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一般资料问卷,标准预防知识问卷,对1 0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831分,护士标准预防知识平均得分(35.81±4.69)分.得分率71.62%.是否具有乙肝抗体、培训次数、工作年限、学历、所在医院是否是艾滋病培训基地5个影响因素影响护士标准预防知识的得分.[结论]护士标准预防知识掌握尚未达到良好水平.存在很多不足和认识误区,对护士进行标准预防知识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掌握程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由于产科护士和助产人员工作繁重,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高,加上产科瞬息万变的工作特点,产科成了最容易发生护理差错和医疗纠纷的科室.文章从几方面阐述了基层医院产科护理纠纷的防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增强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强化质量意识;掌握沟通技巧,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重视对高危时段病人、特殊人群的处理;医院对员工要进行人性化管理,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正>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社区护士应教会老年病人家属如何观察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如对使用降压药的老年病人,要注意提醒其直立、起床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直立性低血压。注意观察药物矛盾反应  相似文献   

4.
痛风的预防     
王辉  王艳玲 《中国保健》2008,16(4):141-143
目的:通过科学、正确的疾病预防知识的学习,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调节饮食,适当休息,适当运动,痛风才能得到预防和控制.方法:进行入院评估,发送宣传材料,找出影响因素,选择讲述、讨论、示范等教育方法.结果:患者正确认识了自身疾病,积极协助治疗及护理,掌握了自我调适的方法,提高了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率,激发了护士对学习知识的热情.结论:开展对痛风病人的预防知识的学习,有效地控制了发病诱因,达到促进疾病康复和减少疾病复发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意外伤的原因、环节、发生率及发生后处理措施等情况.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银川市某3家三级甲等医院57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96.5%的手术室护士在过去一年中发生过锐器伤,累计发生4次以上的占54.4%;锐器伤发生的最主要环节为术中(如术中传递器械、与医生配合、穿针引线等),占38%;导致手术室护士锐器意外伤的原因包括缺乏预防锐器意外伤的规范程序、工作忙乱、身体疲劳、工作疏忽、锐器用后处理不当等;锐器意外伤与护龄、学历及职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49.1%的护士认为上级领导对手术室护士锐器意外伤不关心;仅有26-3%的护士在发生锐器伤后能够及时进行规范处理. [结论]手术室护士锐器意外伤的职业危害较大,应加强重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污染锐器损伤的发生,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提高急诊科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知度和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了解急诊科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知晓和标准预防执行情况,同时对护士进行访谈,了解其对执行标准预防的困难和建议,最后运用PDCA循环制定相应的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修正和处理.结果 培训该院急诊科注册护士139人,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7.84%,操作考试合格率为100.00%;参加培训的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知度有明显提高(P<0.05);实施PDCA循环后,护士洗手、戴口罩和手套依从性最高,为100.00%;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知晓率和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均有提高,针刺伤下降56.1%.结论 PDCA循环在标准预防中作用是明显的,但在执行过程中要体现持续改进,使循环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产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宁波市3所医院90名产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产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84份调查问卷中58名产科护士存在经皮损伤的职业暴露史,暴露率为69.1%;44名产科护士存在黏膜接触的职业暴露史,暴露率为52.4%;大部分产科护士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工作年限、职称、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参加职业暴露预防相关培训,积极穿戴护具等是产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结论 产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较多,可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水平、加大社会支持、加强有效行政干预等方面预防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洁琼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582-2583
分析化疗药物外渗原因,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提醒和指导护理人员从预防到掌握常用抗肿瘤药物解毒剂和处理原则;使在目前化疗药种类多、更新快,护理任务重,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下,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我院临床护士抢救车药品应用状况分析,制定相应的培训技巧并考核,让护士能正确掌握抢救车药物使用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我院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药物位置;要求3秒内取出;别名、规格、常用量;药物所属类型;作用和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及判断处理),对培训考核前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进行培训考核后,经x2检验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临床护士应加强培训、考核,把好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的最后一关.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产科护士和助产人员工作繁重,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高,加上产科瞬息万变的工作特点,产科成了最容易发生护理差错和医疗纠纷的科室。