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崩漏是中医妇科常见的月经紊乱疾病。夏桂成在古代医家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构架于"心(脑)-肾-子宫轴""心(脑)大主"之上的以心肾不交为主体、同时累及肝脾的崩漏病机,治疗上重视"心肾同调",形成了"调周"和"调轴"统一的崩漏理论,与其"月经周期节律"理论相统一,在各年龄段的崩漏治疗中保持体例一致,同时其崩漏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中医的"崩漏"范畴,古代医学对崩漏治疗总结出:塞流、澄源、复旧三步治疗法.  相似文献   

3.
崩漏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由于二者常相互转化,故概称崩漏。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相当于西医的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1]。笔者采用针刺"断红"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23例脾肾亏虚型崩漏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翠霞教授认为"寒、热、虚、实"均可致瘀,滥用固涩止血药也可致瘀,故瘀血是崩漏的重要病理产物,同时又成为发病的重要因素。瘀血既是崩漏本质,又是继发病因,治疗应从"血瘀"并分期论治,瘀血崩漏补涩剂效果不佳,必须活血化瘀,瘀血不去则新血不得归经。出血期"通因通用""化瘀止血",止血后"补肾健脾,调经促排卵",王师主张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恢复两个周期以上停止用药。附崩漏(瘀血阻滞)验案1则。  相似文献   

5.
中医"水火"理论涵盖甚广,由阴阳至命门,从藏象到精微,涉四时达实邪等等,历代医家各有论见。笔者以崩漏作为切入点,采撷先贤著述中与此病干系紧密的观点,一从水火-君相、水火-命门、五脏厥阳志火三个层次分述崩漏既病的水火辨证之治;二将水火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以分清缓急、兼顾标本,完善崩漏的水火治法;三分崩漏已病和未病,顺应四时水火而防,补充从"天人一体观"调治崩漏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李丽芸教授"因时制宜"辨治崩漏的经验。李教授指出应根据崩漏患者发病缓急不同,阴道出血多少不同,发病久暂不同,"因时制宜",因时制则。中西贯通,采用病、证、时相结合模式论治崩漏,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崩漏证在中医文献中早有论述.崩始见于<素问@阴阳别论篇>:"阴虚阳搏谓之崩",漏始见于<金匮>第22篇:"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崩与漏并论,始见于<巢氏病源>:"妇女月水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漏常统称一病,正如<济生方>所云:"崩漏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言崩漏常以月水非时而下论,或言经崩、经漏.崩漏也并非皆不在经期而发,故妇女不规则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或大量出血与淋漓下血交替出现统称为崩漏.崩漏在病势发展中可以相互转化,两者虽有轻重缓急之分,但其病理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崩漏是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一类疾病[1].暴下不止谓之"崩",淋漓不尽谓之"漏",二者可单独出现,也可相互转化,统称为崩漏.《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指出:崩漏系经乱之甚者,或为崩,或为漏,或崩漏并见.崩漏病因复杂,是妇科的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甚则影响女性生育功能.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载:"妇女崩漏,最为大病",可见本病治疗困难棘手.西医学中的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ovulatory dysfunction,AUB-O)包括无排卵、稀发排卵和黄体功能不足[2],其中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可参 考崩漏辨证施治[1].  相似文献   

9.
<正>更年期崩漏常常表现为月经过频,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淋漓不尽。更年期崩漏常反复发作,病情严重者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继发感染、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或癌变,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和心理障碍,严重危害更年期妇女的身心健康。降低其发生率,减轻临床症状,是更年期妇女崩漏防治的核心。近年来,中医"治未病"思想及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为更年期妇女崩漏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临床运用"治未病"  相似文献   

