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原因调查分析,探讨护理方法,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ICU病房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90例患者,进行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人工气道建立的途径与VAP发生关系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9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21例患者发生了VAP,发生率为23.33%;年龄、基础疾病及机械通气时间与VAP发生相关(P<0.01),3种人工气道建立的途径相比较与VAP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VAP发生原因,加强护理,处理好发生VAP的相关因素,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段泓宇  王华 《四川医学》2009,30(11):1701-1703
目的随着现代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机械通气的增加,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成为NICU倍受关注的话题,本文着重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高危因素、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及预防措施,为VAP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154例危重新生儿临床资料。结果154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中有57例发生了VAP,发生率为37.0%。通过统计分析发现VAP的发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插管次数、原发肺部疾病及是否早期大剂量使用丙球密切相关(P〈0.05)。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84.2%,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且多为耐药菌。结论VAP的病原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等最为敏感,应该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正确合理选择抗生素,才能提高机械通气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48h以上并发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48h后又发生了新的肺部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者。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MV)是危重病儿呼吸衰竭抢救中不可缺乏的通气支持技术,但也可造成肺损伤,最常见的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这一并发症,新生儿应用MV时VAP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均高,为进一步探讨VAP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我们对应用呼吸机治疗的30例患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6例患儿发生了VAP,其发生率为53.3%,VAP的治愈率为50.0%,好转率为37.5%,死亡率为12.5%;VAP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为临床经验性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根据经验提出了VAP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斌  崔巍  朱红 《浙江医学》2000,22(1):19-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_associatedpneumonia,VAP)是一种病人接受机械通气之后所出现的医院获得性肺炎 ,是使危重病人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诸多因素可以导致VAP发生。如何预防和治疗VAP ,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危重病人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科在1993年4月~1998年12月共发生VAP240例 (接受机械通气患者850例 ) ,现报道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 :240例中男性164例 ,女性76例。年龄27~89岁 ,平均56±11岁。接受机械通气时间11~73天…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MV)是危重病儿呼吸衰竭抢救中不可缺乏的通气支持技术,但也可造成肺损伤,最常见的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这一并发症,新生儿应用MV时VAP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均高,为进一步探讨VAP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我们对应用呼吸机治疗的30例患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6例患儿发生了VAP,其发生率为53.3%,VAP的治愈率为50.0%,好转率为37.5%,死亡率为12.5%;VAP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为临床经验性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根据经验提出了VAP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MV)是危重病儿呼吸衰竭抢救中不可缺乏的通气支持技术,但也可造成肺损伤,最常见的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这一并发症,新生儿应用MV时VAP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均高,为进一步探讨VAP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我们对应用呼吸机治疗的30例患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6例患儿发生了VAP,其发生率为53.3%,VAP的治愈率为50.0%,好转率为37.5%,死亡率为12.5%;VAP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为临床经验性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根据经验提出了VAP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应用ICU体位护理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情况。方法:选取ICU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ICU体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结果: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CU体位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心ICU的88例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保留时间不小于2 d)的痰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6例,发生率为52.3%,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占多数。本组患者均为ICU危重病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有基础疾病的使用H2受体拮抗剂、应用抗生素者多见。结论针对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进行积极防治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谢宏基 《广东医学》2007,28(4):607-608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其与机械通气的关系、病原学特点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75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1例,发生率为54.7%,死亡8例,病死率为19.5%,机械通气时间小于72 h发生率为42.5%,机械通气大于72 h发生率为7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支气管致病茵分泌物培养以革兰阴性茵为多见.结论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其致病茵多为为革兰阴性茵为主、混合感染及耐药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应加强呼吸道无茵管理;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时候及时做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以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高,可增加患者病死率。呼吸机管路的管理是预防VAP的策略之一。更换呼吸机管路的间隔时间与VAP的关系尚不十分明了,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推荐更换呼吸机管路的间隔时间分别是8h、24h和48h。后来的研究发现,延长呼吸机管路更换间隔时间并不增加VAP发生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呼吸机管路更换间隔时间延长到7d甚至更长,但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与VAP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贤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678-67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ICU自2005年1月-2007年10月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治愈14例,死亡14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13.
