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昼夜节律是生物对周期性出现的生存环境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如睡眠-觉醒、静息-活动、体温、激素和认知功能等均在24 h内呈周期性变化。睡眠-觉醒节律循昼夜节律而变化,表现出睡眠和觉醒交替的规律,其调控中枢为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睡眠的生物节律对调控精神心理、生理及认知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在老年人群中,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是阿尔茨  相似文献   

2.
生物体均在按照一定的周期性规律活动,如睡眠、觉醒、体温、血压、心率、内分泌、情绪及认知等随着昼夜而出现规律性变化。这种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反应,其中睡眠-觉醒是所有生理机能波动变化中的最基本节律。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逐渐增大,长期反复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引发慢性睡眠生物节律紊乱,表现为睡眠-觉醒时间与自然昼夜节律不协调,或表现为诸如入睡困难、多次觉醒、睡眠不足或睡眠时相紊乱  相似文献   

3.
童心  周梦洁  温丽影  常微微 《中国校医》2023,(2):148-150+155
昼夜节律类型反映了睡眠-觉醒周期的个体差异,主要有清晨型、夜晚型和中间型。有研究显示,具体的节律类型与心理的健康有一定关联。就近年来有关昼夜节律类型与青少年焦虑、抑郁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学生的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现况及其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11月选取芜湖某医学院校2231名大一至大三在校本科生,男生1004人,女生1227人,年龄(19.09±1.13)岁,用清晨型-夜晚型量表(MEQ-19)、抑郁评分量表(PHQ-2)和广义焦虑症量表(GAD-2)对医学生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类型和心理健康进行评定。结果 医学生夜晚型、中间型、清晨型的睡眠-觉醒昼夜节律检出率分别为59.84%(1335人)、37.92%(846人)和2.24%(50人);焦虑、抑郁、焦虑合并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12.86%(287人)、14.12%(315人)、9.59%(214人)。调整性别、年龄、年级、最近半学期在班级的学习成绩、学习负担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昼夜节律为中间型的医学生相比,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倾向于夜晚型的医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OR校正=1.403,95%CI 1.066~1.846,P=0.016)和抑郁情绪(OR校正=1.639,95%CI 1.251~2.14...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指出生物钟的时间系统发育始于胎儿。生物钟位于视交叉上核 ,在灵长目中 ,其发育始于妊中期。灵长目婴儿的生理节律对光的应答出现在相当早的阶段。低强度光能调节生物钟的发育。出生后生物节律系统继续成熟着 ,至 2个月时 ,明显地呈现睡眠 觉醒和激素分泌的生理性节律。光调节生物钟的时间对婴儿来说是很重要的。早产儿暴露在周期性低强度光环境中导致休息和活动方式与 2 4小时昼夜节律的同步。对婴儿 2 4小时生理节律发育的关注在促进新生儿保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指出生物钟的时间系统发育始于胎儿。生物钟位于视交叉上核,在灵长目中,其发育始于妊中期。灵长目婴儿的生理节律对光的应答出现在相当早的阶段。低强度光能调节生物钟的发育。出生后生物节律系统继续成熟着,至2个月时,明显地呈现睡眠一觉醒和激素分泌的生理性节律。光调节生物钟的时间对婴儿来说是很重要的。早产儿暴露在周期性低强度光环境中导致休息和活动方式与24小时昼夜节律的同步。对婴儿24小时生理节律发育的关注在促进新生儿保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类生命1/3时间处于睡眠(sleep)状态,睡眠时机体的运动活动和有意识活动减弱并逐渐消失,新陈代谢下降、允许在能量消耗最小的条件下保证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感知觉与环境分离并丧失反应能力的一种可逆转状态,能在"瞬间"完成睡眠和觉醒的转换,麻醉或昏迷状态与睡眠截然有别,不具备瞬间唤醒的特性.睡眠质量的好坏,涉及到醒来时各项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左右觉醒时个人才能发挥的程度,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睡眠障碍性疾患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而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2005年出版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外在或内在因素导致的睡眠疾病达90余种,其中最常见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在国人中的患病率均很高.一些少见睡眠疾患如发作性睡病等也逐渐被认识.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已经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媒体·链接     
老睡不醒多晒太阳(关注睡眠)一觉醒来,上班迟到了。如果你经常睡不醒,就很有可能存在睡眠功能紊乱的问题。据美国《医药日报》报道,这种睡眠功能紊乱被称为睡眠相位延迟,即当人体内部的睡眠模式比正常睡眠模式向后延迟两个小时(或更多),就会导致昼夜节律改  相似文献   