10.
崩漏为病,或急或重,病机繁杂。后世医家治疗崩漏,多以"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为度。国医大师班秀文与朱良春继承三法内涵,推陈出新,兼顾女性生理特点和冲任奇经加以论治,临床疗效皆佳。二老治疗崩漏之学术思想殊途同归,值得深入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妇人良方》有云:"经者,常候也。"当月经不常时,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净者,即为崩漏。崩漏为病,病因多端,病机复杂,笔者师从导师黄可佳教授,深切体会导师论治崩漏的用药特色,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崩漏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总结李光荣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崩漏的经验。认为崩漏病因不外气虚、血热、血瘀,而以病因兼夹者多见。治疗上出血期滋阴固气塞流断血以治标,自拟"止崩汤"治疗,以"清、补、通"止血三法治崩漏。血止后补肾兼调肝脾,调周期复旧,以绝崩漏之患。在辨证治疗基础上,还应注意女性月经周期肾之阴阳消长变化,不拘一方一法,才能使气血冲任调和,经水通调。  相似文献   

13.
<正>崩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是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出血量多而来势凶猛者,称"血崩"或"崩下";若出血量少,持续不断则称为"漏下"。本病多发生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女性。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和肿瘤等病程中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症,皆可归于"崩漏"范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医堂胡玲香副主任医师擅长运用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等妇科疾病,胡老交  相似文献   

14.
崩漏的辨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漏是发生于女性各年龄阶段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对崩漏的辨证治疗,中医一贯沿用"塞流,澄源,复旧"的法则.塞流,即止血,以塞其流,止血为第一要义;澄源,即澄清本源,当阴道出血量减少或停止后,便针对不同病因,分别选用相应的治法方药进行调治,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复旧,即调理善后,因为崩漏是以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的紊乱为特点.因此,出血停止后,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是治疗崩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属中医学"崩漏"的范畴,"崩漏"是指经血非时而下,一般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净的为"漏".  相似文献   

16.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是以经血淋漓不尽或非时暴下不止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诸病源候论》曰:"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漏,崩即崩中或经崩,漏即漏下或经漏;崩漏多见于青春期的少女和中年妇女。《丹溪心法附余》中提出了治疗崩漏的三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后世医家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成为治疗崩漏的"塞流""澄源""复旧"三法。这些学术理论和经验,价值深远。  相似文献   

17.
何丹丹  金季玲  李军 《河南中医》2016,(10):1714-1716
崩漏是妇科疑难病症,其病症病因多端,病机复杂,常有连锁反应之变,每多气血同病,累及多脏。金季玲教授认为崩漏之病机必须以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去探析。整体病变位于肾,因于"阴虚阳搏",局部病变在于子宫,因于"瘀热互扰",将其归纳为虚、热、瘀,在治疗中融"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于其中。金教授十分推崇刘奉五治疗崩漏的主张"调治月经似是治血而非治血,而是治疗天癸和调整脏腑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疗崩漏,出血期当以止血为主,血止之后,重在固肾以治本,并需调整月经周期,在治疗过程中补肾健脾应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8.
江泳教授临床将病证结合的治疗思路广泛运用于临床内科、妇科疾病,取得较好疗效。江泳教授结合中、西医学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提出崩漏的共性病机为肝气虚,自拟乌梅加艾叶为主的补益肝气方,结合分型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随证治之,病证结合辨治崩漏,具有创新的治疗思路,江泳教授认为肝气虚为崩漏的共性病机,笔者结合跟师的临床所得,加以论证,阐释补益肝气方的组方思路,提出崩漏的"病证结合"治疗方案,以期有助于临证者拓宽崩漏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产后发热、崩漏、盆腔炎均属于妇产科常见病,王丽娜教授根据"异病同方,一方多用"的辨证施治原则,运用方剂桃红四物汤随证加减治疗产后发热、崩漏、盆腔炎,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郑杰  闫颖 《湖南中医杂志》2016,(10):122-123
正崩漏是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1]。西医概念中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以归纳到中医学的"崩漏"范畴。临床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包括月经周期紊乱,出血量增多或不定,大量出血者可严重至贫血,更甚者引发休克[2]。崩漏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为22%[3]。更是以青春期以及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