种无创、安全的治疗技术,可提高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抑郁量表评分,但有效率与假刺激组无显著差异。建议进行重性抑郁障碍治疗时,rTMS的参数选择:频率为1Hz,强度为运动阈值的90%~110%,作用位置右侧额叶背外侧区,治疗周期2周。但在将其应用到临床一线治疗之前,仍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至2010年6月。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RCT,包括1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药物组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疗效优于药物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05,95%CI(3.17,25.82),P<0.000 01],3个纳入研究均未报道不良反应。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针刺有短期改善脑卒中后呃逆的趋势,且无不良反应。由于3个纳入研究均为低质量研究且例数有限,观察随访期又小于3个月,因此,目前尚不能对其远期疗效得出肯定结论,现有证据不足以推荐针刺作为脑卒中后呃逆的常规治疗手段。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精索静脉曲张显微结扎术(MV)与Palomo术治疗男性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5—2008.10)、EMbase(1990~2008.10)、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79~2008.6)、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79~2008.10)、CNKI数字图书馆(1990~2008.10),手工检索《中华男科学》等4种相关杂志。纳入MV和Palomo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追踪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两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意见不一致则通过讨论或向专家咨询解决。采用RevMan4.3.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初检出22篇文献,最后纳入7个RCT(1389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MV组精子活率[RR=1.21,95%CI(1.09,1.34),P=0.0005]和密度[RR=1.35,95%CI(1.20,1.51),P〈0.00001]提高率均高于Palomo组,MV组术后自然孕率高于Palomo组[RR=1.34,95%CI(1.08,1.66),P=0.008],而MV组单侧手术时间较Palomo组长[WMD=23.01min,95%CI(16.86,29.16),P〈0.00001],双侧手术时间亦较Palomo组长[WMD=34.05rain,95%CI(4.9,63.21),P=0.02]。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V组术后复发率低于Palomo[RR=0.17,95%CI(0.10,0.31),P〈0.00001],且MV组术后鞘膜积液发生率低于Palomo组[RR=0.10,95%CI(O.05,0.23),P〈0.0000130两组切口感染率、阴囊血肿及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Palomo术相比,显微结扎术具有患者术后精液改善率高,术后自然孕率高,术后复发率和鞘膜积液发生率低的特点;但手术时间更长。远期疗效有待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罗格列酮对比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EMbase、EBSCO、CBM、CNKI、中华医学会期刊自建数据库、VIP,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0年12月.查找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比治疗PCOS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方法学质量后,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RCT,合计286例PCO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SMD=-0.14,95%CI(-0.46,0.19),P=0.412]和降低雄激素水平[SMD=0.05,95%CI(-0.26,0.36),P=0.747]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格列酮降低体重的作用不如二甲双胍[SMD=0.34,95%CI (0.11,0.58),P=0.004],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二甲双胍低.结论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一样,可以改善PCOS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降低雄激素水平,在降低体重方面的作用不如二甲双胍,但罗格列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二甲双胍低.故罗格列酮更适用于体重偏轻及不能耐受二甲双胍胃肠道副作用的PCOS患者.鉴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较少且样本量较小,因此使用上述结论时必须谨慎.未来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8.
19.
桂枝茯苓胶囊与西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桂枝茯苓胶囊与西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1979~2009)、CNKI(1979~2009)、VIP(1989~2009)和万方数据库(1998~2009),并辅以手工检索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收集桂枝茯苓胶囊和西药比较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0进行质量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0.22软件。结果共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合计7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B超下子宫肌瘤体积差:桂枝茯苓胶囊+米非司酮优于米非司酮[WMD=0.64,95%CI(0.56,0.71)];②血清激素水平:桂枝茯苓胶囊+米非司酮与米非司酮在FSH[WMD=2.40,95%CI(–3.09,7.89)]、LH[WMD=1.22,95%CI(–1.05,3.49)]、E2[WMD=11.07,95%CI(–7.70,29.84)]和P[WMD=0.52,95%CI(–0.33,1.37)]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桂枝茯苓胶囊试验组在月经过多[RR=1.10,95%CI(1.00,1.20)]、痛经[RR=1.56,95%CI(1.22,1.99)]、腹痛腹胀[RR=1.34,95%CI(1.11,1.61)]方面均优于米非司酮;④临床总有效率:桂枝茯苓胶囊+米非司酮优于米非司酮[RR=1.16,95%CI(1.02,1.32)];⑤远期疗效:4个试验提示试验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茯苓胶囊与米非司酮合用与单用米非司酮比较在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远期疗效上有一定优势;而单用桂枝茯苓胶囊与单用米非司酮比较尚未见疗效差异。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高,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