9.
睡眠医学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生命1/3时间处于睡眠(sleep)状态,睡眠时机体的运动活动和有意识活动减弱并逐渐消失,新陈代谢下降、允许在能量消耗最小的条件下保证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感知觉与环境分离并丧失反应能力的一种可逆转状态,能在“瞬间”完成睡眠和觉醒的转换,麻醉或昏迷状态与睡眠截然有别,不具备瞬间唤醒的特性。睡眠质量的好坏,涉及到醒来时各项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左右觉醒时个人才能发挥的程度,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睡眠障碍性疾患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而得到人…  相似文献   

10.
睡眠的科学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在睡眠时,人的感觉机能减退,骨骼肌的反射、运动和肌紧张减弱,机体与环境的主动联系大大减少;在非常深的睡眠时,健康人都可能出现病理反射,但是一旦机体觉醒,上述功能迅速恢复。 睡眠对人们有什么好处呢?  相似文献   

11.
一觉醒来,上班迟到了。如果你经常睡不醒,就很有可能存在睡眠功能紊乱的问题。这种睡眠功能紊乱被称为睡眠相位延迟,即当人体内部的睡眠模式比正常睡眠模式向后延迟两个小时(或更多),就会导致昼夜节律改变,通常这种人会晚睡晚起。很多存在睡眠相  相似文献   

12.
业已证实 ,人体各系统的生理活动与生化现象均具有明显的节律现象 ,其中又以近日节律 (节律周期接近 2 4h)最为常见。人类心血管系统的各种生理现象与病理事件均表现为典型的近日节律。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围绕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特征及其机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发现血压的时间生物学特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而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儿茶酚胺、血管内皮系统等血管活性物质在血压昼夜节律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现就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 人体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生理情况下 ,成人的血压昼高夜低 ,其峰值相位在 1 0 :0 0~ 1 …  相似文献   