梁占浩 《西部医学》2007,19(1):21-2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6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检出致病菌82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G-菌)占67.07%(55株),革兰阳性细菌(G±菌)占20.73%(17株),真菌占12.20%(10株);前4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8株)、肺炎克雷白氏菌(13株)、白色念球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药敏结果显示这类菌株耐药现象严重。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G-菌为主,普遍存在耐药性;选择敏感抗生素可提高VAP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护理的角度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及护理预防的措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护理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我院ICU病房行机械通气48h以上的患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呼吸机管路系统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胃一肺感染途径,采取合适的体位,口腔护理病室环境管理及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等方法。结果本组55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10例,发生率为18.2%。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积极有效护理和预防措施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大潮气量(VT)通气对围手术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心肺功能较好、一般情况稳定的手术后VAP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5d。对照组维持原常规或小VT及其他通气参数不变,治疗组改用大VT、慢呼吸频率(RR)通气。结果 1h后,治疗组VT从(7.8±0.6)ml/kg增至(13.5±1.1)ml/kg(P〈0.001),RR从(23±6)次/min降至(16±3)次/min(P〈0.001),气道峰压(Ppeak)从(29.2±2.3)cmH2O降至(22.6±2.5)cmH2O(P〈0.001),PaO2从(77.4±5.8)mmHg升至(110.6±11.7)mmHg(P〈0.001),PaCO2和pH基本无变化(P〉0.05);24h后体温从(38±0.5)℃下降至(37.6±0.4)℃(P〈0.05);5d后T降至(36.6±0.7)℃(P〈0.001),白细胞从(15.3±3.2)×109/mm3下降至(8.6±2.5)×109/mm3(P〈0.001),肺部渗出性病变所占比例从44%±9%减少至18.8%±3.6%(P〈0.001)。对照组除渗出性病变略减少外,其他指标皆无明显改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潮气量通气能较快改善围手术期VAP患者的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30例VAP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原发病以急心重症胰腺炎居多。VAP发生前已有其他部位感染者占33.3%,已有损伤和/或手术者占46.6%。VAP发生前76.7%的病例使用了制酸剂,100%的病例使用了抗菌药物。VAP病原菌中G^-杆菌占84.2%,铜绿假单胞菌占G^-杆菌的50%。选用频率较高的三种抗菌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方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14年7月~2015年4月接收的被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104位患者 ,依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2例.其中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 ,此外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集束化护理方案 ,对两组患者均采取精心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祛痰效果以及病死率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多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 0.05);观察组祛痰效果显著 ,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能够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改善祛痰效果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临床上值得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启瑚 《中外医疗》2013,(31):21+23-21,23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感染因素,探讨有效控制VAP发生率的措施。方法以该院于2009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126例为监测对象,其中发生VAP例数为59例。结果该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6.83%。共检出93株病原菌,G-杆菌72.04%、G+菌10.76%、真菌17.20%。结论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感染因素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上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病原菌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避免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加,有效控制VAP的发生与恶化。  相似文献   

19.
朱成秀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96-97,100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行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随机化护理,干预组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VAP的发生率达1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P02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C02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李晶  何海兰  朱小石 《西部医学》2014,(5):649-650,65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实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半定量的肢体金免疫结合法,测定64例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细菌感染组)及40例非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非细菌感染组)的PCT,并同期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的CRP.结果 在64例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中,血清PCT,CRP质量浓度升高均有显著性,但PCT特异性更高(P<0.01),PCT>0.5μg/L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其敏感度与CRP无显著性差异,而特异性优于CRP.结论 与CRP相比,PCT是一个较好的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