文章从几方面阐述了基层医院产科护理纠纷的防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增强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强化质量意识;掌握沟通技巧,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重视对高危时段病人、特殊人群的处理;医院对员工要进行人性化管理,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ICU护士对2011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的掌握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3年1-3月用自行设计问卷对3个地区4所三级医院的201名ICU护士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名ICU护士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知识问卷得分为(8.25±3.13)分,及格率仅为10.4%;总知晓率为8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作单位、地区、科室、职称、护士类别、ICU工作年限等的护士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得分与工作单位、地区、科室、职称和ICU工作年限有关。结论 ICU护士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知识的掌握程度低,应加强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制定标准化护理流程,加强护理管理,以利于落实《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达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零容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院3年来接收刚毕业的31名新护士引起的医疗投诉,对其进行心理压力的剖析,制订有效干预措施:加强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合理安排班次;运用ABC时间管理方法;提高新护士的心理素质,合理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宣泄消极情绪,培养健康人格;帮助新护士掌握对压力的自我调控的技巧,减轻和消除压力,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有效预防医疗投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秀红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8(2):132-132,F0003
目的规范护患沟通的内容,明确沟通定义,达到沟通效果,进而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建立护患沟通考核制度,实施护患沟通责任制,规范护患沟通考核细则,按要求督查、总结、反馈。结果责任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观察病情能力提高;专科业务水平提高。结论患者认知能力提高;预防保健知识、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提高;护士信任感增加;职业自豪感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后促排气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术后腹胀是腹部手术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肛门排气可直接影响术后孕妇的机体恢复。为了预防术后并发症,护士不但掌握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还要明确药物治疗也是关键。本文就剖宫产术后促排气的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以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水平,为对护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自制问卷,随机抽取某市3所医院临床护士219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16份.结果 216名护士对艾滋病定义、临床常见症状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3%和86%,但对非传播途径存在一定误解,只有50.1%的人认为唾液不会传播艾滋病;216名护士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较好,88.9%的护士认为接触病人体液,血液时应戴手,81.9%的护士认为针头使用后不可回套针帽,但对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和报告流程知晓情况较差,对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方法和报告流程回答正确率分别为45.8%和36.3%.结论 需加强对临床护士艾滋病知识及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护士艾滋病知识和职业防护水平,从而提高艾滋病临床护理质量和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一起不明原因疾病的调查,进一步明确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症状,及时准确地发现并预防毒鼠强中毒事件,探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掌握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发病过程,并对病人的饮食和血液、尿液进行现场采样。结果病人的临床症状与毒鼠强中毒吻合,实验室检查发现病人的血样毒鼠强全部呈阳性,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初步认定为一起人为的毒鼠强投毒事件。结论预防农村毒鼠强中毒事件的发生,要加强农民的安全和防护意识,加强对农村灭鼠药的管理,加大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视程度及培训力度,避免毒鼠强中毒误诊的发生,同时提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结合实际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康复科病人夜间跌倒坠床的相关性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发生的夜间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夜间坠床跌倒事件与患者、陪护、值班护士以及护理管理等因素相关.结论 通过对夜间坠床跌倒原因的分析,提醒值班医护人员加强病人住院安全管理,减少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2004~2006年某市HIV抗体筛查的5 785例病人结果进行分析,明确艾滋病在该市的流行特点,为预防艾滋病蔓延提供科学对策. [方法]用EUSA法对病人血清进筛查,阳性者用另一种试剂与原试剂同时进行复查,一阴一阳或同时阳性时,血清标本均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 [结果]共对5 785例病人进行HIV抗体筛查,阳性80例,阳性率1.38%,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男性53例,占2.06%,女性27例,占0.8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5,P<0.05).年龄段以30~居多;农民感染居多,占51.25%;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异性性接触为主. [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减少高危性行为,达到控制艾滋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吕秀霞 《中国保健》2008,16(14):671-671
脑血管疾病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早期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和残疾程度,特别是急性期病人病情不稳定,护士及家属除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外,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护理对抢救病人生命提高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护理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最重要最细致的工作莫过于观察病情。通过观察可以掌握病情变化,而手术室护士巡回观察有其特殊性,除了要观察术中病人病情外还要观察手术过程,巡回护士要仔细观察密切配合处理各种情况,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手术的成功,观察是否及时、细致处理是否得当,可反映护士的责任心和实际工作能力,现就我们在巡回观察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