13.
莫与生物钟唱反调 正常的人体生理机能是受生物钟调节和控制的,比如大脑觉醒与睡眠的昼夜节律:血压的升降、体温的高低和一日三餐的节律等。尤其是人体的内分泌腺,更具有根据生物节律分泌的特点。比如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夜间分泌减少,凌晨时血浓度最低;以后逐渐增多,到上午8时左右血液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青岛市6~12个月婴儿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婴儿睡眠问题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6~12个月<婴儿睡眠健康调查问卷>对2012年7至8月来青岛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健康体检的6~12个月婴儿进行调查,在严格质量控制下由婴儿母亲进行问卷填写,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青岛市6~12个月婴儿睡眠总时间为(12.57±1.29)小时,比我国<儿童保健学>婴儿睡眠时间需求标准少约1小时,睡眠时间的减少主要由夜间睡眠时间减少引起,且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t=-0.810,P=0.420).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天睡眠次数及夜间觉醒次数逐渐减少,但总睡眠时间无显著变化.睡眠问题检出率为31.7%,常见的睡眠问题为夜醒、入睡困难及睡眠节律紊乱,发生率分别为9.9%、8.9%、7.9%,不同年龄组睡眠问题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830,P=0.480).婴儿白天睡眠时光线的强度、入睡前的情绪、睡床的情况为睡眠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青岛市6~12个月婴儿睡眠问题发生率较高,有必要及早为家长提供婴儿睡眠健康知识,预防睡眠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缺铁性贫血(IDA)是婴幼儿最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IDA患病高峰期与睡眠-觉醒模式形成期一致,而睡眠及睡眠-觉醒模式对婴幼儿脑功能、认知、神经运动及气质的发育形成等具有重要作用。IDA婴幼儿睡眠具有夜间睡眠时间缩短、夜醒次数增加及脑电睡眠记录中的睡眠纺锤波、快速眼动睡眠(REM)异常等,对婴幼儿睡眠质量的影响具有长期效应。作者拟就IDA与婴幼儿睡眠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时间治疗学在高血压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的交替,为了适应这种昼夜环境周期性的变化,生物界的各种功能都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经过长期进化,人体内发育出一种特殊的功能-生物钟,用来协调各种不同组织与器官的昼夜节律。机体内各种不同的生理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节律称为生物节律。生物节律分为三类:近日节律(24 h为一周期),超日节律(一周期明显<24 h),亚日节律(一周期明显>24 h)。人类疾病也同样具有节律性,即人类疾病的发生在一天之中存在高峰期和低谷期。研究表明[1],不论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在一天中均以6:00~12:00为最高,0:00~6:…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无论是健康人还是高血压患者,人体的血压均存在波动性.多数情况下,这种波动不是随机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节律.近年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已经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血压的这种昼夜节律变化.与偶测血压相比,动态血压监测能通过提供日常活动和睡眠时血压的情况,来反映血压的平均水平和变化趋势,是目前惟一能准确地描述血压昼夜节律的技术.本文就血压昼夜节律类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治疗等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昼夜节律是由内源性时钟调节的多个生物过程的日常振荡,调控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节律紊乱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包括代谢综合征和癌症等。最近将昼夜节律系统作用研究扩展到了感染的调控,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疾病结局。深入了解昼夜节律系统在调节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将为病毒性传染病的致病机理、抗病毒治疗、疫苗研发等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昼夜节律与病毒感染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包括昼夜节律如何影响病毒感染以及病毒如何调节节律以促进自身复制的关键发现,突出昼夜节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正人的血压在24小时内像海潮一样是不断波动的,即使血压正常者,血压也会呈现较为明显的昼夜节律。一般人24小时的血压波动呈杓性,即表现为睡眠最初数小时内血压明显下降,清晨时段从睡眠到觉醒过程中血压呈明显上升趋势。在生理情况下,觉醒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通常会比睡眠时增加10%~20%。如果清晨时段的血压上升幅度过大,则属于病理状态,对人体有害。目前临床上用血压晨峰和清晨血压来描述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Actiwatch评估婴儿出生后第一年夜晚睡眠-觉醒模式发展变化轨迹,为评估指导婴儿早期睡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查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2例婴儿在家庭自然环境状态下前瞻性追踪婴儿0~12个月的夜晚睡眠-觉醒模式的发展轨迹,监测年龄点包括出生后1~6、9、12月龄各1次,共8次。观察时间为每次60 h。通过Actiwatch腕表式活动记录仪采集各监测年龄点的睡眠-觉醒信息。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夜晚总睡眠时间(366.07~497.04 min)和最长连续睡眠时间(213.21~381.10 min)逐渐延长,婴儿夜晚总睡眠时间5月龄与出生后1月龄相比增加了102.57 min、最长连续睡眠6月龄与1月龄相比增加了99.39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5.45,P均<0.05)。婴儿的入睡潜伏期(56.85~15.13 min)和夜晚觉醒次数(2.83~1.60次)随月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婴儿入睡潜伏期4月龄相比1月龄降低了29.65 min、夜晚觉醒次数5月龄相比1月龄减少了0.3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7、3.51,P均<0.05);相邻年龄点比较及不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淀区海淀街道婴儿夜晚睡眠-觉醒模式在生后4~6个月内变化发展最为迅速,随年龄增长婴儿夜晚入睡能力和连续睡眠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