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 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鞘瘤9例,神经纤维肉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CT表现:肿瘤有包膜15例,囊变和坏死11例,钙化2例,均匀增强8例,不均匀增强10例。肿瘤肝转移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这些表现,对提高术前的诊断水平有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肋骨骨折患者75例,所有患者都进行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和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种诊断方法在骨折检出率以及肋骨根数检出数等指标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检出率较高由于普通X线检查,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诊断早期囊性肺癌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4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30例早期囊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16排螺旋CT扫描,与常规病理结果对比,分析16排螺旋CT在早期囊性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作用.结果:30例囊性肺癌患者中,右肺20例,左肺10例.30例早期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210例进行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并对检查诊断结果与胃镜肠镜诊断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清晰的对消化系统肿瘤的病变部位以及各种病理变化进行显示,以及提供准确率很高的诊断结果,且经检查诊断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诊断结果为晚期或需化疗其它原因转院。结论:应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消化系统肿瘤进行检查诊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43例受试者行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及多相位图像重建技术,通过工作站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法和曲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分析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结果:对冠状动脉管径≥2 mm的血管进行分析,检查出38例共55处粥样斑块形成,造成中度及重度狭窄患者29例,狭窄血管段共40处。其中,中度狭窄23例,重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33处,重度狭窄7处。狭窄发生所在血管分别为:右冠状动脉近段1处、中段3处、远段5处,锐缘支5处,左冠状动脉主干1处,左前降支中段2处、远段4处,对角支6处,回旋支近段3处、远段4处,钝缘支6处。6例重度狭窄及9例中度狭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均得到证实。结论: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无创、安全、操作简便及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对病变血管管腔狭窄程度及狭窄部位的评价有显著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云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诊断确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片与16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资料,比较16排螺旋CT与X线片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16排螺旋CT判断急性肠梗阻部位与病因的准确性。结果 16排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92%、88.89%、95.95%,X线片检查的上述指标分别为81.54%、66.67%、79.73%,前者均高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31、13.27、11.44,P0.05);16排螺旋CT肠梗阻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2.31%,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0.77%。结论 16排螺旋CT在诊断急性肠梗阻、判断梗阻部位及病因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周权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4):3249-3250
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88例疑为肋骨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实行16排螺旋CT诊断和X线片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88例患者中,应用16排螺旋CT诊断,明确显示骨折的有69例,可疑骨折15例,未见明确骨折4例,应用X线片诊断,明确显示骨折48例,可疑骨折25例,未见明确骨折15例。16排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在工作站上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包括容积重建(VR)、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表面覆盖成像(SSD)。结果在经过正确诊断和分型的50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成像图中,全部病例都清晰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破口位置、附壁血栓、内膜钙化,并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结论16排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方法,并能正确分型,判断破口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与最终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16排螺旋CT判断急性肠梗阻部位和病因的准确度。结果:16排螺旋CT对于急性肠梗阻位置和梗阻原因的符合率分别为93.33%和91.67%,与最终结果相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16排螺旋CT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较为准确的判断出肠梗阻部位和病因,有利于早日制定治疗计划,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螺旋CT重建图像对于诊断胰腺肿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报告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腺肿瘤,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岁。33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平扫层厚10mm,螺距1~1.5。增强扫描取2.5mm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重建。对比剂总使用量80~100ml。结果:所有病例胰腺轮廓均显示清楚,在多方位重建图像上可清晰显示胰腺肿瘤与正常胰腺以及周围组织的密度差异、浸润程度,可直接观察到胰管及总胆管扩张程度。结论: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检查,并且行多方位图像重建,是无创性检查胰腺肿瘤的一种有效诊断方法,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选择2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分析患者的CT成像资料,分别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经过平扫以后显示有片状的实变影、楔形变、磨玻璃样影等;经过增强扫描以后显示有周围型的肺动脉栓塞,中央肺动脉栓塞等。对于肺动脉栓塞患者使用16排螺旋CT的诊断比较准确,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中最常见的损伤,在临床治疗及法医学鉴定中,及时、准确诊断肋骨骨折非常重要。目前主要依赖胸部x线摄片诊断肋骨骨折,但x线检查对细小或隐匿性骨折容易漏诊且定位困难。多层螺旋CT的问世及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的检查手段。作者采用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4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16排螺旋CT不同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胸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部神经性肿瘤的CT表现。结果 (1)纵隔内18例,胸壁5例,其中神经纤维瘤9例,神经鞘瘤7例(恶性1例),神经节细胞瘤4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2)良性肿瘤边界清晰、锐利。神经纤维瘤多中等大小,圆形多见、易囊变,可有钙化,可发生于胸壁皮下组织或前纵隔。神经鞘瘤体积多偏小,多见椭圆形,易引起椎间孔受压扩大,可发生于胸壁肋间神经。神经节细胞瘤体积多偏大,呈长条形,宽基底与脊柱与相贴,钙化多见,一般不引起椎间孔受压扩大。(3)恶性神经源性肿瘤边界多欠清,可见坏死区及侵犯邻近胸膜等结构,神经母细胞瘤钙化多见。结论 CT是诊断胸部神经源性肿瘤有效方法,结合患者年龄及CT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4.
5例原发输尿管癌患者均作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建。结果原发输尿管癌CT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上段输尿管明显扩张,进展期病灶向腔外浸润形成肿块,常合并有肾盂肾盏扩张、淋巴结转移。16排螺旋CT检查是诊断输尿管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神经源性肿瘤影像学改变,指导评估外科手术的适应症。方法统计分析近三年32例患者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旨在探讨MRI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定位定性。结果颈部神经源性肿瘤MRI特征在诊断病变性质、生物化学方面,有着较精准的特征性,MRI诊断结果正确率约97%。结论 MRI诊断颈部神经源性肿瘤、鉴别颈部其他肿瘤及淋巴结具有显著的定性作用,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16排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和影响的参数.方法 对10例患者行16排多层螺旋CT(MDCT)造影检查,然后将图像进行多期相重建后传ADW4.2工件站处理,以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和分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结果 心率<60次,上下波动<5次(20 s内完成扫描)2例;心率<65次,上下波动<5次(20 s内完成扫描)5例;心率<65次,上下波动>5次(20 s内完成扫描)3例.结论 影响16排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因素是心率及心率上下波动的幅度,次要因素是造影剂的注射速率、剂量、峰值时间的测定,另外病人的情绪及呼吸等各个细节也是影响冠状动脉造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把从2006年7月以来的197例骨关节创伤骨折的患者进行CR及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对图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28例患者CR检查为阴性,而被三维重建重新定性明确;65例患者CR检查阳性,但其中较小骨折未显示,CT三维重建显示清晰,104例患者检查为阳性,而骨折局部细微改变显示不明确,CT三维重建均显示清晰明确。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明显提高了阳性率及准确率,特别对关节内复杂骨折显示清晰,从而说明其在骨关节创伤骨折中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60例临床拟诊或者确诊为肋骨骨折患者,利用Philips公司的Brilliance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并且对原始数据进行VR、MPR、MIP和SSD的图像重建,观察分析肋骨骨折情况。结果 60例患者肋骨骨折数为114根,其中X线片显示21处为可疑骨折,但利用16排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其中有17处为明确骨折,其它4处无骨折现象。X线片13处未见明显骨折,但应用16排螺旋CT显示有17处骨折。总计,单发性肋骨骨折有28例(46.67%),多发性肋骨骨折32例(53.33%)。对肋骨骨折的诊断,16排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明显优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